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咏梅运用解郁宁神汤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

2022-11-23 03:09吕红赵凌霄王豆李涛闫咏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心脾脾虚病机

吕红,赵凌霄,王豆,李涛,闫咏梅▲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00;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失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心理疾病,以睡眠时间、深度、质量改变为主,且常伴有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并出现白天倦怠、乏力、心悸、记忆力、注意力减退等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不适,更重要是心理上极大的痛苦。有研究显示,大约有一半失眠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1-2],伴有抑郁、焦虑情绪可加重失眠严重程度,两者呈正相关关系[3],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更严重的心理及生理疾病。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以镇静安神及抗焦虑、抗抑郁药联合使用,其副作用较多,耐药性明显[4];中医遵循“整体观”及“辨证论治”原则,以“审证求因,治病求本”为准则,治疗效果显著[5-6],安全性更高[7-8]。闫咏梅教授师从国医大师张学文,从医三十余载,博研医书,精析医案,对此病逐渐形成独特的诊疗方案。笔者有幸侍诊,细观病案,勤析用方,总结其运用解郁宁神汤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的特色诊疗思路。

1 寻古诉今,精析病机

1.1 中医古籍对不寐伴焦虑抑郁病机记载

中医古籍中对不寐伴有焦虑抑郁无明确记载,但从临床表现可将其归纳为“不寐”“郁证”“狐惑病”“脏躁”等。中医认为人之寤寐,依赖于营卫阴阳的正常运行[9]。营卫调匀,正常运行于阴阳经脉,则人体处于“阴平阳秘”之平和状态,寤寐有序交替,而营卫的生成、周流,有赖脏腑气血阴阳调和,故古代医家认为此病涉及五脏六腑,主从心论治,与肝、脾、肾、胆均有密切关系。《素问·刺热篇》[10]曰:“肝热病者……热急则狂言及惊……手足躁,不得安卧。”指出肝郁化火、心神被扰是为此病病机。《问斋医案·不寐》[11]记载:“忧思抑郁,最伤心脾,神无所归……心主藏神,脾通宵不寐”,指出“心脾两虚、心神失养”是导致不寐及忧郁之病机。巢元方开创新视角:“若心烦不得眠者,心热也,但若虚烦而不得眠者,胆冷也”,指出心胆两虚、心神叨扰是虚烦不眠之病机。

1.2 现代中医对不寐伴焦虑抑郁病机论述

现代医家对于失眠伴焦虑抑郁病机认识及治疗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多数医家认为此病由肝郁气滞及心神不宁所致,故以“疏肝理气、宁心安神”为治疗准则。于睿教授[12]认为此病多以肝气郁滞、少阳枢机不利而致阴阳失调,终致惊悸不安,夜卧难寐。刘蕊嘉[13]主要从肝论治此病,并涉及心、肾,兼有浊毒影响。庄雪[10]认为此病主要由“肝郁气滞,化火生痰,上扰心神”而致,自拟舒眠养心汤以疏肝理气、养心安神,对中重度失眠伴焦虑抑郁患者疗效较好。

1.3 现代医学发病机制简述

现代医学对于失眠伴焦虑抑郁共同病理机制还尚未完全清晰,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均认同NE、GABA、5-HT、D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改变与睡眠障碍及抑郁相关[14];亦有研究显示在强烈情绪应激下,HPA轴、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系统紊乱会导致失眠与焦虑抑郁症,同时会伴有血清TNF-α、IL-1β、IL-6等促炎因子的升高[15-16],故西医治疗以安眠药及抗焦虑、抑郁药为主,同时对于降低应激反应亦很重要。

