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忠推拿结合吐纳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经验

2022-11-23 03:09徐心尉赵伟赵波夏子昊徐定涛胡骁佟昊琛黄仲远彭德忠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脘大肠脏腑

徐心尉,赵伟,赵波,夏子昊,徐定涛,胡骁,佟昊琛,黄仲远,彭德忠

(成都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也称单纯性便秘或习惯性便秘,排除肠道及全身器质性病变导致的便秘[1],属于中医“便秘”“大便难”等范畴。临床以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间隔延长、便次减少、大便性状异常为特点。老年人因气血不足,肠道失于濡养,推动无力,再加久静少动,气机不畅,患病率高达18.1%,已经成为FC的主要发病人群[2-3]。

本病属于中医药优势病种,治疗老年性FC手段多样,如服用方剂、灌肠、针灸、敷贴等[4]。中医临床治疗多用辨证施治思维组方[5-7],老年FC患者病情复杂,遣方治疗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推拿作为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对于FC疗效显著。但相关文献数量稀少,且记录手法操作雷同,治疗部位单一,选穴混乱,临床治疗缺乏思辨,多为程序化操作。

彭德忠教授是四川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推拿学带头人。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医术精湛,承古创新,在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方面独具匠心,笔者有幸临证左右收益颇丰,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症证同治,标本兼顾

彭德忠教授认为,老年FC病因繁多,病机复杂,与肝、脾、肺、肾诸脏密切相关[1]。但病在大肠,基本病机为大肠通降不利[8-9],究其病性无外乎虚实,脏腑亏虚,推动无力,或脏腑失调,腑气不通,均致糟粕内停之“症”。本病病程较长,粪便停留肠内过久,水分被过量吸收,粪质干燥,更难排出。论治应以病为基,立足便秘之“症”,运用手法加快肠道蠕动,以减少粪便停留肠道时间为首要目的,尽快缓解患者痛苦。对症治疗同时,也对证治疗,临床多从寒热、虚实、气血、阴阳四个方面对便秘分型[4],推拿治疗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彭教授从脏腑虚实辨证论治,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将老年功能性便秘证型归为肺脾气虚(气阴不足)[10]、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肝脾不调4大证型。对于不同证型须辨证施治,治病求本,以“用推即是用药”为原则,合理运用推拿补泻,调理脏腑平衡,恢复肠道功能。老年FC患者脾胃运化失常,津液生成不足,排便不畅,日久伤津,又加重病情。彭教授强调,应全程顾护津液,以为防津亏日久,燥邪结于肠道化热生火,衍生他病。

2 临床治疗

2.1 以症为基,腹背并重,促运导滞,顾护阴液

患者取仰卧位。①摩腹揉脐:全掌置于腹部,略施压力,以脐为中心,沿脐周结肠体表投影走向,自右下腹始向上再横向至左腹最后回右下腹做顺时针环形摩动;双掌重叠,拱手成碗状,扣于中脘穴上,腕关节旋转回绕,双掌边缘沿逆时针方向依次接触腹部,旋转揉动,力度深入体内,患者自觉温热,有肠道蠕动感。②推荡腹部:双手掌重叠于神阙穴,手指与腹壁呈45°斜向用力将脐部按向右侧,随即改用掌根,斜向45°将其推向左侧,边推边荡并下移,使胃肠左右动荡[10]。③点按腹部穴位:以手指按揉天枢、大横、中脘,以酸胀为度。④掌振腹部:全掌置于腹部,掌心对准脐部神阙穴,中指置于任脉,其余四指分布于肾经脾经穴位,前臂主动发力,带动全掌振动。患者取俯卧位。⑤按揉背部腧穴:拇指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八髎及长强穴,以酸胀为度。⑥下推七节骨:四指并拢,自第4腰椎始,向下平推至长强穴。⑦捏脊:自下而上捏脊,捏三提一,使皮肤微微泛红。⑧按揉四肢穴位:按揉支沟、阴陵泉、内庭、合谷、上巨虚,以酸胀为度。

