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建设学习型基层教学组织的研究

2021-12-29 18:29逄春蕾
科学咨询 2021年31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院校基层

逄春蕾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当今世界环境复杂变化,人才竞争愈加激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前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开局,迫切需要教育对人才的有力支撑,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面对时代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大教师要“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而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离不开“抓教师、促教学”,基层教学组织则是最主要的抓手,也是教育教学单位联系教师、落实教学工作、践行立德树人的“最后一公里”。

基层教学组织是院校落实教学任务承担教学活动、组织开展专业建设、组织课程教材建设、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等活动最基本的教学单位,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学生教育质量,因而地方院校的基层教学组织不应该退化成单一的教学机构,知识经济时代中基层教学组织应该提升知识获取和应用的能力,激发基层教学组织学习的主动性,提升组织成员创造未来的潜能[1]。

一、基层教学组织的形式与新时代面临的要求

(一)基层教学组织的形式

各院校中基层教学组织的形式是基于建设目标与职责而设置,主要是推动本科教学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根据教学组织的任务,其形式的选择必须能够有效推进教师参与基层教学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日常管理、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与改革,进而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教学科研质量、教学技能的提升。

我国基层教学组织在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形式和发展过程,其中教研室的形成由来已久并被广泛运用,成为集教学、研究、行政为一体的基层组织,每个教研室的授课课程相近或相同,每一个教师属于一个教研室,该形式在课程教学单位普遍存在。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扩大,许多高校借鉴西方教育模式对教研室形式或功能进行了改革,当前许多院校的院系、教学中心等形式主要沿袭了教研室的核心功能。结合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衡量愈发显现,为突出科学研究和加强专业的建设,学科组的形式在部分高校出现,其设置主要是基于学科团队或科研平台,学科组的形式能够有效发挥学术带头人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作用,并有利于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育的贯通。为了实现单位中教学内容统一和专业课程的建设,部分院校也会设置以课程(群)为单位的课程组、教学团队、课程基地等,由资深教师、教学骨干和一般成员完成课程教学、实验、毕业指导、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和教学改革等教学活动。

(二)新时代基层教学组织面临的新要求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了推进以“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为核心的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这体现了党和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基层教学组织的改革也要聚焦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顺应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解决当前教育在发展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首先,教学理念的转变。在最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中提出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关键是建设,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人才培养,提高质量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而教学单位必须坚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扛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光荣使命,基层教学组织须把师德与教风的建设并作为日常工作内容常抓不懈,以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其次,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新型的教育发展理念下,教育结构也要尊重人性发展规律,尊重学习规律,尊重社会需求,因此决定了高校的教学要结合知识体系选择合适的教材,严把课堂教学质量,突出教书育人实绩,教师履职尽责。教学考核中加强创新成果、实际贡献的评价,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等内容的教育教学评价。再次改进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教学是体现主客体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活动,近年,随着“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的落实,应运而产生了新的方式和教育信息化资源与平台,新阶段、新变化、新形势下基层教学组织和任课教师需要推进课堂革命,对课程规划设计、评估教学内容,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探索,探索“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等各类有效的智慧教学手段和方法[2]。

二、地方院校基层教学组织的主要问题

随着“统筹推进两个一流”战略的启动实施,高等教育在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仍然存在偏离“教研”核心管理模式的现象,而地方院校教学生态失衡更为明显,影响了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共同体建设。

(一)教学资源配置失衡

虽然近年我国大力加强了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但与西方教育强国相比,整体上投入水平仍然相对不高,基础教育的投入水平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匹配。我国各地区对重点学校、重点专业实行重点扶持的政策,有限的教育资源在配置结果上看,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和重点院校,地方院校教学资源的配置相对不尽如人意,此外地方院校招生规模和教育质量也存在很大差距,进一步加剧高校之间或院校内部“人、财、物”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的情况,而基层教学单位能够获得的教学条件、建设平台、师资队伍也会产生较大差异。从自主发展能力上看,地方院校自主发展的意识薄弱、活力不强,发展规划能力和内部治理能力欠缺,难以充分发挥和统筹现有的教育资源。

