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2023-02-10 14:31刘尔玲
学周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思政中职

刘尔玲

(武威职业学院,甘肃武威 733000)

新时期的中职教育应该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中职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应当明晰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全力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思政资源以及德育元素,同时科学衔接课外思政教育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语文课程思政工作,配合多样化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推动学生笃行不怠、踔厉奋发的践行思政精神,从而同步彰显中职语文知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下面笔者就对此目标展开教学刍议。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教师根据语文课程的实际内容和教学需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渗透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政治精神,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劳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政治信仰等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意味着要改变语文教学的本来属性,而是运用思政教育和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语文课程中蕴藏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从而使语文教学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建设更加完善的协同机制。经过语文学情分析和理论实践调研,笔者归纳整理了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点意义:

第一,有助于中职语文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构成维度,立德树人是中职语文教改的根本任务。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最突出的意义就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中职语文课内外阅读文本中都蕴含着优质的道德思想和深刻哲理,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钻探文章人物或事件所反映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可以有效塑造学生的是非观、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使学生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智慧和美德,从而引领学生修身立德、嘉言懿行,推动中职语文教学顺利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第二,有助于学生树立政治信仰和人生理想。中职生是未来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崇高的人生理想是每名学生都应该具备的思政素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学生树立政治信仰和人生理想的现实需要。例如,教师在开发爱国主义题材文章,或是向学生讲述红色革命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民族、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从中感受无数先烈和英雄模范的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这些都可以使学生政治信仰更加虔诚、执着、至信而深厚。再如,教师还可以根据语文课程引入劳动模范、时代先锋人物的奉献事迹,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无数劳动者的辛勤耕耘和付出,从而使学生树立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远大理想和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

第三,有助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意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同时也为中职语文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肥沃的文化土壤。教师依托传统文化实施语文课程思政,对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意识大有助益。例如,教师可以借助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带领学生研习人文、历史、政治、曲艺、民俗等多领域知识,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孕大含深,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学生文化自信,驱动学生弘扬民族文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挖掘语文教材思政资源,疏通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渠道

教师必须深耕和应用语文教材中潜藏的思政资源,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思政教育载体作用。具体来说,教师要全面分析语文教材文本,明确文本的思想情感主题,从文本主题中挖掘道德和思想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思政内涵,从而疏通思想政治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渠道。

第一,挖掘爱国主义思政资源。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维度,因此教师应该重点开发爱国主题的思政资源。例如,教材内容和国家发展史相关,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和民族百折不屈的艰辛奋斗历程,根据课文内容适时向学生渗透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而激扬学生爱国热忱,实现思政教育有效融入[1]。

第二,挖掘传统文化思政资源。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是学生思政素养发展的最佳养料。例如,教材内容涉及传统戏曲艺术,这时教师就可以在互联网平台搜集相应的戏曲作品视频,使用投影工具播放给学生,同时发布阅读任务:同学们,观看完戏曲作品片段后,请大家结合教材文本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在学生阅读和鉴赏期间,教师应该随堂巡视,点拨学生阐述传统戏曲舞台表演方式的特征,可以从唱、念、做、打四方面举例分析,使学生感知到传统戏曲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学生阅读探讨完毕后,教师做小结: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文化,饱含着人们的艺术创造力以及生活、审美情趣,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积极探索和传承古典戏曲艺术文化。这样,学生就能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得到思政素养和文化自信的培育。

第三,挖掘理想教育思政资源。在挖掘思政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从理想教育文本入手。例如,教材文章是关于敬业和乐业的演讲,教师可以先使用资料微课件向学生介绍作者信息和写作背景,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声情并茂地朗读演讲文,初步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在学生朗读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作者在演讲中阐释了怎样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学生交流后作答:敬业和乐业。教师追问:那么作者在表达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时,运用了哪些实际例子呢?学生回扣到课文,正确提炼出相关事例。教师再问:那么结合大家所学专业,同学们有什么理想或职业规划呢?学生旋即展开热烈讨论,纷纷表示未来要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样就达到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2]。

(二)丰富思政教育材料供给,提高语文课程思政实施效率

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中职语文教学,除了要开发教材自有的思政资源之外,教师还应该丰富课外思政教育材料的供给。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兴趣期待,引入具有思政教育价值的课外素材,比如文章、书籍、电影、案例以及历史故事等等,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探究活动,从中汲取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灵的启示,进一步充实语文课堂上的思政教育资源,开阔学生人文视野和精神视域,从而大幅度提高语文课程思政的实施效率。

