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体育的现状及路径研究

2022-11-19 15:19魏秀琴
读与写 2022年28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品德教学内容

魏秀琴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第六中学 福建 三明 365050)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教育部门开始大力推进“核心素养”与各学科教学的结合。在2016年,召开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会议中,对“核心素养”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各类学校也开始依据“核心素养”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在2017年《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专门对初中体育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大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提升他们的体育运动能力,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发展体育教育本质上是想让学生们意识到强身健体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真正自觉地去进行体育活动。初中阶段属于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学生思维形成的初阶时期,因而教育接收外来的新鲜事物,故可以对其进行体育方面的全面教学来实现其体育思维的形成。在中级教学阶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非常关键,把体育核心素养融入体育教学之中,对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体育课程中把核心素养融入其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还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本研究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背景下,探索初中体育教学课堂的发展现状及路径。

1.体育核心素养内涵

课程核心素养是我国当前中小教学的一个主要范畴,是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的一项关键标准,同时也是学生在学科课程修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最基础、核心的综合素质,同时又是学习者在课堂教学和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逐步养成的专业知识、实用技巧、基本品德等因素的综合。运动专业的核心素养是学习者对运动基本知识、体育运动的流程和方式及个人对运动情感态度的综合,其主要涉及运动感知能力、实践能力、运动健身意识能力和运动社会的认识能力等。

1.1 体育运动的认知能力。体育运动认知能力是指中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活动中,可以意识到体育运动对他们的体质、素养、知识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他们身心综合素养的主要表现。中学生体育的认识意识,主要分为发展体质、运动知识、机体意识等,在各个方面都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由于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全面发展的阶段,通过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意识,就可以改善中学生对运动的认识方式,因此中学体育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让他们了解体育的基本技能,从而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所以,在发展初中体育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必须对其基本体育项目加以锻炼,开发他们的耐力、速度、能力等因素,同时还必须对他们的肢体协调性和灵敏度加以训练,从而能提高他们对运动的主体意识,增强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对于培育他们身体的核心素质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

1.2 体育健康的认知能力。体育健康认识能力是指高中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运动对身体发展和心理健康、个人能力提高的影响,从而可以更加主动的投入到运动当中。在中国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把学校运动教育和体育健康意识融合到了一起,运动健康意识是中学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中学体育课程必须培育的基本能力之一。在运动核心素质中,指中学生对运动健康的认识能力并非单纯意义上的运动健康,而是他们必须从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较强的社会生活适应性三位一体的运动健康认识能力。要求学习者经过体育运动,可以增加自我的健康指标,并在学习中发展自身积极健康的心理,在体育锻炼中可以建立团体合作、良性的关系,通过对运动保健知识的掌握,建立合理的运动保健观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1.3 体育品德的认知能力。体育品德的感知能力,重点是指中学生在体育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对体育运动品德与社会体育文化精神、个性体育运动品德的感知,它们间的相互关联又是互补、交叉转化的。社会体育品德重点是指初中生在对参加运动活动和训练工作过程中而产生的社会道德规范感知,个性体育运动品德的养成重点一般是指中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整个过程中所养成意志、耐心、勇敢等品质;社会体育品德重点是指中学生在体育学习整个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是在参加体育锻炼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文化精神和社会总体形象,如凝聚力、感染力、社会号召力等,也是个人体育运动品德的主要内涵。优秀的运动品德是体育运动核心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中学生健康成长水平和综合发展能力的关键部分,可以更有效的保障中学生的身体全面发展。而高中学生体育道德认知能力的养成,就必须把体育道德内容、体育精神和运动品德融合到一起加以训练,才可以保障高中学生的身体和谐发展,为后期的学业打下了基石。

2.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在逻辑

2.1 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的辩证关系。学科核心素养和核心素养一直是我国教育学界的热门词汇,这两者在教育领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结合国内外学者度核心素养的研究,总结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个体在成长发育中逐渐形成促进个体生命发展所需的知识、态度、能力,且这些最终都会融为一体成为个体成长的综合素质能力,并长久的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对某一学科的学习,掌握该学科基本的知识,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价值观,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关于如何理解学科核心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这是落实我国教育目标和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在我国学术界学科核心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心表现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可以进行相互转化;另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核心素养是在学科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而形成[1]。由此可见,第一类观点比较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作用。实际上,当前有很多学校开始把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工作,但是却没有取得很好的实施成果。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进一步明确学科核心素养和核心素养的作用价值,使这两个概念得到了较为明确的划分。

2.2 体育核心素养是一种集体质、健康、技能社会情感的综合能力。体育核心素养一词是由英国学者Whitehead提出的,他认为体育核心素养是贯穿于人类从出生到死亡整个发展过程的始末[2]。赖天德(1998)认为体育核心素养代表着一种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3]。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下,体育素养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李永华(2011)认为体育核心素养主要由体育品德和意识两部分组成[4]。

