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声乐专业多元化与创新研究

2023-02-19 12:19荀艺华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转设筹备处
艺术品鉴 2023年33期
关键词:音乐学院声乐教学模式

荀艺华(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转设筹备处)

在新时期,我国社会的发展更加迅速、全面,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高校的办学规模和水平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校声乐专业学生数量随之增加,这就对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于声乐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并且对声乐人才提出了专业性、实践性等方面的要求。高校声乐教师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全面培养声乐人才的综合素质。结合现阶段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情况,不难发现其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导致声乐专业的教学水平难以提升。因此,研究高校声乐教学多元化与创新策略,已成为高校声乐教师的当务之急。

一、高校声乐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一)声乐教学定位不准确

现阶段,我国高校普遍采取专业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定位时以声乐表演为核心教学目标,这种教学定位是不准确的。高校应当意识到自己与专业音乐学院的人才培养目的上的区别,专业音乐学院培养的是艺术表演型人才,而普通高校应当注重人才的社会性、实践性。当前,高校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很多学生并不具备较高的声乐素养,如果采用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首先,高校未明确声乐专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演唱技巧,忽略了文化、情感、审美等素养的培养。声乐教师未能在讲授声乐知识、技巧的同时,思考学生的发展和就业;其次,高校声乐教学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主要以乐理、和声、视唱练耳、合唱等课程为主,缺少实践类课程;最后,高校声乐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在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学中,过于追求声乐技巧,忽视了声乐本身的理论知识内容,直接表现为很多学生重视小课,忽略大课。

(二)声乐教学特色不鲜明

在模糊的声乐教学定位的影响下,高校声乐教学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很多高校都采用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希望塑造出与专业音乐学院相似的教学特色。但是,高校声乐教师却没有思考,本校声乐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办学理念到底是什么?应当形成怎样的教学特色?首先,高校声乐专业模仿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即采用“一对一”模式对学生开展教学。但是,高校的声乐专业学生人数比较多,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其表演能力、综合能力都比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生要弱,“一对一”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其次,高校声乐专业教学评价不完善。在声乐专业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阶段高校声乐专业的评价仍局限于考试,学生根据考试要求练习1-2 首歌曲,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分,这种评价方式缺少对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查;最后,声乐教学与社会实际脱节。近年来,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声乐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应当做到与时俱进,结合社会的审美、人才需求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但是,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学还是以教材为主,教师缺少创新意识,导致声乐教学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二、新时期高校声乐教学多元化与创新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明确高校声乐教学定位

结合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学现状来看,高校普遍采用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创新,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明确高校声乐的教学定位。首先,声乐教师要深入社会进行实际考察,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就业情况,结合这些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优化和改进,正确认识高校与专业音乐学院学生发展的差异,在教学中突出声乐专业的专业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其次,声乐教师在教学多元化与创新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高校声乐学苗的综合素质,基于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和优化教学模式,避免了教学定位过高、过大的问题,使高校声乐专业教学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有利于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

高校声乐教师想要对教学进行多元化的创新,就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找准高校声乐专业的办学目标,从而塑造鲜明的教学特色。首先,高校声乐专业与专业音乐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专业音乐学院以艺术表演为最终教学目标,而高校声乐专业教学主要以就业和进一步深化学习为目标,这就意味着高校声乐专业必须加强理论性、专业性和系统性;其次,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在进行多元化创新时,可以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采取小组课、集体课、欣赏课等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兴趣始终是他们的学习优势之一。其他专业的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而声乐专业的学生,主要通过兴趣激发潜能,进而获得进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蔓延,在未来,声乐专业人才面临的挑战更加多元化,因此,对声乐教学进行多元化的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从容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创新更加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促进学生声乐水平的共同提升。

