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历程与大体捐献的人文教育探究

2023-02-14 17:24欧阳远朔马延兵计胜峰许杰华董炜疆周劲松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3年6期
关键词:医学部西迁西安交通大学

欧阳远朔,刘 亮,韩 华,马延兵,计胜峰,许杰华,董炜疆,周劲松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陕西 西安 710061)

西安交通大学作为西迁精神的传承沃土,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程与文化底蕴。其校训校风及办学定位都围绕西迁精神中的扎根西部与爱国主义精神。西安交大医学部作为2000年经过国务院批准三所合并的陕西重点高校之一,也有着悠久且雄厚的办学实力,其抗战迁陕精神与西迁精神有着共同的内核。经过合法捐献手续并应用于解剖教学的遗体被尊称为大体老师,在实验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且十分珍贵稀缺。随着我国民众生命观与教育水平的提高,各级红十字会部门的宣传,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办公室的成立,越来越多的本校教师作出了身后捐献的感人壮举,其中就包括很多著名的西迁教授,谱写出令人动容的生命赞歌。本文将从追忆西迁发展历程,大体捐献的人文教育意义和结语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与论述。

1 交大历史的西迁内核

1.1 西迁启蒙之南洋公学

西安交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之一,是我国最早兴办的两所学府之一,在海内外都享有很高知名度与认可度。回顾历史,清朝光绪年间,甲午海战后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使民族危难进一步加剧,隆隆的炮声同时也警醒了当时的知识分子阶层意识到国家已到危亡之际,充斥着忧国如家的忧患意识是体现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爱国情怀,从而无数仁人志士竭力反思的民族自强之路应运而生。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之父”的洋务派代表人物盛宣怀于1896年在上海创建了南洋公学开了先河,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并逐步发展成为独具理工特色的著名大学,在此期间一直秉承办学与救国紧密相连,为国家民族的独立竭尽全力、呕心沥血的培养与输送人才。抗日战争时期,学校部分内迁重庆但仍坚持沪渝两地办学,为抵御外侮侵略作出过许多杰出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学校作为民主堡垒许多师生都积极投入到民主革命风暴与解放事业的热潮中,祖国的统一旗帜上有着交大前辈舍生忘死、再造共和的无数心血。1955年中央决定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6年起师生分批迁入并实行统一领导;响应国家号召的交大人怀着公忠热忱,从黄浦江畔到古城西安,担当祖国赋予他们的历史重任。在交大人几十年的爱国奋斗征程中形成了西迁精神的铮铮内核,被凝练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实在令人动容,是新时代全体知识青年需要坚守与继承、吸纳与发扬的重要主体精神[1-3]。正是有了前赴后继扎根于西北的一代又一代交大人的坚守才有了西迁精神的传承,迁校60余年间,40%的毕业生和杰出校友作为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深深扎根于西部奉献着自己,不仅极大程度满足了国家发展大局的需要,更是民族未来发展的需要,是包括内迁的每一位交大人作为中华儿女的大局观为支援西北建设打开了新局面。1959年,经国务院批复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持续蓬勃发展弘扬西迁精神。

1.2 西迁发展之合校良缘

进入21世纪,西安交通大学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经国务院批准与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作为医学十大金刚之一也具有雄厚的办学实力,其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成立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举办的第一所国立西医学校。1923年9月改名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1927年8月改名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1928年11月改名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学校作为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最高学府,在构建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培养出一大批中国早期医学教育先驱。随着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我国北部城市特别是平津一带朝不保夕,北平大学医学院广大师生在国民政府命令和校长徐诵明号召下随校西迁,组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11月15日随校在西安举办开学典礼并正式上课,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西迁抗战的中流砥柱。1938年3月南迁汉中,1938年4月3日改名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1938年5月2日在汉中正式开学。1939年8月独立为国立西北医学院。抗日战争期间一直延续北平时期六年学制保证培养学生的教学质量,在西北坚持医学教育抗战八年余,克服了严苛艰苦的教学环境,培养的毕业生遍布抗战各地,用实际行动凝炼出特有的爱国精神和抗战西迁精神,为抗战胜利做出卓越贡献。1946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从汉中迁回西安至今,永远扎根在祖国大西北的土地上。新中国成立后又几经易名,1950年改称为西北医学院,1956年改称西安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安医科大学。2000年4月三校合并后更名为西安交大医学院,2012年6月组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4-5]。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15位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并向当年西安交大西迁老同志们表示敬意和祝福。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们并表示关切。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学校考察参观西迁校史馆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勉励师生在新时代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给全校师生以巨大关怀和极大鼓舞,为学校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6]。今日的医学部也将紧紧依托综合性大学办学资源和理工优势,以“扎根西部、服务国家、区域引领、世界一流”为定位和目标,以 “国家医学中心”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为契机,为创建一流大学的医学学科而奋力前行。总的来说,西安交大医学部的抗战迁陕精神是西迁精神的完美阐释与耦合,二者同属一脉,一起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发展注入了生命的血液。

