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三重逻辑

2023-02-08 01:14汤中秋洪世强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一致性

汤中秋 洪世强

(1.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2.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理念新思想,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只有一致性、没有多样性,或者只有多样性、没有一致性,都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1](P357-358)《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将“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确定为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2]2022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3](P608),并将其纳入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十二个必须”之一。

一致性即同质性,多样性即异质性。具体到党的统战工作中,一致性指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统一战线中的各个团体和阶级所遵循的共同政治纲领,即共同的政治目标、任务和根本利益;多样性指统一战线中的各个团体和阶级由于不同原因存在具体利益的差异性。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具体内涵和外在表现,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必须对正确处理统一战线的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生成逻辑进行深入研究。

一、理论逻辑: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基本要求

从唯物辩证法看,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实际上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统一战线理论,为认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支撑。

(一)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联合思想

第一,无产阶级联合的前提是增强其内部的团结统一。伴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猛发展,整个社会渐趋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无产阶级受尽剥削和压榨,要同强大的资产阶级抗衡,必须开展联合斗争。1848年恩格斯在波兰的演讲中明确指出,“既然各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是相同的,既然他们的利益是相同的,那么他们就应当共同战斗,就应当以各国工人的兄弟联盟来反抗各国资产者的兄弟联盟”[4](P315-316),并指出这种团结统一既包括国内无产阶级的统一,也包括国际无产阶级的统一。马克思也指出,无产阶级的经济解放之所以没有实现,是由于各国工人内部不够团结、缺乏亲密的联合。[5](P171)

第二,无产阶级联合的方式是争取革命同盟军和利益共同体。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以共产党人在法国、瑞士、波兰和德国[4](P434)的斗争为例,公开阐明了共产党人联合和支持一切革命同盟军和利益共同体来反对主要敌人的斗争策略,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4](P435)马克思在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时指出,无产阶级要将农民、小资产者以及中间等级团结在自身周围,组成利益共同体。[4](P530)

第三,无产阶级联合的关键是自身的独立性和先进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肩负着解放全人类伟大使命的无产阶级是最彻底的革命阶级,这一使命和性质赋予其先进性,决定了要由其引领革命联盟的前进方向。相比之下,小资产阶级和中间等阶级具有一定保守性和妥协性,无产阶级必须要成为革命联盟的首脑。[4](P534)马克思恩格斯在《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中指出:“在这种工人联合会中,无产阶级的立场和利益问题应该能够进行独立讨论而不受资产阶级影响。资产阶级民主派对于他们跟无产者缔结的这种应该保证无产者与他们具有同等力量和同等权利的联盟。”[4](P558)

可见,增强无产阶级内部的团结统一是增强一致性,争取革命同盟军和利益共同体就是吸纳多样性,而保持无产阶级自身独立性和先进性是坚守党的统一战线的根本方向。

(二)源于列宁的统一战线思想

第一,继承发展工农联盟思想。列宁十分重视革命同盟军的问题,并将俄国农民分为贫农、中农、富农三个阶层。早在二月革命失败后,列宁就强调,在这次革命中无产阶级的“第一个同盟者就是占俄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以千百万计的、广大的半无产者以及一部分小农群众”[6](P11)。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继续巩固工农联盟,并强调“专政的最高原则就是维护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使无产阶级能够保持领导作用和国家政权”[7](P49-50)。

第二,提出党内外联合思想。列宁指出:“我们不怕成员广泛和成员复杂,而且希望这样,因为没有无产阶级和农民的联合,没有社会民主党人和革命民主派的战斗合作,就不可能取得伟大的俄国革命的胜利。”[8](P5)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更好地巩固布尔什维克的执政党地位,列宁提出要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同非无产阶级的劳动阶层建立阶级联盟,以及同民主党派分掌政权的可能性及必要性。[9](P362-363)这一思想致力于寻求社会主义政权的一致性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权力量多样性之间的利益契合点和价值共识,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第三,实行民族联合和政教分离。面对沙俄遗留下的民族问题,列宁为了调和民族矛盾、建立稳定的民族关系,提出在民族区域自治的基础上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在宗教问题上,列宁提出政教分离、宗教信仰同国家政权无关等思想。这些思想的提出,使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更好地包容、吸纳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积极力量。

第四,联合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鉴于帝国主义时代苏俄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列宁提出“两个联盟”思想,即苏联和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同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组成的联盟、共产国际同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组成的临时联盟,并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10](P326)这一思想巧妙地将社会主义运动的一致性同各地区各民族发展的多样性相结合,极大扩展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

