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实用主义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2022-03-18 02:32宣雨萱姬君彩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院校职业

王 军,宣雨萱,姬君彩

1.合肥财经职业学院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3.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黄炎培(1878—1965年)与陶行知、晏阳初、陈鹤琴等同是近代中国教育界的权威泰斗。作为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黄炎培职业教育理论中贯穿着他的实用主义价值观,他主张职业教育应该紧贴社会需要,学生培养需要与各行各业实际职业需求相结合,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通过职业教育解决社会问题。1917年5月,他联合梁启超、蔡元培、张謇等社会名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1917年10月,他还创办了推广职业教育思想和研究成果的《教育与职业》杂志,并于1918年5月创建了第一所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前身)。黄炎培从立志“教育救国”到坚持“职教救国”,从引入职业教育到宣传思想和实践推行,为职业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推进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他的职业教育理论与思想对中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引领和指导,时至今日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职业教育。

一、思想倡阐:推广职业教育的理念

(一)敬业乐群的职业教育要义

黄炎培深入考察国内外教育后对中国的职业教育进行多维度思考,实用主义价值观是贯穿着黄炎培职业教育理论中核心思想。黄炎培解释职业教育是为“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1]177这里的“群”即社会民众,为“群”服务即对社会尽责,黄炎培先生把“为群服务”“敬业乐群”作为职业教育的第一要义[2]。职业教育最大目标二点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有业,则物质方面得所供给了;乐业,则精神方面无问题了[1]78。“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他反复强调,“单靠读书,欲求得实用知识和技能,……是万万学不成的。”知识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成有效的生产技能,在“学中做”和“做中学”,做到既动手又动脑。“双手万能、手脑并用”是黄炎培职业教育的基本思想[3]。

(二)服务社会的职业教育本质

职业教育具有科学化、平民化和社会化的“三化”本质特征:用“社会化”提高“科学化”水平,用“科学化”解决“平民化”问题,通过“平民化”为“社会化”提供人才基础[4]。在黄炎培看来,职业教育最要紧的,本质上说是社会化。他从官办与民办职业教育与社会的联系程度角度阐述职业教育应当具有的社会化特征,指出官办学校脱离社会实际的问题,“从前吾国官厅,是自以为超出乎社会之上的。一称官办学校,就没法与社会接近,社会也不敢接近他。所以照从前的习惯,‘官办’名词和‘职业学校’一名词,几几乎连不上来。其实呢,哪一种教育是许和社会隔离的呢?岂但职业学校呀!职业教育机关的本质,是十分富于社会性的,所以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就是社会化。”[1]88

(三)崇做重能的职业教育原则

职业教育注重实践和着重学生培养应用技能,黄炎培指出了职业教育三点通则:其一,“办职业教育,万不可专靠想,专靠说,专靠写,必须切切实实地去‘做’”。[1]90换言之,职业教育务必体现实用主义思想和实干兴邦的原则。其二,职业教育是能力导向的教育,着重在“能”而不惟在“知”,教育者不仅要获得职业从业资格,更应该是行业中的能工巧匠。要在做学合一和“先知觉后知”过程中实现“先能授后能”。其三,必须摒弃职业教育是低等教育的思想,坚持职业无贵贱之分,无论受教育至于何高度,总以其所学能应用社会、造福人群为贵[5]。黄炎培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参与社会劳动实践,深入职业一线环境,不致理想日高,事实日远。黄炎培分析读书与动手的对立关系,总结民众会用“手”而不善用“脑”和读书人善用“脑”而不会用“手”的流弊,强调动“手”技能,注重能力培养,这种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原则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6]。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现了其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劳工神圣,手脑并用、双手万能,做学合一”的办学理念。

二、现状释描:剖析职业教育的困境

(一)教育与职业分离

教育与职业的分离,学校与社会的脱节是当时中国职业教育种种弊端的根源。审视现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要求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需要具有跨界发展的思路。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谋生和个人的发展,还要为了国家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1]177。黄炎培多次强调,职业教育不能只是为个人谋取生活,还要能为社会服务,职业教育一定要为“个人服务社会”做好各种准备[7]。在1925年《教育与职业》第71期黄炎培发表的《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中指出,跨界合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强调职业教育要走出学校,即教育界与农工商职业界协同合作,加强沟通与联系,黄炎培称职业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大职业教育主义”[1]72-73。这种“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强调职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这种思想与当前国家强调的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毫无二致,黄炎培职教思想对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8]。黄炎培曾感叹,“教育不与职业沟通,何怪百业之不进步!”[1]167