1.3 西迁传承之解组历程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隶属于医学部基础医学院下设10个系之一,始建于1937年北平医学院,后转为西北医学院解剖科,当时同时承担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两门课程的教学。我国著名组织胚胎学家张保真教授作为医学部组织胚胎学重要奠基人同时也是西迁精神的最好代表之一,抗战期间缺乏纸质教材,张教授课前精心准备,上课时结合挂图和黑板绘图讲解汇总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新中国成立后他亲自编写人类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因病疗养期间在病床上口授给少数学生代表组织胚胎学相关知识,使代表再转授全体同学,充分体现了老一辈专家对医学传承的责任心。诸多老一辈解剖学家如张怀韬、凌凤东、房台生、孔祥云、薛振东、林奇、任惠民、胡海涛、刘勇等教授艰苦奋斗、孜孜不倦、言传身教、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感召无一不是对西迁精神的完美继承[7-8]。

岁月荏苒,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发展至今,已承担临床医学八年制(侯宗濂医学实验班)、 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五年制、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 、药学、护理学等专业、各层次留学生的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神经解剖学、神经系统研究方法与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和三门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任务。对留学生采用全英文教学,长学制学生采用双语进行授课。作为所有医学课程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承担了整个基础医学院最为繁重的教学任务,现代化的人体标本陈列室(约360m2)有着各种人体器官、组织与标本,22个多媒体解剖学教学实验室配备自动化解剖台和数字人仿真系统,多个尸池存放储备几百余具大体老师,共享4个形态学实验室为所有选择交大医学的莘莘学子开启了通往医学殿堂的大门,为他们今后从事科学研究与救死扶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迁精神的要义在于扎根西部,像种子一样埋于这片黄土,不求回报。而解剖学恰恰是医学教育中的那颗种子,孕育其他学科转化出拯救生命的硕果。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全体教职工将秉承西迁精神,脚踏实地完成各项科研教学任务。

2 大体捐献精神的延续和发扬光大西迁

2.1 大体捐献地位与意义

大体解剖是培养每一位合格医学生的必经途径之一,无论是完整的教材体系下的挂图,还是模具都无法替代大体老师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在实际教学中大体老师数量极度缺乏却一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时代文明的召唤中,合法且透明的遗体捐献新纪元是对大体老师数量补充的最佳方式。我国遗体捐献的主要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为公民生前自愿表示在去世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自愿、无偿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第二种方式是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意愿的公民死亡后,由其直系亲属(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将该公民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9-10]。2022年7月,经陕西省红十字会批复,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正式成立了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人文教育基地,这是我省首个以遗体捐献为主题的人文教育基地,分为感人事迹展示区、大体捐献理论展示区、红十字精神展示区、医学名言展示区等区域。该基地的落成标志着我省遗体捐献工作整体进入了新的加速阶段并有了规范化的进步。不仅开辟拓宽了整个捐献流程,搭建了普通民众了解捐献知识的新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宣传,让更多医学生、普通群众深入了解遗体捐献的相关知识及捐献者和捐献者家属的感人故事,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到遗体及人体器官捐献这项公益事业中来,为医学的进步不断注入力量与生机,给更多的患者带去光明与希望。目前的政策是凡在本省居住、有意在身后自愿、无偿捐献遗体的志愿者,可直接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办公室(科教楼东侧)办理登记相关手续,也可与省、市、各区县红十字会联系。 志愿无偿捐献遗体者需在直系亲属的陪同下,携带各自有效身份证件,填写双份遗体捐献申请表,并在规定地方留存指纹(存档一份、捐献者留持一份),由工作人员签字盖章后拍照存档。填写完毕后工作人员为志愿捐献者领发感谢状。捐献人需手持感谢状拍照存档后生效。遗体捐献是自然科学价值观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观,是高尚人格的体现。所捐献的遗体不仅能保障医学实验教学,也可以搭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研究平台。通过对这些标本的观察和学习,强化医生及临床医生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培养出更多医学生服务社会。

