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教学设计

2021-12-29 18:29周沈利
科学咨询 2021年31期
关键词:三角形深度核心

周沈利

(浙江省海宁市斜桥中学 浙江嘉兴 314406)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态度,敢于提出问题、发出质疑和批判,能够将知识联结在一起,并用于问题的解决。相较于传统的总结、概括等学习方式,深度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更高,学生需要能够分析、综合、创造和评价。初中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认真解读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发现,其核心理念与深度学习的要求不谋而合。因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展开探索。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课堂的薄弱点

随着新课改的深度发展,教师逐渐开始转变原本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也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然而,创新和变革毕竟是一种全新的征程,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虽然教师开始逐步让课于学生,但一些问题情境的引导性还是比较强烈;在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自主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只关注了对学生低阶思维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深度学习没有真正扎根于数学课堂等。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较为缓慢,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效果也不太明显[1]。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教学设计

(一)教材钻研:注重知识联结,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深度学习的一大特征就是知识整合与深层加工。而且纵观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可以发现,数学知识的编排呈螺旋上升的趋势,数学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旨在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深入探索。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可以通过知识联结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2]。

以“相似三角形”为例。这一单元是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最后一单元。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在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已经学习过全等三角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在开展本单元教学时,就引导学生先回顾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条件,并鼓励学生结合全等三角形推出相似三角形的证明条件。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将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与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建立起了联系,在解决问题时也会尝试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结在一起,可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关系,使学生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一起,最终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

(二)目标明确:借助微课引导,促进自主探究

在深度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独立的思维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对学生给予高质量的引导,保障学生的探究效率和探究质量[3]。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就设计了微课,点明了本次探究的重点和难点——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学生对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理解,然后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在微课中,教师引入了学生在小学时期就接触的“鸡兔同笼”问题。因为是熟悉的问题,所以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了过来;同时,因为对“鸡兔同笼”的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列出二元一次方程时,学生基本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微课中展示练习题,要求学生结合练习题对二元一次方程中的细节内涵进行解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有的学生在练习中领悟了“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知识点,并游刃有余地列出了代数式。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微课,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数学知识,促进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三)精心追问:创设问题情境,增强数学认知

问题设计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注意遵循开放性、层次性、灵活性原则,也可以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引导学生层层深入[4]。

例如,学习“三角形的内切圆”时,教师设计了问题串,引导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思考掌握相关计算:结合之前对圆的分析,说一说圆具有什么样的特征;阅读教材,说一说什么叫作内切圆;结合圆的特征说一说,如果想要在三角形中画出内切圆,首先应该确定什么条件;如果想要确定这一条件,应该怎么做;除此之外,还需要确定哪些条件,要如何确定这些条件。这一问题串中蕴含了层次性、开放性原则。比如,在探究如何确定圆心这一条件时,有的学生认为三角形的中心点应该是从三个角出发到对边的高,有的则认为应该是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却发现,并不是所有三角形的三个高都可以交于一点,但平分线却可以,于是又进行了试验。在这样的猜测、试验中,学生逐渐掌握了内切圆的画法和计算本质。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本质理解数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促进了深度学习的落实。

(四)本质探寻:优化课堂氛围,引导理解批判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许多学生并不具备质疑、批判的能力。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学习自信,不敢挑战教师的权威,即便心中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也不敢大胆表达出来。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解、批判能力,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可以优化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5]。

例如,在“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中,教师最开始采用对比方式,罗列出几个有理数减法算式,让学生进行对比,进而发现其中的运算规则。在这一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了质疑:为什么减去一个负数,要转换成加上一个正数,这是什么样的原理?这一问题本应该是在后期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的,但面对意外生成,教师并没有忽视,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结合生活中负数的应用进行思考,比如计算0℃以上的温差时怎么计算,如果是部分在0℃以上,部分在0℃以下,温差又应该怎么计算。学生在结合这一生活实例就有理数减法的计算原理进行探索时,不仅理解了计算的本质,还因为教师的因势利导感受到了教师的重视与尊重,树立了学习自信。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敢于与教师交流,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逐渐提高,其理解与批判思维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五)巩固新知:灵活练习方式,深化应用意识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落实深度学习时,还可以灵活练习方式,促进学生深化应用意识。以“中位数和众数”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完本课知识之后,教师没有要求学生完成教辅上的练习题,而是布置了实践性作业: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数据调查,结合众数和中位数分析从中得到的信息。这种练习形式灵活有趣,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有的学生喜欢运动鞋,于是调查了运动鞋的鞋码。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发现,商家在进货时选择的女鞋鞋码更多是在37、38,男鞋的鞋码则是在41、42,于是分析到大多数女生的脚的大小是37、38,男生的脚的大小是41、42,因此厂商要按照这个数据生产鞋才比较容易销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尝试利用数学理解生活,应用意识得到了深化。除了联系实际生活,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练习方式,如引导学生自制微课、设计游戏性练习等。丰富的练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最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六)习惯养成:注重多元评价,强化学习动机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还要注重通过多元评价,强化学生的动机。所谓多元评价,是指教师可以通过测试、面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在“一次函数”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了观察和测试的评价方法。在引导学生掌握待定系数法的一般步骤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了练习题,采用测试的方法检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要求学生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教师则采用了观察的评价方式,关注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当发现有的学生比较敷衍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多元评价使教师对学生有了全面的认知,促进了因材施教理念的落实,也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结束语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扎根,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学习习惯,这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因此希望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促进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提升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三角形深度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三角形,不扭腰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