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英专生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2022-11-22 17:43
山西青年 2022年5期
关键词:师范类英语专业师范生

刘 欢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英语专业师范生基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师范类专业实行三级监测认证的背景下面临的挑战比其他专业的更为严峻,外语类教育教学水平更是差距巨大。英语专业是文学学科门类中外国语言文学类的本科专业,培养的是一专多能的中小学师资力量。地方高师院校课堂教学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关系着地方高师院校后续发展的命脉和地方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力量的建设。为促进人才培养与国家政策相契合,基于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对于地方高师院校英专生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也成为了为国家培养出高质量英语专业教育教学人才的必由之路。唯有审视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挖原因,加大整改力度,提高教学质量,方可切实培养英专生的教育专业能力为教育系统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一、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教育专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目标偏颇

地方性高师院校是培养地方教育师资力量的主要阵地,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打造专业化教学优秀人才,从而为当地发展贡献力量。但就目前调查问卷及访谈的结果来看,学校过度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对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关注度较低,过度重视学术性研究而忽视了英语专业师范生在教育专业能力的训练[1]。这些失衡现象使得学生在走向真实中小学课堂时感到力不从心。而课堂教学目标重心偏离无疑会导致培养的教学人才质量下滑,难以与地方发展趋势相契合,这恰恰也是当前用人单位对新进师范生能力产生怀疑的最根本原因。

通过访谈我们从学生口中得知部分老师在上课时语言过于单调,讲授方式一成不变,无法激起学生听课的兴趣。而英语专业师范生作为未来中小学师资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大学课堂中接收到的任课老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以后师范生的从教事业,授课教师们若无法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给学生们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又怎么指导未来的基础教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呢。

(二)课堂教学过程单调

地方高师院校是培养地方基础教育教师的基地,因此课程设置必须科学合理。在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师范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要达到中小学学生未来工作院校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从课程机构上来看,人文社科类课程不应低于总学分的10%,英语专业学科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比重要合理且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英专师范生专业培养计划(2018)为例分析,从该专业培养计划中我们不难看出针对英语专业师范生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而设置的课程丰富多元,但在实际施行中仍然存在教育实习课时不足,通识课程中人文社科类课程学分偏低,教师教育类课程课时数量少,课程结构不合理且多数以公共课讲授形式呈现,学生从而不自觉轻视教师教育类课程。总而言之,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地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在课程设置方面未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各类课程的学分比例不合理,重专业知识,轻师范专业教学教育知识和师范技能的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哲学类课程的比重应当适度加大。

在授课方面,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中规定要选用优秀教材,吸收前沿学科知识,引入最近教研成果和优秀教学案例。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还是以书本知识为主,照本宣科,很少将书本与上述规定中提到的相结合,个别教师甚至年年使用同一课件授课,教授的知识因此显得陈旧乏味,学生自然也就觉得教师教育类课程无聊进而轻视[2]。

(三)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教学效果是教师后续工作提升和改进的指向标,课堂教学的地位不言而喻,英专师范生绝大多数专业理论知识都来源于课堂,教师也能够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挖掘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提升自我,师生相互促进携手前行。但目前教师们多将重心置于学术研究论文发表等工作,对本职任务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忽视,付出的精力较少。而师范生们虽然明白教育专业能力十分重要,但是却不主动练习以提高实践运用能力,在平日的学习中也缺乏对教师教育知识的理解和反思。

(四)“校园合作”职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

职前教育对于帮助师范类毕业生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办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其在离开高校进入工作岗位后迅速适应工作节奏,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切实提高专业素养。“校园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源自“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指的是师范类高校与学生未来工作院校形成密切合作的关系,在毕业前夕将学生派往未来单位中进行实习,开展职前教育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入职后以最快速度适应工作[3]。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

1.校园合作管理体系不完善

合理的规章制度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能够为其提供有力的指导与依据,但如今,不少师范类高校在校园合作开展过程中,相关合作管理模式与规定并不完善,甚至漏洞百出,尤其是在对毕业生的教导与管理方面,师范类高校与学生未来工作院校双方不能开展亲密合作,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无法于在校期间的职前教育培养中积累足够的实践经验,很难在毕业后直接投入到岗位工作中,因此,校园合作模式的“将职前教育培养提前”优势完全得不到发挥。

2.职前教育培养负责教师业务能力差,学生不配合工作

部分师范类高校,尤其是高职专科院校中,师资队伍素质普遍较差生源质量低,开展“校园合作”职前教育培养工作时受到诸多阻力。此外,高校扩招背景下,部分综合素质较差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进入师范类高校,对其开展职前教育培训工作的难度远远高于普通学生,最终导致师范类毕业生整体水平下滑,部分具有合作意向的工作院校流失。个别师范类高校中,由于教师水平较低、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实践能力较弱,在采用诸如顶岗实习等方法时,学生在实习中不仅无法为实习院校带来收益,甚至可能造成一定损失,也使得校园合作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

二、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路径建议

(一)端正课堂教学目标

如果教学目标有失偏颇,那么培养人才的道路就会偏离,培养出的人才自然也会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要求地方高师院校在发展进程中一定要端正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培养的人才类型。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科学合理,同时符合我党主流思想与办学方针,增强学校的综合竞争力为地方的发展持续输送技能型教育人才。而英语专业师范生们也在毕业之际应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教师教育专业素养能力及体系。