腹内即是肠腑,推拿可直接调治脾胃、大肠,顺气导滞,通便解秘[11-12],临床医师多重视腹部操作,却忽视背部操作。摩揉、推荡、点按、掌振等手法以力为作用特征,刺激腹部各器官产生生物学效应。宏观上肠壁受力发生形变,压迫内容物发生位移,改善肠道运行[13],微观上力以机械波的形式,或直接诱发细胞发生生物电信号传导[14-15],影响肠道神经系统结构和激素分泌水平[16-17],刺激肠道平滑肌,改善动力障碍;或兴奋副交感神经,促进腺体分泌润滑肠道内壁[18-19]。彭教授在背部操作,着重刺激背俞穴及脊柱旁神经根处。脏气入膀胱经背俞穴,与督脉会于长强,开阖肛门,按揉长强松弛肛门括约肌,利于大便排出[20]。按揉背俞穴、八髎穴,是以机械力的形式刺激内脏植物神经系统[21-22],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进分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等因子,促进胃肠蠕动[23]。四肢部穴位多可清热滋阴,增液润燥,以远穴治近腑,大便得通。针刺支沟、内庭可激活同侧颞叶、额上回和前扣带回,此部位为功能性胃肠病的大脑响应区域[24-25],针刺阴陵泉、合谷、上巨虚则可影响血浆P物质(Substance P,SP)、乙酰胆碱等活性因子分泌,调节激素水平,恢复神经传导,增加肠液分泌,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对水分的重吸收[26-28]。

2.2 审证寻因,补虚泄实,治病求本

对于FC不同证型需补虚泄实,辨证施治。彭教授在原有手法基础上,从手法轻重、操作频率、患者吐息3个方面深入挖掘,提出推拿手法配合穴位选择,亦有补泻效应。泻实手法操作频率快(1 min>100次)、施术力量重、操作次数多,操作过程中加力的同时患者配合吐气,卸力的同时患者配合吸气;补虚手法操作频率慢(1 min<60次)、施术力量轻、操作次数少,操作过程中加力的同时患者配合吸气,卸力的同时患者配合吐气;平补平泻操作频率、施术力量、操作次数适中,操作过程中自然呼吸即可。

肝脾不调证:加按揉气海、膻中、脾俞,均用补法;按揉太冲、章门、期门,均用泻法,以酸胀为度;斜擦胁肋部,以透热为度。脾俞生化气血,益后天之源,鼓舞中气,胃肠蠕动有力;擦胁肋,按揉章门、期门疏肝解郁,理气散结[29];气海、膻中增行气之效。

肺脾气虚证:加按揉肺俞、气海、足三里、脾俞,皆用补法。肺俞补肺气,虚清热,尤善治肺气虚证;气海补气行气,补而不滞[30];足三里健脾和胃,益气养血,通腑行气以推动糟粕排出体外。

肝肾阴虚证:加按揉肝俞、肾俞、太溪、照海、三阴交,皆用补法。肝俞使气机升降出入正常;肾俞培补肾元,以固先天,同司二便,滋养周身,增液行舟。两穴相配,通腹行气,催肠道粪便排出[31]。照海、太溪具有滋阴作用,亦为治疗便秘的经验效穴。

脾肾阳虚证:加按揉脾俞、肾俞、中脘、关元、命门、气海,皆用补法。擦腰背部时,小鱼际横擦腰骶部,掌擦背部督脉及膀胱经,均以透热为度。中脘穴为胃之募穴[32],天枢穴对应的生理解剖位置为结肠,点按两穴可加快胃肠蠕动[33]。关元穴补益下焦、固肾回阳[34],与气海相配,总调下焦气机,鼓舞膀胱,温补下元,改善便秘[35]。按揉命门,擦腰骶、督脉、膀胱经,振奋一身阳气。

2.3 辅以吐纳,调息宁心,整和阴阳

每次治疗前治疗人员参考《健身气功·六字诀》指导患者六子诀吐纳调息,每字口诀练习6遍,约30 min,具体操作方法[36]:①“嘘”,双手交叉置于小腹(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呼气并发“嘘”音。②“呵”,吸气同时双臂上举,至高点缓缓下按,呼气并发“呵”音,呼气尽时双手至小腹前。③“呼”,双臂自体侧经丹田上抬,同时吸气;右手抬至中脘时吐气发“呼”音,外翻托举至头部前上方,同时左手下按至胯,呼气尽,掌心朝面下落。④“呬”,指尖相对,掌心朝上抬至膻中,双臂内旋翻转手心向外,同时吸气,双臂外展,呼气并发“呬”音。⑤“吹”,双臂从体侧抬至胸前,指尖相对,同时吸气;呼气发“吹”音,双臂自然下落。⑥“嘻”,双臂由体侧上抬至胸前,掌心朝上,同时吸气,翻手心向外向上托,呼气并发“嘻”音,呼气尽,手心朝里经胸前下落。治疗过程中,按揉发挥补益功效的穴位,患者配合医者,下按时往外呼气并发“呼”音,上抬时吸气;按揉泻实的穴位,患者在下按时吸气,上抬时往外呼气并发“嘘”音。

