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问题设计,妙解文本之意
——以一堂批判性思维逻辑下的文本解读课为例

2022-06-11 01:02邱铁军
英语教师 2022年8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文本

邱铁军

引言

文本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对文本内涵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的成效,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程度、认知发展维度、情感参与深度等(宋锋林 2018)。目前,大多数英语阅读教学处于表层阅读状态,传统的“梳理文章信息—简单问答”的阅读教学模式仍然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对文本信息解读不到位,对文本处理简单肤浅。学生一直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没有真正参与语篇理解,在课堂中很少有机会体验批判性阅读能力训练。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批判性阅读课堂教学仍有一定的困难。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处于萌芽状态,如果没有充分铺垫而设计思维能力要求过高的问题,会使他们对阅读产生畏难情绪,或者脱离课文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考虑学生实际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巧妙设计问题,不仅能让他们进一步熟悉文本,深入理解文本,还能自然引发其评价的欲望,培养其批判意识和思维能力。

下面以一堂高中英语阅读课为例,探讨教师在批判性思维逻辑下的文本解读和教学活动设计,从而说明在批判性思维逻辑下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应如何通过巧妙的问题对文本进行解读,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 2020)。

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构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4 Reading and Thinking:What’s in a name?整个单元围绕历史与传统这一话题展开,涉及多个国家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内容。这些国家在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孕育了特有的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了解历史和传统对理解英语语言、世界重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文本主题是通过历史了解一个国家。学生通过阅读英国历史的简要发展进程了解英国地理、社会及文化概况,并深入思考历史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文本从人们对英国为何有很多不同的名称的困惑(puzzle)入手,用浅显的语言描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漫长复杂的形成过程,以及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之间既紧密合作又相对独立的关系。接着,文本从较宏大的历史主线转向较具体的方面,先以极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不同族群在各个历史阶段对英国政府、城镇、交通、语言等方面的影响,然后提及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都伦敦的悠久历史。最后,作者再次强调学习历史对深入了解国家的重要意义,为读后批判性思维活动埋下伏笔。

(二)教学目标

1.理清文本结构,学习英国的历史与文化;

2.阅读和理解文段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3.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历史、文化和传统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构思

教师总结出文本为“总—分—总”结构:第一段提出问题,点明英国历史可以解开puzzle;第二至四段分别叙述不同名称的由来与区别、不同文化的由来;第五段总写英国国家的特点。这篇文本内容是通过学习英国的历史了解这个国家,包括不同名称的由来与区别、不同文化的由来;以及通过学习一个国家的历史了解一个国家兴衰的原因。在本阅读课前,学生已经简单预习了文章内容。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和设计思路,本阅读课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从而逐层深入到考查批判性思维的问题中。

二、教学过程呈现与分析

Step 1:Lead in and Prediction(导入与预测)

教师展示英国的地图及该国的标志性建筑物,并提出问题:“What’s the name of the country?”从而导入本课的主题:UK(英国)。然后让学生思考“What’s in a name?”的含义,从而引发以下批判性思考:

1.What’s the name?(引出:How does the name come into being?让学生了解英国的历史。)

2.What’s in a name?(引出: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history of UK?)

3.Why does the writer use the title“What’s in a name?”(To make your visit more enjoyable;To see both its past and its present.)

【设计说明】通过简单明了的地图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英国,并为下一步阅读进行有效铺垫;根据标题预测文本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Step 2:Read for Structure(梳理文章结构)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快速定位每段的中心句(一般在每段的第一句)。很快,学生完成了这一任务。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理清了文章的主线,并把握了文章脉络的关键词puzzle,从而围绕关键词puzzle构建文章框架,即Forming-Differences-History-More。

文章框架:

The Outline of the Passage(见图 1):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并快速匹配每段的段落大意,定位每段的中心句,理解文本框架,把握文本脉络。

Step 3:Read for Details(读文章细节)

在这一环节,教师根据文章内容主线与脉络,对文章蕴含的关键信息要点进行设问。具体如下:

Q1:What is the puzzle?How can we solve it?