(三)源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统一战线理论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为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毛泽东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统一战线的论述非常丰富,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奠定了根本框架。一是建立一个占全民族人口绝大多数的最广泛统一战线。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毛泽东深刻分析统战对象的多样性。此后,毛泽东以发展和巩固工农联盟为基础,不断团结统战对象、孤立敌人,形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二是强调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毛泽东高度重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先后提出了“离开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能建立”[11](P262)“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12](P1257)等论断。三是提出“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和“又团结又批评”的方法。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对待兼具革命性和妥协性的民族资产阶级需要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策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提出处理统一战线内部矛盾采取又团结又批评的方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伟大的事业服务”[13](P228)。四是提出多党合作的思想。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首次提出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作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既吸纳和团结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建设力量,又有效处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中的风险。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三位党的主要领导人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邓小平首次提出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将统战对象由先前的“四个阶级的联盟”扩大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既尊重统战工作对象的多样性,又致力于拥护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致性;为解决港澳台地区问题,凝聚两岸民心,创造性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进一步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有效凝聚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力量。江泽民注重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强调宗教信仰自由并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胡锦涛提出将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纳入统战工作对象,并明确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14](P718)作为统战工作的基本内容;提出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工作方针,处理好阶层关系等。

二、历史逻辑: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是党在百年统战工作中得出的宝贵经验

“一致性和多样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1](P358)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百年发展史中,由于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及时代任务不同,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容在不断发展变化。

(一)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艰难探索与成功实践

一是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党的一大主张“劳工联合”“民众联合”“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15](P9)。在列宁的民族与殖民地理论影响下,党的二大开始转变策略,寻求同盟,开展党外联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正式形成。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一致性由推翻资产阶级转变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主义,多样性由工农阶级扩展为包括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其他阶层的各种革命力量。但由于党放弃了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无法确保和巩固统一战线的一致性,致使党的组织和队伍遭到惨烈打击,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破裂。

二是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大革命失败后,党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八七会议”和党的六大上,先后确立了发动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和在争取群众的总路线之下开展统战工作的指示: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在城市积极争取群团组织、建立工人群众统一战线,在国民党内部开展统战工作,在文化领域成立左翼作家联盟等。这一时期统一战线的一致性转变为推翻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政权,多样性则转变为团结工农阶级、进步知识分子等。但由于这一时期党内存在严重的“左”倾错误,挤压了多样性的发展空间,没有较好地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和中间阶级的力量。

三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决定实行抗日大联合,阐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并展开对国民党的统战工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民党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诸多努力,最终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这一时期,统一战线的一致性由国内阶级矛盾转变为中日民族矛盾,多样性则发展为团结国内各党派、各行各界、各民族的爱国人士。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中,党在各阶级、各团体利益的多样性中准确把握了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一致性,从而迅速凝聚起抗日救国的力量,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四是解放战争时期建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反共政策、悍然发动内战。由于实力悬殊,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巩固在解放区的农民的支持,不断争取和团结国统区的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努力争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力量的支持。最终,中国共产党成功摧毁了腐朽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并召集各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贤达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成立新中国。这一时期,统一战线的一致性转变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多样性则体现为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策略赢得各类积极力量。党在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安定、反对内战这个根本的一致性中,最大限度地处理好各党派、阶层利益诉求的多样性。

(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建设时期一致性与多样性的构建与发展

第一,过渡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社会主义政权和制度的一致性建构为主题。1950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确立了这一时期统战工作的任务和方针,强调要发挥各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创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通过联系和团结知识分子和海外侨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通过消灭或改造旧的、同社会主义性质相悖的多样性,加强新的具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的建设,构建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开启了对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结构和阶级成分发生重大变化,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从哲学的高度对统一战线的发展作出了系统论述。随后,第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开启了对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初步探索。在民族和宗教问题上,党中央采取慎重稳进方针,成立专门机构,着力增进民族团结;在知识分子和华侨侨眷方面,出台系列方针政策,强化团结和联系,加强政治引领和思想改造;在文化方面提出“双百”方针,等等。可见,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较为正确地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

(三)改革开放后统一战线一致性与多样性的丰富与完善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转变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扩大政治联盟,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逐步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阶段,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统一战线的范围和职能进一步拓展。1979年,邓小平宣告:“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16](P229)1981年,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指出:“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16](P231)至此,爱国统一战线成为最广泛地吸纳一切积极因素的新时期统一战线。1982年,党中央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作为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方针。此外,党还及时对民族、宗教等各领域统战工作开展了拨乱反正。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相关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党中央颁布了第一个多党合作的文件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深化拓展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形式与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民族和宗教工作进入法治化进程;“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推动香港、澳门问题的和平解决;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纳入统战工作对象,进一步拓展了统一战线的多样性。此外,两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三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先后召开,对新时期党的统战工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安排部署,推动统战工作迈入制度化、规范化进程,开创了爱国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统一战线工作规律,明确提出“必须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为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

