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高等医学院校“新文科+新医科”建设中的路径探索

2023-02-14 17:24周如玉周薇娜陆晓庆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3年6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美育

陈 玥,周如玉,傅 瑜,周薇娜,游 婧,陆晓庆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德国著名哲学家佛里德里希·席勒于18世纪末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美育”概念。近代中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将西方美育思想与中国礼乐传统相容并济,推动美育思想的中国化,他在《教育大辞书》中提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他认为美育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情感陶养,进而影响人的意志,影响人的行为[1]。刘玉清教授论证了大学美育与专业美育、成人美育的衔接,他指出应注重美育教学内容与受教者所学专业的融合和教学模式的延续,引导大学生知美、好美、乐美、创美,培养终身兴趣爱好[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3]”。国内学者对于美育的界定也已形成共识,即美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其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4-5]。

2018年教育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培养高水平的学术型创新人才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旨在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打造特色优势专业[6]。医学承载着关爱人类健康、治病救人的崇高职能,应培养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德术双馨的医学人才,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有研究指出,医学院校美育课程尚存在着受众不广泛、特色不鲜明,美育价值引领作用不充分等问题;多位学者研究并提出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美育教育除可以端正培养审美能力,更有助于医学生具有“美”的医疗技术,“美”的医德,塑造完美人格和激发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7]。

面向新时代,高等医学院校奋力推进“新文科+新医科”建设,促进医学教育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要求,实现医文交叉融合,强化美育在内的医学人文教育,以人文之美、医学之爱,培育学生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全面提升医学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拔尖的卓越医学人才。本文立足医学类院校“新文科+新医科”建设需求,从医学院校推进美育教育工作的必要性、现状与困境以及途径探索这三个层面展开讨论,以期发挥美育教育功效,助推医药卫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1 医学院校美育教育的必要性

1.1 医学的本质要求加强美育教育

医乃仁术,医学以具有生命、心理和情感的人作为研究对象,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综合学科,是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医学最核心的本质并不在于治愈患者,而是人类对疾病痛苦的回应,主要在于人性关怀与精神慰藉[8]。现代医学是以人为本的整体医学,不仅应维护人的生命健康,挽救性命于危难,更应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其精神内核在于对人的尊重和对人道主义精神的实践,在于对人的生命健康和健康生活的维护和促进。医务工作者不应只承担救死扶伤的职责,更应是有着高尚道德和良好职业操守的人,是医学艺术实践者,是追求身体、精神健康之美的修复者,应善于用医学手段来研究、维护、修复和再塑人的健康之美,仅拥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其内心一定也是“美”的——有恻隐仁爱之心,尊重理解病患;有良好的审美修养,满足将“人”从病态修复为常态,将常态提升为美态,以提高生命质量;充满医学审美创造力,不断增进人的生命活力的美感,满足人们对健康更高层次的要求[9]。

1.2 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加强美育教育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强调,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应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不仅有救死扶伤的医术、本领过硬的技术,还应具备心中有爱的仁术、方法科学的艺术,要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其具备大健康理念、良好专业素质、充满人文情怀,使其以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为己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充满爱心,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大医精诚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和健康守护者[10]。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美育教育将有助于实现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医学生的人文情怀、成就其高尚灵魂和健全健康人格,促进医学生将内心美好的情感外化为真正美的医学行为,有助于形成一大批服务全生命周期、全健康过程,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医学专业和医学教育人才力量[11]。

1.3 “新文科+新医科”建设要求加强美育教育

“新文科+新医科”建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胜任力导向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等医学院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医文深度融合,建设交叉医学专业。社会发展和需求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而美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与创新,可以有效推动医学人才培养由“学科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提高医学教育水平和实效,提升医学生专业技能和医学人文综合能力,培养更多卓越医学人才,有效响应社会需求,服务全民健康和社会发展。此外,医学院校开展美育教育对提高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医学生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培育健康道德观,强化人文关怀,培养新时代创新性复合型创新拔尖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弘扬和丰富新时代大医精诚新内涵。

