生命教育的底蕴与亮色

2021-11-26 10:55林情华
考试周刊 2021年80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摘 要:生命始终是人类关注的永恒主题,生命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教育意义。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如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命理念,使其学会尊重生命、享受生命、热爱生命,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强生命教育与道德与法治的融合,能够让学生去发现生命的意义、找寻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受生命的魅力。为了发挥生命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打造有生命质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文章对生命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合作用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了有效教学对策。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

一、 引言

从整体角度看,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其未来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学生生理和智力机制尚未完全成熟,思想和价值观念也处于关键发展阶段。这时,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构建具有生命质感的教学形式十分迫切。因此,教师应兼顾道德与法治教育、生命教育,在教学中发掘生命教育的素材,围绕初中生发展特点、思维逻辑、个性爱好,制定科学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打造有生命质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让学生正确认知生命的价值,引导其感知生命的真、善、美,促使其享受高品质的人生,在生活、学习和发展中探寻生命的奥秘,促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二、 生命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初中生处于智力发展、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由于生理、心理机制的发展尚不完善,学生思想、心理和社会意识不平衡。在这一阶段,学生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学生追求思想独立。初中生思想、行为观念尚不成熟,但希望摆脱对父母的情感依赖。实际上,学生在出现独立自主思想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情感寄托。若学生缺乏良好的社交关系,其情绪和情感往往难以安放,陷入迷茫、空虚的精神状态。这样,学生极容易出现自闭的情况。其二,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具备了一定的问题处理能力,但是性格较为冲动,抗挫折能力较弱。通过构建有生命质感的道德与法治模式,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生命的宝贵性,懂得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将生命放在第一位,以正确的心态面对逆境和挫折。

(二)促进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

生命教育是围绕人本主义展开的,体现了对人生命质量和品质的关注,这就契合了素质教育的目标。通过加强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从内心重视生命的价值,可以激发其智力、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发展潜能,促进其主动追求生命的多彩性、独特性。同时,通过打造有生命质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让学生懂得关注生命体验,关注生命给他人、给社会、给自身带来的价值,使其重视生命的活力、生命的无限价值,自觉地提高自身道德品质,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内涵,在热爱生命的细节中落实素质教育。

(三)促进和谐文明社会形成

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前提是人类生命和谐。在社会发展中,生命个体是社会构成的重要部分,对促进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生命和谐角度看,个体要实现了解自我、认识自然、融入社会、善待他人,只有正确处理好个人生命与以上四者的关系,才能实现个人生命与自身、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但是,部分学生对自身生命、他人生命,以及自然界生命的漠视,客观上也迫切地要求加强生命教育。通过打造有生命质感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认知生命的价值,自觉地树立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形成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品格,进而实现与社会、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文明、和谐社会的形成。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生命教育现状

(一)缺乏明确的教育定位

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教育环境下,生命教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部分学校、教师未能脱离以往教学理念的限制,教师设定的教学重点、目标更多是围绕考试评价展开。这样,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仅限于生命教育知识的记背,导致生命教育效果被弱化。同时,生命教育旨在让学生认识生命,把握生命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但是,由于缺乏充分的重视、明确的教学定位,教师未能结合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需求开展教育活动,很难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二)对学生生命状态关注度不高

生命教育面向的是学生,而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是对学生生命状态的关注。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侧重生命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生命状态、学习地位缺乏关注,使得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趣味性,学生难以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同时,只有充满温度的生命教育,才是真正有质感的教育活动。但部分教师仅关注到自身管理和监督的身份,与学生缺少情感、思想层面的互动,很难给学生生命状态、思想和心理带来积极影响。

(三)课堂活动形式多样性不足

在教学活动形式设计上,诸多道德与法治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他们认为讲授式教学更能保障教学进度,导致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因素。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态较为被动,部分学生甚至会产生厌倦情绪,难以发挥生命教育的效果。在单一的活动形式下,即便学生能够认识生命知识,也难以将其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生命教育的融合对策

(一)樹立生命教育意识,引入教育范例

教师是学生学业成长的引路人,是神圣的职业岗位。在活动组织、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思想均会受到教师言行举止的影响。所以,为了将生命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打造高质量的生命教育模式,教师应从思想上转变教育理念,严格要求自身教学行为,提升自身理论知识水平,成为学生们学习和模仿的典范。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应深入地分析和研究生命教育理论内容,以及生命教育对初中生发展的意义,并将自身生活阅历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充满活力的教学课堂环境。其次,教师应精准地把握备课、授课、课外活动设计等环节,坚持人本、生本教育理念,在预先调查学生个性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设计高质量的生命教育范例。例如,在讲解“老师伴我成长”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引入歌曲《蓓蕾之歌》,让学生不自觉地联想学校教职工的敬业精神,使其认识到教师在岗位上的用心关怀和勤劳付出。然后,教师可以选取与往届学生的相处经历,讲述自身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实例,让学生们认识到生命与奋斗的关系。此外,在解读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师生相互关怀,互相帮助的实例,让学生们认识到人际交往、情感交流是生命活动的重要部分。这样,才能塑造高品质的生命教学氛围,让学生们感受生命的温度,使其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

