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史料研读技能

2023-02-10 14:31傅白戈
学周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史料技能历史

傅白戈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二中学,山东淄博 255000)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和解释等,有赖于学生对史料的广泛研读和分析,说明了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史料技能的重要性。但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表明,学生史料研读技能不足是学科内同性问题,教师应带领学生探索相对统一的史料研读策略,也应培养学生对各类别史料的不同研读能力,促使其建构史料研读的不同有效模式。笔者通过本文分享部分教学经验,以期帮助更多一线教师解决困惑。

一、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史料研读技能的具体意义

《论史料教学的价值》一书根据中、美、英三国的历史国家课程标准分析了史料教学的具体价值,阐明了改变学生学法、增强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历史能力等观点,使史料研读技能培养成为新时代初高中历史教学重要内容,为初中历史教师分析史料研读意义奠定了思维基础。具体来说,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史料研读技能具有以下四点意义:促进学生对历史的合理感知、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培养学生客观解释历史的能力、让历史课堂教学回归育人本心。首先,解读典型史料,通过史料与历史人物进行对话,站在客观的人物立场上分析历史事件是学生感知历史的主要方式。其次,思维的形成通常需要经历由低阶思考到高阶思考的过程,初中生进行史料研读,正是由关于教材的低阶思考转向关于史料的高阶思考,在此期间,其历史思维自然能够形成。再次,基于史料研读对历史进行客观评价和理性分析,本质也是历史解释的一种方法。历史解释是学生提高历史解释能力的重要过程,由此,史料研读显现“培养学生客观解释历史的能力”之意义[1]。最后,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在“育人”方面重新强调了初中历史教学目标,要求构建具有立德树人能力的课堂。教师培养学生史料研读技能,组织初中生深入分析史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能够促使其感悟史料现实意义、开阔视野,在历史指导下逐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表现,更是“育人”的手段。

二、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史料研读技能的主要问题

调查分析现阶段的初中历史课堂史料研读练习成果以及中考历史中的学生史料研读表现能够发现,在初中生史料研读技能的培养方面,主要存在因对史料类型辨析不明而影响价值判断、过于重视史料文字信息而忽略图表信息、缺乏对隐性信息的主动挖掘等问题,影响了他们史料研读技能的发展。譬如,“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____。”一题中(2019·江苏连云港·33),就有部分学生因缺乏对“雅典民主制度”史料信息的深层研读而选择了错误答案。这也提醒了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初中历史课堂应提高对学生史料研读技能的重视,探究针对性教学方法,以全面培养学生史料研读技能。

三、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史料研读技能的基本策略

(一)在找准方法条件下进行史料研读,通过熟悉方法提升技能

紧扣方法的教学是在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史料研读技能最主要的前提,学生明确研读史料的基本方法,在持续的练习中加强对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提升史料研读技能的基本路径。教师立足初中历史课堂设计史料研读活动,不仅需要以恰当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启发,更要带领他们总结研读史料的方法,如慢读、多读、找关键词、画关键句等。慢读的目的在于减慢学生思考的速度、提高思考深度,在以往史料研读中,部分学生出现了“一目十行”的表现,快速阅读史料并对其进行解读,是使史料研读结果不够深刻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研读史料的速度进行监督,使其有意放缓阅读史料和思考的速度,逐渐掌握“慢读”方法。多读,即对同一史料的多次阅读,史料研读的有趣之处在于学生每一次研读史料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发现,将多次研读史料的发现进行整合,能够更好地增强他们对史料的理解。是以,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基于同一史料展开,应向学生示范“多读”相同史料的方法,对细致梳理史料线索的方法进行示范。而找关键词、画关键句,是“动笔”层面的初中历史史料研读方法。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研读史料过程中画下关键词、找出关键句,以动笔勾画加强他们对史料的直观认识。以“主要问题分析”模块所说明例题为例,第一次研读史料时,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勾画“雅典”“政治制度”关键词,第二次研读时,可以找出“公民大会只要……内部问题”关键句,通过准确把握史料关键信息提高研读效果,增强史料研读技能。

(二)在史料分类基础上进行史料研读,通过形成模式提升技能

初中历史学习中,将知识进行分类有助于提高学生建立知识框架的效率和效果,以此类推,将史料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史料建构不同史料研读模式,有望促进其史料研读技能的进一步提升。由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史料研读技能,教师应合理运用“史料分类”方法,归类学生易混淆的史料,分析不同史料的不同研读规律,打通史料之间的关节,纵横联结史料研读不同模式。举例来说,初中历史史料中,文字史料比重相对较高,但是在文字史料中,信息的呈现也较为隐晦,增大了学生研读史料的难度,建构“审—探—思—扣—答”研读模式,便于学生发现文字史料重要信息,益于其史料研读技能的发展。因此,针对“文字史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研读,应设计审文字、探重点、思核心、扣窍门、答问题五个主要环节[2]。一般来说,史料材料与问题会在初中历史学习中一同出现,学生对史料展开研读,目的便在于回答根据史料提出的问题,所以在“审文字”环节,教师应监督学生审清“材料”与“问题”两部分,提醒他们细审材料标题、注释与出处,也细审问题内容,带着问题加深对史料的研读,探寻回答“问题”的关键,根据问题内容概括“材料”信息,确定“材料”与“问题”的关联点,这一关联点便是研读史料的重点。而后,根据“材料”与“问题”已知关联,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重新梳理材料每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思考其与教材历史概念的联系,如“文字中心思想与教材XX 知识点相关”,促使其找准解答史料问题的核心,这一核心通常紧扣解题窍门。于是,学生基于文字材料与教材相关知识点简明扼要地回答史料问题,体现史料研读技能的提升。

