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采访技巧
——《特别关注》创作报告

2022-11-18 18:08蒲美雯
传播力研究 2022年25期
关键词:对象新冠创作

◎蒲美雯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5)

一、作品简介

《特别关注》是一档以“关注社会发展、贴近百姓生活”为宗旨的民生新闻栏目,力求用特快速度,特别视角、特色电视手段,真实客观地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报道,真诚细致地关注百姓生活,为百姓排忧解难,搭建起政府与市民之间沟通的桥梁。节目以2021年年末成都地区新冠疫情的暴发为创作主题,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充分地做好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以积极的正面引导为主,以精准的语言表达为创作要素。在新闻事件的表述过程中主要注重记者的出镜,以采访的形式对成都地区的新冠疫情暴发情况进行介绍,同时对成都地区新冠疫情暴发过程中的某个焦点事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的贡献进行深入报道。

二、创作阐述

(一)创作背景

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新冠疫情在2021年11月再次暴发后,成都市的相关防控部门迅速启动防疫预案,除了进行病毒溯源、流调工作之外,也对成都的高风险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核酸筛查以及检疫检验工作,以上保障工作提升了新冠疫情防治工作的效果,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平稳运行。在此背景下,作品《特别关注》旨在报道成都在相关疫情防治工作中社会各界人士作出的卓越贡献,通过记者对事件亲历者进行采访,增强了新闻节目内容的现场感和真实感,提高了新闻的公信力和说服力,让人民群众对成都市的防控政策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与认识,起到了普及知识、宣传政策和共同防疫的作用。

(二)选题价值

作品《特别关注》针对成都地区的新冠疫情防控现状进行报道,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相关的疫情防控知识,进一步促进相关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的同时,也让人民群众对于目前的防控政策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以出镜报道的形式增强了新闻作品的说服力,是针对大学期间所学习的播音主持技巧的一次实践,对于个人播音主持以及采访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作品策划

作品创作分为三个版块:

版块一时长为5 分钟,采取坐播和出镜采访形式完成创作,重点针对成都地区的新冠疫情暴发情况进行概括介绍。在作品中通过出镜采访的形式,针对成都市的居民进行采访,通过出镜采访的形式,让观众对于成都地区的疫情防控最新进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版块二时长为5 分钟,采取坐播和出镜采访形式完成创作,在该板块中对于在成都地区影响力较大的环球中心的疫情传播事件进行了报道。

版块三时长为5 分钟,采取坐播和出镜采访形式完成创作,主要讲述了在疫情暴发之际,一些志愿者在此次成都疫情防控工作中作出的重要贡献,以此为基础,向民众宣传成都疫情防控的政策以及志愿者们艰辛的付出,希望成都市民能够配合防疫人员的工作,尽早地取得成都地区抗疫的胜利。

上述创作的作品将在地方电视台、人民网新闻投稿平台、享文传媒平台进行投稿。

三、《特别关注》的创作重点

《特别关注》以新闻的形式讲述了成都地区新冠疫情的防控进展情况,在创作的过程中利用出镜采访的形式,对新闻事件的亲历者进行采访,以提升新闻的可信度。通过此次作品的创作,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新冠疫情防治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加深了观众对新冠疫情防治的理解和认识,为推进新冠疫情防治工作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出镜记者的采访提问设计

