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2022-08-17 06:42甘肃省天水市玉泉中学任晓飞
华夏教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光屏物理实验教学

甘肃省天水市玉泉中学 任晓飞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灵魂”,也是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钥匙”。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要灵活运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开发多种实验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实验,摆脱传统“单线程”教学架构的束缚,提升教学工作针对性与指向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物理素养的相互转化。

一、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能力培养逐渐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科的重要版块,亦是学生能力、素养发展的重要渠道。开展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把握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精神的同时,提高对物理的认知。

(二)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

实验作为物理教学工作开展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初中物理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立足核心素养,明确新课改的新要求、新目标,开展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运用的能力,在实验中深化知识,跳出机械背诵的学习“怪圈”,从而促进自身实验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物理实验教学方式难以契合现阶段学生认知

受传统应试思维的限制,部分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时过于注重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及物理知识的抽象性,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以纯文字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对现阶段学生来讲很不适应。一方面,现阶段初中生思维、认知尚未成熟,他们难以独自完成教师的指定任务;另一方面,缺乏具象化的实验引导,大多数学生难以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影响自身综合能力提升。

(二)学生实验探究意识不足

目前,大多数初中生都只是结合教材来进行物理实验的操作,相比于实验过程,他们更注重实验现象及引申的知识点,对实验本身缺乏正确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例如学生在电磁学实验学习中,只是死记硬背奥斯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以及相关的公式,忽略了利用磁铁和电池等器材来自主设计实验,导致实验教学并未发挥出原本的作用。

(三)学生学习方式存在局限性

物理实验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完美融合,但是很多学生将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上,背诵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实验验证的物理公式,很少主动推理、论证实验现象,也很少自主制作实验器材和设计物理实验,影响了自身学习质量。

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立足互联网技术,提升课堂温度

互联网技术为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新渠道,教师可录制实验操作视频,结合文字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注意事项,以此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凸透镜成像”实验为例,开展教学前,教师可录制实验操作视频,运用手电筒照射凸透镜,不断调整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最亮时,固定好光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此刻凸透镜和光屏之间的距离,然后把光屏移动到二倍焦距,观察光屏上光斑变化。学生可以结合视频,利用放大镜、老花镜等凸透镜物体进行实验,明确凸透镜焦距以及成像的规律,加深知识印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原有的实验上进行延伸,帮助学生总结一倍焦距、二倍焦距下的成像规律,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

(二)把握合作学习内涵,突破实验难点

合作作为当今时代主题,亦是学生能力、素养发展的重要内涵。教师作为知识的讲授者与引导者,应把握合作学习的内涵,积极开展团队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展现自我的同时,消除他们能力间的差异,推动高质量课堂建设。

以“滑动摩擦力”实验为例,开展教学前,教师可遵循异质成组的原则,将学生合理分成多个实验小组,并任命优等生担任小组长,由他们来指导学困生的物理实验操作。实验开展前,每个小组要根据实验要求,自主收集实验道具,如:毛巾、丝绸、砝码盒、木块、圆珠笔、弹簧测力计等,思考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同时,教师还可创设相应的实验情境,鼓励各个小组进行集体讨论,围绕实验目的,共同制定实验方案。其次,每个小组还要做好分工,优秀生要明确本实验的目的,指导中等生、学困生按照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中等生、学困生在操作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数值变化,并通过数据的比对,总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原因(接触面、接触压力),弥补传统“知识主导”教学模式的短板,提高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

(三)探寻生活元素,开展趣味实验

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最佳方式。通过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将教材内容更为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使其真切感受物理变化和规律,这对于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及探究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而生活元素的加入,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学习压力,激发其探究意识,而且多种生活经验也能够帮助他们掌握实验基本原理,提升思维认知。为此,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开展趣味实验,从而提升实验教学成效。

以“重力与质量之间关系”实验为例,开展教学前,教师可为学生展示瀑布倾泻、捕鱼撒网、农田农药喷洒等画面,并设置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1)重力与质量有什么样的联系?(2)如何判断重力的方向?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设计相关的实验,准备大小、质地相同的小球,让学生分别将其从高处静止下落或沿竖直向上、水平等任意方向抛出,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猜测重力产生的原因及方向。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重力,教师还可引入“引力”这一概念,并展示相关资料,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引力”的实验。例如:有的学生用细线拴住某一物体,绕手做圆周运动,绳子与橡皮之间的作用力即为引力。这样一来,多种形式的实验不仅能够唤醒学生探究意识,提高其操作能力,而且在多种问题的加持下,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推动了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四)完善教学评价,推动高质量课堂建设

教学评价课堂教学的总结,也是学生能力提升、教师教学开展的关键。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时,要明确教学评价指导意义,以教学质量、学生发展为根本,制定多层次、梯度式的评价内容,精准对接学生现阶段学习情况,并为教师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首先,教学评价要具有一定激励作用。由于学生能力、认知等能力的不同,传统的评价体系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发展需求。为此,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基本原则,明确“因材施教、因学定教”的教学根本,设计不同的评价内容与激励政策,从基础知识运用再到自主实验设计,根据学生认知进行相应调整,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同时,鼓励学生突破自我。

其次,教学评价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以“机械运动”实验为例,教师可围绕课前、课上、课下三个阶段,设计不同的评价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差异化教学。课前阶段,教师可以对学生预习情况、机械运动定义理解、课前习题检测等方面进行评价,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制定与之对应的教学内容;课上实验阶段,教师主要对学生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实验现象分析等环节进行评价,并结合课前评价内容,制定专项练习方案,保证每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课下阶段,教师可以以周/月为节点,对学生学习反馈进行记录、评价,针对其普遍存在的问题,组建课下学习小组,强化学生知识记忆,从而加速其物理核心素养的培育。

综上所述,当今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要重新审视教学与育人工作的联系,全面解读物理实验教学的育人价值,立足学生发展需求,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提升课堂温度的同时,唤醒学生实验探究意识。与此同时,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到两个“自我”,即:自我反思、自我进步,积极开发多种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涵的同时,使物理实验教学更加科学、规范,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体验,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光屏物理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光屏的作用
留言板
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
[透镜成像的规律]随堂练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