吐纳法是养生功法中的调息方法,从中医角度而言,吐纳调息可宁心守神,患者意守感传,促使气至病所,以增疗效。六字诀讲究身、心、息三者合一,“嘘、呵、呼、呬、吹、嘻”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三焦”,吸入清阳之气,呼出浊阴之气,调节自身阴阳,协调脏腑[36-37]。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一吸一呼完成肺脏肃降与宣发,达到“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的效果。患者通过“嘘、呵、呼、呬、吹、嘻”六字发音,形成不同音频,音气共振,激荡胸腹腔,引导体内气血循经流动,唤醒脏腑精气,增强推拿功效。每一种呼气方法均有特定吐字口型,推动相应脏腑气血运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某一脏腑功能,补虚祛邪[38-39]。通过呼吸吐纳练习,腹肌主动的收缩与舒张,增强膈肌的上下运动,挤压腹腔,促进肠道蠕动。

3 验案举例

患者,女,63岁,2020-09-18日初诊。主诉:大便秘结10+a。有哮喘病史,大便三至五日一行,时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不能解,质硬呈羊屎状。平素常干咳、咳而无力,自觉气短,肢倦懒言,舌淡苔薄黄,脉弱。诊断:便秘。证属肺脾气虚,气阴不足生燥。治疗:指导患者行六字诀调息6遍,摩腹10 min,团揉脐部3 min,推荡腹部30次,按揉天枢、中脘、中府、气海、脾俞、肺俞、大肠俞、肾俞、照海、支沟、足三里、三阴交,每穴1 min、掌振腹部2 min,按揉曲池、合谷,每穴1 min,以酸胀为度,下推七节骨60次,小鱼际横擦腰骶部,掌擦背部督脉及膀胱经,均以透热为度,捏脊3次。并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适当运动,定时排便。治疗1次/d,5次/周,10次为1个疗程。治疗7次后,患者大便两日一解,自述哮喘症状亦有所减轻,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大便一日一解,便质柔软。

按:患者脾失健运,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兼患哮喘,肺气不足,无力推动大肠排出糟粕。久病阴亏生燥,见大便干结、干咳无力。摩腹揉脐、推荡、掌振腹部促进肠道蠕动-按揉天枢、中脘、脾俞、大肠俞,调理中焦气机,健脾和胃,促进肠道排便;按揉曲池、合谷、支沟,补泻同调,清热同时滋阴生津;加肺俞、中府宣肺平喘,助大肠传导;掌擦督脉、膀胱经配合患者吐纳,调理脏腑,平衡一身阴阳。临床虽未见肾气亏虚之象,但肾为元阴元阳之所,久病必损,上不能纳气调息,下不能濡润肠腑。加肾俞、气海、照海,横擦腰骶,补肾填精以司二便。

4 结语

随着国内社会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重,老年功能性便秘患病人数不断增加,社会、经济负担日益加重,已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公共问题[4]。彭德忠教授认为老年FC病性多虚实夹杂,虚则推动无力,实则气机阻滞,基于“症证同治”理论,提出“促运导滞缓肠腑壅滞之急,辨证施术解大肠失司之本”。推拿结合吐纳疗法不同于口服方药,方剂之药,有君臣佐使之分,治有侧重,难以兼顾,推拿手法作用、穴位功效不会相互影响,可以做到病症同理,标本兼顾。整套推拿手法将中医脏腑经络理论与西医理论结合,以当代解剖学与中医腧穴学为指导,重视腹部操作又不局限于腹部,辨证选用腰背及周身穴位,配以手法充分发挥推拿补泻效应。以传统吐纳功法辅助,协助患者治神守气,吐纳调息,通畅周身气机,增益疗效,充分体现了祖国推拿疗法的特色和优势。

猜你喜欢
中脘大肠脏腑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倾听“脏腑”之言 安度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