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及实践研究
——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为例

2022-03-18 02:32官桂香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劳模工匠育人

官桂香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 兴城 125105

2021年4月13日,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他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随着我国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迈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对劳动者的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我们需要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大军、建设一支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有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重点领域的技能型人才缺口超过1900万,并且这一数据仍在持续扩大中,预计到2025年将接近3 000万。从行业分布上看,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等多个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中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大约有职业院校1.1万所、在校学生约3 088万人,已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通过对高职院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显示,目前“00后”大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定位不清,职业荣誉感不强。如何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激发劳动者的职业热情,挖掘他们的职业潜能,培植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更好地服务国家未来发展,成为摆在全体职教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职业院校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出更多的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1]。因此高职院校应对学生加强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养,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文章结合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船舶工程系工作实践,积极探究高职院校学生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借鉴。

一、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郑重宣布,我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同时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战略要求。这一要求给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新时代的劳模精神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其中,无私的奉献精神是劳模精神的核心。劳模精神不仅是劳动者个人素质和精神的反映,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党中央对我国广大劳动者的伟大劳动实践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丰富和发展,有着鲜明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是助力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宝贵精神财富[2]。

(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新时代工匠,要做到爱岗敬业、对技术技能精益求精、团队内协同合作、具备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其中,精益求精则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核心。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继承与发展。工匠品质实现的前提是劳动者要具备自由自觉的劳动,这样才能在劳动过程中全身心投入,将敬业、专注与创新融入自己的劳动全过程,在完成好工作的同时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解放理论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学说的时代诠释。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二者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劳模能够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还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需要大批能工巧匠、大国工匠。2020年我国企业中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首次超过美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一些核心技术和产品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是铸就强大产业工人队伍,造就强大企业和伟大强国的重要抓手。

二、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1.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养成的融合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内涵与职业精神高度一致。在高职教育教学中,除了要给学生传授职业技能外,更要注重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建立职业精神培养机制。通过大力弘扬劳模和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进对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增强职业荣誉感,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2.符合企业人才需求

目前,经济全球化日益严重,各国经济发展不断分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必须使产品与服务质量过硬才能成为新时期各国竞争的核心,而工匠精神是确保高质量产品的灵魂。所以,要让中国制造可以继续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单企业要继承和发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作为人才培养前沿阵地的高职院校,更应该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养贯穿于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3]。

(二)实践意义

1.培养高职学生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国家产业转型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程参与者和见证者,更应该以主人翁精神承担起这个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和使命。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更要清楚地看到,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改革日益深化的极其重要的阶段,这就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被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涵养的新时代高职人才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培养高职学生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国家产业转型的需要[4]。

2.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考核中,知识和技能是两项重要的指标。不过,近几年通过高职院校对企业开展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中发现,现如今的企业更看中学生的人文品质和职业素养,要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校期间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引领,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5]。

三、高职学生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实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船舶工程系立足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着眼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构建了以“船成工作室”为载体的思政育人模式。

(一)“船成工作室”成立背景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创建于1959年,是我国北方唯一一所以培养船舶工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多年来学院为全国各级各类造船企业和军工企业培养、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为我国造船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匠精神”为契机,将学生日常管理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形成了“依匠心筑梦育大国工匠”的优良学风和系风。2020年成立“船成工作室”,将研究方向确定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旨在传承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优秀的人文精神;传承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成就人生理想,共圆中国梦。

(二)“船成工作室”重点项目及举措

1.组建了一支思政育人团队

依托学院优秀历史文化和区域内的校企合作优势,组建了一支以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劳模和大工匠为主体的校内外合作育人团队。目前,船舶工程系还建成了陈庆城(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技能大师工作站,闫峰(全国技术能手)技能大师工作站。2019年学院成功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装配技能大赛。技能大师将企业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理念带到教学中,言传身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赛热情,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参赛选手在全国16个代表队中获得大赛一等奖。

