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路径探究

2021-12-29 18:29黄仕珍
科学咨询 2021年31期
关键词:工匠院校精神

黄仕珍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河池 547000)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工匠精神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手工业发展中的重点。随着产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应当坚持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出发,为我国传统文化发展提供支持。本文对当前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发挥工匠精神引领作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一、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价值

(一)强化职业意识

在高职院校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确保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胜任工作岗位,为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支持。因此,高职院校中应当坚持从工匠精神层面入手,做好职业素养教育创新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与工作能力。职业意识其实是针对职业人所具备的意识来说的,是对劳动认识、评价等的综合反映方式,也是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基础。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通过反思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明确个性特点、倾向的基础上实现内外之间的有效结合,选择出适合的行业范围,从而做好规划工作。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做好工匠精神教育工作,主动创新教学任务,确保学生能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基础上提升自身修养与心理素质,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二)端正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其实就是学生对未来所要从事职业的看法以及所表现出的精神面貌,帮助学生端正职业态度,能确保学生更好地参与本职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从职业素养教育层面出发,掌握高职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借助工匠精神熏陶作用,打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能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逐渐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全面贯彻精益求精工作理念,提升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实现全面提升目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修养[1]。

(三)规范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学生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工作与劳动中主动遵循具体的行业规范,从而端正工作态度。在高职院校中所开展的德育教育模式需要坚持从职业素养为核心角度出发,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展现职业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将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教育相融合,在创新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行为,帮助学生提升责任意识,形成敬业精神。学生通过接受德育教育能够受到职业素养的感染,完成社会化、职业化的过渡。

(四)掌握职业技能

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中需要着重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确保学生具备未来工作所应当具备的技术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与价值。高职院校的职业特点是普通高等教育中难以比拟的,这也要求在开展高职教育中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时还要主动融合工匠精神内容,在实践中做好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传授工作,掌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升学生技艺与能力,打造出完善的教育体系,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观念、功利主义的影响

因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成绩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点,甚至还对家庭、用人单位、人才选拔制度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正是受到各方压力的影响,使得成绩成为了衡量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在这一背景下,使职业素养认知受到影响,对学生所应当具备的礼仪教养、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认识逐渐减少,造成职业素养目标难以实现。其次,受到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高职院校中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职业素养认识逐渐缺失,学生在进入到社会后过度关注经济利益等,对职业表现出热情不足等现象[2]。

(二)重技能、轻精神问题

研究发现,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中依然存在重技能、轻精神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的投入。传统教育模式主要以知识传输、技能传授为主,表面上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但是在实质上并未认识到职业素养软实力的重要性,如职业道德塑造、职业精神教育地位不高等。究其原因是教育中注重理论与专业技能训练,并未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模式。加之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存在形式单一等问题,使得其效果并不理想,教师长时间占据课堂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讲述的内容,最终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

(三)学生自身个性的影响

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难以胜任工作岗位、职业发展不顺等问题,这也受到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因部分学生存在趋利性职业观念,在职业中很少主动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第一,因高职院校中学生生源有着多样化特点,且学生存在自我意识强、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等特点,虽然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但是却并未付出实际行动。第二,因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学生就业观念与实际情况不符,如学生认为自己身为大学生并不适合进入到一线工作岗位中,而是需要进入白领阶层。也正是受到这一观念的影响,使得学生习惯以短期利益最大化为主,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团队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不足等问题,最终影响到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第三,部分学生存在不劳而获思想,吃苦耐劳意识并未养成,工作责任心、抗挫能力不足,很容易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表现出打退堂鼓等,从而出现频繁跳槽等现象。

三、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路径探究

(一)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受到就业岗位需求不断增加的影响,使得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应当具备较强的职业、创新意识,掌握职业学习方法,以此来应对工作变化。在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时,应当从培养学生职业思想、道德认识等方面出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以此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高职院校中,校园文化是教育发展的重点,需要做好校园文化与工匠精神之间的融合,为职业素养教育营造良好教育环境。第一,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学校中应当主动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鼓励优秀技能型人才参与教育,打造先进模范,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艺的基础上感受到企业对工匠精神的追求。只有为学生营造出适宜的舆论氛围,才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可以借助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战略来开展教育,邀请优秀人才进入到学校中进行现身说法,借助先进模范来实现言传身教,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才所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第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展现熏陶与教育作用。在学校中文化活动属于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想要为学生营造出适合的职业素养教育环境,就需要引入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熏陶与感染。例如,可以借助职业技能大赛、优秀人才讲座等,展现职业教育特色,全面宣传工匠精神,进一步充实学生的文化生活,帮助学生真正认识与理解职业素养。如可以借助知识竞赛、技能比赛、主题演讲等活动来吸引学生,为传承核心文化提供支持,让学生受到文化感染,逐渐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第三,做好物质文化建设工作,创新培育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属于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需要采取多样化方法,做好环境建设工作,如可以借助学校中的宣传栏、墙报、信息平台等,报道优秀技能型人才,及时向学生传递工匠精神知识,让学生受到正能量的影响,从而逐渐提升责任感与奉献精神。为了进一步强化工匠精神,还可以借助实物成果展示等方式提升教育的代入感,如可以开展主题雕塑园等,利用校园中的墙壁、走廊等将工匠精神职业元素内容展示出来,让学生产生出真实的体验,以此转变自身学习态度,积极参与专业学习活动[3]。

(二)将工匠精神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融合

在高职院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找准工匠精神切入点,构建出专属的职业素养教育阵地,以此提升对学生的教育效果。第一,主动对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发挥课堂教学作用。进行课程改革能够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引入先进教育方法,解决素质教育形式化等问题。因此,在教育中可以从增设职业素养教育活动出发,编写专业教学素材,提升教材的实用性与有效性。通过筛选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教育内容,找出专业知识与工匠精神之间的结合点,借助相关案例来提升教学的真实性,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将职业素养内容与日常教学相融合,能够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所以,教师需要做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利用思想道德、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来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职业观念。第二,打造高效的教学实践管理模式,展现实践基地育人作用,实现职业素养与实际工作之间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真实感受到工匠精神,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教师可以借助6S管理模式等,将企业化管理要求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学生参与实践训练活动时应当严格按照企业中的要求,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职业态度,确保职业素养教育的全面落实。第三,做好班级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德育教育。班级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渠道,需要从打造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出发,做好学生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等教育工作。如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需要制定出有效的管理考核制度,发挥引领与促进作用,在环境建设时应当着重突出职业素养观念,加大宣传力度,展现班会作用,积极开展职业素养主题班会活动[4]。

(三)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

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对落实工匠精神教育要求有积极影响。第一,加大校企融合力度,借助企业文化与评价标准来要求教育教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真正理解工匠精神下的职业精神,逐渐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所以,需要做好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要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间的结合工作,确保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针对性。通过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学校对人才的要求。如可以定期将学生带入企业进行参观与学习,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逐渐理解职业精神,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此坚定职业信念,保持良好工作态度。第二,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展现企业监督与管理作用。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才能提升学生的紧迫感与责任感。因此,在制定考核办法与制度时,需要从工匠精神内涵出发,完善开合制度,引入道德素质等内容,从客观角度做考核工作[5]。

(四)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

想要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就需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逐渐提升自制力与自我控制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强化责任意识。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吸取积极因素,以辩证的态度面对存在的问题,从主观层面上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如可以参与到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中,学习他人长处、反思自身短处,提升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工匠精神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新时期发展下高职院校应当展现自身培育与传承工匠精神的作用,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思想,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开展多样化教育活动,主动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做好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为我国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工匠院校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