(二)完善课堂教学制度

英语专业师范生要向全面发展,并在毕业时被培养成为全面均衡发展的应用人才,就必须在课堂教学这一步做出变革。

首先就要从课程设置上入手,按照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课程标准来制定新的课程体系,在满足教育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提高教育类课程比重,并尽量以小课堂的模式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呈现;要增加教学实践这一部分的比重,从而使得英专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增加社科类课程学分比重,提高英专师范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逻辑性,让师范生能够全面发展,从而使得地方高师院校所培养的教学人才满足基础教育从教需求[4]。教师还需注重课堂趣味性,使知识传输过程妙趣横生,而不单是书本知识的物理转移。在教师的以身作则中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在“教书”的同时也在“育己”。

(三)增加课堂教学投入

教师在课堂教学层面要清楚自己的定位:教师应作为引导者服务者而非课堂主体,应当严谨对待自己所上的每一节课,将自己的课程与最新教研成果和优秀教学案例相结合,增加准备工作时长,避免常年使用同一套课件等现象的出现,做到能有源头活水来。

(四)加强师资建设

地方高师院校应重视对在职教师的管理与培训,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引入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育;招聘教师时,高校也应当适当提高标准,秉持宁缺毋滥的观念,招收学历水平较高具有一定英专生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经验综合能力较强的优秀教师。对于在职教师还需加强监管,保障教学质量。

(五)丰富教学方法

目前针对英语专业师范生的培养方法较为单一且自由度相当低,在校园内,学生只能在教师要求下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在实习过程中,也只能作为助手、观摩者,缺少实践机会,因此通常会缺乏兴趣进而影响效率。为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广大师范高校应在现有基础上引入更为科学和丰富的教学方法,使英专生深刻认识到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培训对自己的重要性与在未来工作中能够起到的帮助,积极地接受教育。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学生未来的工作环境,并将实际问题进行变式融入情境中,使学生能够将自己代入到英语教师的角色中思考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还可利用头脑风暴教学法,抛出某个开放性问题后请学生进行完全自由无拘无束的讨论,使学生都能充分发表意见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灵感,共同进步[5]。另外,也应当注意实践锻炼,鼓励即将毕业的英专生在资深教师指导和带领下前往实习单位尝试带班教学,甚至是独立教学,处理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不断提升教育能力。

(六)提高职前培训质量

1.引入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模式是其他专业目前最常用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之一,而师范类专业的校园合作模式也可借鉴。接收院校与师范高校达成一致后,可按照计划与规定,组织已完成专业课学习、具备较高理论水平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准英专毕业生进入幼儿园小学初高中等进行顶岗实习,观摩并学习资深教师的工作方式、同学生交流时的英语语言比例等,接收学校则根据准毕业生表现逐渐将其安排在特定岗位,参与教学过程,积累工作经验,并选取其中优秀者留下任职;若是学生在某岗位表现不佳,还可实行轮换制,帮助学生多做尝试寻找最佳答案。

2.采用订单培养

订单培养模式指的是接收院校根据英语教师人才需求与本校的发展现状未来规划等,制定较为全面和完善的英语教职工人才引进计划,并根据各个工作岗位缺乏的人才数量来与师范院校开展合作,拟定有效的英专生职前培养模式并签订合同订单,双方共同承担对学生的职前教育职能。准英专毕业生可根据自身特长与意愿选择培养方向,签下订单后接受二者提供的特定教育培养,母校与接收院校分别负责理论传输与技能培养,毕业后,学生可直接进入岗位。该模式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可完全满足接收院校对人才的需求,避免英专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的现象,并使其能够恰如其分地满足岗位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前教育培养的效果。另外,接收院校也可深入参与未来教职工的培养工作,谋求更好发展。

(七)采用科学的沟通手段

师范高校在开展英专生教育专业能力培养工作时,想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和管理,首先需要能够深入了解其能力水平特长和劣势,并充分考虑学生的才干个性,将在不同方面能够互补的学生安排到一起,使之能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进行良好的合作,适应未来的工作模式。作为英语教师,必须在英语语言环境中与相同专业的伙伴多交流沟通才能切实提高英语专业水准,仅凭个人能力和素养是完全无法做好教育工作的,只有将学识、水平、性格各异的教师们团结在一起,充分发挥其能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才可达到最佳效果。

三、结语

在当今以知识竞争的世界局势下,教育乃民生之本,是强国的重要途径,唯有加大力度推进教育体系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人民素质,提高综合国力。广大教师是开展教育的中坚力量,若想深化教改,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构建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必要条件与前提。然而就目前而言,无论年级学段,英语教师队伍中都存在诸多教育能力不足者,究其根因,乃是英专师范生培养工作尚且存在许多漏洞与弊端,例如课堂教学目标偏颇、教学过程单调、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职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等。本文从实际情况切入,深入剖析了地方高师院校英专生教育专业能力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种有效策略,如端正课堂教学目标、完善课堂教学制度、增加课堂教学收入、提高职前培训质量、加强师资建设、丰富教学方法等。针对地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教育专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地方高师院校应当结合当前大背景,对上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优化,提升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教育专业能力,从而推动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良性化发展。

猜你喜欢
师范类英语专业师范生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师范类大学生体育素养现状研究
——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