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优化研究

2021-12-29 18:29
科学咨询 2021年31期
关键词:空间能力教师

庄 禾

(常州市同济中学 江苏常州 213000)

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较,具有独特的区域性特征。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需要从空间范围的区域角度,对地球表层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区域空间差异和变化过程展开分析,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地理空间认知水平。为此,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将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地图运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实现图文转化,在地图中找到关键信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我国初中地理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运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意义

运用地图提高学生的地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一直都是初中地理教学的目标。地图是地理教学的基础,也可以说地图是地理知识的敲门砖,地图是开启地理知识之门的金钥匙等,这些无不显示着地图在地理知识学习中的作用。但目前,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课堂时间的影响,教师更加倾向于理论知识教学,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尚未意识到地图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总结地理规律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要求教师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看地图、画地图,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1]。地图在初中生地理教学中的具体价值如下。

(一)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习惯和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传统的地理教学是封闭式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加习惯依据课本教学,以文字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教师教会学生使用地图,可以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习惯和方法,帮助学生养成有图必依的习惯,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左右脑是各司其职的,左脑主要负责逻辑、文字、数字、分析、次序和数列等类型的思考活动,而右脑则主要负责颜色、音乐、想象、空间感觉和韵律等思考活动。现阶段,相关研究资料总结出人一般都习惯用左脑思考,很少使用右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大脑潜力的开发。因此,运用地图开展初中地理教学,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让学生在运用地图的过程中,实现左右脑的同步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2]。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运用地图开展地理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学生通过画图、读图、析图等操作,可以挖掘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操作和实践能力。另外,学生长期使用和绘制地图,还可以达到“无图显图”的效果,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

二、运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策略

(一)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左图右书的习惯

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以引导学生的认知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地图的学习。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左图右书”的习惯,充分利用地图,将地理课本和图册有机结合到一起,运用地图提高自己的空间认知能力[3]。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结合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开展了教学,帮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掌握降水变化的类型以及对当地的影响。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以后,教师则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左图右书,将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与教材的内容结合起来,仔细分析世界各地的降水量情况。为了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教师还向学生提出了问题:“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找出世界的雨季和干季,并尝试分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原因。”如果没有地图,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讲,分析世界各地的降水情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和总结起来也较为困难。教师教会学生应用地图,则可以实现教材内容和图册内容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世界各地的降水情况,总结出降水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不局限于课本的文字中,还可以运用地图。为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使其养成随时查阅地图、分析地图和使用地图的好习惯,从而借助地区提高自己的空间认知能力,利用地图解决问题,总结相关地理规律。

(二)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绘图,深化学生的认知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地图和分析地图,还要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地图,进而深化自己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或电子白板上为学生做示范,让学生充分吸收地理知识,然后进行自我对比,提高自己的区域认知能力[4]。

例如,在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一部分内容涉及较多的国家和地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深化学生的感知,教师每讲完一个国家或者是地区以后,都要求学生手动绘制该国家或者是地区的地图,以此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需要画的国家的基本轮廓和地区的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进行该部分区域的填空,并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图中标注出重要的交通枢纽、河流等信息;第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有大致轮廓的地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填写该国家的各个地区;第三,有了之前的两个环节的铺垫,教师让学生尝试自己画图,并根据地图描述该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最终将地图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在之后的识图和用图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把握地图的细节,持续提升自己的空间认知水平。

总而言之,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绘图,可以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帮助学生进行图文转化,体会地理规律

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很多的地理题目都将书本中的知识点融入了地图,以此实现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考查。在此背景下,如果学生仅对课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则很难正确解答地理题目。为此,教师在具体的地理教学工作中,需要将课本内容和地图内容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进行图文转化,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知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提高自己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从世界看中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根据《中国地形图》描述我国的地形特点,根据《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学生经过观察和讨论以后实现了图文转化,总结出中国的人口更多地分布在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比较偏远的地区。

在此次图文转化教学中,学生对我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特点以及人口增长情况都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另外,还有部分学生通过图文转化,总结出了人口的增长需要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情况相适应,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图文转化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有重要作用。

(四)结合地图进行逻辑分析,获取相关信息

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的能力,指导学生结合地图进行逻辑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5]。

例如,在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河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结合《中国河流分布图》《中国河流流量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让学生依据这四张地图,归纳总结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在学生初步了解了我国河流的特征以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这四张地图,分析长江、河流所流经的省份,以及长江、黄河所穿过的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还有相应的地形及气候情况等。这个时候,学生的脑海中仿佛形成了一张长江、黄河流经地区的地图,准确回忆起了刚刚在地图上看到的内容,整个逻辑思维都十分清晰。由此可见,教师应用地图教学,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一张图,可在之后的地理知识学习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用地图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习惯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因此,教师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左图右书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己绘图,在绘图过程中掌握相关信息,最终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各种地图,在需要的时候随时拿出来使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地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空间能力教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最美教师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圆我教师梦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