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究型病房建设的医院工程项目管理探讨

2022-04-05 07:45鹿澎LUPeng李思童LISitong孙晓伟SUNXiaowei
医院管理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试药研究型受试者

□ 鹿澎LU Peng 李思童LI Si-tong 孙晓伟SUN Xiao-wei

2020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了示范性研究型病房项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是其中项目之一。为了满足示范性研究型病房的使用需求,我院对第三住院部一层和七层进行了改造,建成研究型病房(I期)和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总改造面积1700m2。

与其他民用建筑相比,医院建筑较为复杂,有特殊的功能要求。在医院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建造者对建筑的使用功能、就医流程和医院专业用房等进行了解,以便能够使建筑能够满足医疗需求。除了考虑传统的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的控制外,建造者在设计阶段需结合医院建设的特点进行合理化设计,并注重使用者的满意度。本研究论述了研究型病房建设过程中,工程项目管理者在设计、投资和进度方面所做的工作。

研究型病房概述

研究型病房是为人体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而建。人体包括病人和健康的志愿者,他们在试药的过程中,通过各项指标的监测,证实或者解释试验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以及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情况,进而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1]。

研究型病房的建设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病房基础设计的建设,临床研究基本试验室的建设和信息化的建设。主要的服务群体是药物的受试者和临床研究机构的研究者。

研究型病房的建设目前处在初期探索阶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赵国光团队在对北京市属三甲综合医院研究型病房建设初探中提到研究型病房建设的四个关键点是:(1)依托精准医学助力研究型病房建设;(2)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研究型病房建设;(3)搭建公共协同平台支撑研究型病房建设;(4)建立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保障研究型病房建设[2]。

研究型病房的设计

研究型病房的工程建设中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型病房的设计。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基础,同时也决定后续使用的舒适性,因此设计工作对后期工程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工作选取关键点进行管理。在进行设计工作的初期,通过对使用研究型病房的研究者进行问卷调查,明确了设计工作的6个关键点作为控制目标,分别为:(1)实现临床研究与病房相结合的平面布局;(2)提供舒适的试药环境;(3)满足临床研究的试验使用需求;(5)建设智能信息化的研究平台;(5)对受试者进行独立管理;(6)Ecotect软件进行物理环境分析。

1.平面布局。首先确定功能需求,主要的功能需求包括:新药的受试者的初筛;受试者试药期间的生活环境;受试者试药过程中的生理指标监测;试药的药品储藏;试药过程性资料的存储(影像和纸质);研究者的办公室和样品处理的试验操作。

我院研究型病房I期工程主要涉及两层,根据使用需求和改造范围,确定了初步基本使用需求。一层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和受试者筛选区,筛选区同时满足受试者门诊随访的需求;七层为医疗区,包括受试者的生活区和研究者的研究区域两部分。受试者生活区域除病房外,还包括活动室、就餐区、淋浴区和更衣区,满足生活需求。

2.提供舒适的试药环境。为了给受试者试药提供舒适的环境,受试者活动区域的墙面颜色、灯光颜色和地面颜色均与研究者所在区域进行区分。通过装饰画和绿植对建筑内部进行装饰,根据空间布局和使用需求,对点位进行规划。利用草图大师设计软件对研究型病房中核心的病房进行建筑布局模拟,以便能够在设计阶段快捷清楚的展现病房的内部情况,见图1。

图1 研究型病房草图

3.满足试验需求。试验室是研究者开展研究工作的重要工作场所。基于试验需求,设置的试验室包括样本处理试验室、试验药房、采血室、ECG心电图室和尿样处理试验室等。在普通药房中,单独设立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心药房(GCP药房)。取血区域,药品储藏区域与样本处理区域分三路设置防紫外线黄色安全灯+普通灯+紫外线消毒灯。病房设计时,为满足研究者随时掌握受试者的情况,采用半玻璃墙设计方案,走廊的护士站可看到左右病房内情况。