2.搭建了两个思政育人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优势,搭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增强师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7年船舶工程系网站增设“匠心筑梦”栏目,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上传了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大国工匠部分内容;上传了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上传了辽宁工匠评选文件;并发布了第一批辽宁工匠的评选结果。同时,此栏目也作为船舶工程系优秀学生的成长展示平台和素质能力培养网上宣传阵地。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形成育人合力,探索育人规律。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新时代的责任与历史使命,为学生点亮理想与希望之光,照亮他们前行的路,激励学生用自己激昂的青春谱写伟大中国梦的乐章,将自己满腔的热情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激励学生勇当新时代的开拓者,将自己的理想抱负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勤奋学习,增长本领,排除万难,努力学习专业技能,为中国海洋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2018年10月14日搭建“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和“理论讲堂”,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素质提升活动。理论讲堂围绕“毕业季”和“职业精神”培养主题定期安排校内外专家讲座。船舶工程系现有国家中级素质拓展培训师2人。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凝聚力、战斗力,配备了专业素质拓展器材,定期组织开展“巨人脚步”“急速反应”“能量传输”等项目的素质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总结分析环节力求深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团队协作,高效率完成工作的”重要性,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签订了一个校企合作项目

为深化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艺术鉴赏力和专业技能水平,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2018年12月聘请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葫芦岛大工匠,满族刺绣传承人董宁进校,举办“董宁满绣作品展暨校企合作签约仪式”,挂牌成立“董宁大师满族刺绣传承工作室”。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精心安排实训项目,体现“1+X”证书制度的新要求,大师工作室积极探索满绣与技能鉴定融合。董宁满族刺绣传承工作室的成立,体现出人才培养中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形成了以指导学生校内实训为载体、开展满绣作品展为途径、传承满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的育人机制,努力打造葫芦岛市示范性的技术培训与技术攻关团队。2020年4月,圆满完成了辽宁省技能大师工作站的申报工作。

满族刺绣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将满族刺绣艺术引进校园,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艺术家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每一位艺术家的身上都具有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而这种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品质历史传承中的一部分,它所承载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报国奉献的丰富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产一线工人和广大劳动人民身上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在未来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的有力支撑。同时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既可以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文化传统、提高民族人文素质,发扬民族文化精髓、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健全大学生的人格素养,完善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满族刺绣进校园,对促进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这是一个亲近艺术大师,亲近工匠,提升艺术素养,感受艺术魅力的平台[6-7]。

4.打造“弘扬劳模精神、争当时代先锋、心怀工匠之心、追求完美卓越”思政精品活动

(1)结合时事开展宣传教育

首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讲话精神。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以劳模、工匠为自己的“偶像”,以成为新时代工匠为荣。热爱劳动,教育学生劳动才能创造幸福,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8]。

其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致贺信的内容精神。2020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9]。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理解提倡工匠精神是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提倡工匠精神,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需要;提倡工匠精神,是满足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需要;提倡工匠精神是实现职业技术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10]。

(2)开展大国工匠、省市劳模进校园活动

2017年辽宁工匠人选中有3人是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员工,该公司是学院多年校企合作单位。董宁是满绣传人,葫芦岛大工匠。将工匠和劳动模范纳入到职业院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对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近距离接触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能切身感受他们的精神和品质,对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将起到积极作用。

2021年4月14日,由葫芦岛市总工会主办,船成工作室承办的“劳模精神进校园”报告会在学院召开,劳模报告团王尚典、陈凯同志为学院师生作专题报告。王尚典,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公司车工技能专家,全国车工冠军,曾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先锋、中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会上,王尚典作题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报告,以亲身经历勉励同学们勤学苦练、砥砺前行,立足平凡岗位造就不凡人生。陈凯,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船舶管路焊接工作的领军人物,曾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能手”称号,获得过“中华技能大奖”,曾被授予“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和“中国船舶集团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会上,陈凯作题为《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的报告,这也是继2019年6月工作室组织“辽宁工匠陈凯个人事迹报告会”后大工匠第二次走进校园。

(3)通过系列活动继续掀起榜样学习热潮

组织学生参与“大工匠带你体验劳动美”的实践活动。通过主题征文、书法绘画、交流研讨等方式,掀起学劳模、学工匠的热潮,加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劳动标兵评比表彰”活动。对专业理论学习、实践技能操作、学习和生活场所6S管理落实情况等日常教育教学内容进行考核评选。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立足人才培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精心设计育人载体,营造浓厚氛围,积极创新思政育人模式,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和职业素养教育,不断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保证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符合个人和社会发展需要,进而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劳模工匠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90后大工匠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工匠风采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工匠神形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