(二)毕业生就业问题

针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黄炎培也早有洞见并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黄炎培先生在一百多年前指出的职业教育重视谋生和强调服务社会,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倘若职教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就业没有出路,则成职业教育发展掣肘。因此黄炎培认为学生出路是职业学校办学的最大难关,学生就业没有出路则没有生源,没有生源则职业教育没有出路。如何使学生就业有出路,黄炎培指出,说几句联络职业界的空话是不够的。一方面,职业院校教师要从学校走向企业、走进行业,调研社会人力资源需求,进行企业岗位挂职锻炼,首先了解社会需要什么人才,企业缺少什么岗位,然后才知学校需要开设什么课程,培养什么能力。另一方面,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开课计划、课程标准、教材选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都要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和参与,黄炎培指出职业教育要咨询职业界的意见、考察职业界的习惯、聘请职业界的教员,学生参观实习,学校请人演讲,都要职业界帮忙,最好能与职业界“打成一片”。所以毕业生就业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也是不行的[1]72。

(三)招生与专业发展难

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着专业间招生差异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黄炎培对职业院校专业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释鞭辟入里,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就业工作环境差异是造成当前一些专业招生困难、专业发展萎缩的原因。黄炎培指出,在一个学校以内设了两个以上不同的科,而所谓不相同的程度,一苦而一逸,一朴而一华,其结果普而苦者总敌不过华而逸者的易得同情。一方面的特性尽量发挥,于是另一方面的特性不免因此消灭,或者同化而两失其本真,都不是设科的希望。黄炎培说:“如果问到什么科目较相宜,则先须问设立这学校的方针在哪里,你所认识的将来社会需要又在哪里,而你现在学生精神上缺乏而又亟待补充的又在哪里,根据这几点以定添设职业科目是了。”[1]93在专业设置上,黄炎培强调专业申报要与学校的办学方针与学科背景匹配,根据社会需要申报专业的实用主义职业教育观念,而不是盲目跟风脱离学校实际开设专业。

三、问题解析:诊断职业教育的症结

(一)专业设置拘泥传统而忽视社会供求

黄炎培从毕业生就业要求和社会行业发展需求阐述专业设置要与时俱进。百年前黄炎培提倡“劳工神圣”,现今李克强总理提出“工匠精神”,“劳工神圣”是“工匠精神”培育的思想基础,职业学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承担起培养“大国工匠”的责任与使命[9]。前文所述职业学校的“招生难”与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招工难”是受封建思想影响,职业工人社会地位不高,工匠的社会认可度低所致。因而需要探究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机联系,明确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目的既为青年谋生所急,又为社会行业所需。“然则今时之社会,所需者何业?某地之社会,所需者何业?必一一加以调查,然后立一校,无不当其位置;设一科,无不给其要求,而所养人才,自无见弃之患。”[1]167-168这是黄炎培在安徽、浙江等地考察后认识到职业教育存在学校与社会脱节的弊病后提出的卓见。

(二)课程设置重理论而轻实习

黄炎培以农科和商科为例说明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习的弊端,说其是“农无农场也,商无商品也,不过加读农、商业教科书数册。其结果成为农业国文、商业国文而已。”[1]168他所提及当时的学生有读书之惯习,无服劳之惯习。故授以理论,莫不欢迎;责以实习,莫不感苦。这种现象与我们今天职业院校学生普遍不愿意在基层岗位实习,怕吃苦的情况毫无二致。职业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习是职业教育重要的教学活动,既通过实习学习专业知识和训练技术技能,又通过实习了解生产、熟悉岗位、锻炼意志和融入社会。教育部明确规定了职业院校学生要满足到实习单位的岗位实习时间,这种实习是实践教学活动,要从课程实习入手,黄炎培强调功课实习的重要性,即要厘清课程理论与课程实习关系,加强“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与岗位实习管理有机联系。

(三)学生培养贫于能力而富于欲望

职业教育,当实习非所注重,则能力无自养成。目前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执行力差、不能从基层干起,对待遇要求高的现象。黄炎培引用上海某银行行长对毕业生的评价:“今之学生,学力不足而欲望有余,不适于指挥,徒艰于待遇耳!”[1]168其实,一个人的生活水平是符合他的生活能力标准的,薪酬待遇是与他的工作能力相匹配的,黄炎培用“奚可哉?”表达对学生不能从基层做起、眼高手低现象的忧心忡忡,在他看来“若任重有所不胜,位卑有所不屑”,那是绝对不行的。

