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改进策略

2023-02-10 14:31聂爱荣
学周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理念

聂爱荣

(甘肃省武威第十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时期,为了唤发我国教育事业的生机、推动义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双减”政策,它旨在削弱学生的作业和校外有偿辅导负担,为青少年创造自由、平等的优质学习环境。教师应将“双减”政策的相关思想与理念有计划地融入语文教学中,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创新的课堂模式、新型的作业形式和高质量的课外服务等要素,作为渗透“双减”政策的切口,真正达成“双减”的终极目标。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教育浪潮下,素质教育和“双减”教育思想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而这些先进思想和理念的诞生,也使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便是现阶段语文教学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一部分教师尚未明确“双减”的核心思想,也未能掌握将其融入教学中的操作方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这部分教师要么直接忽视减负增效的教育理念,要么从表面上减少作业量,没有深入理解政策的真正用意和包含的教育真谛[1]。“双减”政策中着重提及作业和课后服务两个概念,但是,从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作业数量不合理、作业内容重复性高、作业形式单一固化等问题仍旧存在,学生的真实学情未能成为教师设计作业、创建课后服务模式的依据,他们参与相关课后活动的积极性也就不强。以上种种现象都说明教育者对于“双减”政策的理解不够透彻,改革创新之路的前方面临着艰难险阻,他们应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改进策略

(一)以研促教,融合“双减”理念

从前文的学习和解读中已知,部分教师未能深入理解“双减”政策的思想和内容,难以将其与语文教学融合起来,基于此种情况,为了改进现阶段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应从以研促教的角度,将“双减”理念融合在教学前的研究阶段,以此扭转教师的教学观念、创建新的课程模式。

1.于集体培训中融合“双减”理念。对于语文教师而言,集体培训有利于开阔教师的学习路径,让他们接触到学界先进的教育思想,也能激活他们的创新教学意识。所以,针对部分教师对“双减”政策认识不清的真实情况,学校可以为教师搭建集体培训和集中学习的平台,以学术座谈会、知识宣讲会、自由交谈等环节和流程,作为集体活动的构成要素,指导学生在培训活动中学习相关基础知识,深入了解“双减”中涵盖的具体内容,与自身采取的教学策略相对比,找出教学策略中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内容,从而合理地筛选与政策相悖的教学内容和素材,这样便能加强教师的知识基础,让他们认识到“何为‘双减’政策?怎样践行‘双减’政策?”逐步扭转教师的陈旧教学理念。而在集体培训活动中,语文教研组也要针对课标的具体要求对学生学情进行细致研读,了解学生在语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不同层面存在的问题,找准学生的思维弱点和知识漏洞,以便教师明确“双减”政策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进而为实现“瘦形”和“提质”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2.于课型研究中融合“双减”理念。从学情分析和现状研究中不难看出,传统的课程形式难以实现减负和增效的教学目标,若教师一味地坚持陈旧的教学模式,那么便很可能会形成一个消极的教学循环。鉴于上述情况,在课前研究阶段,教师可以集中探究课型体制,融合“双减”政策中“坚持学生为本”“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等理念,全力钻研创新性的语文课型,以自读课、专项课外阅读活动、校园文化课等作为新型课程模式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在新型课程体系中感受到乐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另外,语文教研组也要从必选课、自选课和公共课等不同的类型出发,完善课程制度,给予学生选择课型的机会,鼓励他们依据自身的需求和综合实力,选择恰当的课程内容,这样才能真正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而自愿地加入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学习队伍中,有利于初中生实现综合发展的目标。

(二)以学促教,渗透“双减”理念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自己的双眼观察世界、以双手改变世界。在“双减”教育背景下,教师应牢记教学的目的,秉承着以学促教的教育理念,从初中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需求等方面出发,制定教学计划和作业设计方案,以此体现出“双减”理念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1.于学情分析中渗透“双减”理念。基于“双减”理念开展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任务是了解学生的学情,知晓他们在哪些方面存在压力和负担,以针对性的策略帮助他们减轻负担,这样才能精准地对接教学目标。换言之,教师要将学情分析作为“以学促教”的第一步,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课程标准和“双减”政策中提及的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和课后服务等元素,制定教学调查问卷和随堂测验试卷,指导学生根据真实情况填写问卷,并利用所学知识解答试卷中的问题,随后,教师针对学生的问卷和试卷内容,对其综合实力、学习压力等进行客观评判,了解他们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找准“双减”理念与语文教学的融合点[2]。此外,根据学生在问卷和日常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状态,教师也要积极探索减负型的课程教学模式,从真实学情出发制作系统化和完整性的语文教学体系,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缓解内心的学业压力,并逐渐体会到语文知识中蕴含的真理和乐趣,这样既能达成以学定教的教学效果,也能契合“双减”的实际要求。

