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课程论分析

2022-08-17 06:42山东省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阳城学校张雪萍
华夏教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素养小学生

山东省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阳城学校 张雪萍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数学文化逐渐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随处可见包含数学文化的生活情景。同时,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其强大的逻辑性和科学性能够极大推动科学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注重数学文化在课堂中的渗透,加强小学生理性思维训练,引导小学生进行深入探索与思考,掌握数学学习技巧。所以,本文在基于对数学文化属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突出了数学文化价值,以期找到课堂中数学文化渗透的途径,从而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一、数学文化的认知分析

数学文化基于一些载体存在,如数学问题、数学知识以及数学史等,通过载体来讲解数学思想、精神以及方法,所以数学文化是精神内涵与应用知识结合的体现。创新与探索是数学文化的主要内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探索发现数学新规律并掌握与运用,进而基于规律创造新的数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同时,数学文化也是理性的,要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并重。另外,帮助小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特征,有利于提高数学文化的教学。

(一)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

数学抽象性决定了数学抽象概念要包含其所涉及的所有实体本质,对数学思维影响巨大,通过数学抽象性能够更好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增加对数学精髓的认知。

(二)数学具有多元开放性

数学作为人们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不可替代的工具,已经融入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并且奠定了人类文明的核心基础,成为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基础工具,促使人类社会、艺术、科技以及哲学等领域紧密联系。

(三)数学具有广泛应用性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知识应用,所以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应用题占据大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情景紧密相关。目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培养出能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数学人才。

二、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一)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属性

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通过培养分类思想来加强小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非常有利,而认知事物本质又是其基本前提。在小学教学中,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将琐碎的数学知识简单化,避免给学生带来学习障碍。数学文化是数学知识在产生、发展以及实践中形成的,是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文化。在教学中引入数学文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本质,对数学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理解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种素养是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体现,它具有长效性。新课改要求下,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数学符号、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分析能力等素养的教育,而这些素养都离不开数学文化。数学文化作为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它涵盖数学思维和数学精神,因此数学文化对于学生素养的培养必不可少。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文化可以极大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学文化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使用数学思维和意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深刻体会,使其认知能力得到提高;第二,在课堂上融入数学文化可以扩展教学手段和方式,使数学教学更加灵活,对于小学生数学思维和智力开发至关重要,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数学文化融入使得教师更多地将生活实际问题引入到课堂之中,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应用实践。所以,数学文化融入课堂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程论分析

(一)将被动训练转化为自主探究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是教师准备教案,根据课程任务讲解数学基本定理和公式等,最后布置课后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练习,加强记忆。整个过程枯燥单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数学教学没有活力,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教学目的。特别是对于几何知识,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相似内容时,通常是根据课本内容在黑板上画图讲解,然后以简单的训练题加深印象,这种方式尽管能够使大部分学生接受,但是没有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转变这种被动接受的方式,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来总结相似问题。比如:可以将学生分组,设计生活中相似的例子,引导他们自己得出结论,如小孔成像试验。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相似原理和相似图形的特点,再根据实际测量数据来计算结果,做出总结后与教师讨论。这种以学生为主的课程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与意识,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结合生活案例融入数学文化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学科,但其具有抽象性。小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发育还未成熟,其思维能力不足,很难直接理解数学的纯理论知识,单纯的理论教学效果并不好。因此,数学教师要基于数学文化来设计合理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在讲解数学加减乘除运算知识时,可以在课堂上设计生活案例,让学生亲身感受,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如安排学生模拟超市买东西结算过程,将数学应用题目模拟出来,然后再在黑板上计算模拟过程,使学生主动思考判断,得出结果,这种基于文化的数学教学课程,学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

(三)利用数学美感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是一门包含美学的学科,特别是在建筑、人体以及绘画中都可发现数学美感,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随处可见的数学美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增加他们对数学文化的认知。因此,教师在课程安排和内容讲解时要注重数学文化融入,提醒学生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美,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发掘其中所涵盖的数学知识。比如在讲解对称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对称物品或者建筑结构等,加深对对称本质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形体,总结动物外形和身体结构特点,记录蚂蚁脚的数量和触角的数量,利用蚂蚁数量变化来引导学生计算加减法等,以此发散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一举多得。

(四)创设文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文化环境,能更快速地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比如:在进行“位置与方向”的相关教学时,可以首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日出及日落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日出东方,日落西山”,让学生明白东方与西方是相对立的两方。除此之外,这堂课的教学还需要教师提前准备指南针,通过指南针帮助学生辨别方向,这里要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指南针的使用方法。总之,课堂教学不能空讲理论,要借助一定的实物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使学生通过实操,身临其境的感受并获取相应的知识,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数学文化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对小学生数学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数学文化渗入,在课堂中注重教学方式与手段,让小学生接受数学文化熏陶,从而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精神培养效率。不仅如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还要积极主动打造新课程,将数学文化有意识地引入课堂,全面融入教学过程,加强生活与数学问题的结合与应用,激发小学生兴趣,使得数学教学回归本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素养小学生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我是小学生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