三、新时期高校声乐教学多元化与创新策略

(一)确立为社会音乐文化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高校声乐专业担负着为社会培养艺术人才和艺术教育人才的重要责任,有效地推动了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现阶段,素质教育理念已成为主流教育理念,声乐专业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高校声乐专业应当明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着重为社会培养声乐人才和音乐传播人才。(1)高校声乐专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审美能力和组织能力。声乐不仅是一门歌唱艺术,其中更蕴含着美和情感,在演唱时,学生应当体现出美的要素。在声乐教学中,虽然学生要掌握扎实的呼吸、共鸣、吐字、发声位置技巧,但是审美能力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学生只有具备审美意识和能力,才能够将歌曲的美和内涵诠释出来。对此,声乐教师要在教学中多引入一些同类型的声乐作品,组织学生多听、多唱、多体会。同时,组织能力也是高校声乐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高校声乐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声乐表演和声乐教学,二者都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对此,声乐教师要在教学中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组织能力进行培养,从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2)高校声乐专业要注重培养学生传播声乐文化意识和创新意识。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其后续发展大多与大众声乐文化有关,学生或从事艺术表演,或从事声乐教学工作,因此,传播声乐文化是每个声乐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意识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声乐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同时,大众声乐文化是高雅音乐文化的市场化、社会化产物,其受众多、内容和形式通俗,已成为人们的重要精神财富之一。声乐专业教师要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传播声乐文化意识,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声乐文化底蕴,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在后续的发展中,主动传播声乐文化,并积极进行创新,促进大众声乐文化的发展。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社会视野,了解现阶段社会上比较受欢迎的声乐文化,引入声乐教学课堂中,使学生在校园中可以随时了解声乐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与此同时,声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现阶段的声乐文化展开思考,探索创新路径,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提升声乐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建立开放性的声乐教学模式

近些年,各大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声乐专业的学生人数随之增加,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声乐素质参差不齐,给教师增加了教学难度。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显然已经不适用,所以,声乐教师要积极创新,建立开放性的声乐教学模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1)优化声乐教学模式。在过去,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主要以“一对一”为主,即教师单独为每名学生授课。这种情况造成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对比,进而难以获得提升和进步。声乐教师想要对声乐教学进行创新,就要优化教学模式,增加声乐课程的开放性。声乐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课、理论课、欣赏课等多种授课方式,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对选课方式进行优化,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教师的课程,并且可以自主选择去旁听其他教师和学生上课,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此之外,声乐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声乐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如计算机编曲软件、互联网声乐教学资源等,实现声乐教学的优化设计。比如,声乐教师在进行声乐演唱教学时,可以利用人机交互技术,将学生的演唱录入计算机中,由软件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估;又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在听觉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刺激,使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地演唱歌曲。(2)增加声乐社会实践活动。不同于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生,高校声乐专业学生很少有人能够成为专业的独唱歌手,但是作为声乐专业的学生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表演技能和实践经验。高校声乐专业在培养声乐人才时更加注重“一专多能”型人才,不仅要强化声乐理论知识和声乐技巧的讲授,还要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学生站在舞台上时能够从容不迫,顺利地完成歌曲的演唱。因此,声乐教师要结合声乐专业的教学内容,多组织一些声乐实践活动。比如,声乐教师可以与社区合作,组织专业学生到社区、养老院进行演出,增加学生的舞台实践经验;声乐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歌舞演出,引导学生学习歌者在舞台上的仪态、神情等方面,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声乐教师还可以在校园内组织每周、每月、每学期的汇报表演,多为学生创造上台表演的机会,以便于学生在舞台上实践理论知识,提升心理素质。

(三)优化高校声乐专业课程设置

当前,高校声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是模仿专业音乐学院,开设声乐演唱、理论、视听练耳、合唱指挥等课程。考虑到高校声乐专业与专业音乐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差异,声乐教师要对高校声乐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优化。首先,高校声乐专业应当开设社会文化类课程。这门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让学生具备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很多学生在学习声乐时,只专注于声乐技巧和理论的学习,在步入社会后很难适应社会和岗位。通过学习社会文化类课程,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文化的实际情况,在具备扎实的声乐素养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以便于学生尽快与社会接轨;其次,高校声乐专业应当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开设具有时代代表性的选修课程。时代一直在发展、变迁,每个时代具有其鲜明的特征,而教材的更新却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如果学生只学习声乐相关课程,将会导致学生后续很难融入社会。现阶段,很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具有时代代表性的课程,比如社会心理学、公关礼仪学等,高校应鼓励声乐专业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选修3-4 门时代性选修课程,使学生能够具备更加广阔的社会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满足社会的声乐人才需求;最后,高校声乐专业要平衡理论、技能和实践类课程的课时,避免这三类课程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对于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经过学习,应当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无论是声乐理论知识、演唱技能,还是声乐实践,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必须保证理论、技能和实践的均衡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持续对教育行业进行深化改革,这是一项长期化、系统化的工作,要求高校领导及教师必须革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结合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教学进行创新,使声乐教学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将声乐专业的学生培养为具备扎实理论、过硬技能和丰富经验的复合型声乐人才。声乐教师要结合声乐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为社会音乐文化服务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开放性的声乐教学模式,并对高校声乐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优化,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声乐素养。

猜你喜欢
音乐学院声乐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音乐学院概况
音乐学院简介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星海音乐学院六十华诞公告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