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为幼儿一日生活铺就发展底色
——以游戏材料收纳环节为例

2022-11-22 11:40肖逸云
好家长 2022年9期
关键词:放手积木经验

文 肖逸云

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其中游戏材料收纳环节蕴含着分类归纳、人际交往、沟通合作等多方面的自主发展价值。教师需要将安吉游戏的理念渗透其中,充分挖掘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通过“退后与放手”“持续性观察”“一对一倾听”“回溯性反思”等方式,支持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构建丰富的生活经验,获得“小步递进式”的发展。

一、活动过程

(一)背景:积木太多收不完?

1.场景实录

第一天,积木区游戏结束后,面对散落在操场上的积木,幼儿迅速行动起来。祖铭、泡泡等多数幼儿采用了类似的收纳策略——拿起某一形状的积木,一个人不断累积这一类积木的数量,再慢慢搬运到架子上进行归纳,之后寻找其他类型的积木,再累加进行整理;苗苗、小宝等少部分幼儿则采取两个人合作收积木的策略。

我的思考:在积木区的游戏中,幼儿可以生发出多种创造性的游戏行为。但是,积木游戏中的挑战不只是场景建构和科学探索,游戏后积木的收纳同样是一门大学问。

虽然有一些收纳、整理积木的经验,多数幼儿参与过搬运、收纳,但他们第一天整理积木花了31 分钟,还有少部分幼儿在收纳活动中无所事事,给后续的绘画表征、游戏分享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分享

师:你们是怎么收纳积木的?

苗苗:两个人收比一个人快,有的积木很重,我们可以一起抬过去。

凡凡:那我们也可以三个人、四个人一起收。

琪琪:我之前用小推车收玩具的,可以把小推车推过来。

佑佑:对啊,我们可以用很多拖车收玩具。

3.支持策略

一是以“一对一倾听”了解幼儿想法。当幼儿开始与周围环境积极互动、持续探索时,探究、学习便油然而生。收纳环节同样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我遵循“幼儿在前,教师在后”“观察在前,支持在后”的理念,通过与幼儿“一对一”的倾听与对话,了解幼儿在收纳环节中遇到的问题、难点以及想法,持续观察幼儿收纳环节中的收纳方式、合作对象、收纳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二是以“互动式交流”实现经验共享。收纳是幼儿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在分享活动中,我支持幼儿将自己的收纳经验、策略进行分享,实现幼儿之间的交流与提升经验,进一步引发其的合作行为。幼儿通过自主讨论,决定运用拖车等工具协助,和同伴一起合作收纳。

(二)发现:积木的归类容易出错?

1.场景实录

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幼儿有的以两三个人为一组进行合作,运用拖车等工具搬运。一次,程程在放积木时突然喊起来:“这里放错了。”接着,程程又发现其他两个架子上宽窄不同的长木板也被放错了。于是,几名幼儿一起把放错的积木重新摆放、整理,共花了29 分钟。

我的思考:一天,幼儿发现几处积木摆放出错的情况。在他们的提醒下,我仔细观察原有的照片标志,发现几种不同厚度、长度的长方形木板,分布在不同的收纳架上,不但幼儿在收纳时容易出错,而且教师要仔细对比才能发现其中的不同。

2.分享交流

师:收纳积木时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做的?怎么解决?

茜茜:我今天收的是木板,有的长一点,有的短一点。我不小心放错了,后来梓程提醒我了。

大宝:我收的是圆形的长积木。

佑佑:我可以把长木板都放在一起,然后看照片,就不会放错了。

3.支持策略

一是以“分类与归纳”提升幼儿的关键经验。积木区中的游戏材料种类繁多且同一形状的积木也存在着大小、长短、厚薄等方面的不同。幼儿在游戏中遇到问题后,我没有急于更换收纳架上的标志,而是将问题抛给他们,听一听他们的想法。幼儿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收纳心得,根据各自的经验,尝试给这些大小、长短、宽窄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类,在讨论交流、操作试误的过程性中,对各种积木的分类、归纳构建了更为系统、全面的认知。

