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目标管理与对标管理融合路径研究

2022-06-07 06:01江峰余国婷
中国市场 2022年14期
关键词:对标管理融合路径目标管理

江峰 余国婷

摘 要:文章首先系统梳理了企业目标管理和对标管理在实践中融合协同推进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通过建立融合指标库、监督管控机制、考核激励机制、融合信息平台、形成融合标准等措施提出了目标管理和对标管理融合路径,最后推进对标管理融入目标管理全过程,促进企业整体绩效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目标管理;对标管理;企业管理;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2)14-0155-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4.155

1 引言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MBO)和对标管理(benchmarking)都是企业基础管理的主要方法。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员为核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对标管理由美国施乐公司于1979年首创,是基于企业自身发展状况,通过向标杆企业学习以改善和弥补自身不足,从而实现达到或者赶超标杆企业水平的一种良性循环过程。对标管理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是企业不断改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因此,应用实践好目标管理和对标管理将有助于烟草行业商业企业追求卓越的产品、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质量,促进企业整体绩效提升。

2 目标管理和对标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目标管理包括目标的策划与制定、目标的分解与实施、目标的评价与激励、目标的诊断与改进等内容;强调重视人的因素、建立目标体系及重视成果;其核心是实现目标的措施具体化,把措施讨论清楚了,就可以确保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才能做到位(见图1)。对标管理包括确定对标指标体系、确定标杆对象、确定对标改善项目、分析与标杆的差距及其背后的原因、实施改进并达到标杆水平、持续改进以超越标杆水平等内容;强调寻找和学习最佳管理案例和运行方式;其核心是围绕影响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的重点目标开展对标,不能为了对标而对标,最终要能够支撑企业重点目标的实现,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绩效。

目标管理与对标管理的联系表现在:首先,对标指标通常来源于目标指标,开展对标是实现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次,两者都有建立指标体系、实施改进、评价激励等内容。

3 目标管理和对标管理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经过积极的探索实践,目标管理与对标管理在各类企业中得到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目标管理和对标管理如何在实践中融合协同推进,特别是如何运用对标管理融入目标管理全过程,牵引目标制定、过程跟踪、评价激励等各环节落地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3.1 指标体系方面,对标指标设计针对性不强

目标管理中虽然建立了目标体系,但没有按照管理的重要程度将目标分为核心目标、重点目标和一般目标,更没有根据当前目标值在所属行业或省级区域内所处排名区分为保持区、潜力区、改进区、障碍区指标

指某个指标在一定可比较范围内排名最前1/4、次前1/4、次后1/4、最后1/4可分别确定该指标为保持区、潜力区、改进区、障碍区指标。如以指标重点品牌集中度为例,在安徽省烟草商业系统可比较的16家地市公司中,排名1~4位的为保持区指标、5~8位的为潜力区指标、9~12位的为改进区指标、13~16位的为障碍区指标。。因此,在对标管理确定对标指标时,多数未能提取目标体系中处于障碍区、改进区的核心、重点指标开展对标。以马鞍山烟草为例,2019年马鞍山烟草发布了69个对标指标,从已建立的目标体系中提取的核心、重点指标分别为7个、28个,合计占比40.6%,其中处于改进区、障碍区指标分别为3个、0个,合计占比仅8.6%。显然,这使得对标工作不能聚焦目标体系中的核心、重点指标的薄弱环节,资源得不到有效集中、分享和配置,影响了目标管理和对标管理最优效果的实现。

3.2 运行体系方面,监督管控联动性不强

在目标管理及对标管理推进实施中,缺少可指导、易操作、较系统的监督管控机制,未建立相关标准化文件,不能做到对目标管理及对标管理的推进过程进行系统指导。表现在:①目标及对标指标的测评呈现出一种临时性、任务性且缺乏规律性的零散状态,未系统建立各项指标的指标类别、计算口径、数据源、测量部门、测量周期等数据,也没有系统收集当前所有目标的所属行业最优值、最优单位(标杆单位)、行业平均值;全省最优值、全省平均值、全省位次等信息。②对目标及对标指标同步测评监控上,如月度预警与分析、季度诊断与通报、年度总结等方面,各成体系,未能做到有效融合。

3.3 考核体系方面,没有统筹考虑,激励效果不明显

目标管理和对标管理能否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看指标值设置的合理性,指标值过低,没有挑战性,对工作没有促进作用;指标值过高,考核扣分可能性就会增大,让执行者望而却步,发挥不了引领作用。在实际推进中,面对考核压力,设置挑战性低的指标值成为多数职能部门和基层部门的选择。而且,目标和对标指标值的设置没有统筹考虑,目标指标值设置一套,对标指标值设置为另一套,对应的考核激励方案也互不关联,激励效果不明显。

