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实现路径

2023-03-05 13:19胡燕红
高教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焦点当事人目标

胡燕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根本问题。党的文件和会议多次提到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心理疏导[1],共同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形成过程涉及到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这与焦点解决心理学的流程不谋而合。因此,本研究拟在厘清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内涵、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焦点解决的视角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实现路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指向结果的指标,聚焦学生困惑的解决。从国家和个人两个角度看,学生的困惑既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方面,也包括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而这些所有困惑的解决从心理的视角看,会经历知情意行四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从知情意行四个角度得到自己的答案,由此产生收获及伴随的积极主观体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习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道德、法治、心理等内容,从情感上、认知上、意志上和行为上解决自己困惑而产生的客观收获及主观体验,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构成要素。

(一)学生情感被看见的获得感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3]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形成中发挥着弥散性、关键性作用。学生情感被看见的获得感是指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情感需求被满足的客观收获和主观体验。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因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不满而产生的抵触情绪要被教师看见。二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需求要被看见,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要能够及时给予反馈,从知识本身和学生人格两个方面给予精准赋能,让学生从情感上获得满足感。三是学生的情怀要被看见,当学生表现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有大德、有理想、有担当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认同和强化。

(二)学生认知被迭代的获得感

认知是大脑的功能,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治、心理等都是认知的结果。学生认知被迭代的获得感是指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认知需求被满足的客观收获和主观体验。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关于知识的认知被迭代的获得感。学生对自己的思想、政治、道德、法治、心理等有了新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四个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以及目前国家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新的认知增量。

第二,关于学生个人发展的认知被迭代的获得感。学生在专业、人际关系、恋爱、家庭关系等方面有了相对以前更加清晰和正确的认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都是分层级的,会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一个学习过程。

(三)学生意志被磨练的获得感

柴可夫斯基指出:“能够顽强地工作并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总是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4]意志是指学生在实现目标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的心理调控过程[5]。学生意志被磨炼的获得感是指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意志需求被满足的客观收获和主观体验。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精神意志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中包括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精神能起到磨炼学生精神意志的作用,让学生能够目的明确、行动自觉和克服困难。第二,身体上意志的提升。学生在军训、暑期实践、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磨炼身体的意志。忠实于自己的诺言是意志最好的标志,每一个未完成的诺言都会削弱意志。

(四)学生行为被改变的获得感

人的行为是由机体需要和思想共同作用的,需要起决定作用,思想起指导作用[6]。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想要达到的显性结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最终要体现在个体有意义的政治、心理、道德和法律行为中。学生行为被改变的获得感是指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行为需求被满足的客观收获和主观体验。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凡是能够支配行为的思想都与机体需要相关,机体需要是一切行为最终的唯一的动力。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政治、价值观、精神、道德与法治等方面获得正确的指导思想,然后结合学生自身需要,产生相应的动机,在动机的驱使下朝着目标去行为,进而达成自己的目标。第二,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脚踏实地奋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与法治实践,担当民族复兴的大任。

二、焦点解决的架构

焦点解决全称为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主要由沙泽尔、茵素及其合作伙伴创立,是一个“希望与尊重的实用主义”流派,其核心假定是:咨询的目标是由当事人所决定的,而咨询师的任务则是以尊重的、合作的、不评价的姿态,在当事人价值观及其逻辑推论的参照架构运作内,针对当事人所欲目标协助其建构出具体化、正向化、行动化和情境化的小步骤,并平稳地一步步前进[7]18-19。焦点解决的架构可以分为积极贴近情感、澄清目标、挖掘资源和促成行动四个动态过程。

(一)贴近情感

咨询师要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晤谈过程中,能够保持在当事人的脉络中,考量当事人对所述人、事、物的感受、看法、例外和打算等。当事人多因受困而前来咨询,受困多伴有情绪,这时候直接给当事人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当事人通常是不愿意或者不能够回答的。因此,咨询师要先能够接住当事人的情绪,运用倾听、共情、一般化和重新建构等技术让当事人的情绪慢慢被看见、被接纳,感受到自己是被懂的,从而发现情绪背后自己真正的需要和渴望,进而能够有力量思考自己在乎的和所欲的未来。

(二)澄清目标

多尔纳曾说:“我们总是想着做些什么行动来完成我们的目标,或在避免与预防我们不想要发生的一切。所以,如何形成目标及目标本身,便成为问题解决的重要角色。”[7]109如果积极贴近是给当事人以温度,那么澄清目标就是给当事人以亮度,通过运用奇迹问句让其开始思考自己偏好的未来和所欲目标。常用的问句包括你今天来希望改变的是什么?假如你想要的目标实现了,会跟现在有什么不一样?通过这样的问话,不断形塑当事人的目标,实现负转正、抽象转具体、外转内等,让目标逐渐变得可行。

(三)挖掘资源

目标确定后,需要进一步寻找资源,让当事人能够建构解决之道。焦点解决常用的方法有:一是例外问句,其引导当事人觉察问题不发生或比较不严重的时刻,进而探讨这些时刻如何发生,以开发过去成功的解决方法,并判断可否运用于现在或如何促使这些例外多发生,如问题何时比较不严重?二是应对问句,其探究当事人一些很小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自发行动策略与动力来源,如你是怎么熬过来的?三是关系问句,其询问当事人猜想生活中重要他人对他的肯定或对特定事物的观点。如就你好朋友的角度,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是什么[7]170-173。

