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2021-12-29 18:29余夏清
科学咨询 2021年31期
关键词:图形劳动分类

余夏清

(深圳市坪山实验学校 广东深圳 518000)

贯彻落实劳动教育既是满足党的教育方针,又是开展全面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和素养是展现学校教育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我国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并在文件中明确指出:新时期劳动教育要满足教育的相关规律,注重人才的把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体现时代的特征,并贯彻落实。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离不开家长、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协作。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基础教育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学科,这一内容的实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全面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加强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水平,从而实现高效率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借助正确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充分发掘教学资源,实现课程完美融合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生活化在小学阶段的各个学科中都有展现,教师应从不同学科中探索、发现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并在潜移默化中贯彻劳动教育理念,并和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是被认为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开展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水平和教学能力,还要具备发掘素材中劳动教育内容的能力,数学这门学科和其他的学科相比,有着较强的科学性,其中劳动教育资源都是被隐藏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教育渗透,并为学生展示出来,进而开展数学教育活动。例如,学习“观察物体”这一章节时,可以通过搜集资料的形式为学生展开教学活动,搜集生活中常见的学习用品或玩具等,使学生在了解事物的种类时,为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能使养成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想法[1]。

二、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需要形成适应社会的能力。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领会劳动的辛苦和不易,才能使学生形成较为直观的情感体验,并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提高操作能力。北师大素材中一年级上册有“整理房间”的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交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内涵和方式方法,了解分类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获得分类的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一定的标准,引导学生对所了解的物品进行分类,感受物品分类的过程,提高学生对事物属性的认知。小学生都或多或少整理过自己的房间、书包等,对物品分类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大多数学生对物品的分类并不规范,也有部分学生并不了解分类的作用,很难树立正确的分类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也未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此次课堂教学活动中,首先对教学素材中的房间图进行对比,使学生充分感受归纳整理的重要性之后,观察房间中物品摆放的位置,帮助学生掌握房间整理的经验。然后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素材图整理自己的房间,在实践过程中了解物品分类的方法,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还可以让学生在家庭中可以开展分类游戏。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引入分类的教学环节:第一,让学生提前准备用餐前所使用的餐具;第二,让学生自己将需要清洗的衣物放到洗衣机内;第三,学生需要书写,会用到大量的纸笔,会用到多种类型的笔,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第四,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零用钱进行分类,如果没有可以试着整理父母的钱包。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将数学知识和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习惯,从而不断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借助数学的魅力,体现劳动教育的美

劳动是一项美好的品德,也是一个人的内在优秀品质。数学这门学科所具备的美和劳动教育紧密结合,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收获一定的成功,同时得到他人的肯定,并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精神方面得到满足,劳动的过程也是创造美的过程。例如,学习“欣赏与设计”时,学生需要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基本图形,教师可通过对图形的分析,让学生借助图形绘制出漂亮的图案,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新课标的深入改革,《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和人类生活中的关联性,以及数学对人类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因此,开展数学教学时,可让学生观察日常衣物中存在的图案,班级中的地砖、窗帘等图案。这一内容的教学设计注重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熟练掌握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图形,感受数学知识和生活内容的紧密性。结合一定的生活情境,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展开教学活动,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介绍民族服饰或蜡染等技术,加强感官刺激,让学生了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坚韧的优秀品格。通过阐述所见的图形特征时,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从图案的分析中了解图形的分布,也可以借助辅助线的作用展示基本图形,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展现美、创造美。通过设计的环节让学生充分进入角色,按照自己的内心的想法去设计和染色,学生会创造出不同的图案,不仅能展示出学生的创造性,通过学习的知识创造一定的图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初级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了解了平移、旋转和对称等现象。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学生学习的基本图形,延伸到学生自主设计漂亮的图案和分析图形,都没有脱离认识图形的概念。学生在观察图形、分析图形并设计图形的过程中,便能学会欣赏美、体会美、表现美,并感受劳动实践创造的美[2]。

四、教学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体现和发展智慧

开展智慧数学教学活动并不仅是讲述知识、学习知识、熟练运用知识的过程,启发学生的智慧需要一定的数学探索过程。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每个学生都具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应的教学素材,给学生提供成长的机会。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加强劳动教育,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强化学生的思考,开启学生的数学智慧。“重复的奥妙”是“数学好玩”中的一个章节,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思考,了解一般的重复性规律,这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了解事物的本质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美化校园的活动设计,如:为了美化校园内部的环境,后勤部门选择用彩色的旗子装点校园环境,这些装饰的旗子由四种不同的颜色组成,分别是红、黄、蓝、紫四种颜色,学生们,你们看这些旗子的颜色分别是哪几种?通过观察图片或是实例中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学生了解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性,加强实践和生活的紧密性,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情境教学,使其感受劳动教育和实践在生活中的美好。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模式展示数学规律。通过丰富多样的展现形式,将数学规律和创作规律一一展现,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规律的认知,还能拓展学生的观察力。另一方面,在创造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和他人交流,同时促进学生树立集体意识,提升自身的协调能力。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们思考:第42面旗子会是什么颜色?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记录在纸上,部分学生会通过画画的形式找寻旗子的答案,但部分学生绘画的速度较慢,如果问题中设计的数目过大,可以选择用除法解决问题,将四面旗子划分为一组,42面旗子中一共有十组,还剩下两面旗帜,那第二面就是黄色。学生通过相关对比能够发现,数量过多时可以选择用除法解决问题。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了解到劳动和智慧的紧密联系,基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仅能解决问题,还会提升学生的智慧。从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劳动是发展的前提条件,也帮助人类了解世界的有效途径。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渗透劳动教育[3]。

五、结束语

基于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劳动是发展的前提条件,也帮助人类了解世界的有效途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渗透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学科教学活动。

猜你喜欢
图形劳动分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分类算一算
热爱劳动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