设计采访提问方式和提问内容,是为了记者能够顺利进行采访,同时也有利于记者在现场理清头绪,抓住关键。记者采访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采访主题,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进行研究,采访前提前设计和拟写好采访的问题,但是怎样设计问题,如何进行提问在自己的头脑中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在《特别关注》中,记者在每一条新闻采访前都提前做好提问设计,例如在采访居民的时候说“您平时在家里采取了哪些防控措施呢?比如消杀工具等等”,这种提问需要记者根据采访主题确定采访内容,提前给被采访对象做好话语的引导,使问题能够准确地传达给被采访者,防止对方对问题迷惑不解。同时,记者需结合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规避在采访过程中被采访者说出不恰当的内容。其次,记者要把握新闻采访的细节。新闻采访的细节把握指的是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对于一些难以察觉的采访要素进行把握。而对于一名出镜记者来说,把握细节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在工作中把握细节,必须从《特别关注》的新闻事件中的重点出发,层层挖掘《特别关注》中事件的过程与本质,最大限度地提升采访质量。比如在《特别关注》中提及到“环球中心事件”时,把握事件的重点对被采访人进行提问,同时在工作中需要及时与被采访者进行沟通,在科学引导的同时避免被采访者出现细节的情绪波动,在采访中需要掌握被采访者心理变化,在激发共鸣的基础上完成采访任务。

(二)《特别关注》的后期制作

剪辑是电视新闻采编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极为重要的工作环节。《特别关注》在制作过程中包含新闻演播室坐播、出镜采访和新闻画面配音等内容,演播室采用抠图形式制作完成。在出镜采访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到被采访人的主观意愿、所采访的对象和提问的问题,既站在被采访者的角度进行提问,又需要站在新闻价值挖掘的角度进行提问。因此,在这两个基本要素的结合之下,所录制的采访内容能够基本满足《特别关注》作品的后期制作要求。由于《特别关注》节目由三个重点新闻构成,并且这三个重点新闻在主题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在视频剪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三条新闻之间的关联属性,将这三条新闻放置于三个不同的板块中,按照固定时长的要求完成新闻节目的剪辑工作。由于采访的材料内容杂乱无章,需要对录制的采访材料进行精心的删减排列,并且在删减以及重新排列之后,将新闻采访的内容插入到《特别关注》节目中。同时,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在片头和片尾部分加入统一的材料内容,保证了此次作品创作的完整性。

四、《特别关注》的创作思考

在作品创作过程中,作者深刻地理解了出镜记者在新闻节目中的重要意义。由于个人实践经验较少,所以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出镜记者的基本素养

“新闻记者作为各类媒体的信息传播者,准确及时地掌握第一手全面、真实的资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所有新闻工作者必备的条件。”[1]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讲,出镜记者在进行相关报道的过程中,应当提前准备好资料。对于出镜记者来说,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包含搜集与整理两个方面。所谓收集资料的能力是指能够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手段进行资料的搜集,如互联网、书籍、其他类型的新闻信息。在搜集整理完相关的资料之后,也需要对资料的可靠性进行判断,“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文献资料的来源对文献的可靠性进行判断。”[2]在出镜采访之前,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才能为后面资料的整理奠定一定的基础。在作品《特别关注》的创作过程中,对所采访提问的资料整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例如作品中报道的环球中心事件,其中涉及到很多的一手资料是创作者本身无法亲自到达现场获取的,所以很多资料需要在采访前做好整理和归类。而资料的整理能力指的是出镜记者能够在搜集的资料中找到与此次出镜采访任务直接相关的重要信息,对于出镜采访的新闻事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增强对采访事件的全面掌握能力,才能够为后期的采访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本质上来讲,应对采访对象的心理素质,包含了出镜记者对被采访对象心理的判断,也包含了对于自身采访情绪的控制。“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过程,是双方进行心理权衡与沟通的活动过程。”[3]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充分地关注被采访对象的心理变化,运用细致入微的观察,通过被采访对象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去判断被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如果所提问的一些问题过于尖锐,让被采访对象感到了冒犯或者是不适,出镜记者应当及时地调整提问的方式或者是提问的方向。而当被采访对象很愿意或者是比较配合相应的采访活动的话,应当继续沿着提问的思路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提问,从而在提问当中获取更多的新闻信息。“对于新闻记者而言,由于其个人经历与生活经验不同,对于客观现实会表现为肯定或否定等不同情绪,皆可称为采访情绪。”[4]而一名新闻记者要想能够准确地把握被采访对象的心理,自身必须具有采访情绪的把控能力。作为采访者则需要关注被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把握好谈话的时机,平和婉转地来引导对方做出回答。尽可能地规避在采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负面的情绪,让平和的采访情绪成为采访过程中的重要保障性因素。特别是在诱导性提问中,容易使谈话双方产生互不相让的局面,但只要关系融洽并得以保持的话,便有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情实话。在进行诱导性提问的过程中,还要学会适当地运用沉默这种技巧,因为有些问题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作为一个有丰富经验的记者,一般都会合理地控制采访情绪,让采访对象把话讲完,这样就可能会得到直接提问无法得到的信息。在作品《特别关注》的创作过程中,在提问出相关问题之后,记者对被采访对象会有怎样的回答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如果被采访对象说出不恰当的语言,出镜记者可利用采访情绪的控制能力,迅速地根据采访主题内容调整引导语言,从而让被采访对象按照主题来回答相关问题,并通过积极正面的引导,让个人的采访情绪能够感染被采访对象,实现采访过程的流畅。