除了满足基本的试验需求,还设置讲解区和等待筛选区,一是为了后续对受试者进行试验注意事项的讲解,二是为了后续交流做空间预留。实现了同一空间的多功能使用。

4.建立智能信息化的研究平台。各个区域设置同步时钟,公共区域进行可视化信息采集,对环境情况如温度、湿度等进行记录,在办公区域设置监控室,及时掌握试药情况。这些基础设施的建立也为后续研究型病房实现互联互通做好准备。

5.独立管理。受试区域进行封闭化管理。为了保障试药的效果,对受试者进行封闭化管理;楼层内部加设门禁,电梯实行刷卡乘梯制度,避免受试者随意离开,两部电梯只有一部停靠在七层。优化流线,减少受试者与研究者的流线交叉。

6.物理环境分析。采用Ecotect软件对现有气象数据进行剖析,对焓湿图和建筑的朝向、采光的模拟,在不改变原有建筑外立面和空间的情况下,基于研究型病房建设的实际需求,对房屋进行更为合理的分配,为使用研究型病房的研究者和受试者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建筑空间的改造过程中对场地的地域热分析、风分析和日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设计依据,根据气候条件得到了每年极端气象的最值;通过焓湿图确定了每个季节不同的节能方案;根据建筑朝向确定了房屋的布局;根据自然采光分析,优化照明,确定优化后的采光系数。基于研究型病房的设计理念和使用需求,整合所处地区的气候资源,进而设计出更加合适的室内布局,满足使用需求。

投资控制

为了减少投资风险对研究型病房建设的影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研究型病房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国拨资金,其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暂列金的水平,建设成本和内部控制体系。财务风险的高低分为五档:非常高V1,比较高V2,一般V3,比较低V4,非常低V5。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财务风险三个因素(暂列金的水平、建设成本和内部控制体系)的权重。最后确定模糊综合判断法的矩阵,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综合最大评价值,确定内部控制体系对整个项目的财务风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投资控制的关键是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投资控制体系由三方面组成,一是根据施工方投标造价,以招标控制价确定总投资金额。二是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投资控制。由于改造项目中会出现较多的工程洽商和变更,通过四象限法将需求进行划分,分为重要需求和不重要需求,从必要性方面,将工程分为必须完成的和不必须完成的项目,见图2。确定需求等级后,在决策期间砍掉不重要不必须的需求,以周为单位对工程投资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用赢得值法及时纠偏,投资超支情况下,削减重要不必须的需求。三是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原有建筑的价值,对可利用的门窗,地板和墙体进行再利用,节约建设成本。

图2 四项法分析

进度控制

项目进度控制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从前期房屋的腾挪,设计单位的招投标,设计任务的布置,招标代理的确定,图纸强审,工程造价,施工招投标,开工证的办理,到施工阶段均需进行进度控制。在进度控制方面引入关键链法,考虑关键线路的同时,考虑项目约束和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类比我院其他项目以及相关规定,调研整个项目所需的步骤及时间,确定工作名称,对工作进行编号,确定紧前工作、最乐观完成时间、最可能完成时间,并确认责任人员。责任人员由具体实施人员和监督人员组成。确定不确定因素和其发生概率。按照根方差方法设置缓冲,利用安全事件作为权重,将缓冲区分到各项工作中,形成需要控制的计划。实施过程中以天为单位进行项目推进,及时进行项目进度纠偏。

小结

面对医院建设的蓬勃发展,医院工程项目也需加强精细化管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建设的增值。在此次研究型病房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以需定求的研究型病房设计思想,以满足新药临床研究与评价,加快创新药的研发进程,促进医药创新成果转化的使用需求。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完成病房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通过模糊分析法和关键链法对施工过程中投资、进度进行有效控制。本研究为后续的研究型病房项目工程建设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

猜你喜欢
试药研究型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护理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做一天试药员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
重要的事为什么要说三遍?
7P营销理论与学科服务推广:以研究型高校图书馆为例
人体试药员:医疗进步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