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认同现状调查

2022-01-20 08:29袁宇清张咏欣郑锨淇方燕君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医患意志医学生

袁宇清,曾 旸,欧 瑶,张咏欣,郑锨淇,方燕君

(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 汕头 515000)

医师职业精神是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医师职业精神包括3个维度: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意志[1]。职业认知是对事实的把握,即对自身、医学对象、医疗环境的认知;职业情感是职业精神的心理动力,是医师的态度和情绪;职业意志是医师克服困难、严于律己的品质,是行为的直接动力[2]。医师职业精神培养关系到医师素质的提升和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医院服务水平以及国家医疗卫生水平。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状况下,不仅需要医务人员严于律己、不断反省和加强自身职业精神培养,医学院校也应重视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然而,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重视专业的实用性、技能性,忽视素质教育[3]。因此,培育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认同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培育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课题组在线向某医学院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护理学专业各年级在校本科生随机发放500份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认知状况调查问卷,收回440份,其中有效问卷368份,有效回收率为83.6%。

1.2 调查工具

通过文献梳理,借鉴已有研究,设计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3个维度的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认知状况调查问卷[4],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如性别、年级、是否学生干部、家人是否有医学背景等。对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克朗巴赫系数为0.908。问卷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示对指标内涵认同度越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表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总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认知状况调查问卷总分为(3.70±0.43)分,处于较高水平。3个维度中,职业认知维度得分最高,为(4.48±0.45)分;职业意志维度得分最低,为(3.28±0.38)分,见表1。

表1 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认知状况调查问卷得分比较

2.2 医学生职业认知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医学生对职业的认知以及对医疗行业的认识比较深刻、全面,知晓职业准则。说明医学生对自身职业的定位、患者的诉求以及医疗大环境有正确认识,见表2。

表2 医学生职业认知维度得分情况

2.3 医学生职业情感现状

“医生或护士是崇高并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职业”条目得分最高,“我会坚定地从事医疗行业并因此感到自豪”次之,说明医学生非常认可自身的职业价值。得分最低的两项是“医患关系紧张,我能积极应对”及“我能积极应对医务人员存在的健康压力,如职业暴露、精神压力、作息不规律”,说明医学生对紧张的医患关系及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存有担忧,见表3。

表3 医学生职业情感维度得分情况

2.4 医学生职业意志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一些与职业精神相悖的行为得分大于3分,如“为了经济效益,医师可以在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开大处方、大检查”“医务人员可适当收取患者及医药代表的财物”“医务人员可以适当隐瞒自身医疗行为中的过失”,说明医学生对一些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警觉性不够,见表4。

表4 医学生职业意志维度得分情况

3 讨论

3.1 榜样引领、实践体验,筑牢学生职业认知

医学生职业认知维度得分较高,反映出其能正确、客观地认识医师职业,从医的初衷是美好的。但职业意志维度得分较低,说明现实的职业环境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其知行不一。因此,学校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邀请行业模范到校宣教,现身说法,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医疗环境,增强从业信心,提高专业认可度。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医疗志愿服务活动,到医院门诊大厅当导医,到急诊科帮忙转运患者等,体验患者就诊时的无助与无奈。体验是最鲜活的教育,榜样是学习的典范,能激发前进的动力[5]。

3.2 系统化、持续化的职业精神教育,丰富学生职业情感

医学生职业情感水平相对较低,高年级学生进入实习,接触患者及社会后,体会到了医患关系的复杂、媒体对医院的片面报道、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误解,其价值观与现实发生冲突,认为医疗行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这也意味着医疗环境给医师职业精神培育带来了极大挑战。医患矛盾以及社会负面新闻的报道会降低医学生职业热情和职业安全感,对职业情感的提升产生消极影响,阻碍职业精神培育。

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会影响学生的职业情感。医学生的职业情感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职业道德,进一步影响职业意志[4]。目前,国内的医学教育过度重视专业性与实用性,忽视职业情感培育,医学生尚处在理论学习阶段,没有太多机会接触临床,难以做到与患者共情。因此,要开展系统化、持续化的医学职业精神培育,帮助学生在职业情感中实现从否定到肯定的升华。保护学生的职业热情,让学生多接触临床,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及处境,注重与患者交流过程中的情感体验[6],换位思考,提高职业热爱度,增强职业自豪感。此外,媒体应发挥正面舆论的导向作用,宣扬医者仁心,让医学生和医师实现自我价值,对医疗行业发展更加乐观,从而增强职业情感。

3.3 多方发力,坚定学生职业意志

职业意志在职业精神中起着驱动作用,医学生只有将对医学的认知和情感落实到行动上,才有可能履行职责,形成良好工作作风。本研究显示,医学生的职业意志在职业精神3个维度中得分最低,表明医学生虽然能够正确认识医师职业精神,但不能做到知行合一,即理性认知和实践冲突。医学生一方面认为医德行为至关重要,要严格履行;另一方面对部分与职业精神相悖的行为又可以接受,如收红包、开大处方。由此可见,部分医学生不能抵御诱惑,缺乏自律性,道德选择与价值观发生冲突,对于不良医疗行为不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7]。如何提升医学生道德品质、坚定医学生职业意志是培育医师职业精神的重要环节,要从国家、学校、个人层面共同锤炼学生职业意志。国家既要营造“德治”氛围,又要采取“法治”强硬手段,对医患构成有形的约束力。发挥教师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构建系统、科学的职业精神评价体系。学生应怀有对医学的敬畏和不断进取之心,树立正确价值观,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提高职业忠诚度,增强抗压、抗挫折能力,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增强职业意志。

如今,医患关系日趋复杂,医疗环境不容乐观,2020年初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改变了医学教育格局。2020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加快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作出系统部署[8]。面对疫情新挑战、健康中国新任务、世界医学发展新要求,培育医学生职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应制定长效医师职业精神培育方案,加强医疗行业法制建设;学校应营造良好校园环境,提高人文课程和临床实践的比例,发挥带教教师的榜样力量;医学生应重视职业道德培养,保持职业热情,坚定职业意志。只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相结合,才能培育医学生职业精神[9]。

猜你喜欢
医患意志医学生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观点集萃
理性沟通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