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浙江省建设新材料科创高地的对策建议

2021-12-29 18:29葛育祥
科学咨询 2021年31期
关键词:高地科技成果浙江省

葛育祥

(宁波市科技信息与发展战略研究院 浙江宁波 315040)

浙江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把三大科创高地建设作为当前必须抓牢的十三项战略抓手之一,其中新材料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和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尤其受到关注。由于新材料是许多相关领域技术变革的基础,产业发展趋势越来越呈现以下特点:新技术变革加速了新材料研发应用进程,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多种驱动因素,关键在于概念期和导入期产业,国际市场垄断日益加剧。新材料产业是浙江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七大万亿产业之一。《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新材料科创高地,到2035年,全面建成三大科创高地。如何高质量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建设新材料科创高地,将是十四五时期浙江省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浙江省新材料发展现状

作为新材料产业大省,浙江省在“十三五”期间发展迅猛,拥有一批优秀的新材料企业和技术领先产品,特别是在磁性材料、氟硅新材料、高性能纤维等产业集聚优势突出,多个领域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作为新材料产业强省的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发展势头积极向好,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材料企业和技术领先产品,特别是在磁性材料、氟硅新材料、高性能纤维等产业领域的优势突出,多个领域领跑全国。据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新材料产业年产值约为6500亿元。预计到2022年,浙江新材料产业年产值将突破1万亿元。

浙江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本省的产业基础以及周边区域的产业竞合关系密切相关。全省各市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上差异较大,具体发展的领域和重点各有侧重。如宁波,既有镇海炼化这样实力雄厚的国有超大型化工企业,又拥有雄厚的金属制造业现实基础,再加上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等研发平台的技术支撑,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宁波在新材料方面重点发展磁性材料、新型纺织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化工新材料。如杭州,一方面,引导本土企业向新材料方向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借力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强化对化工类企业的引进,近年吸引大量新材料企业落户,目前全市新材料产业规模约占全省的18%。在发展方向上,杭州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电子与微电子材料、光通信材料、有机硅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等。

二、新材料产业发展存在短板

虽然浙江省新材料产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但总体竞争实力具体国际领先的科创高地建设目标相比仍存在距离。根据统计年鉴和相关资料,2018年江苏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超1.5万亿元,广东新材料产业规上产值为7043亿元。我省新材料产业规模虽然处于全国前列,但产值不及江苏的一半,也落后于广东。

一是关键材料发展滞后,卡脖子问题较为突出。尽管浙江省核心技术持续突破、创新平台持续完善,但与国际最高水平相比,依然存在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协同不明显、产业化规模化不够的问题。基础研究不够、企业融通不够、产用结合不够、要素联动不够等问题严重制约新材料发展,而且新材料部分领域发展长期滞后于装备制造,“等米下锅”现象仍存在。尤其在当前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宏观背景下,以及“十四五”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新定位下,必须持续探索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模式的提升,带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是企业融通不够顺畅,协同创新生态有待完善。原材料行业骨干企业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进一步提高利用骨干企业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相对集中优势的空间还很大;中小企业精细化加工生产水平需不断强化,新材料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小巨人”还不够多,应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小批量多品种领域发挥作用。

三是产用结合度还不够,市场应用牵引效应有待强化。从国内外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新材料产品在推广应用上仍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应用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几个主流领域,其他领域应用研究做得很少。

四是各类要素联动还不够,产业政策针对性有待提升。总体看,浙江省新材料产业所获的科技、金融等要素供给体系化还不够,金融政策不能向科技企业有效传导,制约了包括新材料产业在内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迫切需要以天使投资基金为代表的社会资本支持,科技链、金融链、产业链亟待打通。

二、对策与建议

有研究实践表明,由于产业环节多、周期长,技术复杂性高,新材料产业对政策依赖性较强。因此建议围绕核心环节、薄弱环节强化科技创新、龙头带动、项目招引、平台支撑,以更高起点、更高标准聚力推进新材料科创高地建设,促进材料应用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加快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努力从跟跑者、并跑者变成领跑者,加快打造成为“重要窗口”的标志性成果。

(一)夯实平台体系,构建高层次新材料技术创新网络

一是发挥新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的领航作用。发挥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甬江实验室等高端创新平台的引领作用,对标国际一流实验室,积极融入国家实验室布局。建议结合各城市新材料优势领域布局重大科创资源,如支持宁波建设海洋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极端环境使役材料科研基础设施等科创平台,提升各地创新功能牵引力。二是发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行业带动作用,建议以宁波为主战场,充分发挥杭州、嘉兴、衢州等地新型研发机构的优势,开展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从整体上提升我省的产业技术水平和发展层次。发挥科研院所在共性基础研究方面的突出作用,建立科研院所与企业更加紧密的“企业出题、院所解题”的基础研究联动。三是加快建设集创意设计、研究开发、技术中试、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打造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标杆。

(二)布局省市联动科技专项,提升核心技术攻关合力

一是部署一批省市联合攻关的重大专项。向上对接国家需求、向下对接城市需求,持续收集制定重点行业“卡脖子”技术清单,明确清单中哪些技术国家层面正在开展攻关、哪些技术省级层面正在开展攻关,哪些技术市级层面正在开展攻关,部署一批需要省市联合攻关的重大专项进行聚力突破,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创新攻关机制,采用“择优委托”“赛马制”“悬赏揭榜”“滚动立项”等方式,开展技术攻关。二是注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成果转化。进一步畅通重点产业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连接的渠道,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快速转化为高科技产品并形成产业链条;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项目库和信息发布系统,面向省内外及时动态发布符合产业升级方向和产业带动作用大的科技成果包,推进科技成果资源数据挖掘利用。

(三)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新材料产业链优势

一是加大企业培育扶持力度。重点加大对新材料大科创高地中的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力度,实施千百亿级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制订“一企一策”培育方案,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创新型企业梯队。建立高强度研发投入企业白名单制度,支持规上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二是加强院企创新联动。建立系统规范的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管理体系,落实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席会议制度,在认定管理、经费使用、特派员服务、巡访调研、协调会商等方面优化管理。三是加快完善创新联盟。支持龙头企业特别是新材料科创高地领军企业加强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和产业技术联盟,打造创新联合体。支持与国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合体,设立海外离岸创新中心,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承办三大科创高地产业、技术、人才国际国内交流活动,主动参与科技创新长三角共同体建设等。

(四)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新材料创新攻坚活力

一是探索科创高地推进联动机制。依托各区域产业基础,统一布局、分级买单,推动优质资源的一体化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科技创新为导向,聚焦行业重大需求,积极探索部门间横向联动新机制,统筹推进跨层级、跨领域重大事项。建立健全土地、资金等重要资源跟着创新载体和重大项目走,加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用地、用能、资金、环境等要素配套支撑,优化完善与研发投入紧密挂钩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二是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基于绩效、诚信和能力的科研管理改革试点,简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率先开展项目招标揭榜制,实行项目实施“里程碑”式管理。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方式,探索建立科研人员自主合理使用经费承诺制、报销负面清单制。探索实施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推进科技成果所有权的“权能分置”,率先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不低于10年的长期使用权。鼓励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通过科研发展基金等方式,将成果转化收益继续用于中试熟化和新项目研发等科技创新活动。优化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为科研院所争取更多硕士生、博士生名额,并形成院所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环境。

猜你喜欢
高地科技成果浙江省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燕晗高地
高地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高新区“三十而立”——高新区成全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