Q2:How did the countries form the UK?

Q3: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four countries?

Q4:What are the four groups of people bring to the country?Are they very valuable to the country?

Q5:According to the text,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a country?

Q6:How many“puzzles”have you solved now?

通过一系列问题设计,兼顾设问的连贯性、序列性及层次性,为学生全面理解文章搭建“支架”,帮助其准确并层层深入地理解文本,实现思维层次性发展,训练品读、鉴赏和评析文本的能力,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设计说明】遵循由简单到复杂、从直接到间接的认知规律,对文本关键信息进行设问,搭建“支架”,有效铺垫,为学生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Step 4: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

在课堂critical thinking环节,教师提出以下两个评估型问题:

问题 1.Why does the writer mention“interesting”twice?

具体见图2:

这一部分设计是让学生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为了降低问题难度,教师让学生分析两个interesting所在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暗示什么。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different systems、different traditions、different cultures、a unique history...接着,教师追问:“从文章中可以学到什么?”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看法:“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traditions.Every country has its own history...”通过这一问题链,学生对全文进行回顾、鉴赏和评析,从批判性视角审视、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问题 2.Is the title“What’s in a name?”a good one?Why not use“What’s in a name?”?

教师向学生解释标题What’s in a name?的内涵:The author just uses the country UK as an example to encourage the readers to learn more in a name by exploring many hidden messages,such as its origins,traditions,cultures and so on.

这一部分是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标题的真正内涵。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要结合文本内容,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当学生迷茫时,教师让他们观察标题的特别之处。学生立刻给出答案:“It’s a question.Not a noun phrase.”,为了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教师转换该问题的问法:“Why does the writer use the question mark here?(标题中问号的作用)What does‘a name’refer to in this title?(标题中 a name的意义)”有了思考的方向,学生小组讨论活跃起来。为了降低学生语言输出的难度,教师给持不同观点的双方搭建语言支架,如I think the title is well-chosen because...;I don’t think the title is well-chosen because...;I want to recommend another title called...as...。经过各个小组积极讨论,一些小组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如“I think the title is well chosen because it is profound(深远的)and easy to arouse our curiosity and interest.”而另一些小组表示:“I don’t think the title is well-chosen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I want to recommend another title called‘A special country’as the title is simpl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the passage.”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既学会了以辩证、批判的观点评价文章标题是否恰当,又站在作者的角度与自己进行对比,形成观点。

【设计说明】通过以上层层铺垫,使学生准确并层层深入理解文本,挖掘文本内涵,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Step 5:Creative Work and Assignment(小组活动与课后作业)

教师展示以下内容(见图3),让学生小组探讨自己居住的城市——江山市的相关内容。

【设计说明】通过设计开放性小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文化的兴趣。

三、反思与总结

这一堂高中英语阅读课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虽然在教学中,有的学生不能立刻回答出相关问题,甚至看不懂问题,但只要教师耐心引导或变换另一种问法,总会有一些“意外的惊喜”。坚持让学生深读文本,通过巧妙设计教学问题的思维教学活动,使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发生“质”的变化。

结束语

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安排是文本解读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设计巧妙、有效是文本解读的关键。只有在文本解读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做好英语阅读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本内容意义是灯,语言是灯罩,而思维是影子。当灯灭了,你会发现它的影子也就不存在了,一切内容也就无法被他人感知了。所以,只有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解读,才能照亮人的内心世界(葛炳芳 2013)。对文本深入而多元的解读只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以文本内容为基本载体,通过对不同文本层面的解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更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而且能让其在学习感悟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达到德育目标。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巧妙通过问题设计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品质得到升华,是一道难题,仍须教师不断探索与实践。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能力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基于文本挖掘的非传统文本批评话语研究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