2.于情境教学中渗透“双减”理念。“双减”政策中明确指出应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的学科,它需依托于一定的情境,方能激活出语文教学的人文主题,综合以上因素,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渗透“双减”理念,教师应精心选择情境教学模式,依据文本内容和主题选择对应的情境素材和情境创设方式,让学生在生活化、故事化和智能化的情境中,解读和感受文本的意象、意境和思想感情,相比于传统的讲解式和单向输出式的形式,情境化的教学模式更能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也能减轻课堂教学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展开来说,以情境教学作为渗透“双减”理念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鉴赏文本、抒发情感,促使他们投入情境中进行阅读和学习,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并于情境中主动挖掘语文知识,长此以往,在情境的感染和影响下,学生的语言敏感度、思维灵活性和鉴赏能力等皆会有所提升,如此,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存在的学习难点和阻碍也会逐渐消解,而“双减”的思想和理念便能扎根于语文课堂之上。

3.于项目探究中渗透“双减”理念。基于“双减”政策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坚持学生本位的教育要求,教师要对现阶段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摆脱输入式、机械化教育理念的束缚,构建起以学生需求为指向、以减轻学生负担和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语文教学体系,以此渗透“双减”教育理念。为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建设项目探究教学板块的方式,经过精心规划和细致分析后,制定语文专题探究项目方案,依照语文教学内容中具有探究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设计探究流程、形式和内容,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相关探究活动中,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需求得到了关注,他们能够摆脱无意义的习题训练和默写练习,转而在专项探究中深度解读语文文本、运用语文知识。另外,在项目探究板块中,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将自身的现实生活与课程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增进他们与语文知识之间的距离,消解他们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抵触和畏难心理,经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学生便能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夯实知识、开阔视野,这与“双减”理念中提升教学质量、坚持学生为本的思想也不谋而合。

4.于作业设计中渗透“双减”理念。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只有创新和优化作业模式,才能真正凸显“双减”政策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相反地,“双减”理念的目标便无法实现。对此,教师可以于作业设计中渗透“双减”理念,根据政策中的内核思想,制定作业管理和设计规划,对作业的总体形式和作业应达成的教育目标进行一一设定,从全局角度展开作业工作。而且,为了契合政策的主要要求,教师可以结合学情分析中的结果以及语文教学的内容,创建弹性化、个性化和层次化的优质作业模式,以“自选超市”“积木游戏”“作业大闯关”以及“实践对对碰”等形式创新、内容优化的作业,作为语文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和家庭生活中的作业,改变传统作业中机械性强、重复率高的弊端,让学生真正爱上作业,并能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以此减弱他们对于作业的负担感[3]。

5.于课后服务中渗透“双减”理念。为了规范有偿辅导的乱象、减轻学业负担,国家颁布了“双减”政策,在政策中对“课后服务”提出了具体要求,这能够说明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有助于实现“减负”和“规避乱象”的目标。因此,在以学定教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应着力优化课后服务的质量、完善其结构和形式,借助线下角色表演、主题诵读、专题演讲等课后活动实施课后服务,让学生在课后服务中运用基础语文知识,并在表演、演讲等活动过程中展现自身的学习成果,这样的模式能够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轻松、积极和自由的环境中焕发活力。而且,教师也要借助微信群组、公众号、学习APP 等,开启线上课后服务活动,定时为学生推送经典文章、阅读小任务等,并于线上为学生解答疑惑,让他们能够在自主学习阶段运用技术解决难题,这样既能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能开阔学生的思路,使他们形成创新思维,据此,“双减”理念也能逐渐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有助于构建减负型和高效型的语文教学模式。

(三)以评促教,践行“双减”理念

1.于过程评价中践行“双减”理念。在践行“双减”理念的语文教学中,以评促教模式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基于“双减”政策中“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的要求,教师可以将教学评价融合到教学的各个阶段,利用电子评价表、个人成长记录表和课堂教学实时观察表等道具和手段,将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和课后服务等不同阶段的真实表现记录下来,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对其综合实力和语文素养等进行评判和分析。而在实施过程性评价时,教师也要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正确调整教学计划,若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兴趣缺缺的状态,教师便可在教学中采取游戏化和故事化的教学对策,适当调整课堂教学的方法,以此方式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主动加入学习和探究队伍中[4]。

2.于综合评价中践行“双减”理念。概括来说,传统评价模式中存在标准固化、形式单一、学生参与性不强等问题,不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实力,也无法驱动学生的主动性。而基于践行“双减”政策的目标,教师可以创建综合评价模式,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发展情况等作为重点评价目标,摒弃“唯成绩主义”的错误思想,考查和评价学生多方面的真实发展情况。再者,从“双减”政策中“坚持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教师也要对综合性评价的形式进行创新,将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利用小组内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不同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让他们从多元角度审视自身和他人,了解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缺陷,进而做出调整和改变,使得自身能够朝着综合发展的方向迈进。借此,学生的综合素养会不断增强,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也会逐渐增强,这也符合“双减”政策中的客观要求。

三、结语

总之,基于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的双重需求,教师以“双减”理念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阶段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全面优化,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设计新型减负的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的机会,既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的全面改革,也能最大限度缓解初中生的学业压力,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从生理和心理等不同的角度使其达成健康成长的目标。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理念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