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2022-07-07 02:16韦登荣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5期
关键词:转化措施农村教育

韦登荣

摘要:根据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学困生问题比较常见,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学生家庭、生活及基础学习能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作用,部分农村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学习困难问题,进而导致其思维能力与综合学习水平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出现。在这种大背景下,老师要考虑学困生个体特点,采取分层教学方法,使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鉴于此,本文试着对农村小学学困生提出一点转化建议。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学生学困生;转化措施

随着教育理念的逐步完善,对在学习中兴趣不高、学习纪律性不足、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统称为“学困生”。这一部分学生目前在农村小学人数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为更好地将这一部分学生从学困生转变到中等生、学优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如重视农村家庭教育,使学生从家庭这第一学习基地就充分对学习的向往;重视农村小学师资力量建设,使学生在进入校园后,有优秀的教师引导顺利开展小学时期各科学习;在与学困生交流时,要注意扬长避短,讲究交往艺术,从而有效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优秀点以及兴趣点,进而发掘其潜力,有效引导其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并提高学习成绩。

1.学困生的表现

学困生的突出表现是他们通常具有厌学情绪、自卑心理。厌学情绪主要表现为课堂上不注意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消极懈怠。课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是仓促完成,敷衍了事。日复一日,形成恶性循环,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提问,课后作业对得数、抄袭答案,甚至连音、体、美这些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都不愿意参与。厌学情绪,正常人多多少少都存在一点,但学困生的厌学情绪比较而言较为严重,自卑感也比较强烈,缺乏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困生的厌学情绪是一种心理病态反应。这种病态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①由于精神高度紧张。②由于长时间单调、枯燥地学习。③学生思想发生转变,由于长期受打击、挫折等现实生活冲击而形成的。通过对学困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学困生产生厌学、自卑心理等消极情绪的原因主要有:①学习知识内容日益增多,思想紧张加剧,由于思想意志相对薄弱,不能及时做出调整和努力,学习效率下降,成绩滑坡严重,从而形成思想上的挫折感,对学习产生畏惧情绪,甚至出现干什么事都缺乏信心。自然而然地,这部分学生就会对各课程、活动提不起任何兴趣,从而失去了积极学习的驱动力。②在学习方面的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精神疲劳,产生苦闷、焦躁、抑郁和不满等情绪。这些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导致部分学生心理发生改变,挫折感、恐惧感油然而生,通常表现为自暴自弃,毫无学习热情,成日无所事事,坐等放学。学困生大都是课前不进行预习,课中也不会做笔记,课后更不会及时复习巩固,作业,不求甚解,老师批改后的作业也不去订正。大多困生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如果长期得不到老师、同学的认可及鼓励,体验不到成功,就会出现厌学情绪。

2.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伊始的初级、基础阶段。对小学生而言,小学是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开始。由于小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对学习没有形成潜在的学习意识。由幼儿园到小学,教学形式的转变,使得很多学生一时无法接受一定难度的知识。因此,部分学生就会产生一些厌学的情绪。时间越久,这些孩子累积的问题就会越严重,从而导致他们的学习和思维都不能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天长日久,这些孩子就会产生日益严重的自卑心理,学习成绩下降,逐步就会成为学困生。“学困生”通常被称为“后进生”,是我国目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要解决“学困生”的转化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他们落后的具体原因,进行因材施教,方能有的放矢,做到事半功倍,让他们不再“学困”。從客观的角度来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困生”产生的非常重要的原因。由于部分小学生的父母对于儿童的教育缺乏正确客观的认识,对孩子的学习不能给予及时的指导、引导。学校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充分做到因材施教,没有兼顾到全体学生,使得部分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学习上的关注和引导,促使他们学习积极性受挫,因而慢慢地成为“学困生”。

3.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措施

3.1建立沟通的桥梁

农村学困生缺少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进而形成了沉闷的性格。要想帮助小学生走出封闭的世界,主动拥抱外面的世界,农村教师就要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学困生的心理状态,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引导他们打开心扉主动诉说,从而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排解。农村教师应深入理解建立沟通桥梁的重要意义,遵循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抓住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农村教师既要充分认识到沟通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价值,也要意识到沟通对于转变学困生情绪的重要作用。农村教师只有从认知层面深刻理解建立师生沟通桥梁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引发内在的教学动力,在日常教学中始终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与此同时,农村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师生沟通与交流的行为,促使学生正确看待和接受此种教学行为,这样才能为师生沟通桥梁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而言,农村教师要主动与这些学生沟通与交流,带着爱和关心走进课堂,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爱,认知到虽然父母不在家,教师和同学同样也可以成为倾诉的对象,这样更有利于这些学生融入班集体。农村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针对小学生的行为反应,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法。其实,农村教师不仅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同时也是心理疏导者,主动拉拉学生的小手,摸摸学生的头,在不经意间,就可以逐渐融化学生心里的坚冰。3.2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农村小学中,因学生接触到的信息与知识都较少,于是难以对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将与学科有关的谜语、小故事以及文化知识等传递给学生,学生在了解这些知识的时候,教师要仔细观察学困生的反应,若发现其对文化知识较感兴趣,就要抓住学生这一兴趣点,从而在备课时查找一些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文化知识,以其兴趣激发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例如,数学教学中,在学习“圆的面积”单元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讲解π的由来故事,从而引起学困生对π的兴趣,接着对π的应用产生好奇,进而一步步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学困生的兴趣是多变的,教师要时刻关注这一部分学生的状态,从而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困生的兴趣点,接着通过教学知识内容的有效引导,使其将兴趣转为对学科的持久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科兴趣,学困生就会积极努力学习,最终提高学习成绩。

结束语:

总之,教师应该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启发他们加强自身意志的锻炼,使学困生在心灵花园的这块沃土中,获取茁壮成长的有机养分。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方法,促使学困生在经历一段时间学习后,转化为学优生,并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辜锦雄.新时期小学学困生成因与以人为本的转化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8):113-114.

[2]胡超超.农村小学学困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21.DOI:10.27816/d.cnki.ghgsf.2021.000008.

猜你喜欢
转化措施农村教育
对初中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措施的探讨
略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策略
以规范管理提升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软实力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对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几点做法
浅谈八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防止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