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教改项目管理优化的几点建议
——基于OBE理念下

2022-03-18 02:32靳玲玲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结题成果项目管理

靳玲玲

沈阳工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2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但目前存在理论支撑不够、院校统筹不足、过程管理不到位、参与度不高、验收方式单一、项目验收后反馈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改革成效不明显。OBE教育理念遵循成果导向,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达到培养的学生即为社会所需人才[1]。教改项目属于应用研究范畴,与一般科研项目相比,更要凸显应用时效。本文通过分析教改项目管理的顶层设计、立项评审、过程管理、项目验收及成果推广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项目管理的建议,以使教学改革与学校发展相契合,促进教改立项有针对性,教改结果有实效性。

一、新建本科院校教改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先进教育理论支撑

教学改革是针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等任何与教学活动相关方面实施改革。新建本科院校年轻教师比重大,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研究基础薄弱,更应该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其实施教学改革。要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系统地学习了解国内外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以此作为教学改革研究基础,让教师更加准确地找到教学研究的方向,以提升教学研究的层次。

(二)校院统筹不足

教改立项课题是一个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抓手。大多数教改项目是教师自由探索的项目,自由探索项目未必与学校发展相一致。应该鼓励教师参与学校和二级学院的整体规划项目,突出学院特色、学校特色。为发挥教改项目教学工作和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最大效用,应尽量减少立项的盲目性,校院两级达成共识,合力推进教改项目建设。

(三)课程改革覆盖面不够

绝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实施课程改革,然而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参与教学改革研究的教师并不多,改革的课程数目仍需大幅度提升。

(四)过程监管机制不足

无论实施哪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归根结底要服务于教学才有意义。对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直存在重立项结题、轻实施过程的现象。教改项目申报下来之后,一般会通过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来检查教改项目的实施情况,缺少对教改项目的过程交流、缺少对项目建设过程的考核,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实施有效的整改。相对于检查报告和结题报告而言,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更为重要[2]。

(五)教改项目验收形式单一

教改项目结题验收大多采用专家评审材料或答辩会的形式,通过结题材料或几分钟的汇报仅能看到教学改革的部分成果,这样的评价难免会有些片面,这样的验收形式更多地是将发表论文、出版教材等研究成果作为衡量项目建设成果的指标,教改项目负责人为了项目通过验收也会比较重视论文的发表、教材的出版等形式上的成果,其实教改项目更重要的是依托于教学实践,产生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际的隐形成果[3],让学生受益。

(六)项目验收后反馈机制不到位

项目管理部门对教改项目组织验收后仅仅发布验收结果,对项目是否值得进一步深入开展或存在哪些问题并无反馈。对于项目负责人也只是关心项目验收是否通过,不关心项目完成的实际质量及改进措施等,一般就是验收通过项目即停止研究。其实,对于优秀的项目的推广、具有研究价值项目的持续的深入研究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改革实效。

二、优化教改项目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改项目

对于学校而言,希望通过教改立项的导向性,引导更多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并且确立的教改项目能够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于教师而言,应该有意识地学习借鉴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手段,将其与自己的教学相结合,以保证教改项目真正成功并有利于自己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需要学到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在社会的竞争力。

OBE教育理念是遵循结果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思维,侧重的是学生将来能做什么,趋向于实际能力的应用,这种教育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十分匹配。开展教改项目申报之前,要开展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相关培训,让教师和院系管理人员了解当前的教育教学理论发展形势、了解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教师能够立足于新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改立项。还可以适时以研讨会等形式开展教师的教学改革的交流活动,教师之间互相借鉴经验,促进教学改革效果的提升[4]。

(二)加强统筹,校院共同推进教改项目建设

若使教改立项持续有效开展,不能为改革而改革,教改项目必须与学校统筹规划相一致,与日常教学工作协调安排,教学改革与正常教学工作相互促进、相互提升,从而稳步推进教学改革工作[5-6]。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学院再针对各专业特点形成各改革特色。启动教改项目前,要开展教学改革理念培训,发布教学改革指南,结合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设立委托项目。学校要和二级学院结合,引导教改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共同推进学校教学发展,并形成教育特色的教改项目成果。

(三)引导鼓励,增加课程改革覆盖率

制定鼓励教改的措施,组织培训学习,营造教学改革氛围,促进教师了解实施教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越来越多教师关注教学改革,并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教改。教学改革项目的成功需要持续的思考,也需要长期的跟踪。要发挥特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辐射作用,将其推广到其它课程,助推更多课程实施教学改革。

(四)注重过程,提升项目建设质量

为解决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立项结题、轻实施过程的问题,学校项目管理部门应注重对教改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结题的过程监控。要组织中期检查或阶段性检查,实地检查改革项目,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针对反馈意见及时整改和调整研究计划。定期组织一些与教改项目相关的交流研讨活动,一方面督促项目实施教师持续开展教学改革,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实施教师与其他教师一起讨论教改项目,明确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推动教改项目更好地完成。这样,通过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交流与监控,以促进项目建设质量不断提升[7-8]。

(五)“多元化”考核,使教学改革落地

不仅以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对课程建设项目进行监控,构建“督导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专家评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还要通过督导专家对相关改革课程听课等形式加强项目的过程考核,将教改项目实施中的主要服务对象学生的评价作为教改项目的考核依据。教师在提交总结报告的同时提交自评材料,通过自评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不仅以发表论文作为结题要求,还要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工作思路一致,成果要能够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推动学校教学文化发展,总而言之,就是要把教学研究能力“内化”为教师自身的一种专业素养的任何形式的教学成果都可以作为结题依据,并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的方式开展教改项目评价。相对于论文的发表,课程内容的优化、教案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变化,更能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要引进督导、学生等评价主体,增加教学相关内容的验收依据。多形式教改项目验收机制的建立,调动了教师潜心教学研究、追求实效的积极性。

(六)加强推广,促进项目建设成果最大化

一个教改项目发表了论文固然是对教学改革成果的总结,相对于发表的论文,对于单个教改立项而言项目改革成果和经验的推广更为重要。项目管理部门应构建项目后评估机制,要对已经通过验收的项目几年后进行再次评估,对于成果得到有效推广的项目再次给予等同教改项目立项时的奖励,对于持续改革的项目给予优先申报更高一级项目的鼓励,以促进教改项目持续改进,促进项目建设成果最大化[9-10]。

综上,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都在试图通过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尽管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改进,但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不断优化教学管理手段,必将推动更多教师参与到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必将促进更多学生受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达到更好的学校效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结题成果项目管理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我校徐卫红教授主持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
我校4项省教育厅课题结题并通过评审
山西省中药材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结题验收
验收成果
“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两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工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