2 审证求因,明晰论治

2.1 详审病机,推陈出新

当代各医家对本病的诊治观点各不相同,但大多以“心肝”立论,以“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为治则,却忽略了脾脏的重要性。“见肝之病,知肝传脾”,闫教授认为论治此病不应忽视脾脏。现代人们生活及工作节奏增快、压力变大,易受外界刺激影响,常常导致失眠,同时伴有焦虑、抑郁、忧思等情绪。“……因恼怒伤肝,肝气佛郁……则夜卧不宁”,由于平素抑郁、焦躁、易怒而肝郁气滞,日久郁而化火,“肝病既久,脾胃必虚,风木郁于中宫”,火郁中焦日久,横逆制犯脾土,脾虚不运。清代马培[17]云:“脾虚不能布津于心……神不归舍,彻夜不寐。”肝火上扰而神乱不宁、脾虚失运而神窍不荣,出现入睡困难、眠浅早醒伴焦虑多思、心烦易怒、胸胁胀闷等火热之象;肝郁气结,气结则血凝成瘀,脾虚不统,不统则血溢成瘀,又“七情伤于脾胃郁而生痰”[18],脾虚不运生湿,郁火煎熬成痰,最终形成郁火脾虚兼痰瘀互结,出现梦魇梦呓,兼有心烦狂躁、头目昏蒙,或头痛、痛如针刺,女性月经色暗有块等实热之象。郁火日久亦可耗伤肝阴,阴虚火旺上扰心神,心神不宁,出现不眠伴虚烦、心胸燥热、手足心热等虚热之象;亦或“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由于平素忧思劳累,暗耗气血,伤及脾阳,水谷不化而精微不生,导致心神失养而不寐,伴有忧郁低落、寡言少语、心慌纳差、腹泻、四肢不温等虚寒之象;亦或因平素胆小惊恐、惊吓导致心气亏虚、心虚胆怯,导致神魂游离无主而不寐,伴胆小易惊、怯懦易恐、坐卧不安、心悸不宁等虚象。

一项以失眠证候特征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为目的的研究结果表示该病主要有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虚胆怯五类证型[19],其病机复杂,在临床辨证时各有侧重点,但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调。闫教授化繁为简,将其分为阳类证和阴类证:肝郁化火、痰热内扰为阳偏盛,阴虚火旺为阴虚而阳相对偏盛,阳盛则热,故阳类证以不寐伴心烦易怒、躁扰不安、五心烦热等热像为主要表现,总结阳类证病机主为郁火脾虚兼有痰瘀、阴虚火旺,虽有脾虚、阴虚之象,但总属阳盛而具有阳热之象;心脾两虚、心虚胆怯为气虚阳虚而阴相对偏盛,阴盛则寒,故阴类证以不寐伴情绪低落、淡漠寡言、善惊易恐、四肢不温等虚寒象为主要表现,故总结阴类证病机主为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闫教授认为该病中医病因病机与西医病理机制亦有相通之处,其中强烈情绪刺激下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与中医“情志过极、伤及脏腑、脏腑功能失调”相类似;而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炎症因子异常与“肝郁脾虚日久”而产生“痰、瘀、火、毒”致病因素有相通之处。

2.2 四诊合参,整体论治

闫教授力主病症结合,准确辨证,整体论治。首先根据患者主诉可得知所患疾病范畴,结合汉密尔顿焦虑(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抑郁(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睡眠监测等检查可明确诊断,再根据体格检查、常规检查、辅助检查等可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便可明确辨病,避免漏诊及误诊;其次根据患者所述主症及兼症,以及医者查体结果,结合患者舌脉,四诊八参,全面考虑,便可明晰证型,以确定治则及治法方药。同时论治过程中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从西医病理考虑HPA轴、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系统紊乱,结合中医阴阳失衡,脏腑失调,治病求本,整体论治,纠正人体内环境的紊乱,以求药到病除之效。

