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2-11-28 03:51张红燕黄宏升
云南化工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思政课程

张红燕,黄宏升

(贵州理工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1 背景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此后各高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模式,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了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贵州省教育厅全面推进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办法(试行)》中提出“各高校要立足本校实际,将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点工作抓实抓好,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构建‘三全’育人体系”[2]。

无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经说过“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3]。无机化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不仅具有巨大的智力价值,还具有巨大的精神道德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增强思想政治素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协同发展。我校该课程的主要授课对象是本科一年级学生,是学生刚刚结束中学生活走进大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的起点,也是学生在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人格等方面逐步形成、走向成熟的转折点,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但部分学生在经历了高中三年的努力学习后,认为上大学后学习就轻松了,从心理上对学习放松。特别是步入大学学习生活后,发现课程学习任务比较重,和“考上大学后就轻松了”的心理期望值不一致,很容易对学习产生懈怠情绪,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甚至感到迷茫、不知所措、自我放弃;部分学生步入大学后开始自我放飞,经常沉迷于游戏升级、睡觉、恋爱中,不参加课程学习,成长成才意识淡薄,理想信念缺失,很容易就迷失自我;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忙于参加各种校外兼职工作,经常性地外出兼职,不注重校内学习,不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导致课程学习成绩跟不上,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往往顾此失彼,导致专业素养较低。无机化学是相关专业学生步入大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因此,在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相融合,使学生在掌握相关化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真正做到“课程思政=教师+(专业内容+思政元素)+学生”,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非常必要的。

2 无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目前,各个高校都在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但总体上无机化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仍然相对欠缺,因为无机化学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概念多,特别是元素化学部分涉及到理论和结构以及物质的应用等方面,知识点多而零散,其中包含的思政元素也较多,需要深入挖掘,并能够做到有效和知识点融合而不显突兀。结合目前各高校无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为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2.1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思政育人的积极性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教师是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因素”[4]。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将专业知识与思政相结合,从而达到教育和德育的双重目的,这不仅要求教师有极高的专业素养、丰富的专业知识[5],更要有很高的思想道德品德和修养。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主动积极地从主观上认识到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愿意多花时间去思考思政教学。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需要将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进行修改修订,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式也需改革,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增大,成效也比较缓慢,导致部分教师不愿参与其中。为了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参与度,教学单位可建立相应的思政激励引导机制,如工作激励机制、工作成效评价机制;建立思政教师能力培养提升机制,如培养培训机制建设、示范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机制;建立教学督导反馈机制,如教学审核、教学督导、教学反馈等。通过机制建设,激发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使教师由“不想干、不会干、干不好”转变为“愿意干、都会干、干得好”。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修养,才能真正提升师德修养,增强教师德育能力,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言传与身教的统一。

2.2 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教学中具有指导性的重要作用。如陈沛等[6]从“步线行针修大纲,匠心独运筑教案”两个方面进行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课程团队确定了大纲中易于与思政元素相结合的知识点并加以汇总,进行了大纲的修订。一方面,可以减弱因教师个人师德修养差异带来的课程思政实施的随意性,另一方面,也可减轻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面临的工作量大的问题。修订的教学大纲的实施性强,但教学大纲中的有些思政元素可以是固定的,如侯德榜先生的家国情怀与爱国精神、徐光宪院士的爱国精神与科学思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性的事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科顿为中国化学教育和科研的发展做出的贡献、“锂电之父”古迪纳夫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贡献等等,但有些思政内容是需要实时更新的,可以和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如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可以结合最新的一些化工厂或实验室的安全事故,或国家出台的一些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实时将课程内容和最新的社会问题相结合。特别是,温室气体CO2治理中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等,这些都是需要在大纲中实时更新。目前,我校在用的OBE教学大纲主要强调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课程组通过反复多次讨论修订教学大纲,加入德育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学生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等。同时在大纲每一章的预期学习结果中加入相应的德育目标,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思政内容,并根据每学年的教学反馈情况和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等及时修订教学大纲。