4 目标管理和对标管理融合路径探索研究

秉持“全融合、同促进、共提升”的建设思路,通过建立融合指标库、监督管控机制、考核激励机制、融合信息平台、形成融合标准等路径,推进对标管理融入目标管理全过程,促进企业整体绩效提升。

4.1 建立科学、优化的目标和对标融合指标库

4.1.1 建立企业目标指标库

根據所属行业企业对标指标及关键质量目标、上级公司下达的年度目标及考核指标、企业战略目标及年度工作报告等目标来源,充分识别涵盖企业级、职能部门及二级单位、基层部门等各层级目标指标,运用关键绩效指标法(KPI),按照数量、效率、质量、成本、综合等指标类型(指标类型的分类序号见表1)来提取和确定KPI,建立企业目标指标库(以A公司为例见表2),由目标管理部门统一维护管理,每年更新一次,目标指标库在企业各管理层级通用。

4.1.2 对目标指标进行分类

在已经建立目标指标库的基础上,按照管理的重要程度,将目标指标划分为A类核心指标、B类重点指标、C类一般指标。其中,A类核心指标主要包含所属行业企业对标指标及关键质量目标、上级公司下达的年度目标及考核指标、企业战略目标及年度目标任务;B类重点指标主要包含上级公司各条线考核指标、企业职能部门年度目标任务、企业分解落实到职能部门的年度考核指标;C类一般指标主要包含管理职能部门识别的过程指标及其他指标。

4.1.3 划分保持区、潜力区、改进区、障碍区指标

系统收集当前所有目标在所属行业最优值、最优单位(标杆单位)、行业平均值;全省最优值、全省平均值、全省位次等信息。根据当前某个目标指标值在行业或省级区域内所处排名确定该指标为保持区、潜力区、改进区、障碍区指标。

4.1.4 确定对标指标库

重点聚焦目标指标库中A、B类指标中处于障碍区、改进区区间的指标设立对标指标,确定标杆单位,设立标杆值,建立对标项目开展活动,发挥协同效应,持续改进。对标指标库,以A公司为例,见表3。

4.2 建立统一的过程监督管控机制

4.2.1 制定标准化文件

制定《目标指标测量管理程序》,规范指标运行监测。首先,对目标指标库内各项指标确定指标类别、计算口径、数据源、测量部门、测量周期等;其次,通过月度预警与分析、季度诊断与通报、年度总结等对目标及对标指标完成情况同步监控,做到有效深度融合,提升目标及对标管理运行质量。

4.2.2 建立对标标杆数据库

聚焦对标指标,建立标杆数据库,长期跟踪标杆企业,实时动态更新数据库,学习借鉴其数据变化背后的最佳实践,支撑企业重点目标的实现。

4.3 统筹设计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

在目标管理中,将目标值设置为基础目标和挑战目标。其中,同步开展对标的标杆值即为该目标的挑战目标,通过开展对标项目实现挑战目标。统筹建立正向激励导向下的绩效管理体系,根据指标的重要度和排名设置对应难度系数(见表4),实现基础目标得基本分,完成挑战目标额外加分,并乘以难度系数,充分激发职能部门和基层部门的积极性及创造性。

4.4 建立目標与对标融合信息系统

按照“目标与对标+互联网”模式,建立目标与对标融合信息系统,打破系统分割和流程壁垒,实现目标与对标数据自动采集、实时查询、最佳实践案例分享等功能。加强数据分析平台功能应用,建立数学分析模型,深挖目标与对标数据关联因素,建立企业级目标与对标分析、预警模板,以数据驱动目标与对标管理决策,促进目标管理与对标管理资源协同共享。

4.5 形成目标与对标管理融合标准

围绕目标与对标管理工作,制定《目标管理与对标管理融合规程》,以标准文件的形式,明确目标与对标管理融合思路、过程路径、考核激励方法,指导对标管理融入目标管理全过程,牵引目标制定、过程跟踪,以及评价激励等各环节的落地等,实现目标管理和对标管理的协同推进,以及效果最优。

5 结语

目标管理和对标管理都是企业基础管理的主要方法,实际应用中对两者融合路径研究甚少,本文重点分析了企业目标管理和对标管理在融合协同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将对标管理融入目标管理全过程路径,通过对标实现企业的重点目标,实现目标管理和对标管理的同频共振,发挥两者的最大乘数效应,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齐若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沈阳.企业对标管理[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江峰(1969—),男,安徽南陵人,毕业于南京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卓越绩效模式、质量管理、企业标准化;余国婷(1987—),女,安徽宣城人,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对标管理融合路径目标管理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目标利润导向下的基层采油单位绩效评价研究
目标管理在国土资源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煤炭企业对标管理的利与弊
精益6sigma方法在对标管理中的运用
对标管理在石油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力公司运营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