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血管造影的区域软脑膜评分法判断急性脑卒中预后的价值研究

2022-10-18 09:05葛骏杰
大医生 2022年19期
关键词:溶栓急性评分

葛骏杰 ,刘 平

(1.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影像科,江苏常州 213000;2.徐州医科大学武进临床学院,江苏常州 213000;3.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常州 213000)

急性脑卒中可引起脑组织缺损和神经功能障碍,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特点[1],因此,改善患者预后一直以来是临床关注重点。近年来,医学影像在急性脑卒中诊疗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其中CT血管造影为无创血管成像技术,能显示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2],对于判断病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临床已有学者将基于CT血管造影的评分法应用于临床,其中区域软脑膜评分(rLMC)内容涉及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基底节区、外侧裂区等,通过与健康正常处对比,评估病变严重程度[3]。本研究将该评分法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分析其对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4],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0例,mRS>2分)和不良预后组(28例,mRS评分≤2分)。预后良好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53.22±11.08)岁;体质量指数(BMI)17.30~26.50 kg/m2,平均BMI(21.95±2.03)kg/m2;脑卒中类型:前循环18例,后循环12例,前后循环10例。预后不良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52.42±10.39)岁;BMI 17.50~26.00 kg/m2,平均BMI(22.25±1.80)kg/m2;脑卒中类型:前循环11例,后循环10例;前后循环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②既往有颅脑外伤或脑部手术病史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⑤精神或意识障碍者。

1.2 检查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先行头颅平扫,再经肘正中静脉注入造影剂碘普罗胺注射液(德国拜耳制药公司,注册证号J20130152,规格:100 mL:76.89 g)50~60 mL,速率 5 mL/s。自颅顶至主动脉弓采用双源螺旋CT(德国西门子公司,型号:Definition Flash)行头部血管造影。扫描参数:电压80 kV、电流为A球管500 mA、B球管250 mA,层厚1 mm。根据检查结果记录rLMC评分[6],见表1。rLMC评分≤10分为侧支循环差,11分≤rLMC评分≤16分为侧支循环一般,rLMC≥17分为侧支循环良好。

表1 rLMC评分标准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rLMC评分和分级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指标。包括发病至开始取栓时间、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合并症情况。NIHSS评分包括13项内容,每项按Likert评分法计分,评分范围0~42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7]。GCS评分包括肢体运动、语言反应及睁眼反应3个部分,评分范围3~15分,评分越低,意识障碍越严重[8]。③分析影响急性脑卒中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④分析rLMC评分、发病至开始取栓时间判断不良预后的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LMC评分、发病至开始取栓时间预测急性脑卒中预后的价值;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rLMC评分和分级情况比较 预后良好组患者rLMC评分显著高于不良预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侧支循环情况显著优于不良预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rLMC评分和分级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病史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发病至开始取栓时间显著短于不良预后组,溶栓前NIHSS评分和高血压病史占比显著低于不良预后组,溶栓前GCS评分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指标比较

2.3 急性脑卒中不良预后因素分析 将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赋值,见表4,根据赋值情况将其纳入Logistic多因素模型,结果显示,rLMC评分和发病至开始取栓时间是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5。

表4 急性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因素赋值

表5 急性脑卒中不良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2.4 rLMC评分、发病至开始取栓时间对判断不良预后价值分析 以rLMC评分、发病至开始取栓时间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见图1;ROC分析结果显示,rLMC评分、发病至开始取栓时间对判断不良预后具有较高准确性(AUC=0.793,P<0.05),见表6。

图1 相关因素判断急性脑卒中不良预后的ROC曲线

表6 rLMC评分、发病至开始取栓时间对判断不良预后价值分析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急性脑卒中发生后,颅内血流通过侧支或新生血管使缺血组织得到代偿性灌注。脑侧支循环主要包括Willis环、眼动脉和软脑膜吻合支及新生血管3级[9],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病变和侧支循环代偿范围,这为判断病情提供了良好的依据。rLMC评分项目包括ASPECT分区的M1~M6区、基底节区、外侧裂区及大脑前动脉供血区侧支血流代偿情况,能较为全面评估卒中后脑血流病变情况,反映侧支循环代偿和恢复状态[10]。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患者rLMC评分显著高于不良预后组,预后良好组患者侧支循环情况显著优于不良预后组,提示侧支循环差异可能影响脑卒中预后。另外,rLMC评分法较为简便,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比,具有无创、重复性好、价格相对低廉的优势[11]。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病史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组患者发病至开始取栓时间显著短于不良预后组,rLMC评分高于不良预后组,溶栓前NIHSS评分和高血压病史占比显著低于不良预后组,溶栓前GCS评分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提示溶栓前NIHSS评分、GCS评分可能有助于判断预后。本研究进一步采用多因素分析法探讨各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 rLMS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溶栓前NIHSS评分、GCS评分并非独立因素,这可能与NIHSS评分、GCS评分不能直接反映脑血流和侧支循环状态有关。另外,患者个体差异也可能影响统计结果。

ROC分析结果显示,rLMC评分对判断不良预后风险具有较高准确性,这对于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与陈艳等[12]研究结果一致。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发病至开始取栓时间也是卒中后患者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这与既往报道一致[13]。但本研究显示,rLMC评分的AUC值和敏感度均优于发病至开始取栓时间,提示前者对于判断不良预后风险具有更高敏感性;此外,rLMC评分可重复性强,对于指导临床实用价值更高。但本研究样本量小,且为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还有待今后大样本量、前瞻性研究证实。

综上,基于CT血管造影的rLMC评分法有助于判断急性脑卒中不良预后风险,动态监测评估有助于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

猜你喜欢
溶栓急性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双周最佳阵容
双周最佳阵容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阿替普酶在50例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