2 医学院校美育教育现状

美育教育越来越受到医学院校的重视,这对医学生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医学院校美育教育还有不足。

2.1 美育教育理念不明晰

长期以来,医学院校作为单科性、专业性较强的高校,对医学生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医学专业教育和临床技能教育,没有把美育教育摆在应有的位置,虽然医学院校美育工作不断发展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是整个高等医学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对美育育人功能的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育人机制。美育常常被片面化视作培养艺术特长的技术性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仅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认为美育只是阳春白雪,和者甚寡,常常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造成很多医学院校的美育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课程设置、科研研究支持等方面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平台支持和发展途径。现有理念尚未充分认识到美育应渗透融合到医学专业教育的全过程,简单机械地将美育理解为一项艺术专业技术训练且形式单一。

2.2 美育教育投入不足

美育教育正常开展需要稳定的资金投入和物质支持,如:开设艺术课程与活动场馆,购置与配备专业多媒体教学设施,稳定称职的美育教育专业化教师队伍等。虽然政府在逐步加大对于高校美育教育的投入和重视,但大部分医学院校并未为开展美育教育活动提供相应的文化设施和充足的师资,部分学校在权衡了本就紧张的资金投入和无法立竿见影取得教育实效的美育教育,更倾向于购置医学专业教育教学使用的仪器设备或实验试剂。

2.3 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与具有成熟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的专业教育、德育、体育相比,医学院校的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存在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就是美育的误解,大多高校的美育师资往往以公共艺术课程教师为主、部分人文学科课程教师为辅进行设置。专职的美育教师数量少,常常处于学校学科和专业建设的边缘地位,存在着挤压型生存的现实,而其他医学人文师资力量被调配至美育教学,间接使教师们承受了过重教学负担,与国家大力倡导的跨学科、全学科美育教学团队不匹配。同时由于缺乏美育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保障机制,缺乏对专业教师进行系统的美育方法培训,无法将校外富有地域、行业特色的优质师资整合到高校美育师资队伍。研究表明,由于缺乏高素质师资队伍支持,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重应试教学轻素质养成,以分数为目标导向的灌输式教学,无法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影响着他们向更高层次的全面发展[12]。

2.4 美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医学院校基于专业特点和教学科研实践需求,在课程设置上没有给予美育课程足够的空间,把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主要开设艺术类核心通识课程,把美育课程当成专业学习的从属和补充,课程设置不系统、不完善。虽然随着“新文科+新医科”建设的推进,学校逐步认识到开设足够数量的美育课程的重要性,但多局限于艺术类课程,未能将医学院校的学科优势和优质教学资源与美育交叉共建,形成医学特色的美育课程,开课缺乏稳定性。相当一部分美育教育内容被安排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衔接不够甚至脱节,课程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机械灌输知识,疏于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导致学生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的“不良”,很多学生只学“术”而不学 “道”,缺乏应有的美学底蕴,综合人文素养提升效果大打折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13]。

2.5 学生美育意识缺乏

医学生更加重视专业学习,对于美育等素质教育关注不多,选修美育课程多是为了修满学分以达到毕业要求。此外,课程内容与形式简单,难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对美育教育和实践活动缺乏足够兴趣。社会多元化发展对医学生同样带来了冲击,存在着审美品位不高等现象,忽略了心灵美、内在美的塑造。

3 新文科建设中医学院校开展美育的途径探索

高等医学院校的美育工作起着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应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增强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人文素养。

3.1 转变美育教育理念

美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加强与德育、智育、体育等相融合,与各医学专业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新文科+新医科”建设中医学院校围绕卓越医师培养目标,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美育培根铸魂的重要性,坚持“知行合一”理念,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营造全员、全程、全方位美育氛围,推动美育全面覆盖。从岗位胜任力素质要求出发,将医学生美育能力和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统一融合,将突出美育思想性与艺术性、逻辑性与情感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引入优质资源到美育教育中,实现美育与医学专业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提升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价值高度、人文厚度和知识宽度,以期构建医学生美育培养新目标,即美的认知能力、美的欣赏能力、美的应用能力、美的批判能力和美的创造能力五个层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4]

