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辰酉时”辨治高血压病探析

2023-01-05 21:50王托资
陕西中医 2022年3期
关键词:素问节律高血压病

李 冀,王托资,付 强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综合征,患者多因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受损,最终导致器官衰竭危及生命。相关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活方式改变,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西医主要采用钙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单用或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病[3]。随着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深入,中医疗法愈发受到关注认可,研究发现人体血压节律呈现双峰-谷和昼高夜低的“杓型”特点,与中医子午流注理论中辰时、酉时相对应[4]。现以“辰酉时”为着眼点,初探高血压病的辨治方法,以期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1 “辰酉时”与高血压病理论渊源

“辰酉时”源于子午流注理论,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为基础,根据潮汐涨退生物现象,推出人体气血循行规律,体现《内经》“天人相应”思想。《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平旦人气生……气门乃闭。”表明人体之气血随时间而变化,人体需顺应自然时间规律,合理作息。子午比时,流注喻灌,两论相合,气血按律循络。依时走经,气盈血盛。辰时走胃,酉时循肾,辰酉相合,易致眩晕。辰时当令,经行阳明,属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易于升动,机体感邪,阴阳失衡,眩晕遂发。《素问·热论篇》:“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阳明辰时,气血本盛,升动力强,眩晕之患,兼加淫邪,遂发此病。酉时经行,脏腑属肾,少阴当令。阳气渐弱,阴气始旺,患素阴虚,两经交接,阴虚尤甚,气血失和,阴阳失调,眩晕乃发。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范畴,主要病因病机为阴阳失衡、气机逆乱,多为上实下虚之证,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治疗应着重调阴阳、和气血,使之阴平阳秘。明代周慎斋《慎斋遗书》言:“眩晕肾虚而阳无以依附。”表明肾虚于下,阳无所依,亢扰于上,遂致眩晕。张景岳《类经》云:“无虚不作眩,当以治虚为主,而酌兼其标。”亦强调补虚为治眩之本,首以固本而兼其标。《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是谓得道。”表明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之阴阳气血有逆自然规律,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即为阴阳气血失衡。

子午流注,灌注脏腑,十二经络,按次流注。眩晕之病,阴阳不调,辰属阳明,酉为肾阴,辰多气血,酉多阴虚,辰酉之时,眩晕多发。辨治眩晕,择时针药,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子午时辰,皆连眩晕,辰酉之时,所系最密,遂取辰酉,合以论之,此为渊源。

2 “辰酉时”与高血压病发病节律

中医时间医学认为人体疾病与自然时间有一定规律性。昼夜更替、日月盈缺、四时轮回、节气变换皆与疾病相关[5]。《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复地载,万物悉备……四时之法成。”表明人之气血与四时变化紧密相连。《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气门乃闭。”强调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密切相关。《中藏经》:“阳始于子前,末与午后……更始更末无有休止。”认为人之阴阳气血与十二时辰的脏腑流注相合,循环罔替,周流不止。《素问·离合真邪论》谓:“因不知合之四时五行……绝人长命”表明因时制宜的重要性,不遵循生理节律可能造成失治误治,甚至危及生命。《伤寒论》的六经病“欲解时”是十二地支与时相变化规律,表明人体阴阳气血演变与时相相关。而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为阴阳气血逆乱,辰时阳盛,酉时阴虚,故血压与辰酉时关系密切。

正常人血压为双峰-谷兼昼高夜低之“杓型”节律特点,第一峰值多为6:00~8:00,第二峰值多为16:00~18:00,血压低谷阶段为0:00~2:00。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部分表现为非杓型或反杓型特点。高血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多种证型,其中以阴虚阳亢证居多[6]。研究发现血压节律变化与高血压病证型相关,阴虚阳亢证患者血压且呈双峰双谷状,峰值分别出现在辰时(7:00~9:00)和酉时(17:00~19:00)。其中偏阳亢者辰时高于酉时,此时自然界阳入阴,两阳相合,阴阳变动剧烈,故此时血压增高;偏阴虚者,酉时恰逢阴入阳,阴始旺于阳,且患者素体阴虚,故血压升高。血压双峰现象中以晨峰影响最大,相关研究显示晨峰是颈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厚度、肾功损害、脑卒中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7]。狐束核腹侧具有反馈调节机制,是血压调控中心,ATⅡ是其重要血管-神经传导信使。清晨RAAS系统激活,ATⅡ表达异常,引起狐束核信号传导异常,进而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诱发高血压病的发病[8]。

