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2022-09-07 07:53方海明甘肃宁县早胜镇清华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学生家长习惯小学生

◇方海明(甘肃:宁县早胜镇清华小学)

与城市学生家长相比,农村学生家长素质相对较低。一方面由于农村学生家长接受教育的平均水平较低,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照顾其日常生活起居。因农村学生家长的整体素质不高,导致教师开展教学工作难度较大,学生在家学习大多只能依靠自主学习。所以,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刻不容缓。笔者以本人所教授的数学学科为例,从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出发,探讨应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农村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现阶段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大多都外出务工,由祖辈们照看。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小学生自身缺乏自觉性,日常学习无人监管,便自然而然削减了在家学习的热情,使得当天所学得不到巩固。加上电视、手机、电脑游戏等的诱惑,学习精力有所分散,最终导致其学习认知偏差。当然,农村小学生中也不乏由父母照顾的,但由于部分家长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自身认知有限,教育上存在着偏差,往往一味用威严责备管教孩子。他们只关心孩子的成绩,不关心其具体的学习过程,严重打击了孩子的学习自信心,不利于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从课堂学习的角度来看,农村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课前预习习惯较差

课前预习环节包括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在预习总结过程中实现思维启发,对于预习环节进行控制,加强讲解认知,等等。农村学生在教师课堂讲解前,要勾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注意听课,做到有针对性。农村学生对自我的期望值较低,他们缺乏管束,在自由的环境内往往无法正确要求和约束自我。他们虽然完成了家庭作业,但对明天的课要讲授什么不感兴趣,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

(二)课堂常规学习习惯较差

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对于课程知识了解不够完全。同时,这些学生的思维也显得较为混乱,很难在课堂上进行认知与学习,实际能力较差。一些学生对自身的要求较低,往往根本不知道教师说了些什么。学生有了这样的听课习惯,教师就无法控制课堂,教不好学生。

(三)课堂学习活动表现不佳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共同分析。学生应注重对课程知识的整理和对所学内容做出调整,这一过程也涉及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环节。但是,很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对周围事物认知不够清楚,其学习能力明显较差;一些学生缺少主动学习意识,在课堂上不守纪律不听话,也不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整体上呈现出思维的滞后性。

(四)课后作业正确率低

不少农村小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低,学习效果不好。有些学生对家庭作业采取应付的态度,粗心大意,作业写得很少,还有些学生课后干脆抄袭作业。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差,自然导致课后作业的准确性较低。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一)校家建立良好关系

首先,学校要与学生家长达成共识,通过达成认识上的共识,让家长能够真正与学生和教师进行合作,清楚自己孩子的学习习惯,并且配合教师进行教育。学校可以统筹各方面的关系和资源,牵头建立学生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同时,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家长和教师共同合作,互相支持,一道发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其次,加强沟通,谋求共同发展。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较多,还有一些学生是单亲家庭子女,因此,许多家长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此,学校可以创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请家长关注,由教师定期向家长推送一些与数学学习习惯相关的文章,树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典范,让家长从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学校应鼓励家长积极留言,讨论交流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为父母留下空间,分享他们在教育方面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为其他的学生家长树立榜样。同时,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教育论坛和专家讲座,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家长可以在交流中理性思考,参与学生教育,与教师一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也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亮点,并以书面形式记录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同时提醒家长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优异表现,让家长认识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并非“无用”,增强信心,从而配合教师共同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效促进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

(二)课前准备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学生自制力与学习自觉性缺乏,需要教师予以正面引导。而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尤其有助于教学的有序开展。

在农村的学前教育中,对幼儿行为习惯也会进行相应的培养,但因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于刚升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应从培养学生习惯意识着手,予以正面启发与引导。我曾接手一个一年级班级,新学期伊始第一节课,我先告诉学生应做的课前准备的详细内容,如在数学课前需准备好数学课本、草稿纸、数学练习册、铅笔、直尺等学具;应在课前解决好喝水及上厕所等问题,以便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即将进行的课程学习。经过几次训练与强调,学生有了课前做好充足准备的意识。当意识初步建立后,我又在后期教学中反复强调,这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之后的课程中,我又组织学生在课程开始前进行比赛,看谁能最快最完全地做好课前准备,用这种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强化课前准备意识。

同时,为了防止部分学生懈怠,我鼓励学生相互监督,同桌之间相互提醒,共同维护班级课堂秩序,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

(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所谓独立完成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约束下自主进行学习。家庭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内容的重要途径,也是测试学生知识吸收情况的一种手段。教师在批改学生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一些学生在做作业时不耐烦或者存在其他不良习惯,导致答案出现错误。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时,要正确对课程内容做出分析,帮助学生做好反馈。一些学生愿意与其他同学一道做作业,这对学生而言并不可取,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完成作业,使学生正确认知作业,养成独立自主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师安排了这样的作业: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学校里购买一些商品,并且对商品的价格进行记录,比如每件商品是多少钱买的?还剩下多少钱?等等。这都是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且,布置这样的作业题,不会出现抄袭现象,相反,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也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样的自主操作、独立思考,更具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人民币知识的认知,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发展。

(四)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即看清题意,是学生在拿到题目与写出答案之间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农村小学生由于缺乏科学引导,逻辑严谨性不够,在做题时经常草草浏览题目后便开始动笔答题,经常出现错看标点或单位、书写错误、未弄清题意等现象,影响答题的正确率。究其原因,是学生未养成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而是凭主观经验做题。鉴于此,教师应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提高做题的速度与质量,同时培养其严谨科学的学习思维。

由于学生日常学习无人监督与指导,因此我在实际授课时,会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及审题习惯的培养。首先,我带领学生读题,示范如何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我启发学生通过大声读、点读、分组读、齐读等不同方式让学生先熟悉题目要求,再按照我示范的方法,提取题干中的重要信息,并做好标注。最后,我还会点名学生复述题目。学生通过口述,将题目信息重新在脑海中整合,明确已知条件与隐含条件,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快速且正确地得到题目的答案。

(五)乐于表达的习惯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之一,也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而在农村地区,学生受到地域限制与外界接触少,见识少,表达能力相较于城市学生要弱一些,加上家长与教师不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就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时更注重题海战术式的“哑巴”学习。其实,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表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将所思所想说出来,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促进课堂教学高效地进行。

如,我在讲解题目“王林今年7 岁,她的爸爸比她大33 岁,请问她的爸爸今年多少岁”时,学生通过读题,很快举手回答:“40。”这时,我会耐心再次鼓励学生完整作答,而非满足于给出正确答案即可。直到学生完整说出“王林的爸爸今年40 岁”,我才请该学生坐下,并让其他学生学习她完整作答的好习惯,强调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创设具体生活情境鼓励学生表达。如,在教学“分类”时,我让学生回家后认真观察家中或邻里养的鸡鸭鹅狗牛羊等动物,然后将其分类,或将家中的农作物进行分类,等等。这样,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表达欲望,促使其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结语

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对当地小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有着深远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承担起这份教育责任,通过课前、课中及课后各个教学环节中习惯教育的渗透,积极引导学生突破自我,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农村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学生家长习惯小学生
上课好习惯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客户告知书)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人兽表演
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调查研究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