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四位一体探索BIM教学新模式

2022-03-18 02:32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职业技能证书

李 智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60

一、实施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英国等国家率先进行了BIM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由于其在工程建设中展现了巨大潜力从而掀起了全球范围的BIM热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带动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国内建筑业与BIM技术的融合,国内大型的新建项目都较多地使用了BIM技术。时至今日,BIM已成为全球工程建设行业共同认可的重要技术[1]。虽然我国铁路工程领域BIM技术应用起步较晚,但目前已在大力推进BIM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并在部分项目中得到了应用。我国今年公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提到,至2035年铁路网全国总规模将会达到20万公里[2]。铁路网要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未来铁路建设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随着信息化智能化铁路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大量运用BIM技术将成为铁路工程建设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对铁路工程BIM技术人员也将会有极大需求。

2019年1月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1+X证书制度;同年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发布《关于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的公告》,将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首批1+X证书开始试点[3-4]。由此,我院(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于2019年11月份通过申报,遴选为该证书试点院校。基于上述背景,我院决定开设面向铁路工程专业方向的BIM技术应用课程,并经充分论证,设计建设了铁路BIM实训室,现已投入使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院教学团队就如何通过课证融通、赛教融合,提升教学质量,作了较多的思考,采取了一定的举措,取得了一些成效。

二、教学环境

我院铁路BIM实训室建筑总面积为146 m2,建设总投资约165万元。铁路BIM实训室配有50个学生工位,均为双屏、64G内存、5G显存、i9-CPU的高配学生图形工作站,可以完全满足主流BIM工程软件流畅运行。BIM实训室计算机安装有最新版Revit、广联达、铁路工程投资管理控制等主流BIM建模、计价软件;且全部计算机安装电子课堂管理系统,可实现教师演示、资料传输,既可满足日常教学,又可满足组织比赛、BIM证书考评工作和面向社会培训服务的需求。

三、教学实施

(一)充分调研岗位工作过程,提炼技能点,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岗”是课程学习的目的,课程内容设置要对标岗位工作需求,充分反映职业岗位技能点。教学团队初期拟定教学内容时,围绕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充分调研铁路工程建设、运营中对BIM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技能需求,对标工作过程所需技能点,同时吸收现阶段已应用的相关新知识、新技术,由简单到复杂,设计了满足主流生产工作的课程教学内容。基础BIM知识、建模技术、生命周期内的BIM应用是铁路BIM课程中的主要方面。其中,基础知识包括BIM的含义、BIM软件体系、BIM在铁路工程方面的应用、项目管理、协同工作等理论内容;建模技术包括主流BIM建模软件基本建模功能、铁路工程结构构件的模型创建和各类视图生成及成果输出等内容;而多专业协同、可视化应用、进度成本安全质量管理则是生命周期内的BIM应用的主要方面[5]。

(二)依托1+X建筑信息模型(BIM)等级证书试点工作,对标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厘清内容和层次

“证”是对课程学习成果的检验。1+X证书制度以岗位职业技能为需求导向、以岗位核心职业技能的掌握为问题导向、以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6-7],加强课证融通,有助于将职业培训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8],确保课程以技能为导向,促进知识教学向技能教学的转变。

教学团队利用我院1+X建筑信息模型(BIM)等级证书试点的便利条件,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同时考虑课程学时的实际情况,梳理《“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选择典型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在内容、课时分配、教材选取上均突出1+X证书的考评;教学中加强学生技能性实践性练习,采取课程与考评对接的模式,实现证书指导课程,课程与证书无缝对接[9]。

(三)着力赛课融通,引领教学改革

“赛”是教学质量的试金石,是教学改革的指挥棒[10]。加强赛课融通,有助于学生技能培养、教师教学模式革新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发挥“促学、促教、促改”的作用。鉴于目前尚未有铁路专业BIM技术学生技能大赛,我们教学团队借鉴建筑信息模型国赛、中国中铁国家级行业BIM大赛以及一些铁路企业内部BIM职业技能竞赛,借鉴参考《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定了适合于本校学生的铁路BIM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能大赛标准,并组织学生参与该项比赛,以此对标企业、对表标准,同时,在课程内容设计中也将制定的大赛考评标准突出体现。

利用智慧云端软件教学助力课程革新。在“后疫情”时期,随着线上学习平台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的高速发展,对于教师不仅提出专业知识的要求,同时也提出信息化智慧化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等多样化要求;对于学生,其学习方式形态也都发生着显著变化,即逐渐趋向课程中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形态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主动学习能力有了较大的帮助。鉴于此,教学团队选取超星学习通平台,结合“岗、证、赛”整合线上教学课程资源,将部分视频微课、职业技能标准、1+X真题及解析等学习资料归纳梳理上传,构建BIM技术应用课程线上学习平台,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运用该平台创建班级,对日常教学和证书考取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学习通后台数据显示,用户活跃度良好,学习资源利用率较高,说明当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明显提高。

采用“电子教室+巡阅指导”方式,提升教学效果。BIM技术应用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实践课,与其他实践课有相同特点,其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查摆问题,对症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教师演示、学生反馈是这种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的两大方面。那么如何实现高效演示和把握学生的掌握程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实训室设计之初,教学团队就已考虑到这个问题,并想到运用局域网搭建电子教室,这样可以实现教师演示的内容实时投放到学生屏幕,再搭配教室功放系统,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通过学生机就可以清晰地看清教师操作的关键点,从而提高教学演示的质量。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巡阅指导搭配已创建的学习通智慧课堂,可高效反馈学生掌握程度,从而予以及时指导或调整技能训练的要求与进度,以引导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完成教学目的。

四、效果评价

“岗”是适应岗位要求、对标岗位技能;“证”是突出考评要求、完善课程内容;“赛”是参与技能比赛,提升教学质量;而“课”是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模式探究。通过对“岗”“证”“赛”的分析和对标,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中,极大地推动了BIM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模式革新,较高程度地提升教学质量。具体成效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层次划分与岗位技能需求、证书考评大纲高度契合,对学生的培养更加体现技能教学。

第二,对标相关竞赛标准,依托技能大赛形式进一步实现“促学、促教、促改”的目的,助力教师业务技能水平和学生学习质量提升。

第三,结合“岗”“证”“赛”构建课程云端教学平台,积极探索信息化智慧化教学,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与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自我探索学习的能力。

第四,电子教室配合课堂巡阅指导,便于课堂活动组织和课堂秩序管理,使教师演示、学生反馈高效化,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