3.2 多维度加大美育教育投入

医学院校应借助政府、医院、社会力量等多维度协同推进医学生美育教育。学校要积极争取政府的美育经费投入,加快推进学校美育设施标准化建设,满足美育发展基本需求;同时科学配置学校资源,加大美育专项计划支持力度,确保美育工作稳步发展;促进学校资源与医院资源互动互联,充分利用附属医院的优质美育资源,推动校内外资源共建共享;邀请社会力量进入学校,落实全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丰富学校的美育活动和内涵。将美育通识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提高美育工作的重要程度。强化校院美育活动,如以学生艺术社团为抓手,为学生搭建展示与提升审美和情操的广阔舞台,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不断努力。

3.3 构建高素质医学美育教师队伍

强化人才队伍保障,设立足额美育专任教师岗位,整合校内师资力量,专兼结合、引育并举,形成一支符合新时代美育要求的美育教师队伍。一是整合现有师资力量,充分挖掘具有良好美育口碑和情怀的师资,以点带面,稳步发展。二是专兼结合、引育并举,采取有力措施不断优化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专业艺术院校优质师资聘请制。三是鼓励跨学科美育课程建设,如支持公共课和思政课教师与专任美育教师跨学科合作开设美育课程。四是支持美育师资交流培训,搭建美育师资教学技能培训发展平台。五是设立一批美育课程建设和美育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推动美育教育在医学院校高质量发展。以期建设一支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大爱于心、大德于行、大美于形,符合医学教育特点的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美育教师“队伍”,既当好“经师”又当好 “人师”[15-16]。

3.4 加强医学美育课程建设

美育课程不仅应包括教育部规定的艺术类核心通识课程,还应注重专业教学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把美育与医学专业教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融会贯通、有机结合,通过邀请国家名医、教学名师等开展美育课程教学,让医学生领略名医名师风采,感受崇高的医德素养和人文素养。具体有:一是注重课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严格课程设置的递进关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交互,采用情景式教学、案例讨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开展美育实践课程;二是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师资,开展理论实践融合式美育教学,如防疫活动中最美逆行者、最美白衣天使等,通过真实鲜活的案例培育学生感受一线医护人员耐心负责的服务态度美、悉心照护的服务热忱美、高超娴熟的服务技能美;三是探索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美育“云课堂”,扩大优质美育资源的覆盖面,形成具有学校专业优势,地域特色、各方广泛参与的美育课程,提升医学人文素养[16-17]。

3.5 培养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

医学教育承载着培养守护人类健康、关爱病患疾苦,具备高度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崇高职责。随着人们健康观、审美观的日益提升,这就要求医学教育不仅应培养好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崇高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审美意识,培养昂扬进取的价值观、健康向上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增强医学生对美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3.6 构建学校医院联动协同美育机制

医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和医院等实践基地的相互支持和协同,应进一步完善医教融合、校院联动的多主体美育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引领附属医院发挥重要的协同作用,探索建立学校-医院美育实践教学标准体系,深入医学实践活动开展美育教育研究,将美育深入融入医学通识教育、临床专业教育和临床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通过情景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在真实临床情境中体验和感知美的行为,实现审美认同和内化,加强美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培养,构建学校和医院各司其职、协同推进的良好美育生态和育人机制[16]。

3.7 探索科学美育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美育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新文科+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院校美育评价应将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以提升学生人文综合素养为目标,以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为指导,遵循教育内在规律,构建科学的医学院校美育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对医学院校美育的实施过程及成效进行评估。此外,还需注重对医学生审美素养与人格修养动态提升的过程性评价,既注重对学生个体层面美育效果的关注,也重视学生群体层面美育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成效[17]。

4 结语

随着“新医科+新文科”建设的不断推进,医文交叉融合发展,美育作为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可切实增强医学生的审美素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医学生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全面提升,以培养拔尖创新的卓越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生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