3 师古不拘,创立专方

3.1 升降相宜以调气机,补泻同施以顾虚实

肝脾同居中焦,共司中焦之气机。从整体出发,闫教授于古方“逍遥散”基础上化裁,自拟解郁宁神汤,全方配伍体现升降相宜以调气机,补泻同施以顾虚实,使肝脾之气得以升发,胆胃之气得以下降,中焦之气循环往复,全身之气周流贯通,阴阳相贯,诸证自除。基本组成:北柴胡15 g,玫瑰15 g,薄荷8 g,白术15 g,茯神10 g,清半夏10 g,白芍10 g,当归10 g,黄连6 g,焦栀子15 g,莲子心15 g,牡丹皮15 g,炙甘草6 g。其中升降相宜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升肝气降肝胆火:辛以升肝气、疏肝郁,方中使用北柴胡、薄荷,性辛,归肝胆经,有疏肝解郁之效,且可升举诸阳,通达全身阳气;配以玫瑰,共奏疏肝升达之力;同时薄荷、黄连性寒,降肝胆之郁火,清相火之逆气,肝升胆降,气机调和。二、升脾气降胃火:温以升脾气、健脾运,方中使用白术、茯神,性甘温,健脾益气利水,起到“开提其气以升之”的作用,故脾气升矣,水谷之气升清而脑窍受养,安而可寐,此亦“虚则补之”也;配以半夏,可加大化痰祛湿之功,降逆和胃;配以焦栀子,性苦寒,屈曲下行,可清泄脾胃之火;脾升胃降,气机通畅。三、柔肝急降心火:甘以缓肝急、滋肝阴,方用白芍、炙甘草,性酸甘,敛阴柔肝;当归,性甘温,养血荣肝,两者配伍则肝得滋养而不枯不郁,肝气自然升达,魂归于肝,则不郁安寐;莲子心,性苦寒,清泄心火,均可除烦安神。以上配伍三升三降,使“肝升胆降、脾升胃降、郁火下泄”,中焦之气斡旋转动;方中亦有玫瑰、牡丹皮以活血化瘀;白术、茯神配以半夏,加大化痰祛湿之功,此为“实则泻之”。全方配伍,既有疏肝健脾之功、亦有化痰祛瘀之效,升降相因,补泻同施,虚实兼顾,全身气机周流往复,“气得流通,郁于何有;阴阳和调,不寐何存”。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分析:柴胡中有效成分“柴胡皂苷A”能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系统发挥抗抑郁作用[20];茯苓中有效成分“乙酰茯苓酸、茯苓酸”具有改善失眠状态、抗抑郁焦虑情绪、增强记忆的作用[21];白术常与柴胡、茯苓配对发挥抗抑郁作用;芍药有效成分“芍药苷”可以通过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减轻神经炎性因子损伤、改善HPA轴的活化等来发挥抗抑郁效果[22];动物研究显示栀子提取物“京尼平苷”具有抗焦虑作用[23];王君明等[24]证实牡丹皮水提物(DP-W)具有抗抑郁活性;另有研究显示远志、茯神、合欢花等宁神药物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25]。诸药配伍,加强改善睡眠、抗焦虑抑郁之功效。

3.2 详审病机,临证加减

古语云“医之精,方之变也”,闫教授在此方基础上进行演变,以形成治疗此病之章法。阳类证:若为郁火脾虚兼有痰瘀,焦虑躁动、心烦易怒较重,加白芥子、煅龙骨、煅牡蛎,清热化痰、重镇安神;若为阴虚火旺,虚烦燥扰、五心烦热为主,去黄连、焦栀子、清半夏,加龟板、鳖甲、知母、熟地,滋阴潜阳、清热安神。阴类证:首先去黄连、焦栀子、莲子心、清半夏、牡丹皮,若心脾亏虚,抑郁淡漠、寡言少语为主,合用归脾汤加减以补益心脾、养心安神;若心虚胆怯,胆小易惊、怯懦恐慌为主,合用安神定志丸加减以宁心定惊、安神定志。闫教授选方用药始终以病机概要为主,顾其主诉,不忘兼证,审其变化,观其不同,配以经方药对,循序渐进,以图药到病瘥也。

3.3 舒缓情志,减压降负

闫教授重视精神调摄和饮食习惯,以协助治疗,嘱咐患者舒畅情志,放宽心态,使用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26]、五音疗法[27]、冥想法[28]等以减压降负,舒缓情绪、宣泄压力;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如定时就餐,慎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亦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养成定时就寝习惯,均有助于取得良好睡眠及舒畅心情。