眩晕之病,十二时辰,皆有相关,辰酉最密。辰本属阳,阴亦入阳,两阳相合,阳气升动,眩晕乃发。酉时属阴,阳衰阴起,此时正虚,阴阳不调,亦发眩晕。眩晕致病,证型偏多,细审其证,可见偏颇,阴虚阳亢,当属首位,发病之时,多见辰酉,遂取二时,加以论述。

3 “辰酉时”与高血压病治疗

中医时间疗法又称生物钟医学,旨在探讨生命活动与时间的关联性,借助阴阳盛衰、气血强弱和五脏主时特点因势利导。近年来生物钟医学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愈发受到关注和认可,其中利用“辰酉时”治疗高血压病有重要临床价值,其可应用于针灸治疗、药物治疗和其他特殊诊疗方式等。

3.1 针灸治疗 “辰酉时”针灸治疗属于“逢时”针刺范畴,即根据不同病症的人体气血阴阳状态,择时选择相应穴位针刺治疗。《灵枢·卫气行》曰:“谨候其时,病可与期……是故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表明选择相应时间对疾病进行治疗,可以起平衡阴阳、调畅气血之功。针刺具有调节肾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选择恰当穴位与时间运用针刺治疗高血压病事半功倍[9]。

血压的双峰结构,偏阳亢者辰时峰值最高,偏阴虚者酉时峰值高。辰时乃阳明经主令之时,此时阳明气血旺盛,易于升动,称为“晨峰”高血压,择辰行针,不仅有降压效果,还可调其节律,减少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素问·热论篇》:“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阳明主时,气血最旺,乃经之长。针刺阳明,调气行血,血压可降。择时针刺,首当择穴,调和气血,阴平阳秘,阳明脾胃,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升降之枢,因而择穴以阳明经为本,故足三里、曲池、天枢、中脘为调和气血、补益中焦之首选[10]。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偏阴虚者酉时高于辰时,正逢自然界阴入阳之际,阴始旺于阳,患者又素体阴虚,阴虚更甚,此时血压异常升高。肾主水,藏精,与西医学“体液容量”密切相关,为机体平衡调节水钠代谢的主要器官。交感神经系统和RASS系统可短时调节血压调控,而肾脏具有长期调控血容量和血压的功能[11]。《素问·五脏生成篇》:“头痛癫疾,上实下虚,过在足少阴……甚则入肾。”肾精亏虚,封藏失司,气血逆乱,血压升高。临床针刺选穴多取涌泉、太溪、肾俞和三阴交。涌泉为少阴肾之井穴,针刺涌泉具有调节血液内循环、促进代谢,进而降低血压的作用[12];三阴交为肝脾肾之交会穴,针刺三阴交,可起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之功;肾俞为肾之背俞穴,太溪亦可补益肾阴;诸穴相配,平衡阴阳,调畅气血,阴平阳秘,血压得降。

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有偏阴虚、偏阳亢之别,偏阳辰治,偏阴酉疗,时之差异,择穴需谨,逢时针刺,对证选穴,调其气血,平其阴阳,眩晕之病,事半功倍。

3.2 药物治疗 时辰药理学研究表明,药物在时间生物钟里有最佳药效发挥时间,择时服药可兴奋药物抗病因素,减少药物不良反应[13]。治疗时充分利用时间医学可恢复、改善血压的正常杓型结构,择时服药可以避免血压峰值出现,减少对靶器官损害,使机体血压平稳,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之理,阴阳更胜……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可知根据气血灌注脏腑理论,择时药物治疗,因势利导,顺水推舟,效果更佳。

