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新模式探究

2022-03-18 02:32娜,吕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政治

乔 娜,吕 杰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5

一、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管理

大数据可以做到资源管理,让人们可以不分地域、时间等因素,随时查阅、收集相关的资料,缩小地域环境等资源带来的局限性,达到资源均衡,减少科技资源浪费,达到资源互通。基于此可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大量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具有强大的存储、分析等功能,后台对人们学习查阅过程中的思想状况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总结,形成大数据资源,达到分层、分级因材施教管理。同时大数据资源库检索功能也有助于快速精准检索各种相关资源,达到学科资源互通,了解学生需求以及给教师提供教学内容方面的数据支持,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转变教育新理念,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理念。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教学目标,还可用大数据资源做到实时跟踪、共享学生思想的动态,为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提供数据支撑,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二)提供思政教育多元化学习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深刻揭示了大数据网络时代对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大数据平台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信息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利用直播、短视频、动画片等相关媒介,将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提倡利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学习,将枯燥的学习变成乐趣,从被动变成主动学习的过程,变成一种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素养、道德水平等[2]。

(三)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互动交流

大数据网络模式下,将传统的学习模式进行改革,学生的学习媒介不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时间,而且能应用网络平台进行政治学习与沟通交流,使学生能够随时就自己的思想观点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同时也能学习与分享政治动态信息,有利于教师精准抓取相关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更好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更便于教师对学生开展引导教育工作,借助大数据能够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3]。师生之间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热点时政信息进行实事互动交流,进行讨论分享,缩短地域距离感,真正达到零距离沟通思想的效果。

(四)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信息的实时传播

大数据时代将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具有实时性,能够更快捷、迅速地了解最新的实事政治、国内外信息,知晓全社会、全世界的最新动态,了解学校信息。教师可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各类资源[4],这样可以开展相应的课外教学,不仅可以按需观看,同时还可以满足反复学习的需要,真正做到“需要哪里学哪里,不会哪里看哪里”,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新内涵

大数据时代打破思想政治课堂内容仅局限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相关课程,在网络课堂上可以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结合,加强思政课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思政教学模式与大数据背景下学生需求存在差距

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主要是以他育式为主,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致使学生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认识不到位。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体,学生能够参与教学的内容有限。没有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融会于理论教育之中,对学生教学是以管理为主,学生多数只能服从与接受,表达主观思想的机会很少,沟通交流更少,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不全面、不生动。教材的知识点对学生吸引力不大,学习效果不显著,反而产生逆反心态,出现厌学、逃课等现象。现阶段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更习惯在网络平台中获取知识,但是网络平台中的信息鱼龙混杂,需要自我辨析质量,否则容易被误导,产生不良影响。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模式与当下学生需求存在差距。

(二)教师综合能力与大数据背景下教学内容需求存在差距

大数据时代信息发布具有开放性、准确性的特点,对教师的综合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掌握知识体系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讲授知识点更应注重准确性、时效性,要求教师树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教师不仅具有自身领域专业的能力水平,还应该掌握媒体操作技巧、信息收集等相关的综合能力,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与教学理念仍存在局限性,对教师大数据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师德、师风等素养重视程度不够,考核机制不健全,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授课能力、学生接受程度等因素考核不多,体现出教师思想政治素养能力不强,思想有待加强,工作效率达不到预计效果,导致教师综合能力与大数据时代的需求存在差距。

(三)思政教育讲授机制与大数据背景下学生需求平台应用对接存在差距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方式比较传统,还依然以“黑板+粉笔”模式面授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思政教学理念应与时俱进,教学手段需不断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高职教育已经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5],但是教师的理念仅将多媒体教具变成传统教具的替代品,多媒体仅使用简单的功能,教师以主动输出、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没有互动,内容刻板单调,融合度不强,创新力不够,不能将多元化的媒体手段应用到课堂上。学生接受比较慢,不能产生学习兴趣,不能主动学习。在心理上很难产生求知欲,心态上不重视,难以形成正确的认识。

高校思政课程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理论内容,课堂内容多数是照本宣科,学生参与内容基本没有,学生参与度太低,课时、考试力度不大,导致学生认知程度差,认为课程设置可有可无,沟通内容极少,互动没有导致课程设计单调乏味,课堂多数注意力放在其他事物上,学习效果不好。

(四)思政教育教学平台教育针对性不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属学习平台数量很少,板块也不够独立,甚至没有设专栏,针对大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全面。高职院校这方面的网络平台更是有限,思想政治教育板块内容没有或者信息单一,未开设能够为学生引导思政教育的专区,不能够立体呈现出大学生应该具有的思想政治素养的规范性、标准性等内容,不能够寓教于乐传授给学生行为规范等信息[6]。鉴于学习资料提供的内容不足,因而应开设咨询等相关模块。

三、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的建议

(一)探索适合大数据背景下的思政教育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勇于创新的理念,紧跟着时代步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利用好大数据平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培养出适合当今时代需要的高技能人才[7]。首先要加强管理者的大数据使用意识,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教师提高认知,提高对大数据的敏感度与甄别力,从而利用好数据资源。多开设相关的微课堂、大国工匠视频讲座等,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探索适合大数据背景下的创新学习手段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师可以依靠新媒体平台,将学习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变成学生能够接受的短视频、直播、智慧树等形式,传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程度、学习效果、接受程度等因素进行测评,设定每日积分、学习打卡等方式进行评分,分值可以兑换相应的书籍等奖品,增强其趣味性与参与性、互动性,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习变成一种习惯。

(三)探索适合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型学习模式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网络平台,通过聊天、微信、视频等方式打开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并采取分组、分层等方式展开讨论,通过自我学习等方式开展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并且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平台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汇报学习成果,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与互动性。可以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搬到课下,每日在专属APP打卡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该学习成果记录到期末的成绩中,并可以将自己的收获、感言发送到公共社区板块,分享交流、观看。

(四)探索适合大数据背景下的多元教学模式

将传统的理论学习与学生比较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结合,如课堂演讲、翻转课堂、辩论赛、实训基地宣讲团、走访各种党史博物馆等模式,通过大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分析,达到优化资源目的。有针对性地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设计新颖、动态、直观的教学内容,把一些难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通过大数据进行整合,让思政课知识活灵活现。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逐步地发生着变化,通过运用大数据平台,优化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用数据化方式创新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提升。推动了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实效性的提高[10]。

高职院校应不断借助大数据平台数据资源分析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提前进行预判,掌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提高教育的效率,应该充分重视大数据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发挥其优势,整合校内外、课堂上下等资源,改变思路,改革传统教育的方法与模式,探究新思路。不断培养出思想先进,技术娴熟、精准的大国工匠。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