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基于社会广泛参与的视角

2022-03-18 02:32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保证体系教学质量监控

徐 艳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一、实施背景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应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现科学的教育评价。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将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2020年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应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1]。2015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出台了《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56号)等文件,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构建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机制[2],开展常规化、多层面,体现学院特色的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是时代对高职院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新的工作要求。

二、实施思路

学院(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确定了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与实践融入省级示范校建设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工作思路,并以推进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为切入点,启动推动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构建了社会广泛参与、内外结合、多维度、全方位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一定成效。

三、具体举措

(一)搭建学院质量保证体系整体框架

按照新时代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和新任务,学院以促进自主发展、质量内涵发展为宗旨,基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统领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基于“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架构,建立健全了目标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并按照“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开展校内外相结合、不同层面、多维度的内部质量诊改工作,搭建了信息化、覆盖各层面的具有预警、激励功能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促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螺旋式上升[3]。

(二)编制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实施方案

学院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辽宁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的通知》及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等文件精神,编制了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构建了学院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全面深化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4]。

(三)组织专题培训

学院通过不同方式提升全体教职工的自我诊改意识,明确诊改工作的目的和开展的意义。首先,到省内外高水平同类院校学习先进经验,学习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如何构建与实践、如何实现信息化诊改工作等。其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党建类、教学类、行政管理类和学生管理类等不同人群的特点,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诊改工作专题培训,截至目前,共有1 3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有效促进全体教职工对诊改工作的理解与掌握。最后,学院多次邀请来自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诊改领域专家到校进行专题培训,通过开展各类培训,促进全体教职工形成人人自主参与诊改的质量文化氛围[5]。

(四)构建持续改进机制

按照《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以人才培养状态数据为基本依据[6],构建了数据分析与社会调研相结合、诊断改进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专业建设与教学实施相结合的常态化、周期性诊断改进工作机制。

1.明确目标和标准

学院的目标体系构建主要采取了上下衔接的方式。以“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为统领,以教学发展、人事发展、校企合作发展等子规划为抓手,按年度进行目标任务的梳理,并按部门职责分解落实到各部门的年度工作中,以年度“重点诊改工作”的形式在“一页纸”计划中进行体现。

学院在标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按照不同层面进行了标准的制订。如在学院层面,以每年度的重点诊改工作为目标任务,各部门围绕所负责的重点工作,按照SMART的原则进行子任务细化,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制订每项任务的工作标准及具体操作流程及相应的考核标准。在专业层面,根据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和目标,参照辽宁省双高专业群项目建设标准,在原有专业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完善专业建设及专业教学运行等标准[7]。

2.建立组织体系

结合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需要,学院成立党委领导、院长指挥的内部质量诊改工作领导小组及具体开展业务工作的6个专项组,全面统筹推进学院内部质量诊改工作。各职能部门及系部根据承担的工作任务,建立由部门负责人任组长的二级质量保证工作组,负责本部门的自我诊改工作。

3.完善制度体系

按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要求,学院以规范落实质量标准和制度规范建设为重点,形成了以章程为基础的框架,从教学质量管理、学生教育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确保诊改工作有章可依、有据可循、有序推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五)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机制

根据学院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部门绩效考核为抓手,充分发挥数据管理平台优势,通过专项督查、常规巡查、行业企业专家监督等方式,对学院的教学质量、学生工作质量及行政后勤工作质量实施有效的监控,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督促其改进,进而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运行。

1.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

(1)加强专业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价

根据专业建设规划和系部考核工作要求及专业建设目标和建设标准,通过专业答辩论证会、建设资料检查等方式,每学年进行一次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内部预警,提出改进意见。

(2)加强课程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价

结合课程建设规划及课程建设标准,通过专项检查、督导巡查等方式,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3)加强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一是依托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工作,每学期期末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一次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适时开展预警。二是通过开展教师技能培训、教师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教师每学期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使其改进提高。

(4)加强常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一是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有关精神,根据《深化新时代总体评价方案》要求,修订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评价流程。二是通过听评课,定期巡视,观看视频录像,抽查检查资料,期初、期中、期末专项教学督查,体育课及实践教学专项督查等方式,对各系部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教务处、系部等管理部门日常检查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及时发现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反馈。三是通过开展领导评教、行业企业专家评教评学、督导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建立信息员反馈机制等手段,对教师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控,即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督促其改进。

2.加强学生工作的监控与评价

(1)加强日常学生工作监控与评价

一是完善学生工作评价机制。根据《深化新时代总体评价方案》要求,修订学生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完善评价流程。二是通过定期巡视、观看视频录像、专项工作督查等方式,对各系学生上课出勤率、教室规范化、班级板报主题内容、辅导员召开主题班会、辅导员工作手册和寝室检查记录情况等方面进行监控与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督促其改进。三是通过查阅资料与现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对全院学生工作相关部门和各系学生工作计划的制订与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价,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督促其改进。

