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类手机APP辅助警察体育教学研究

2022-01-12 04:44江山陈寿云陈若寒福建警察学院警体部
体育风尚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实验组运动教学模式

江山 陈寿云 陈若寒 福建警察学院警体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这指明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未来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1]。近些年,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不断进步,且在每个行业有着重大的影响。延期开学以来,线上教学全面铺开,极大加速了学习传统管理模式更新迭代的节奏。伴随着人工智能和5G时代的到来,这次大规模的集中线上教学是对通过“互联网+”推动教学供给改革和学习方式变革的一次大考验、大检阅,也是一场未来教学改革转型的大预演,值得我们深思[2]。

公安院校体育教学既有普通高等院校的一般性,同时也存在特殊性。警察体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警务基础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化进步,警察体育教学工作者应对警察体育教学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以运动类手机APP为载体用以辅助警察体育教学训练,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对警察体育教学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和创新。

一、当前警察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对某所公安院校警体教师访谈,笔者了解到当前警察体育教学现状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教学课时不足

由图1可以看出,公安类学生大一上下学期警体课均为64学时,大二上学期为32学时,大二下学期武器使用两周模块教学为60学时;非公安类学生四学期均为32学时。当前,警察体育课程只在大一、大二开设,而大三、大四没有警体课。仅有的学时,第二课堂的缺失,无法很好地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警务技能及提升身体素质。

图1 公安类与非公安警察体育学时

(二)教学思维陈旧

“中国高校受数千年来传统教学模式之深刻影响,体育教学传统气息较浓厚,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课堂上教师讲授术要领、作出示范,然后让学生们练习”[3]。大多警体教师以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授技术要领、做示范。这种固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无法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无法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警务技能,养成良好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三)考评模式单一

考核标准通常是期中和期末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在运用互联网及信息化平台对学生进行第二课堂体育的延伸及考评基本没有。此传统方式测评不但不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也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更不能树立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参与课中与课后锻炼的积极性。

二、运动类手机APP辅助警察体育教学的影响分析

为了探究运动类手机APP对辅助警察体育教学融合发展的有效性,本文对某所公安院校大一学生进行了教学实验对比。本次教学实验活动对象为2020级2个区队的学生,共计100人。学生分为A组与B小组,来自不同区队相同专业。A组50人为对照组,教学模式为传统课上教学模式,B组50人为实验组,教学模式为运动类手机APP辅助警体教学模式。两组授课教师相同,实验时间为一学期。实验结束后,通过两组学生课后每周锻炼的次数、每次锻炼的时间对比及对实验组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一)对照组与实验组每周锻炼次数及每次锻炼时间人数对比分析

通过图2、图3可以看出:从每周锻炼次数上看,实验组在2次、3次及4次以上的均比对照的人数多;从每次锻炼时间上看,实验组每次锻炼时间在30~45分钟、45~60分钟及60分钟以上的人数均比对照组人数多。由此可见,通过实验组无论从每周锻炼的次数及每次锻炼的时间的人数均比对照组人数多,因此可以看出运用运动类手机APP辅助警察体育教学对增加学生课后锻炼时间有着显著提升效果。

图2 对照组与实验组每周锻炼次数人数对比

图3 对照组与实验组每次锻炼时间人数对比

(二)对实验组访谈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1.实验组运用运动类手机APP主要功能分析

从图4可以看出有52%的同学运用运动类手机APP的功能为学习运动课程,在平台上有许多健身、跑步、力量训练的视频课程,同学们会通过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自组学习,且视频上有对动作要领的细致讲解;有80%的同学是记录运动数据。在运动类手机APP的运动记录功能,系统会自动生成数据,并把运动数据生成为折线图或柱状图,同学可以从运动数据中了解自己的运动里程、时间、步数等信息,对自身运动量变化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有30%的同学是用来了解体育新闻,因为在平台上有一些体育新闻及相关赛事信息,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参与锻炼;有76%的同学是用来学习锻炼手段。在运动类手机APP中同学们会通过论坛讨论模块学习并分享一些锻炼技巧和方法及体育保健知识,用以丰富自己的体育理论知识,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有20%及4%的同学会用来社会交际以及其他功能,在社会交际这个模块上相对运用的同学会较少。因此可以看出同学们在使用运动类手机APP时,主要使用的功能依次是记录运动数据、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运动课程、了解体育新闻、社会交际、其他。