2.3 精修教学教案

教案是体现教学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脚本,要做到知识内容和思政内容真正融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教案。以修订后融入思政目标的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课程章节所包含的思政内容在每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教案的设计,对思政目标和知识目标精心设计融合,包括教学难重点、教学目标、预期学习成果、评价方式、课堂组织与实施(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设计以及课程思政理念及分析)、教学反思等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程组教师的集体讨论,形成统一的融入思政内容的教案模板,鼓励教师根据个人研究方向和关注的社会热点灵活化设计教案,使教案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特殊性。例如,在讲授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时,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并能够结合自然现象,利用化学知识分析溶洞的形成,了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结合目前废水处理方法沉淀法,通过课堂例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目前,我校无机化学以混合式教学为主,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课堂教学效果良好,但要在课堂上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雨课堂发布学习任务和目标、课件、习题等学习资源,让学生完成课前知识的预习,课堂上根据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沉淀溶解平衡时,可以结合目前我国重金属水污染和治理的案例进行;讲解共价键的特点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根据共价键的本质和理论要点讨论总结出共价键的两个特点;讲解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得出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递变规律;同时注重增加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式、小组讨论式、启发式、互动式等方式引导学生,同时充分利用线上的网络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5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育人目标,可以将德育目标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探索精神、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等纳入到课程考核评价中。目前,无机化学的考核环节比较简单,主要以平时表现(40%)和期末考试(60%)组成。平时表现主要包括:作业、考勤和课堂表现。其中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可以结合思政元素进行考核,在作业考核中增加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融合的题目。如让学生结合化学平衡知识,分析生态平衡及环保现状。这样的题目既能考查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又能考查学生对目前环境问题的了解和环保观念及意识。在课堂表现中增加思政知识点的提问和讨论。如在酸解平衡中,引入美国罗伯特·欧·杨提出的“人体酸碱体质理论”,通过课堂讨论分析以培养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观。考核中注重增强过程性考核评价,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德育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利用思政教育的真正落实和强化。期末考试是闭卷考试,可在试卷中增加思政点和知识点结合的题目以及综合性的题目,不仅能考查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还能考查学生的德育水平。通过建立有效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以充分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社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价值观等,达到育人效果。

2.6 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

教育部文件中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或“思政元素”是指专业知识中可以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相关内容,要求通过讲授专业知识来说明做人做事的道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得学生更易接受[7]。无机化学课程包含的知识点多,思政素材丰富,根据目前课程的教学现状,虽在教学中融入了一些思政内容,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念并未形成系统。因此,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以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大纲为基础,积极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系统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将教学内容与名人事迹、哲学理论、传统文化、科学探索、社会现实和时事政治等相结合,建立爱国主义教育案例库、唯物主义辩证思维案例库、传统文化案例库、科学精神与科学思维案例库、环境保护案例库等。如具体课程内容中可将化学平衡和生态平衡思政案例相结合,酸碱平衡中酸碱理论的发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相结合,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和人体体液的酸碱平衡案例相结合,沉淀溶解平衡和土壤污染及治理案例相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和新能源电池、废旧干电池的回收处理案例相结合,原子结构中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增加周期性变化和唯物辩证法中的量变质变规律相结合,分子结构中价键理论的发展过程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相结合。同时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中蕴含着巨大的科学探索精神,元素化学部分的内容可以和传统文化(如花而不实、点石成金、鬼火、青铜器文化、鎏金技术、涂朱甲骨、朱笔御批、朱砂墨)、爱国情怀(如侯德榜先生的侯氏制碱法的研究、稀土元素之父徐光宪)、环保意识(如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本“水俣灾难”事件、湖南浏阳镉事件、四川内江铅事件、云南曲靖铬渣事件)相结合等,建立系统的课程思政案例库。

2.7 建立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利用学堂云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包括课程简介、主讲教师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教案、课件、微课视频、习题库、章节小测、答疑等,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课程全面推行混合式教学,以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培养高水平人才。

3 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了解国家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方针,及时更新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不断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强调的“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等。从主观上积极主动转变教育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将课堂内容和思政内容做到真正的有机衔接和融合。通过持续性的课程思政建设,以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思政课程
博物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