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考核平台在急诊科护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2-04-05 07:45陈巧玲CHENQiaoling叶贝贝YEBeibei吕爽爽LVShuangshuang
医院管理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人员绩效考核

□ 陈巧玲CHEN Qiao-ling 叶贝贝YE Bei-bei 吕爽爽LV Shuang-shuang

急诊科是医院中抢救患者最为主要的医疗部门之一,也是所有急诊患者在接受入院治疗的必由之路,接收的患者多发病严重、进展迅速,是医院中病种最复杂、管理任务最难也最重的科室之一,因而对护理人员素质及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较高[1-2]。现代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护理管理制度的改革。绩效考核的科学开展具有导向、激励、教育培训、反馈控制与沟通等诸多重要作用,不仅能帮助管理者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还能促进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条重要举措[3]。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医院开展了对护理岗位管理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实行护理岗绩效考核制度来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保证护理质量[4-6]。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医院的管理工作更为高效,这也引领着全国各地的医疗卫生机构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医疗机构管理有效整合并合理应用也成为研究的趋势所在[7-8]。既往本院急诊科采用传统的护理岗绩效管理方法,其考核内容及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激发急诊科护理岗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本院依托医院现有的信息化平台构建了急诊科信息化考核平台,应用于护理岗绩效管理中,已取得了良好效果。

急诊科信息化考核平台构建

组织信息技术相关人员及护理管理人员,应用现有的数据库、通讯技术及网络技术,依托医院信息化平台,建立一套完整、动态、实时的急诊科信息化考核平台,用于护理岗绩效管理中。护理岗绩效考核指标应能较好地反映工作态度、能力和业绩目标完成情况。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业绩三方面。

1.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1)工作质量:主要包括基础优质护理服务、病区管理、文书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抢救物品完好率、安全管理、护理教学、业务考评、患者满意度共9个项目。每季度的工作质量绩效考核总分分配比例为:终末考核40%、日常检查40%、晚夜间检查20%,根据各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将绩效考核结果录入统计软件中,由系统自动生成考核分数。(2)工作效率:统计、分析各护理项目的人力投入、护理工时、风险等级、技术难度,制定各项目的分值后,以护理单元为单位完成工作效率的统计。监护室、观察室的工作效率参照普通病房测算,工作量与“军字一号”的护士站系统连网,自动采集数据,具体指标如下:占床天数计1分/(床·天);出科人数计1分/人次;病例分型A型计3分/人、B型计5分/人、C型计8分/人、D型计10分/人;分级护理特级护理计8分/(床·天)、一级护理计2分/(床·天)、二级护理计0.5分/(床·天)、三级护理计0.2分/(床·天);治疗工作量计0.1~1分/(床·天)。预检分诊室按急诊预检分诊量计0.5分/人次;抢救室按抢救人员数计2.2分/(床·天);注射室按注射人员数计0.1分/人次,工作量从“军字一号”的挂号收费系统自动采集。输液室根据不同输液方式,普通输液计0.5分/人次,卧床输液计6.6分/(床·天),工作量从“军字一号”的移动输液系统自动采集。上述所有数据采集完成后,经急诊科信息化考核平台自动生成绩效分。(3)工作业绩:主要包括论文发表数、科研课题申报情况、竞赛参与及获奖情况、讲课及带教课时等。

2.考核主体。考核小组包括护理部骨干及急诊科护士长。考核期间执行层级、全程网上审查、考核和管理。护理部负责考核科室护士长,护士长考核科室护士。考核周期为每季度一次,每季度初前5日需完成上个季度所有护士的考核工作,并提交给护理部进行最终审核。每次的考核结果均进行汇结和反馈,绩效奖金分配与考核结果挂钩。

3.绩效考核核算和分配方案。(1)护理岗绩效考核分值=工作质量×30%+工作效率×50%+工作业绩×20%。(2)护理单元奖金=(科室护理收入-科室护理成本)×科室提成比例×护理单元月绩效考核分值。(3)个人奖金=护理单元奖金总额×(个人绩效考核分值/护理单元人员绩效考核总分值)。