图4 使用功能占比

2.实验组对教学实验支持率及提升方面分析

由图5可以看出实验组中有90%的同学对运用运动类手机APP辅助警察体育教学表示支持,有10%的同学表示不支持。其中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学生访谈过程中了解到表示支持的主要原因:通过运动类手机APP辅助警察体育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他们自由灵活的参加锻炼和学习,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其中不支持的原因:这些学生还无法很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有少数学生提出校园无线网络的信号差,网络定位不准确及个人原因。

图5 支持率占比

从图6可看出实验组大多数同学都认为通过运动类手机APP辅助警察体育教学后在锻炼方法、技能掌握、体育知识、锻炼程度都有所提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锻炼主体性与灵活性凸显、锻炼方式新颖多样、学习资源丰富。对于教师来说,运动类手机APP的教学视频课程相对较为直观,且动作要领讲解细致准确,可随时随地重复地在手机上观看学习。其运动量的设定和系统自动跟踪统计等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情况,有效促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与学生可以借助其交流讨论模板,与学生进行互动及答疑解惑,提高在体育教学的效率。

图6 提升人数

通过以上教学实验数据对比及问卷数据分析得出:以运动类手机APP辅助警察体育教学模式比仅采用传统警察体育教学模式更能够激励学生参与锻炼,提高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三、运动类手机APP辅助警察体育教学应用途径探索

(一)以警察体育基础,探索研发相适应运动类手机APP

警察体育课程多为实战技能课,一般都是室外课,信息化教学程度相对较低。随着我国网络信息的发展,运动类APP会成为提升警察体育教学信息化水平的良好载体。在教学中,设计者如能够把运动类手机APP与警察体育相关课程相结合,研发一款与公安院校学生警务技能、体育锻炼相适应的运动类APP,那么教学效率将会有较大的提高。

(二)运动类手机APP为载体与警察体育课堂有机结合

一般警察体育课堂为课前、课中、课后,以运动类手机APP为载体,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是运动类手机APP融入警体课堂的关键。

(1)课前。教师即将教学的内容,在上课之前,让学生通过运动类手机APP丰富相关警务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相对应的锻炼方法,达到课前预习的目的。

(2)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运动类手机APP中课程展开教学,教师在旁指导纠正错误[4]。警体教师根据运动类手机APP,可以在后台了解所有学生锻炼信息,进行时时关注,以达到科学锻炼的目的。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学生的身体状况与运动特征。依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选择相对应的运动方法和运动强度,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3)课后。警体教师通过运动类手机APP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诸如,在下次上课前需通过完成课程中应有的运动量,达到课后监督的作用。在期末考核阶段,教师要把学生在课上、课下的运动数据作为评价体育成绩的参考标准。

(三)运动类手机APP为载体做好警体教学管理

通过运动类手机APP辅助警察体育教学实验上来看,存在着一些管理问题。在教学课堂中,应依据运动类手机APP用以监督学生运动。在教学过程中,增强教学管理威慑力。学生如出现“运动造假”的情况,应加大惩罚力度,并与期末考试成绩挂钩。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宣传体育运动的好处,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其体魄,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成为高素质人才,为社会贡献力量[5]。

四、结语

运动类手机APP辅助警察体育教学新模式比仅采用传统警察体育教学模式更能激励学生参与锻炼,提高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在运用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运动类手机APP与警察体育课程之间的问题;在充分了解警体课程的前提下,把握学生运动规律基础,探索研发适应公安院校学生体育锻炼,技能学习、符合警察体育课程相适应的运动类手机APP,融入警体课堂,做好教学管理工作,进而辅助好警察体育教学工作。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我们当然不能再用“过去几百年所用的方法来培养今天的学生,因为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未知数的未来”[6]。警察体育教学工作者应让运动类APP服务于警体课堂,促进警察体育教学的数字化发展,提高警察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未来工作在一线的警察后配力量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猜你喜欢
实验组运动教学模式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不正经运动范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