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心理分级管理对心内科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

2022-09-08 02:45张莉莉刘晓梅
护理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住院病人心内科条目

韩 颖,张莉莉,刘晓梅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 030001

心理健康是心血管疾病病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理健康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明确关系[2]。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被证实是心血管疾病病人的高风险因素,同时心血管疾病病人更容易发生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3]。有调查结果显示,心血管住院病人中焦虑、抑郁发生率高[4]。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未得到及时识别与干预,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会诱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进而增加住院成本、发病率和病死率等风险[5]。专家共识指出,对心血管疾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应做到早期识别及干预[6]。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渐应用于医疗护理体系,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心理健康服务已在应用中不断探索[7-8]。本研究基于我院研发的阳光医院信息平台对心内科住院病人实施心理分级管理,旨在改善心内科住院病人负性情绪,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非同期临床对照,选取2021 年3 月—9 月入住心内科的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5 岁,意识清楚,能合作;拥有正常的阅读和认知能力。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病史;病情危重者。将2021 年7 月—9 月入住心内科的住院病人157 例作为干预组,2021 年3 月—6 月入住心内科的住院病人158 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干预组:男89 例,女68 例,年龄(60.43±14.10)岁;对照组:男86 例,女72 例,年龄(62.52±12.70)岁,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即病人入院后即根据护理程序相关步骤,对病人进行入院评估、环境介绍、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出院指导等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住院病人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心理分级管理,具体如下。

1.2.1.1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功能模块构建 本研究所应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是由我院阳光医院项目组自主研发。该信息化平台主要由多学科(MDT)协调中心系统、非精神科病人心理筛查系统和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三大系统组成。①非精神科病人心理筛查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将项目组自主研发的病人心理体验量表电子化,并将其集成到系统中,护士登录系统后可在筛查任务列表找到病人信息指导病人完成心理测评,当病人完成心理评估后,医护人员提交报告申请,经由MDT 协调中心系统审核报告后,可查看报告结果并打印。②MDT 协调中心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报告审核、心理动态预警、数据统计分析功能。该系统由精神科专业医师审核科室提交的心理报告,从专业角度分析病人心理状况,并建议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方案;经过精神科专业医师审核后的报告将实时反馈给临床科室,由科室自行打印纸质版报告。心理动态预警模块主要通过对病人评估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来对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风险分级,分别为红色预警(高度风险)、橙色预警(中度风险)、黄色预警(低风险)、绿色(正常)有助于精准地反映出病人心理问题,帮助MDT 服务中心实时监控各科室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③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住院病人经过心理筛查系统评估后,如果其心理测评结果为轻中度,阳光天使登录系统通过任务管理模块,为病人分配相应心身调节任务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帮助病人调节和改善自身心理问题。

1.2.1.2 组建心内科心理分级管理团队 在我院阳光医院项目的持续推动下,组建了心内科心理分级管理的多学科协同团队,团队成员由病区主任、护士长、精神科骨干医师、信息科工程师等组成。团队成员针对心内科传统工作模式对病人心理问题关注不足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明确了各个层级的职责分工(见表1)。在心内科各病区设置阳光天使岗,由科内从事临床工作5 年以上、有扎实心血管专业知识、较强临床业务能力和丰富工作经验,且通过阳光医院项目关于“阳光天使”的统一规范培训合格的护士兼任。

表1 心内科心理分级管理MDT 协同团队成员职责

1.2.1.3 确立心内科心理分级管理流程 经由团队小组讨论,制定心内科住院病人心理评估—动态预警—分级干预的心理分级管理流程,具体见图1。

图1 心内科病人心理分级管理流程图

1.2.2 评价方法 责任护士对符合入组标准的新入院病人,登录非精神病人心理筛查系统指导病人填写量表,当场检查提交。

1.2.2.1 住院病人心理体验量表-1(IPEQ-1) IPEQ-1是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阳光医院项目组自行编制,用于对病人不良情绪的快速筛查。量表共计12 个条目,包含焦虑、抑郁、自杀3 个维度。采用Likert 5 级计分法,总分0~11 分为无不良情绪,12~16 分为轻度不良情绪,17~21 分为中度不良情绪,≥22 分为重度不良情绪。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具有较好的信效度[9]。

1.2.2.2 住院病人心理体验量表-2(IPEQ-2) IPEQ-2共计12 个条目,其中条目1~条目4 为偏执型人格倾向,条目5~条目8 为情绪不稳定型人格倾向,条目9~条目12 为表演型人格倾向,各维度分值≥3 分为阳性。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8,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9]。

1.2.2.3 病人心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 自制病人心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包含10 个条目。针对住院环境、医护人员态度、心理评估、情绪改善情况、住院满意度等方面内容进行评价,每个条目0~10 分,总分100 分。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描述,采用秩和检验;定性资料以频数表示,采取χ2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量表测评情况比较(见表2~表4)

表2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IPEQ-1 得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干预前后两组病人情绪障碍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例

表4 干预后两组病人IPEQ-2 类型比较 单位:例

2.2 两组病人心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出院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病人对住院期间心理服务满意度得分分别为(96.18±2.42)分、(92.46±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57,P<0.001)。

3 讨论

3.1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心理分级护理管理有利于改善心内科病人的负性情绪 心理问题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在心血管疾病病人中非常普遍,并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疾病预后,心血管住院病人已经开始重视选择简短的工具、选择合适的时间节点进行心理筛查[10]。同时,各种心理干预手段也被用于改善心血管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研究认为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改善病人抑郁、焦虑情绪[11-15]。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心理健康服务已在学校、企业中应用,在医院的应用也在不断探索中[16-17]。本研究基于阳光医院信息化平台对心内科住院病人实施心理分级管理,心理筛查系统可初步评估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再根据测评结果,对有心理问题的病人进行心理分级干预,其中对轻中度不良情绪病人通过智能化心身调节系统进行认知行为治疗,使得干预组IPEQ-1 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改善了病人的负性情绪。在对重度不良情绪病人进行精神科会诊及心理治疗师干预过程中,部分躯体不适的病人在排除躯体因素外会考虑自己是否出现心理问题,为病人提供了一个新的认知,得到及时转诊治疗。本研究中IPEQ-2 量表用于高风险人格问题的筛查,作为安全评估依据,为医护人员与病人的进一步沟通提供了参考,提示医护人员应注意沟通方式,避免医患因言语冲突、情绪激惹引发医患纠纷,但本研究未对病人人格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3.2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心理分级护理管理有利于改善心内科住院病人对心理服务的满意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的心理诉求普遍提升,病人来院就医不仅要体验医疗水平,还更加注重医院的人文关怀,对非精神科住院病人心理问题进行早识别、早干预是当务之急[18-21]。本研究中及早关注病人的心理问题,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改善病人的心理状况,帮助病人有效控制自身情绪。同时,阳光天使围绕病人开展心理工作,让病人能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促进了医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帮助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创建良好的信任感,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4 小结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心理分级管理在心内科的实施,为心内科的病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服务,从流程、制度、设备到人员配置上全力为病人服务,改善了病人的负性情绪,有利于病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有利于心理护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病人的整体接受度和心理服务满意度提高。

猜你喜欢
住院病人心内科条目
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福尔摩斯·住院病人(上)
住院病人
基于住院病人的医院康复性景观设计分析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