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中的民族化研究

2022-12-31 21:52杜晨晨
戏剧之家 2022年34期
关键词:民族乐器民族化音乐创作

杜晨晨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流行音乐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在进入中国之后就逐步开始了民族化进程,为中国流行音乐注入了活力,也不断丰富了流行音乐内容,打造出多元化风格,极大展现了民族魅力。在中国流行音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创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为了提升创作质量并迎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让流行音乐艺术始终显现独特魅力,我们必须在创作过程中融入民族化元素,紧跟音乐艺术的发展潮流,对流行音乐创作的民族化策略进行研究,从民族音乐当中吸收营养,扎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以便为流行音乐创作提供肥沃土壤[1]。

一、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民族化概述

民族化是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以及创作的重要趋势,当然也是中国流行音乐在中国的整个音乐领域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重要原因。从文字内涵角度分析民族化,其表面含义是使之具备民族特征。通过对表面含义进行延伸,我们可以发现民族化是使对象拥有本民族的民族特性,其中民族化对象是具备异文化属性的非本民族文化。总的来说,民族化是通过借鉴、吸收与改造非本民族文化,进而在这一过程当中使其拥有本民族文化的独特属性[2]。民族化过程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首先要让非本民族文化被本民族环境所接受,并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顺利生存,然后通过与本民族文化的交流互融,从而逐步具备本民族特性,迎合民族审美需要。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民族化就是把流行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进而得到可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情感思想,彰显民族审美特征与审美心理的音乐作品的创作以及发展过程。促进流行音乐民族化发展与民族化创作,可以使音乐欣赏者产生更强烈的共鸣,也能够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民族化的表现

(一)演唱风格

民族化是在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以及创作过程当中体现出来的鲜明特征,也是让当代流行音乐在我国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必然选择。在民族化发展过程中,演唱风格的民族化是非常鲜明的特征,是通过将民族音乐当中的优秀演唱方式恰当融入流行音乐当中而得到的成果。其中比较具备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有《新康定情歌》《又唱浏阳河》等,这些作品均是基于民族声乐作品创作出来的。不少蒙古族和藏族歌手运用各自民族的独特风格来演唱各种各样的流行民族乐曲,使流行音乐的民族化演唱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腾格尔的演唱风格就具有深厚的民族性,他的音乐包含了蒙古民歌当中的丰富基因,也是因为民族元素的注入,让流行音乐在表达方面显得更加生动真实。

(二)音乐风格

不同民族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带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戏曲剧种超过360种,比如京剧、豫剧、评剧、黄梅戏等,更是遍布许多地区,每个剧种都有其非常独特的艺术内涵。将戏曲艺术渗透进流行音乐创作环节,逐步成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者的创新手段,为音乐表达提供了民族化路径。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开始在乐曲当中渗透传统戏曲声乐唱段,或者对戏曲唱腔进行吸收融合,从而呈现出民族化音乐风格。比如周杰伦的《以父之名》反串了中国京剧艺术当中的青衣唱腔;刘佳慧的《北京一夜》将花旦唱腔应用到演唱当中等等,这些都体现出极强的戏曲韵味。

(三)音乐伴奏

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乐器,这些民族乐器在推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且这些民族乐器也带有深厚的历史韵味,除了拥有独特音色之外,还有艺术表现力强的优势,比如古筝、编钟、琵琶、二胡、笛子等等。在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与创作当中,民族化趋势使越来越多的民族乐器被应用到流行音乐伴奏当中,从而促进了音乐伴奏的民族化创新[3]。比如陶喆的《苏三说》就利用竹笛与琵琶来增强音乐的立体感,同时也将民族韵味融入其中;张国荣的《倩女幽魂》在音乐伴奏当中引入了多种中国民族乐器,比如古筝、二胡、琵琶等,通过民族乐器的有效合奏,带来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强烈震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流行歌手本身就是优秀的民族乐器演奏者,所以会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将民族乐器完美融入流行音乐伴奏中,从而进一步扩展流行音乐的民族化发展空间。

(四)歌词创作

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了深远的意义,在各类文化和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融合渗透,当然也推动了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民族化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很多中国流行歌曲将神话传说、古诗词等作为创作素材,并且也融入了很多传统意象,使民族文化元素和流行音乐歌词完美结合,明显提升了流行音乐作品的艺术与文化层次。比如《但愿人长久》《涛声依旧》《霸王别姬》等都在歌词创作当中体现出了民族化特征。其中,《但愿人长久》的歌词创作就引用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句,巧妙实现了当代音乐和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这些优质的流行音乐作品表明古诗词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可以在音乐创作当中得到广泛运用。