(二)出镜记者采访报道的对策

“出镜报道已成为当今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受到了观众的广泛欢迎。”[5]出境记者在报道相关新闻内容的过程中除了具备较为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语言能力之外,也需要对出镜报道时的各种情况能够有效地应对,在很多情况下新闻内容的出镜报道,需要记者深入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并结合个人对新闻事件最新进展的认识,用客观的语言去阐述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避免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运用主观化的预测进行新闻事件的报道,因为主观化的臆测,容易让新闻内容的报道出现虚假性、主观性的问题,违背新闻报道的宗旨和要求。

在出镜报道过程中,也需要出镜报道的记者的语言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而这种逻辑性既包含了对相应新闻事件的逻辑表述能力,同时也表现在能够充分地利用个人的逻辑去挖掘新闻事件背后所隐藏的信息。“出镜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阐释,引导受众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挖掘出新闻背后隐藏的内容。”[6]在作品《特别关注》的出镜报道过程中,记者所运用的提问语言合乎情理、顺畅且具有明显因果的逻辑形式,让观众在观看相关新闻内容报道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客观事实的报道以及记者的引导,对相关的新闻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内容有所判断。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时,还应该控制好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7]电视新闻出镜报道过程中,记者在现场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场景,为了提升电视新闻出镜报道的效果,在必要的情况下出镜记者也需要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来增强出镜报道的效果。如在电视新闻事件报道过程中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场面时,出镜记者可以用手的方向来指引观众去观看相应的事件或者是相应的事物。以此为基础,让观众对新闻事件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在新闻事件报道过程中,面部表情的合理应用也是十分关键的。有些新闻事件涉及悲喜情绪,比如一些灾难性新闻报道过程中出镜记者的面部表情,应当体现出对于灾难的重视和相关人员的同情,切不可在面部出现过于轻佻或者是过于高兴的表情。而面对一些喜庆的场面时,出镜记者在报道的过程中应当表现出喜悦的面部表情。而针对一些情感色彩不那么明显的新闻事件时,出镜报道的记者应当尽量避免或悲或喜情绪的出现,应当用一种平实且又亲切的面部表情去报道相关的新闻事件。

“声音与画面的结合,是听觉与视觉的双向互动,它们之间良好的配合能将新闻事实展现得更加完整、生动。”[8]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在出镜报道过程中,电视新闻记者应当运用准确的语言对现场发生的事件的场面进行描述,所运用的语言不应当出现过度夸张或者是明显忽略、缩小的问题,因为这样才能够实现声音与画面的完美结合,让观众在观看相关新闻内容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地了解新闻内容的全貌。而如果运用过于夸张,或者是忽略、缩小的语言进行表述,很可能会影响新闻的价值,所以要求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应当重视语言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对象新冠创作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自白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My Heroes
《一墙之隔》创作谈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个性签名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