四、实施策略:探寻职业教育的出路

(一)做好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关于职业学校学生走向社会的职业发展与就业问题的解决,黄炎培认为要从职业指导下手,施行职业教育以前,须精察受教育者才性之所宜,乃倡职业指导[1]161。指出职业选择和发展路径要适合受教育者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和社会行业就业需要因人施教和适应产业发展情形而选择。在他看来,职业心理和社会状况是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标准和依据。黄炎培认为,职业指导的前提是进行职业测验与职业陶冶。职业测验是就业前测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是否达到就业要求,未就业前测验天赋才能长短优劣与性格特点是否适合所学专业。“职业教育于吾国,其为基至薄,诚欲厚培之,必自推行职业陶冶始。”[1]160黄炎培指出教育行政管理者需要肩负学生就业的责任,地方教育行政机关有种种的责任,学校教职员也有种种的责任,尤其是职业学校的校长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负有主要责任[1]68。

(二)遵循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

职业教育都有哪些基本原则呢?黄炎培认为有三点:一是面向产业发展和行业特征兴办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需绝对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二是面向社会需求兴办职业教育。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与职业脱离是最危险的,对学校、职业、社会不相关的“飞机式的”职业教育痛心疾首。三是面向基层岗位和生产一线兴办职业教育。黄炎培反复强调职业教育宜从平民社会入手。“平民”即普通民众,针对封建社会教育为“富贵人享有”的思想特征,他决心改变社会“重仕鄙劳”的不良之风,主张劳动教育不是富人特权,劳动者享有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权利,倡导通过劳动教育解决个人谋生问题,促进社会生产发展[10]。总之有教育而无职业则生产减少,反之则生产增加[1]67-68。

(三)优化专业布局推进课程改革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专业建设是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黄炎培认为办职业教育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设什么科,也即专业建设,这一点最关重要。从最初的学校设备,到最后的学生出路,都要筹划到。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断优化职业院校的专业布局,不合理的专业设置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就业率。其次就是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黄炎培认为在推进教学与课程改革中要引进掌握技能和精通业务的教员,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课程标准要参考这些企业教员的意见和建议。虽然那个时期没有“双师型”教师概念,但是黄炎培的主张见证了他对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的深图远虑。

(四)根据学科研究制订不同办学方案

黄炎培对不同学科职业教育办学给出了不同方案。就工业各科中,决定何科,次之依该科所需要筹定经费,充实设备,慎选师资。缺其一,勿宁不办。必须给所设职业科以相当充分的设备,而尤要者,在将附近各工厂联为一体。未办以前,邀请工厂专家组校董会或指导委员会就商课程及一切办法。办至相当时期,就商各厂,给学生以实习参观和练习种种机会,学生毕业后能够满足用人单位需求,让用人单位了解学校的本旨,毕业生出路就没有问题了。工商学科办学要利用工业和商业较繁盛地方的现成环境根据学科研究不同办学方案。如果预办商科职业教育,黄炎培指出学生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将会比仅仅掌握商业理论知识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1]97。

(五)面向基层培训服务社会发展

职业教育的出路是面向基层与一线岗位,在办学程度上与其办的高,使出路更为困难,毋宁办得低些,这样更有利于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开展专业实习与社会服务。黄炎培指出职业教育上还有一条康庄大道,就是职业补习教育,这是不失为职业教育解决生源减少问题的良策。当前我国实施的职业院校的社会扩招既解决职业院校生源问题,又提高了在职青年的就业技能。黄炎培的工业补习教育建议充满了对工业职业教育的忧思,“今日办工业,可云千难万难矣,根本上之难题,其惟工人乎。欲增进工人之知识技能,则宜教育;欲使工人尽心尽力于工作,则宜教育;为工人谋幸福而又不欲工人走入迷途,则愈不可无教育。”[1]140

综上,推崇“实用主义” 课程设置,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与服务品质,重视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以更好地培养适应新时代经济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人才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当代意蕴[11]。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今天,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提醒我们,职业教育办学须要跨界:一是跨出职业学校,上下融通,向下实现中高职衔接、向上贯通应用型本科、应用硕士甚至博士职业教育。二是跨出教育界,实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顶岗实习、就业等。三是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如职业教育融入自贸区合肥片区高质量发展策略和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合肥都市圈竞争力的提升战略。深刻领会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贯彻走出学校范围、贯通教育层次、融入区域经济的“大职业教育主义”[1]71的职业教育方针。在当前发展背景下,探究黄炎培职业教育理论和思想,具有洞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流弊,破解职业院校发展困局,引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服务都市圈竞争力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黄炎培职业院校职业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黄炎培的“三多”:行路多、读书多、著述多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黄炎培教子从小事做起
打 得 好
职业写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黄炎培感动了日本特工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