相对于文字类型的史料研读而言,初中历史课堂图片史料、漫画史料、图表史料的研读难度相对较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着重设计“观—探—达”史料研读模式。观,即为观察,探,即为探寻,达,即为表达。先对此类一目了然、图文并茂的史料展开细致观察,再探寻图片、漫画、图表传递的主要信息,最后对信息进行梳理和整合,讨论材料用意,学生便能实现对史料的有效研读,锻炼、提升史料研读技能。

(三)在小组合作模式下进行史料研读,通过头脑风暴提升技能

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头脑风暴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基础内容的探究学习,也可以在教师培养学生史料研读技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同伴对于初中生的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有着正向影响力,建立初中历史史料研读学习小组,在课堂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读史料,使其观点相互启发、行动相互支持、思想相互感染,可以间接地促进他们对史料的深入研读和思考,潜移默化地提升其史料研读技能[3]。教师根据初中生历史课堂学习表现,基于对学生人际关系与史料研读技能差异的了解,可以在课堂史料研读环节,将其随机分成小组,保证组内同伴能够展开友好合作,使其进行头脑风暴,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史料内涵与影响,根据小组头脑风暴成果回答历史问题,使其在“合作—交流—反馈”中提升史料研读技能。同时,在小组合作初中历史课堂史料研读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设计“明日之星小组”评价环节,小组先相互点评、打星,教师后总结小组活动、为各个小组打星,以此激活学生的自尊心与荣誉感,激发各小组更加积极的史料研读合作行为,为学生在头脑风暴中提升史料研读技能带来保障。

(四)在教材内外结合下进行史料研读,通过积累经验提升技能

充分合理地使用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史料资源,是培养学生史料研读技能的基础,而适当拓展课外历史史料资源、从中积累丰富经验,是学生提升史料研读技能的内在需求。由此可见,要想保证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史料研读技能的效果,教师应融合教材内外史料资源,基于初中历史教材适当补充课外史料资源。杜绝课外史料的随意堆砌和生搬硬套,教师应精准选择与教材历史主题以及学生史料研读技能阶段性培养目标相符的史料,选择典型性突出的课外史料,尽可能多地关联教材难点,拓宽学生史料研读空间,在培养史料研读技能的同时加强他们对历史教材难点的把握。

此外,基于初中生对历史的自主探究兴趣,教师根据教材历史主题,利用信息化教育环境的优势,也可以要求学生自主搜集与教材主题紧密相关的课外史料,要求他们研读所搜集的课外史料价值内涵及其与教材史料的价值相关性。“以学生为中心”思想充分体现在学生收集课外史料与自主研读的过程中,促使其提高初中历史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满足其“积累丰富史料研读经验”的技能提升需求,促进其技能发展。

(五)在课堂角色扮演中进行史料研读,通过内化情感提升技能

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记录者和学习者,初中历史史料研读是对历史事件的研读,也是对历史人物的研读,在课堂设计“角色扮演”史料研读活动,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历史人物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能够促进史料研读情感的内化,并以此提升其史料研读技能[4]。因此,初中历史教师以培养学生史料研读技能为导向,可以创新设计“角色扮演”主题活动,根据史料内容指导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演绎历史事件,将史料以更加形象的方式还原在课堂上,促使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对历史环境展开联想,设身处地地思考历史人物的选择与历史事件的影响。进而,关注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情感变化,教师可以根据“角色扮演”内容进行适当提问,学生将通过“角色扮演”形成的历史理解和感受表述出来,既实现情感的内化,也落实关于史料研读收获的表达,充分思考现实问题,史料研读为其参与现实社会活动、理解当代社会生活服务,史料研读高阶思维水平因分析社会发展进程中历史的不同影响而增强,史料研读技能在整体上提升。

(六)在书面解释训练中进行史料研读,通过规范表达提升技能

初中历史课堂对学生史料研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还可以从“书面解释训练”入手,规范学生利用书面表达解释历史的语言,定期、持续地开展“史料书面研读”活动,要求学生独立研读史料,通过书面文字说明研读史料的认识,要求他们将史料关键信息通过具有个人特色的书面语言分享出来[5]。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中考历史史料分析真题加以运用,引导学生对主观题、材料分析题等典型题目展开分析和解答,在学生以书面语言解释题目所提供史料并回答问题后,出示参考答案,促使其对参考答案中的史料研读思路展开分析和模仿。随着书面解释的越来越规范,学生形成“研读史料、乐于表达”的良好史料研读习惯,史料研读进入更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思维环境,促进其技能发展。

四、结语

初中历史培养学生史料研读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师生持之以恒的史料研读练习,本文提出的初中生史料研读技能培养策略,有助于解决当前初中历史史料研读教学中存在的显著问题,但是并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地应用在全部初中历史史料研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史料研读技能,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史料研读思维的训练,注重史料研读方法的传授,注重良好历史学习习惯的培养,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关注和思考建立高效课堂,让初中历史史料学习不断达到更高境界。

猜你喜欢
史料技能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秣马厉兵强技能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拼技能,享丰收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