(二)教研行为个体化

当前我国高校教学单位没有推行教师坐班制度,并且教师的课程教学安排受到很多因素影响需要交错排课,因而大大减少了基层组织内部能够相互学习和切磋的时间和空间,阻碍了教师间关于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知识分享、交流与学习。地方院校教学科研平台和资源的获得性相对较少,建设相对落后,教师运用先进教学资源提高业务学习能力也受到一定约束,教学成果产出数量和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基层教学单位缺少内部交流机制和平台就容易降低组织的凝聚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师“离心”,教师在教学工作就会形单影只,偏向通过自己的经验和专业认知授课,不利于教学质量标准的实行。

(三)教学缺乏可持续性

教学本身体现了传授和发展的过程,地方院校一方面基于有限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制约了教师对资源的开发能力,不利于教学科研团队能动性的发挥和教学思维的系统建设与整体设计;另一方面,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个人对专业的钻研和经验的积累,但教学不是独立设计和研究的活动,组织或团队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制也是组织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教学科研活动需要组织内部老中青队伍在传授知识、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传帮带”作用的发挥。地方院校普遍教学任务重,忽视组织团队在发展中的独特价值,不利于扩展教师的知识和经验资源,同时无法通过组织内部的交流实现对教学观点、方法进行校验,影响了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学的高质量发展[3]。

聚焦地方院校在教学科研上出现的诸多问题,其形成原因复杂,其中最主观的原因是基层教学组织功能的缺失或弱化,没有发挥其应用的调节作用。实现基层教学组织提档升级,才能够调动和激发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学的互促互进、整体推进。

三、地方院校建设“学习型”基层教学组织的策略

(一)树立终身教育的学习理念。

信息化时代,新的科技知识和信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迅速更迭和增加,师者更需要与时俱进、永无止境的意识,为此基层教学组织要建立定期学习和研讨的机制,在交流中督促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吸取组织中他人之长来弥补自己之短,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组织成员秉持进步的积极性和热忱的精神才能够提升整体的学习积极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终身学习也是教师补偿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从“组织推一推、个人动一动”的态度调整为“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主动学习理念,才能激发教师学习的兴趣和追求真知的动力,扩大个人专业知识领域、更新教学科研方法,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教师孜孜不倦的自我学习、自我进取精神,反之也能够促进组织形成创新学习的氛围[4]。

(二)提高带头人的综合能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地方院校学习型基层组织的建设离不开领导干部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管理能力、政治理论水平以及其对学科专业建设的观念深刻影响着组织前进方向和发展的潜力,因而需要注重组织中干部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讲政治、守初心、善谋事、会创新、敢担当、能落实”的干部队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组织、协调、领导方面的能力,进而更好地引领教学单位基层组织的建设。学科带头人在教学科研等专业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也是组织和队伍的核心,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可以有效地带领一线教师深入参与教学、潜心教书育人,激发教师投入教学、教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学科教学业务的“先锋”,一方面要发挥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认真钻研、开拓创新,业绩再创新高,以优异的成绩带领组织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另一方面要发挥带头人的辐射作用,在组织内传授先进的经验、引导组织成员不断进步。

(三)科学设计教研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学习型教学组织需要学习风气蔚然成风则应该建立学科专业活动的学习、培训、考核等机制,以规则约定教师参与集体相互讨论、主动学习的行为。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课程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为目的,合理、规范设置组织内部的教学教研主题活动,活动可以实行专人负责,坚持人人参与、人人进步,重视个人在教研活动中学习的主动性和智力的开发,推进教研活动的扎实开展;此外,组织应鼓励并保障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外部组织的学习研讨,拓展地方院校的科教资源,通过促进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资源的共享与合作,进而促进开放共享的组织文化形成和教学组织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5]。

(四)加强学习型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学习型组织队伍建设是关键。组织需要结合教育的新形势和目标对学科专业的发展与人才需求作出敏锐的判断和决策,以此做好学科专业和师资发展规划,人才的引进既要考虑组织师资结构还需要注重教学科研梯队的建设;同时组织应重视内部人才培养,一方面为教师量身制定培养计划,突出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考核,另一方面根据组织的发展和教师学习能力,有计划地进行重点培养和个别指导;组织要充分利用教师所长,建立导师制,加强导师组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协同开展,形成团体学习、协作氛围,达到团结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发挥教学的“传帮带”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院校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基层在线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中小学教师为什么不热衷科研
走基层
南非大学的能力建设研究——以教学科研策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