三、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民族化创作的有效方法

(一)增加民族化音乐创作内容

在研究如何创作当代流行音乐作品以及坚定走好民族化创作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创作内容的优化上,只有把大量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融入创作当中并不断丰富创作内容,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代流行音乐的创新发展要求。在创作流行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中国历史故事等方面的内容展开深度挖掘,在迎合流行节奏与当代流行音乐需求的情况下,实现对创作内容的整体优化,带领人们重温以往的经典,使民族元素和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完美结合,从而确保创作活动的丰富性。比如周杰伦的《乱舞春秋》就把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作为重要内容引入音乐创作中,带领大家回顾了古典文化,增强了作品的民族审美风格,也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由刘德华演唱的《继续谈情》将梁祝的典故融入音乐旋律,同时还巧妙运用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体现了凄美动人的爱情内涵,有效提升了审美意境。广大创作者需要不断丰富创作内容,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元素进行充分挖掘与合理利用,使创作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

(二)运用民族化音乐创作体裁

通过对我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创作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后,笔者发现在创作过程当中的民族风格不单单体现在柔美抒情的音乐作品中上,还存在不少与民族化情境相关的内容。创作者应该树立创新意识,打破固有创作思维模式,运用民族化音乐创作体裁来提升创作效果,坚持走好民族化创作道路。比如《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作者就整合了爱情题材内容来编写歌曲,同时在音乐主题当中加入了非常有名的琵琶曲,依托琵琶曲的音调来表现民族音乐创作特征。另外在创作环节中还加入了和京剧唱腔相关的音乐表达方式,使得人物内在情感表达更加有效,也体现出了对于追求真爱的执着。结合民族化创作体裁来创作流行音乐作品能够推动音乐创作手法的更新换代,使流行音乐创作具备更加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比如《常回家看看》这一作品就充分融合了评剧和我国东北地区特有的“二人转”表演艺术的曲调,实现了现代流行音乐作品和民族音乐载体二者之间的相互渗透。特别是借助“二人转”曲调的融合可以使流行音乐作品本身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使听众可以真实地体会和感受到民族文化元素在流行音乐作品创作中所具有的独特表现力。此外,在流行音乐创作融合民族化创作体裁的过程中,民族化元素还包括二胡独奏、锣鼓节奏、快板节奏等民族乐器文化,以及武术文化等一些独特的民族文化内容,从而保证可以更好地推动民族音乐文化和现代流行音乐文化的融合,使所创作的当代流行音乐作品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

(三)优化民族化音乐表现形式

任何文化艺术本身都是在特定的民族发展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使得相应的民族文化本身能够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同样,民族音乐文化本身也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与地域特色,只有切实意识到这一创作要素才能够使得当代流行音乐创作者在创作实践中可以坚定不移地走民族化这一可持续创作道路。因为如果当代流行音乐作品本身失去了民族化特性,也就失去内在的精髓,从而无法保证内在的艺术魅力与价值。而音乐表现形式同样需要包含民族风格与特色,即要借助流行音乐作品创作来将某一民族的风土人情进行合理描述与认真表达,从而保证可以借助这种全新的情感表达方式来提升整体的音乐表现力,避免因为忽视了民族性格、情感特性等而直接影响了最终的音乐创作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在突出民族特性的同时,还要充分结合新时代社会大众的审美价值取向,不断融合新时代的新素材。对民族化元素进行运用是当代流行音乐创作民族化的重要措施,这样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完善民族化元素表现形式。根据中国古典元素开展创作更有助于凸显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使人在视觉和听觉层面上都受到强烈冲击。创作者可以将笛子、箫、琵琶、编钟等民族乐器巧妙融入其中,使流行时尚元素和古典音乐元素结合起来,让人耳目一新。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把各个民族的舞蹈元素和流行音乐表演结合起来,借助边唱边演的形式,充分展现民族和地方特色,使流行音乐表演形式朝着民族化方向进一步发展[4]。

四、结语

当代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是新时期西方流行音乐文化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产物,促进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民族化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把更多的中国本土气息注入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中。当代流行音乐创作者需要提升使命感,积极开创中国流行音乐的民族化发展道路,逐步形成民族化音乐创作风格,从而将中国流行音乐文化推向世界舞台,充分展现出民族化魅力。

猜你喜欢
民族乐器民族化音乐创作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五)笙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四)雷琴
明清时期民族乐器发展略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