综上所述,关于体育核心素养的理解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对体育核心素养的界定为在体育运动中人类表现的一种运动能力。一是体育素养可以提升个体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二是可以培养个人意志力、良好的健康行为。因此,体育核心素养具有发散性和阶段性特征。

3.初中体育教学发展现状

3.1 教学思想不明确。在新课标实施过程汇总,我国许多教育专家发现我国初中生的体育教育表现很多不足问题,尤其是教学思想出现了很多分歧。例如,竞技运动逐渐被弱化,开始重点关注身体健康发展;摒弃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重新制定体育教学模式。另外,很多一线教师受现代化教育思潮的影响,表现出体育教学工作如何教的问题,在扔掉一些教学旧观念和旧教学方法之后,面对新的教学思想观念不知如何运用。这些都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思想不明确、不统一导致,教师没有充分理解体育核心素养,没有制定明确的体育核心素养实施方案。

3.2 教学目标不具体。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给予大的指导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教师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但是,教学目标没有依据不同年级进一步进行细化。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在面对较为笼统的教学目标时,无法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体育训练任务,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

3.3 教学内容不丰富。很多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只是围绕体育教材来展开,将本学期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制定一套整体方案。通过实践调查发现,教学内容不够丰富,体育运动项目基本以田径类和球类为主,缺乏特色性和新颖性,如体操、武术、游泳项目教学内容很少涉及。因此,在如今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不丰富是最显著的缺陷。

3.4 教学方法单一。在实施初中体育教学时,很多体育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训练,在讲解知识时也是完全依靠教师,学生被动听教师讲。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教师习惯于采用动作示范的方式讲解一些基本运动技能,很少采用创设情景的教学方式。另外,体育教学只停留在课堂上,缺乏从课下途径来培养学生运动技能,而且体育课程很容易被一些文化课所占用,尤其是下雨天,这一做法完全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基于核心素养初中体育教学创新路径

4.1 转变体育核心素养理念。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核心素养理念非常重要。在现代化教育中非常注重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强调知识、能力、素养三者的融合。现代化教育应该以培养初中体育核心素养为宗旨,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点关注初中生发展的全面性、完整性。在学生全面发展中,体育学科的学习是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综合素质,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思想品德。因此,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转变体育核心素养理念,充分体现体育核心素养真正的价值作用。

4.2 细化体育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科学素养是学生学习体育的重要基本知识,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也会不同,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分年级进一步细化。

在初一阶段,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还不熟悉,且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参差不齐。这是教师应该把体育理论知识作为重点教学内容,通过小组教学、讨论式教学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进而可以更好的学习体育。

在初二阶段,学生对学习环境逐渐熟悉起来,都已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应重点培养学生基本运动技能,提高学生们的健身行为。另外,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开展道德方面的培养,学会控制情绪,用于挑战苦难。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体育科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

初三阶段,学生需要面临着繁重的文化课学业,体育的学习都会受到一定限制,且学生们会逐渐丧失对体育学习的热情,更多的关注文化课的学习。因此,这一阶段体育教学目标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健身,通过体育的学习帮助学生疏导压力与负担。

4.3 构建多元化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重点考虑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和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教学内容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等原则,可以把教学内容三大类,即必修基础类、选修实践类、能力培养类。

必修基础类的教学内容围绕体育基本知识展开,需要学生必须掌握。学生通过这这一类的学习可以全面了解体育的发展史,学习健康的体育运动知识,如运动员在运动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在运动时运动员若受伤如何解决等。因此,必修基础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对这一类内容引起高度的重视。

体育实践教学内内容主要围绕体育竞赛而展开的专项训练。主要包括比赛战术、比赛流程和规则、专项体能和技能等。由于体育比赛种类项目繁多,学生很难把每一项都学习到,所以学生可依据自身的喜好选择其中1-2项进行专项训练,这样一来学校在开展体育比赛活动时,学生可以积极踊跃参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体育竞赛之中,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

能力培养类教学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这一类教学内容需要学生从初一入学开始进行学习,教师需要运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内外结合,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进而实现终身锻炼。

4.4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合理化、科学化运用教学方法完成体育教学。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彼此之间交流,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例如,在长跑教学中,许多学生都会感到很困难,无法坚持跑完教师规定的任务。为此,教师应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分组长跑,引导学生做一些心理暗示,克服困难,激发他们的好胜心,增强他们耐力长跑能力。因此,体育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不断深化过程中,对初中体育教学目标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把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点。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初中体育教学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初中体育教学存在教学思想不明确、教学目标不具体、教学内容不丰富、教学方法单一这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四个创新路径,一是加强转变体育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二是进一步细化体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三是构建多元化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四是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品德教学内容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体育运动
好学者贤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呆呆和朵朵(13)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