择时用药,是根据药物性、味、归经、三焦所属与昼夜服药时间规律,总结一般药物的时间节律。《神农本草经》:“病在胸膈以上,先食而后服药……病在骨髓,宜饱腹而在液。”可知病位的三焦不同,服药时间各异。药物的酸、苦、甘、辛、咸与服药时间也呈相关性。甘、辛、淡等具有升浮特性药物适宜饭前空腹服用,酸、苦、咸等沉降药物更适宜食后服用。《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积聚门》曰:“病在上,食后;在下,食前;在中,不计时候。”亦表明药物与饮食前后之相关性。另外,服药时间与药物归经关系密切,根据子午流注理论可知,人体对药物的吸收程度与服药时间和药物归经相关,如熟地黄、杜仲等归肾经药物在酉时服用利用率更高,白芷、升麻等阳明经药辰时服用效果更佳[14]。

研究表明,辰时服用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酉时服用钙离子拮抗剂,可以促进患者血压恢复杓型节律,在血压峰值前服药,可升高一氧化氮水平,激活水溶性鸟苷酸环化酶,促进血管舒张,从而血压得降[15-16]。不同药物药代动力学相异,相同药物在不同时间也存在代谢的周期性节律变化,所以应选择正确用药时间[17]。现代生物学和药理学研究发现,机体的激素分泌、酶活性呈节律性改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皆与时间相关[18]。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患者,偏阳亢者辰时服药,辰时为多气多血之时,辰时服药,可制其阳之升动,血压得降。偏阴虚者,酉时进药,酉时乃少阴肾时,予滋补之药,则阴虚当解。故高血压病的临床用药须从整体出发,择时服药,平衡阴阳,调达气血。

3.3 其他疗法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除针灸、中药等方法外,穴位贴敷、埋线、耳穴按压、太极拳、音乐疗法、足浴等疗法皆可与辰酉时相结合。穴位按摩即刺激相应腧穴可达调达气血、舒经活络、平衡阴阳之法。穴位按摩可以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缓解血管痉挛,调节神经体液系统,改善微循环,减少外周阻力,从而降低血压[19]。研究发现,酉时按揉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患者三阴交、涌泉、太溪穴可滋补肾阴,调控肝肾,根据相应脏腑所对应的气血流注强弱择时进行穴位按摩优于单纯治疗[20]。择其辰酉时足浴可以刺激穴位,促进皮肤黏膜对药效、热力的吸收,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病患者择时足浴可以舒张血管、减少痉挛、刺激内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释放,同时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升高一氧化氮的氮含量[21-23]。温灸疗法治疗高血压病偏阴虚证效果较好,酉时为足少阴肾经气血流注最强之时,酉时温灸太溪、涌泉、三阴交各5 min,可有效降低血压峰值[24-26]。择时加压耳穴可刺激中枢神经反射,调节改善松果体、垂体的功能[27-29]。

眩晕发病,证型不同,表现各异,其总病机,阴阳不调,气血逆乱,论其治法,与时相关,择其辰酉,多法相配,针灸药音,埋线耳豆,诸多途径,相辅相成。

4 小 结

辰时乃多气多血之时,自然界之阳与人体之阳皆旺,两阳相合遂发眩晕。酉时乃肾经当令之时,此时阳气渐虚,阴气始旺,交接之时肾虚之际,阴阳失衡,眩晕发作。眩晕之病,证型尤以阴虚阳亢为主。择时辰酉,对证治之,眩晕得控。辰酉时与高血压病的治疗关系密切,既符合中医因时制宜理论,又与西医血压杓型曲线相关,正确利用辰酉时治疗高血压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从辰酉时论治高血压病的临床运用受时间限制,且受患者体质因素影响,治疗效果具有差异性,遂应灵活运用,不拘泥于理论。

猜你喜欢
素问节律高血压病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Ancient and modern medication laws of aromatic Chinese medicines in treating angina pectoris based on data mining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GmELF3s调控大豆开花时间和生物钟节律的功能分析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空间里的时间:微重力等环境下的生物节律研究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运用节律跳绳,提高跳绳教学质量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