4 验案举隅

杨某某,女,45岁,陕西人。初诊:2020-09-21。主诉:间断性失眠伴心烦10 a,加重2月。病史:患者自诉10 a前因家中事务而出现入睡困难,每晚11点入睡,2 h后才可进入睡眠状态,眠浅多梦,10余年来间断发作,每于情绪焦虑抑郁时为著,期间未系统治疗;2月前上诉症状加重,常梦魇梦呓、梦中惊醒,或彻夜难眠,醒后自觉全身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现症见:入睡困难,梦魇梦呓、梦中惊醒,或彻夜难眠,情绪波动,心烦易怒,躁扰不安,容易激惹,胁肋胀闷,饭后自觉胃部痞满不适,大便微黏腻,小便调;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察其身形偏瘦,精神欠佳,面色淡黄,下肢不肿,唇红略紫,舌质黯淡,苔黄腻,舌下脉络迂曲,脉弦细滑。既往史:8年前行胃镜检查提示“糜烂性胃炎”。辅助检查:测AIS、ISI、PSQI:12分、17分、13分,提示临床中度失眠、睡眠质量较差;测HAMA、HAMD:26分、18分,提示中度焦虑、轻度抑郁。辨病:不寐伴焦虑抑郁。辨证:阳类证之郁火脾虚兼痰瘀。治疗以解郁宁神汤加减,具体组成:北柴胡15 g,玫瑰15 g,薄荷8 g(后下),白术15 g,茯神10 g,清半夏10 g,白芍10 g,当归10 g,黄连6 g,焦栀子15 g,莲子心15 g,牡丹皮15 g,炙甘草6 g,煅龙骨30 g,牡蛎30 g,龙眼肉12 g,白扁豆12 g,1剂/d,水煎2次,去渣混合400 mL,200 mL/次,温服,2 次/d,共服7剂。并嘱患者聆听以“角”调(如《平沙落雁》《行街》《草木青青》《梅花三弄》《步步高》等)及“宫”调(如《二泉映月》《秋湖月夜》《闲居吟》《军港之夜》《马兰开花》等)为主的音乐[29],同时结合步行冥想、坐禅冥想等正念减压疗法[30],1次/d,30 min/次,以调畅情志,舒缓压力。

2020-09-28二诊。服药1周后,入睡较前稍易,仍有焦虑、抑郁情绪,继续一诊治疗方案,方药加用郁金12 g,合欢花12 g,续用14剂,煎服法同前。

2020-09-12三诊。上方服用后睡眠明显好转,半小时左右可入睡,睡眠时长可达6~7 h,梦魇梦呓减少,心烦焦躁较前好转,精神佳,上方去黄连、莲子心,续用1月,煎服法同前。嘱其平素每于情绪波动时可与家人沟通,且坚持聆听音乐及步行冥想、坐禅冥想。1月后随访,患者情绪稳定,睡眠改善明显。

按语:本案患者中年女性,10年前因家中事务而情绪焦虑、抑郁、胡思乱想,悲伤流泪,入睡困难,出现肝郁气滞之象;此事长期未见解决,家中矛盾激化,长此以往,肝郁化火,横逆乘土,出现“慢性糜烂性胃炎”,故出现心烦易怒,容易激惹,睡而不酣,容易早醒;郁火脾虚日久而出现痰瘀互结,转化为慢性失眠,梦魇梦呓、时常彻夜难眠。四诊合参,整体考虑为郁火脾虚兼痰瘀,诊断为阳类证失眠伴焦虑抑郁症,治以解郁宁神汤加减以疏肝健脾、清热除烦、安神定志。一诊时患者夜梦繁多,梦魇梦呓,容易惊醒,故原方加煅龙骨、煅牡蛎、煅磁石以重镇安神,龙眼肉以养心安神;且脾胃虚弱不适,加白扁豆以健脾补气祛湿;同时聆听“肝、脾”对应之五音,“角、宫”调音乐可平肝健脾,结合步行冥想、坐禅冥想共奏调节肝脾、舒缓情志、减缓压力、安神定志之效;二诊患者失眠好转,说明辨证、方用准确;但仍有焦虑抑郁情绪,故加木香、郁金以加强疏肝解郁之力;三诊症状明显好转,为防止苦寒之药伤胃,去黄连、莲子心继续服用1月,续用聆听音乐及正念减压疗法,以巩固治疗;1月后随访患者诸症改善,因证药相对,故疗效甚佳。