这一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中的一致性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对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多样性则表现为统战工作对象的阶层多样性、价值多元性、利益多样性等方面。

三、实践逻辑:新时代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基本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党的百年统战工作经验教训和发展规律,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时代背景和任务,对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并将“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作为统战工作的原则和方针之一,深化了对以往历史阶段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认识。

(一)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面对国际环境动荡复杂、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大国战略竞争日益加剧,世界体系和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和变革,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不断遭遇新的风险和挑战。在政治上,借“中国威胁论”和新冠肺炎疫情污名化中国形象;在经济上,部分西方国家煽动逆全球化思潮,频繁发动对华贸易战和经济制裁;在文化领域,借助其强大的国际话语权大肆兜售普世价值,进行意识形态的全方位渗透,尤其对涉及民族宗教、新疆、西藏、港澳台地区等重点领域进行大肆的歪曲、诋毁和破坏,妄图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形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统一战线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的作用更加重要。”[3](P609)可见,只有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才能有效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给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带来的风险挑战等现实问题。

为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地提出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并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将“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服务”作为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主要任务,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发挥统一战线在凝心聚力上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一方面,不断巩固和发展一致性,“不断增进共识,真正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团结起来”[3](P609)。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和吸纳多样性,在涉及民族宗教、边疆和港澳台地区等国际斗争的重点领域进行重点部署。在民族工作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民族共同进步和民族地区稳定发展;在宗教问题上,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有效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港澳台地区和海外统战工作方面,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纽带,积极争取人心和力量。党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伟大实践中,始终紧密围绕中华民族根本利益这个一致性,最广泛地尊重、引导和吸纳海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充分彰显了“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的实践逻辑。

(二)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政治领域,党面临的“四大危险”和“四大挑战”仍然存在;在意识形态领域,应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存在不少挑战;在经济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高质量发展存在瓶颈,重点领域改革亟需推进;在社会领域,群众就业、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困难重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在生态领域,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绿色发展任重道远,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战线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3](P609)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是时代之需、实践之需。

首先,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2015年和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3](P610),并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将“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升格为“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推动成立中央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和地方各级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进入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的阶段。其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进程。2015年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2022年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更好地发挥了协商民主在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中的实践效能,促进统战工作对象在协商民主中增进对党的主张的认同和理解。最后,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党中央提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团结好、引导好民营经济人士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加强系统谋划部署,首次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积极引导民营经济人士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拥护者和建设者。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既通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增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夯实一致性,又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式尊重各民主党派成员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多样性。

(三)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中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层调整和变革,并由此引发中国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城乡结构、职业结构、家庭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伴随社会结构变化,涉及社会观念、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在内的多样化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日渐激烈。社会结构和社会思潮的深刻变化,意味着以往社会阶层和社会价值观的重大变化,进而引出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新动向。

在此背景下,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和繁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1](P357)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中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能够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求同存异、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作用。

一是扩大统战工作对象的范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将“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纳入统战工作范围,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等新提法归纳整合以往一部分具体统战工作对象,并将之前的十五类统战工作对象缩减至十二类,使得统战工作对象归类更为清晰,数量更为庞大。为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中央统战部于2016年专门成立负责这一工作的职能部门,党中央于2017年专门召开了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会议。为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指示:“不仅要増强责任意识、配强工作力量,还要改进工作方法,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17](P85)二是扩展统战工作领域。传统的统战工作基本上是在线下开展,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超过10亿,而网络领域具有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多元化、流动性强、扩散性快等特点,要更好凝聚社会共识,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就必须做好网络统战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把这些人中的代表性人士纳入统战工作视野,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引导其政治观点,增进其政治认同。”[18](P325)“要做好网络统战工作,走好网络群众路线。”[3](P610)从党中央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中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方面作出的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来看,一方面,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增强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一致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开放、包容、丰富的统战工作方式,团结好不同阶层的统战工作对象,在推进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的实践逻辑中,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从而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猜你喜欢
一致性
注重整体设计 凸显数与运算的一致性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商用车CCC认证一致性控制计划应用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对历史课堂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的几点探讨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基于CFD仿真分析的各缸涡流比一致性研究
ONVIF的全新主张:一致性及最访问控制的Profile A
方形截面Rogowski线圈的一致性分析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