(2)加强对学生发展情况的监控与评价

通过每学期开展的教师评学、学生座谈会等活动,对学生发展情况实施监控与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系部,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提高。

3.加强行政后勤工作的监控与评价

(1)加强对工作计划及制度执行情况的监控与评价

以部门绩效考核为抓手,结合年度工作任务、部门绩效考核要求,通过开展专项督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工作计划的制订与执行、制度的制订与执行等内容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价,对各部门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2)加强日常行政后勤工作监控与评价

通过定期巡视、专项工作督查等方式,对行政后勤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督促其改进。

(六)实行常态化改进

1.推进教学质量专项诊断与改进工作

根据教学专项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需求,学院引进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开发的《教学质量综合测评与诊断分析系统》,并结合学院工作特点,对该系统模块进行了优化。以此平台为支撑,按照“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按学期对与教学质量相关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实施有效的专业、课程、教师层面的自主诊改,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适时纠错、改进、优化。

2.基于第三方评价协同推进人才培养质量诊改工作

基于社会广泛参与、多元主体良性互动、协同推进诊改工作的理念,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诊改工作。一是学院与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在校生成长质量、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三年以上毕业生培养质量及用人单位满意度等4个项目的质量跟踪评价,从第三方视角对学院人才培养情况进行整体评价。二是学院与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合作,针对“双高”建设中重点专业完成“专业剖析与诊改咨询服务项目”,发现专业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优化和改进。

3.按年度实施学院层面的专项诊改

为切实做好学院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学院结合辽宁省教育厅年度工作要点,将各部门工作职责中的重点工作确定为年度诊断与改进重点工作进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通过数据积累、数据分析,发现问题,进行内部预警,及时纠错。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学院分别选取55项、68项、69项和73项重点工作实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对于每项工作任务,均以厘清部门职责为切入点,围绕所负责的重点工作进行子任务的分解并制订相应的工作标准及工作流程,并依据工作标准及流程开展诊改工作。学院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对年度诊改重点工作执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

4.实现诊改工作全面信息化管理

基于实现诊断与改进工作信息化目标,学院定制开发了“诊断与改进数据采集及评价管理平台”。该平台有“一中心、八子平台”,集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监测、数据分析、数据预警、数据画像和数据应用为一体[8]。该平台能实时抓取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状态数据,实时掌握和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况,实现内部质量保证和常态监控数据的动态管理[9],做到了数据有分析、过程有预警、要素有对比、诊改有报告。

四、实施成效

(一)学院内部治理水平不断优化

学院基于“五横五纵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架构,健全了院系两级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建立了内部质量保证目标体系。各部门围绕目标实现,建立了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层面的内部质量保证标准体系相关部门对标对表制定分类考核标准,形成了实施体系。从教学质量管理、学生教育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确保诊改工作有章可依、有据可循、有序推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现了内部治理体系螺旋式上升。

(二)优势特色专业取得长足发展

经过不断建设,学院专业内涵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学院现有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骨干专业3个,国家级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专业10个,对接产业集群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个,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建设专业2个,世界银行贷款支持的专业建设项目2个,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重点支持专业6个,省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6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学院在区域建筑行业领域内形成了较好的品牌效应,推动了“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发展持续”的建筑类专业结构布局进一步完善。

(三)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学院注重师资培育体系建设,从教师发展的角度分梯次培育、多维度考核,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订教师梯队建设培养方案,按照“四有”和“六要”的要求,加强青年教师队伍、骨干教师队伍、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以及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师德培养、培训进修、教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通过教师发展平台,从师德表现、教学教研、专业发展、科研水平、社会服务和工作业绩等六个方面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分层次进行考核性诊改,促进学院教师队伍水平整体提升。目前,学院现有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省级青年教育科研骨干4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29人,培养校级教学名师5人,专业带头人21人,骨干教师23人。

(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学院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坚持综合素质提高与专业技能培养德技并重,基于“全人教育”理论和以学生为本的“筑砼”育人实践基础,提出了“双核心3+3”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全方位发展,提升育人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10]。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分别为93.74%、95.88%和97.83%。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认可度较高,用人单位满意度分别为98.29%、98.00%和98.50%。毕业生对母校培养十分认可,毕业生满意度分别为90.39%、91.00%和96.50%。近三年,在学生参与的省级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得46个奖项, 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9项;在学生参与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得31个奖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

猜你喜欢
保证体系教学质量监控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质量保证体系在国有物业企业资产管理应用初探
质量保证体系原理在国有物业企业资产管理中应用可行性分析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设计保证体系建设和审查的若干专题研究之二——设计保证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