2.2 校园践行者的风骨

作为西迁精神的传播者,西安交通大学的教师团队走在了大体捐献的前列,其中我国著名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专家刘树棠教授与孙漪教授夫妇就是众多代表之一,刘树棠教授于1958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力工程系并留校任教,同年听从党的号召随校西迁,由上海西迁至西安勤恳工作40余年,为我国计算机专业、无线电专业的发展特别是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1981年至1983年曾赴美国马里兰大学进修,归国后继续发扬西迁精神深深扎根于西北从事信息通信方面的教学工作直至退休,其夫人孙漪教授于1955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1962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乌里扬诺夫电工学院,获得无线电工程师证书(硕士学位),回国后也一直任教于西安交通大学并研制出中西兼容可视信息系统应用于社会实践。生前他们伉俪情深,深受学生好评与爱戴,使西安交通大学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水平走在国际化的前沿,桃李满园的两位教授深感年事已高,学之大者直面死亡,两位老人做出了百年之后的安排:丧事一切从简,不设灵堂同时不举行追悼会和一系列遗体告别仪式,将遗体直接捐献给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随后他们亲自联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办公室(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办理了遗体捐献与角膜捐献手续。不幸的是两位老人分别于2022年12月20日、2023年1月5日先后离世。伟大的西迁精神中16字方针“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真正地融入了二人的血脉,他们学成归来没有选择去生活条件优渥的城市而是选择回归自己的母校发扬其专业所学填补了我国许多数字信号领域的空白,最终又以捐献大体的方式永远陪伴着这片土地与这座校园。如此善举引起了极大轰动和热烈反响,也得到了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央视新闻及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办等新闻传播媒介和机构对遗体捐献的报道与宣传在整个社会起到了很大的宣传和引导作用[11-12]。诸如此类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许多老师不仅默默捐献且低调不愿宣扬,真是令人肃然起敬,潸然泪下,目前遗体捐献在逐渐成为移风易俗的新风尚,截止到目前,已有数百位教师完成了对交大医学部捐献遗体相关的手续,以身作则的精神让西迁精神永远的留存了下去。

2.3 崇高的人文意义

在我国古代乃至近代,受到封建思想与传统礼教的影响,人们都很自然地避讳谈及有关死亡的话题并认为其是极不吉利的事情,诚然当首次意识到死亡是一种必然而不可控、不可知的结局时会激起每一个生命内心强烈的不安与恐惧、焦虑与痛苦、无措与茫然。但是随着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的普及,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世界物质的守恒性,出生与死亡都是生命历程中的定数,既然无法规避与改变,不如坦然接受与面对。只有正确认识与思考死亡,其中包括自己与家人及当下所拥有的一切终将归为尘埃。对死亡客观的认识与平和的心理准备,才能意识到现在所拥有的有限生命之珍贵,才能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生命的意义而非本身。 除了不懈艰苦奋斗,奉献余生岁月,不负来这世间一趟,感恩并享受生命中那些存在的美好瞬间;越来越多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了另一种超越灵魂的永生。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2023年4月,我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经超过616万人,近两年时间的登记人数更是超过了前10年的登记人数总和[13-15]。这一数字充分体现了我国民众生死观和生命观的快速变化,因为比起索取后的虚无,付出才是真正使人快乐的解药,生命的意义随着肉体陨落的那一刻得到了最大的升华。

死亡教育必不可少,感恩教育更是不可或缺。除了每年一度的清明大型缅怀仪式,解剖课堂第一课向大体老师致敬仪式,医学生需要更加珍惜大体老师的标本,在解剖学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完成对人体各部结构层次的学习与理解,每一具大体老师不仅来源极其珍贵,且都经过了全身的备皮清洁与高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灌注固定并浸泡2年以上保证了大体标本的完整性。浸泡后的大体标本有着甲醛挥发导致的特有的剧烈刺鼻气味使人难以长时间靠近进行操作,但作为医学生应该发扬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做好每一次解剖实际操作,在搬运移动、切开分离的过程中严肃认真,心怀感恩与崇敬,解剖台上的大体老师本应落叶归根,入土为安。但他们却选择无私献身,生来无一物,化为满天星。福美林的气味已尽数浸入希波克拉底的图腾与南丁格尔的玫瑰,从选择的那一刻便应是无悔的深深刻入骨髓,救死扶伤,拯救病患的神圣职责与使命注定了医学生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精研医学以除人类之疾苦。我辈中人需时刻牢记并感念西迁先辈遗志,发扬交大百年之传承。

3 结语

随着大体遗捐整体流程更趋于规范化与合理化,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一神圣的事业中来。其中不仅有民众死亡教育的普及带来的裨益,更离不开我国各省市地区以红十字会为代表的各个公益事业单位的宣讲。当然,在进一步健全全国统一遗体捐献法制方面和除省会城市以外的欠发达地区的伦理接受程度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同时在遗捐大体老师们各自完成其解剖学教学任务后,对其骨灰的妥善处理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除了传统的奉还于家人亲属外,还可以委托单位处理抛撒至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或安放在西安市凤栖山的公益性墓园都是不错的选择。总之,希望通过以西安交通大学的西迁精神为导向,将大体捐献精神发扬光大,更好地助力医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医学部西迁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多吡啶双核单功能铂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抗癌活性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招募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再获“最受欢迎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雕塑作品《交大西迁知名教授》
西迁丰碑
Correlations among macular pigment optical density,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and body mass index
弘扬西迁精神,铸就“西迁精神”出版工程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医学院毕业生质量分析——以武汉大学医学部2010-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