(二)引入开放探究场景,加强生命感知

教学活动形式是影响学生参与度和思维活跃性的重要因素。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运用教学手段,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高涨,创设具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通过运用网络化资源、动态化教学工具,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环节获得新鲜的活动体验,促使其深入地分析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调查学生对过往生活中生命经历的体验,发现其在生命理论知识理解上存在的不足,针对性地选取网络资源、整合并制作动态化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体验性和实践性。例如,在讲解“做情绪的主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开放式讨论活动作为课堂导入环节,围绕“情绪”主题,引导大家联想自身在生活中情绪变化的故事,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和分析情绪对个人生命、生活方式的影响,客观地认知情绪的作用。然后,教师可以引入“脾气与生命健康”的资料拓展卡片、动态化视频,让大家从中医角度观察坏情绪给生命体五脏六腑带来的影响。比如,教师引入了流行音乐歌手唱歌的场景,引导大家思考:“唱歌的好坏与我们的情绪有什么关系呢?”在音乐场景的渲染下,学生们可以将先前的中医知识结合起来,认识到坏脾气对脾脏的不良影响,得出坏脾气会影响歌唱者音调、底气的结论。通过这样的开放式探究活动,学生们可以真正建立课程知识与生命体的联系,对生命的脆弱性、丰富性、多样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三)实施多元教学方法,感悟生命真谛

生命教育包含了复杂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将其视为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而不是短期的教学实践。所以,教师应充分地了解生命教育对初中生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初中生心理敏感程度、思维逻辑规律,建立灵活度高、系统性强的多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认识生命、了解生命、关注生命、热爱生命,使其在长期沉浸式学习体验中获得思想境界的提高,增强其对生命的珍视程度。例如,在讲解“珍爱生命”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启发式、体验式教学理念进行糅合,利用跨学科教学的方法,打造一系列与生命相关的主题体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生命诞生的不易。比如,教师可以询问大家:“动植物界中生命的诞生需要经历哪些过程?”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们可以就麦苗、花朵、树木种植和成长,以及动物和人类母亲的生命孕育展开思考。为了增强学生对生命诞生的艰难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导入“我的出生我来体验”环节,组织学生们从“生命孕育”环节体验妈妈的辛苦。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5分钟小准妈妈”体验活动,让学生自由报名并在腹部系上重5公斤的沙袋,再引导他们进行日常的行为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学生们可以站在母亲的角度体验生命传承的不易,以及孕妇日常活动的艰难,促使其主动珍视生命,爱护父母给予的生命,促使其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四)布置课外实践活动,体验多彩生命

生命教育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生在心理、生理机制的发展上尚不成熟,对任何新奇事物、概念充满着好奇心,也十分热衷于参与学习类实践活动。所以,教师应保证教学活动形式、内容契合学生身心发展、思維认知需求。为此,教师应将生命教育延伸至道德与法治课堂外,让学生触碰生命、贴近生命、感受生命的力量,使其认识到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比如,在讲解“品味生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回归到生活场景中,引导其追寻生命的成长的足迹,如养小鱼、小鸟,种植花草等活动,以日记形式记录动植物的成长,让学生关注生命成长需要的环境、成长中的美好。然后,教师可以开展主题演讲、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观察者角度、动植物角度讲述生命成长历程,使得更多同学们来感受生命力的顽强。此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视频链接,让学生们以小记者的身份,了解不同人物在岗位上绽放生命价值的故事,使其从真人真事上感受生命教育的温度,刺激其产生积极进取、热爱生活、奋力拼搏的意识。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将生命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丰富课程教学内涵、促进学生生命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教师应着力分析初中生多方面发展特点,打造有质感的生命教学活动。具体而言,通过引入关怀教育范例、设置探究场景、实施多元活动、布置课外活动任务等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和存在的价值,自觉地尊重和热爱生命,促使其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生命个体。

参考文献:

[1]李晓芳.生命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9.

[2]吕晓伟,刘雨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9(4):55-57.

[3]林海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J].好家长,2017(54):145.

作者简介:

林情华,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