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2023-01-12 07:01王小芹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活动经验数学活动深度学习

王小芹

[摘  要] 数学活动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保障,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深度发生。数学活动具有“活”和“动”的双重特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层次性、开放性和真实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智慧起来、灵动起来。在设计、研发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围绕学生的数学素养生成来进行,进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凸显数学学科特质,反映数学学科本质特点。

[关键词] 数学活动;活动经验;深度学习

数学活动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习得数学技能的重要载体。在数学教学中提倡“活动”,其目的是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数学活动有两个基本点:其一是“活”,也就是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智慧起来,具有生长性、生命力;其二是“动”,也就是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活动变得灵动起来,不仅手动、体动、身动,还要脑动、心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深度发生。

[?]一、设计层次性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度探究

数学基本活动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体。对于学生的数学活动,教师不仅要关注数学活动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充满逻辑性、层次性的数学活动,从而引导学生的数学深度探究。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探究,从而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层次性的数学活动,能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比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教师通常采用简单的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的手段展开教学,这样的活动比较单一,容易让学生沦落为被动的操作工,容易让学生展开肤浅的操作。笔者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的认知、建构、探索从零散、肤浅走向集约、整体、深刻。为此,笔者从三个层面引导学生活动:其一是直观猜想活动,通过感知引导学生观察、估测面积的大小;其二是操作验证活动,即通过摆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并且借助方格纸对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验证,这样的活动能巩固学生的认知、夯实学生的认知;其三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大的长方形,鼓励学生反思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与每行的正方形个数、行数、总个数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开验证。三个富有层次性的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图形面积的本质,即图形中包含多少个面积单位,又能帮助学生形成探索面积的方法,即猜测验证的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学生提炼计算方法,建构平面图形的计算模型。

“长方形的面积”的学习活动经验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面积乃至学习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基础。通过数学活动,能让学生获得直接的、基本的活动经验,进而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通过层次性数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知其然”,还能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通过层次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二、设计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多维思考

层次性的数学活动是一种有逻辑的数学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计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多维度思考。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将学生的数学活动作为一种机械的训练,将活动的着眼点放置在“法”的娴熟上。着眼于“法”,数学活动就会异化为一种枯燥的、重复的、机械的训练。其实,“法”的背后是“理”,“法”必须依靠“理”的支撑,才能深入。设计开放性的数学活动,应当着眼于学生对数理的理解。着眼于“理”,就能引导学生的多维思考。数学活动的开放性,可以是条件的开放性,也可以是问题的开放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能够释放学生独特的数学学习个性。

在开放性的数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只有这样,活动才不会偏离方向。开放性的活动,不是让活动呈现出“一盘散沙”的状态,而是让活动聚焦于同一个目标。比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这一部分内容,笔者没有如教材硬性规定学生运用怎样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怎样的图形,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具体学情,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自己擅长的方法进行探究。在活动中,笔者设置了兩个“主问题”:其一是“你想将梯形转化成怎样的图形”;其二是“你将怎样进行转化”。其中,第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且要求学生明晰活动目标,第二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由于活动的开放性,因而绽放了学生数学思维、探究的精彩。学生探究的目标、活动的目标各不相同。比如有学生将梯形转化成长方形,有学生将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有学生将梯形转化成三角形等。同时,学生的探究方法、活动方式也各不相同。比如有学生运用“剪拼”的方法,有学生运用“倍拼”的方法,有学生运用“分割”的方法等。尽管学生的思考、探究形态不同,但都致力于将梯形的面积转化成已学图形的面积,都自觉地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显然,开放性的数学活动的特质是“形散而神聚”。相较于封闭性的活动,开放性的活动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更有助于开掘学生的创造性。

数学活动经验不仅是活动的结果,还是活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主问题”“主任务”,能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空,为学生的个性化活动提供媒介、载体。开放性的数学活动,不给学生设置过多的要求。有时候,只需要设置目标,让学生朝向这个目标展开自主、自能性的探究。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三、设计真实性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挑战

研究表明,链接学生真实生活、经验的数学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更具有吸引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研发真实性的数学活动,并将活动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实践表明,真实性的数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这是因为,一方面真实性的任务是复杂的,能让学生学会从复杂的情境、信息中提取、筛选相关的信息,进而提炼出相关的数学化内容;另一方面真实性的任务更具有一种内在的召唤力,能让学生主动调动自我的各种潜质、潜能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积极地寻求教师、同伴的帮助、支持等。

比如教学“成正比例的量”这一部分内容之后,笔者设计、研发了“大树有多高”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一方面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灵活、真实的应用;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不仅发展学生的理论智能,还发展学生的实践智能。在生活化、真实性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不仅需要进行计算,还需要进行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选址,需要看时间,因为中午旗杆的影子很短。在实践活动中,笔者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不仅挑选了两个时间节点(早上8点、下午5点),而且用两根不同长度的木棒进行实验(一根是50厘米长、另一根是100厘米长)。在测量的过程中,笔者积极跟进、适度介入,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指导。比如让学生将木棒与地面垂直,比如让两根木棒与旗杆在同一个平面内等。在测量的过程中,对学生如何测量、从哪里测量等笔者都给予细微的指导。在活动中,有学生提出,不仅可以测量木棒、旗杆的影长,并根据它们的影长来计算,还可以将旗杆、木棒拍摄在同一张照片上,根据照片上“相”的高矮长短等来进行推算。这样的真实性的数学活动,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已有认知,还让学生对生活化的信息进行了“数学化”的处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深度思考,积累了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过程,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机组成。数学活动不仅包括外显的身动,还包括内隐的思动、心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数学活动的特征,设计科学、合理的数学活动,进而引发学生的数学深度思考、探究。数学活动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保障。在设计、研发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围绕着学生的数学素养生成来进行,进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凸显数学学科特质,反映数学学科本质特点。

猜你喜欢
活动经验数学活动深度学习
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浅析
感悟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微课技术在初一数学课堂教学运用初探
刍议苏科版初中数学活动的对策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