第一,引入和思政教育相关的历史人物故事。古语云“观史知今思进退,读书养志识春秋”,文史向来是一个整体,教师应该将历史人物故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材料。例如,在古诗词和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收集整理文本作者或者是文本所涉及历史人物的经历故事,搭配图片和短视频材料将历史人物故事讲述给学生,促进学生了解相关人物的人生境遇以及创作意图。随后,教师指导学生合作使用工具书对教材古诗词和文言文进行翻译。在学生掌握文本大意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结合作者的经历背景和历史典故,你认为文本想要传达的思想主题是什么?在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阐述历史人物经历的是顺境还是逆境,诗词和文言文作品是作者在何种境况下创作的,然后再启发学生探究人物面对顺境和逆境的心态、行为,剖析历史人物身上可贵的精神品质,如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心系天下、顾全大局等等。这样,学生不仅能够顺利领悟教材文本的思想内涵,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以史为鉴、勇毅前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渗透目标。

第二,引入和思政教育相关的革命英雄事迹。革命英雄事迹是非常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食粮,适用于教师在语文课程思政中作为拓展材料应用。例如,在爱国主义题材的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一边播放革命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作品片段,一边向学生讲述典型的革命英雄事迹。在学生的情感和思想都受到感染后,教师适时向学生发问:同学们,了解完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后,大家产生怎样的心得体会?是什么信念支撑这些革命先烈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经过讨论和交流后,学生反馈结论:革命先烈为维护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民族救亡舍生忘死,是民族荣辱感和政治信仰支撑他们这么做。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向学生渗透相关的党史和新中国史知识,从而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厚植红色革命基因,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深度和广度[3]。

(三)语文课程与生活深入融合,促进学生内化思想政治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和中职语文教学的相互融合,必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对接起来,用真实生活解释思想政治理论的形成,避免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填鸭式的宣传模式。基于此,教师应该引入相关的生活实例,或者拟设生活话题供学生讨论,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落实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内化思想政治精神。

教师将语文课程思政与生活实际衔接时,应该立足教材的思政精神,引入学生熟悉且具有时代气息的生活案例。例如,在关于培养学生敬业、奉献精神的文本阅读中,教师就可以将当代医学、科技、航空航天、教育等领域中做出重大贡献、取得突出成就的先锋人物作为案例,先引导学生合作研读案例,感受当代先锋人物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的优良品格,然后再鼓励学生交流与分享自己知道的劳动模范、一线工作者和科学家事迹。这样,学生透过现实生活中鲜活的人物案例,就能透彻体悟何谓奉献和敬业精神。接下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教材文本。有了先前生活素材的支持和启发,学生能够轻松理解教材文本的思想主旨。教师再次联系生活实际设问:同学们,未来我们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一颗螺丝钉,国家的希望要靠大家的智慧和双手来缔造,你准备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发扬敬业和奉献精神呢?有的学生表示要严谨做好本职工作,追求精益求精,有的学生认为要忠于职守、勇于担当,像当代先锋人物一样不懈探索、开拓创新……教师做出总结:同学们的职业追求都很崇高,老师相信大家在未来一定会本着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决心和敬业奉献的行动,聚涓滴之力,为祖国繁荣发展添砖加瓦。这样,思想政治精神就真正内化于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承担起护卫山河、建设国家的责任和使命[4]。

(四)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践行思想政治观念

朱熹曾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打造良好的思政实践平台,锻炼学生思想政治实践力,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基于此,教师应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需要,设计多样化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促进学生对优良的思政作风和观点外化于行。

在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应该关联语文教材和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策划形式新颖的思政主题活动。例如,在学生学习完古诗文后,教师可以设计“雅言传文明,经典润人生”古诗文赏析会,让学生按照山水田园、咏物、送别、怀古、行旅等类别合作搜集课外古诗文佳作,在实践活动上展示收集成果,共同赏析古诗文意境,解读古诗文的思想价值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经典诵读习惯以及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在学生阅读完环保题材的语篇后,教师也可以跟进开展“低碳出行我做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收集生活中节能减排的技巧和方法,制成手抄报、剪报或电子宣传片,在实践活动上展示和分享,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5]。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有助于语文课程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政治信仰和人生理想,进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意识。教师应该全力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政资源,疏通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渠道,丰富课外思政教育材料的供给,优化学生思政素养的培育环境,将语文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利用时代先锋人物案例促进学生内化思想政治精神,同时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践行思想政治观念,从而全方位实现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目标。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思政中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