宁某某,女,47岁,咸阳人。初诊:2020-10-15。主诉:间断性失眠伴抑郁3 a,加重2月。病史:患者自诉3 a前因夜间照顾小孩且被埋怨照顾不周而心生愧疚,出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长达2~3 h,睡中易被外界声音吵醒,醒后不能再次入睡,伴情绪低落、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流、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心慌、纳差,白天精神不佳,身体困乏、无力等,期间未予重视。2月前因情绪刺激上诉症状加重,偶彻夜难眠、常悲伤流泪。现症见:入睡困难、容易惊醒、偶彻夜难眠,伴情绪低落、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流、常悲伤流泪,察其身形适中,精神状态差,面色少华,唇淡,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既往史:轻度贫血1+a。辅助检查:测AIS、ISI、PSQI:10分,19分,12分,提示临床中度失眠、睡眠质量差;HAMA、HAMD评分:12分、20分,提示轻度焦虑、中度抑郁。辨病:不寐伴焦虑抑郁。辨证:阴类证之心脾两虚兼胆怯。治疗以解郁宁神汤合归脾汤加减,具体组成:太子参10 g、茯神25 g、麸炒白术12 g、黄芪45 g、制远志12 g、龙齿[31]15 g、龙眼肉12 g、木香12 g、北柴胡15 g、玫瑰15 g、薄荷8 g、当归10 g、炙甘草6 g,1 剂/d,水煎2次,去渣混合400 mL,200 mL/次,温服,2 次/天,共服7剂。嘱患者平素定时就餐、少食辛辣刺激食物,聆听以“徵”调(如《百鸟朝凤》《苏武牧羊》《花好月圆》《采茶舞曲》《浏阳河》等)及“宫”调(同上)为主的音乐[32],1次/d,30 min/次。

2020-10-22二诊。服药一周后夜休仍差,情绪稍有改善,头晕、心慌、身体困乏改善,加首乌藤、炒酸枣仁各30 g、柏子仁15 g,续14剂,用法同上,继续一诊中饮食及音乐调摄,诊病过程中闫教授耐心宽慰、悉心开导,嘱其多与人交流。

2020-11-05三诊。服药后患者夜间惊醒次数减少,睡眠时长可达6~8 h,心情较前舒畅、以微笑示人、愿与人交流,续服上方2月,坚持良好饮食习惯及聆听音乐,以巩固治疗。2月后随访,患者睡眠质量佳,情绪明显好转。

按语:本案患者中年女性,3 a前因夜间照看小孩,劳累过度,心脾耗伤,导致心脾两虚,出现入睡困难;又因被埋怨照顾不周,导致心虚胆怯,出现睡眠过程中易被惊醒,且情绪低落、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流。1 a前体检查出轻度贫血,亦与平素心脾亏虚、水谷不化相关。结合舌脉,整体考虑为心脾两虚兼有胆怯,诊断为阴类证失眠伴焦虑抑郁,故以太子参、茯神、麸炒白术、黄芪益气健脾;龙眼肉、炙甘草补益心脾;制远志、龙齿安神镇惊;玫瑰花、木香、北柴胡行气解郁;当归补养心血;同时注意饮食习惯以防辛辣之物刺激损伤脾胃,同时聆听“徵、宫”调为主的音乐,可补益心脾,安定情绪,振奋精神。二诊因睡眠未见明显好转,加以首乌藤、炒酸枣仁、柏子仁加强助眠安神定志之效,坚持一诊饮食及情绪调摄;三诊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继续行上诉方案2月以巩固治疗。2月后随访,患者诸症均瘥,已逾常人。

5 小结

失眠伴焦虑抑郁病机复杂、证型多样、治疗各异,闫教授根据多年经验,将其病机、诊断、治疗化繁为简,主分为阳类证及阴类证,以自拟方解郁宁神汤为主,根据阴、阳不同证型在此方基础上加减治疗,临床应用效果甚佳,使临床治疗更方便高效;但若要大范围推广运用,未来还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对照试验,为解郁宁神汤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提供可证依据。

猜你喜欢
心脾脾虚病机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联用建中和胃汤与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畏寒型价值研究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过桃花村
以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燥邪致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