急诊科信息化考核平台应用效果评价

1.评价背景。本院急诊科于2020年7月1日开始应用急诊科信息化考核平台进行护理岗绩效管理。将2019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作为实施前,将2020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作为实施后,本院急诊科信息化考核平台应用前后共出现4例人事变动现象。实施前共52例护理人员入组,其中男9例,女43例;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29.41±7.65岁;工作年限1~10年,平均年限5.42±2.23年。实施后共54例护理人员入组,其中男8例,女46例;年龄23~49岁,平均年龄30.62±8.03岁;工作年限1~12年,平均年限5.72±2.37年。实施前后研究对象各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评价方法。于急诊科信息化考核平台使用前后,统计每季度完成绩效考核所花费的时间、工作业绩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参考陶红等[9]制定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定量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评估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重测信度0.816。该量表包括管理、工作负荷等8个维度,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正向题目依序赋分1~5分,反向题目依序赋分5~1分,分数越高提示工作满意度越高。

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4.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的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绩效考核完成时间降低。实施前,护理部每季度完成绩效考核的时间为38.92±3.24分钟;实施后,护理部每季度完成绩效考核的时间下降至12.15±1.13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63,p<0.001)。

2.工作业绩提高。实施后,参与竞赛人员占全科人员的比例为22.22%,高于实施前的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士工作业绩

3.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8%,低于实施前的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不良事件

4.患者满意度提高。实施前,共向患者寄送满意度调查表8943份,收回问卷2153份,其中有效问卷2115份,有效回收率为23.65%;实施后共向患者寄送满意度调查表9134份,收回问卷2345份,其中有效问卷2328份,有效回收率为25.49%。结果显示,实施后患者的满意率为95.92%,高于实施前的9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满意度

5.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实施后,护理人员在与同事关系、工作本身、工资福利、个人成长及发展及工作被认可各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讨论

急诊科接收的患者往往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且病死率较高的群体,需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科学、有效的救治[10]。同时,在此类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常需要高质量的护理工作来予以配合,因此急诊科护理工作作为救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日益受到重视[11-12]。

护理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途径,其能够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资源,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绩效考核制度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13-14]。2010年初,为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卫生部牵头举办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指出护理管理者需解决协调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三点: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客观公正地实现绩效考核[15-16]。为完善护理岗考核制度,促进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程度,本院构建了急诊科信息化考核平台。考虑到急诊科具备急诊、急救双重功能,其护理工作面广、点多,项目较为繁杂,且患者的流动性较大,因此本院在开展护理岗的绩效考核前,充分分析了科室护理工作特点,对预检分诊室、抢救室、输液室、观察室、监护室等不同护理单元的护理条目及其难度进行全面评估后制定各项指标的评分标准,并从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三个方面进行衡量考核,尽量做到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一方面,通过急诊科信息化考核平台构建护理绩效考核体系,不仅使考核制度更加规范、全面,还能使护理质量考核实现网上质量考核、监控、反馈和改进,绩效考核结果直接落实到个人,提升了绩效考核的透明度,真正实现客观公正,有利于提升对同事关系、工作本身的满意度与幸福感。另一方面,将绩效考核结果直接挂钩护理人员的收入,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让每位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客观体现,使其在工资福利、工作被认可方面的满意度也大幅提升。

本研究中的急诊科信息化考核平台经过为期一年的试运行后,发现护理部每季度完成绩效考核的时间较实施前明显缩短。本院依托“军字一号”医院信息系统,构建了急诊科信息化考核平台,可以实现自动化数据采集、存贮及传输。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这两个维度的绩效考核中借助了大量信息化管理手段,如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可准确提供规定时间段内不良事件条目及详细信息,移动输液系统可准确提供工作量数据,显示输液人次等。因此,急诊科信息化考核平台的应用不仅大大提升了数据的采集效率,也确保其完整性和准确性,替代了部分原本需人工完成的工作,缩短了护理部每季度完成绩效考核的时间,运行效率大大提升,管理成本也随之减少。

本研究观察到,急诊科信息化考核平台应用于护理岗绩效管理中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得以提升,主要表现在与同事关系、工作本身、工资福利、个人成长及发展及工作被认可等维度。同时,本研究还发现,绩效考核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还能促进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工作,开展科研项目,提升工作积极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护理岗绩效管理实质上是一种过程管理,不单单仅从结果进行考核评估,而是在整个过程中应用一套全面、细致的评分系统,根据每个护理人员要完成的目标进行跟踪、记录、绩效考核,从而完成综合绩效考核目标,促进护理人员和科室的共同成长。急诊科信息化考核平台的运用,能够让每个护理人员认识到自己阶段性的进步与不足,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工作质量、工作效率,进而使整个科室的护理质量有所进步,因此患者对科室服务的满意度也有进一步的提升。

综上所述,急诊科信息化考核平台的构建在护理岗绩效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地缩短考核花费时间,提升工作业绩,保证护理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提升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临床管理措施。

猜你喜欢
急诊科护理人员绩效考核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国企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及优化策略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