二是以“退后和放手”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我在幼儿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放手”,把收纳、整理中的学习机会留给幼儿,支持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收纳柜、材料摆放方式进行调整,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建构新经验。之后,幼儿一起将最容易出错的长木板、短木板标,归拢到相邻的两个收纳架中。

三是以“反思与回应”实现幼儿的动力定型。幼儿进入游戏区域前,教师要对该游戏区域的环境、游戏材料及其收纳方式进行反思。例如,游戏环境是否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感,游戏材料是否便于取放并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游戏材料的收纳方式是否便于幼儿形成动力定型。

(三)延续:收纳“有方”

这一天,幼儿收积木时,有的负责用拖车收集,有的在收纳架旁边“卸货”,有的专注于将积木摆放整齐。有了明确的收纳目标,每个幼儿都加入收纳整理中来,专注于将自己计划中的积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摆放整齐。这一天仅用时21 分钟。

我的思考:“收积木”看似是不起眼的一件小事,但其中蕴含着分类归纳、人际交往、沟通合作的大学问。教师要抓住生活中有教育价值的问题,让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具有教育意义,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使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二、活动反思

(一)“放手”之后幼儿获得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在一日生活中的“退后”与“放手”,看似无为,实则是为幼儿的自主发展留出了空间,提供了无限可能。

1.从自发生成到自主探究

教师只有让幼儿在完全自主的生活中进行最自然、真实的表达,他们才能在生活中围绕某一问题不断探索,不断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我将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幼儿后,幼儿通过持续性观察、对比,感知、发现收纳对一日生活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幼儿除了提高收纳能力、养成收纳意识外,还在与材料、环境、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学会了更积极、主动地表达自我,在不断探索、试误的过程中建构新经验,获得多元发展。

2.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

幼儿对材料的熟悉程度、材料的摆放方式、同伴的合作行为等不断诱发新的问题,他们会针对问题积极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教师需要转变高控的教育理念,耐心观察幼儿的行为,认真倾听幼儿的声音,在多次反复研读的基础上支持幼儿在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主动、持续的自我学习与发展。

3.从社会交往到情感表达

“放手”之后,幼儿能清楚地讲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让同伴及时了解自己的想法,他们相互关爱、相互支持、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表现出实现共同目标的努力。真实的生活情境自然地给了幼儿合作的内驱力,合作成了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内在需求,推动幼儿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放手”之后教师行为支持的效益

每个幼儿都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发展者。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过多干预,而是以特有的方式为幼儿的发展搭建支架。

1.教师的心理支持:始终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放错的积木”成了收纳环节中的意外“插曲”,并引发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和激烈讨论。在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直接介入,而是给予幼儿足够的探索时间,通过对幼儿的持续性观察、“一对一”地倾听理解,不断反思,鼓励幼儿表达自身想法并听取他人意见,适时地提炼与总结,帮助幼儿梳理生活经验,从而提出有效的支持策略,推动每个幼儿发展。

2.教师的环境支持:做“有准备的环境”

环境作为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重视环境的教育价值,创设“有准备的环境”,设置教育目标,让环境、材料引发幼儿在户外的各种探索。同时,教师通过摆放与收纳材料,为幼儿提供有秩序的自由感,让幼儿在持续的收纳过程中形成动力定型的良性循环。

(三)教师的经验支持: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

分享活动是对幼儿经验的梳理。教师要有教育机智,抓住幼儿在生活、游戏的真实情境中出现的有教育价值的事件,鼓励幼儿共享经验,让发现问题变成解决问题,让交流分享变成情感体验,锻炼幼儿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想象、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的深度学习,形成新时代所需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放手积木经验
堆积木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例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大班自主性角色游戏的思考
“放手”炼出的独立与自主
浅谈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的“放”与“不放”
有趣的积木
多措并举,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性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玩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