(四)促成行动

焦点解决以实验精神推动改变,一小步的行动是其核心,这个行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常用问句有:为了实现自己想要的,您接下来准备继续坚持的有哪些? 明天会开始的一点点行动是什么?二是家庭作业,分为观察型和行为型,是在晤谈过程中,根据当事人所表述“如何能改变,想要有何改变”的知觉而提出的[7]364。如请你观察在这一周内,何时你的表现是你比较欣赏的,当时你做了什么?每天给自己专门的10分钟时间,用来想影响你的这件事等。

三、焦点解决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实现路径

焦点解决的晤谈流程包含贴近情感、澄清目标、挖掘资源和促成行动四个阶段,这与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形成的过程恰好一致。两者某种程度上都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因此,焦点解决的架构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实现路径。

(一)心里有爱:贴近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起点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从情感上接受,一是学生的情感被接受,尤其是抵触情绪;二是学生能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有亲和力的。那焦点解决是如何让教师心里有爱,贴近学生情感呢?具体包括以下方法。

1.倾听

怎样倾听才能贴近学生情感呢?就是从学生的困惑开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形成是一个共同建构的过程,是一个答疑解惑的过程,学生要想有获得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要能够回应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的困惑,焦点解决取向主张教师在倾听学生困惑的过程中,不直接评判这个学生是否道德败坏、思想颓废或法治缺失,而是要暂时放下自己的参照架构,努力倾听学生抱怨或困惑中在乎的人或事,并刻意捕捉学生所述事情中的优势资源,从而让学生觉得教师是懂自己的,在此基础上,再把思想政治教育所传递的思想、价值观、道德、法治等内容传达给学生。

将小麦酱油的pH值稳定在6.5,导致酱油的分子量整体偏低,但1~3 kDa肽段含量高于pH 5.4的酱油。

2.共情

焦点解决的共情强调教师对学生本人整体知觉的理解,即能够进入学生的主观世界,看见学生深层次需求。情感是一切行为发生的动力,尤其是“00后”的学生,他们更加个性化,更加希望能被懂,而不是被看作“怪物”,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能够接住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像太极拳的云手,先接住,保持自己的稳定,让学生的情绪得以宣泄或者有所寄托,然后再顺势回推,通过理性分析跟学生探讨困惑。

(二)眼里有光:澄清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核心

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面临目标不清晰、动力不足等诸多困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如何回应学生的困惑,让学生眼里有光,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那如何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目标呢?

1.从学生想要的可行目标开场

清晰的目标是成功改变的开端。学生需要对自己所学的内容有清晰的目标,知道自己要学什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了这样的改变后,会对他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因此,在上课前或者解答困惑前,可以先问:“今天这节课或这次谈话结束后发生了什么小小改变,会对你是有帮助的?”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才能清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如何解决学生思想困惑的。从贴近学生入手,学生能够打开自己,愿意跟教师探讨这个问题,然后逐步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去引导,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让学生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奇迹问句

在教师和学生协商探讨出谈话的目标后,奇迹问句的运用会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自己所欲的目标。奇迹问句是焦点解决的核心,常能使学生戏剧化地从谈论问题“解放”出来,将学生充满问题的思绪,转移至以解决之道为焦点的思考[7]113。常用的问法为:“假如发生了奇迹,您今天带来的困惑解决了,你会跟现在有什么不同?”学生有困惑时,可能更多关注当下的困境,比如专业就业很难,人际关系不好,理想太遥远,共产主义太渺茫等,但教师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或谈话来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要能够协助厘清并转换出学生真正想要的未来是什么。

(三)手里有招:挖掘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保障

帮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挖掘到解决自身困惑的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重要保障,也是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需要着重努力和设计的地方。那么,除了我们常用的灌输式输出资源的方法外,焦点解决还给我们提供以下几种方法。

1.例外问句

2.应对问句

应对问句询问当事人一些很小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行动与动力是从何而来的,特别是当事人针对问题情境的自发应对与处理。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父母离异、家庭长期贫困、抑郁、失恋、学业困难、人际交往困难、目标不清楚、缺乏动力等一系列思想困惑,应用应对问句,在共情学生的基础上,可以促发学生重新看见自己身上的优势资源,重新建构对生活的效能感和希望感,同时发现的这些优势资源也是学生可以立即执行的行动,比教给学生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更加有效。

3.关系问句

运用关系问句,可以使教师进入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联结学生生活中的支持系统,促使学生走出自己惯有的立场,从重要他人的角度思考他们的问题,从而获取更多的资源。当学生有困惑、负向情绪时,教师要能从中仔细倾听、探问与捕捉到他希望谁在意这件事,可以提出:“这件事情如果变好一点,您最希望谁先发现?若你改变了,谁会最开心?”例如,有的学生对参加集体活动有抵触,这时候可以问:“我知道你不认为不参加集体活动是一个问题,但是当你不参加时,你觉得你的老师会希望看到什么不同?你的同学呢?”

(四)脚下寻路:促成行动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终点

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只有通过行动,才算是形成了一个学习的闭环,学生的获得感才具有真实性,焦点解决注重一小步行动,让学生品尝到一小步行动带来的获得感,然后发生滚雪球效应,产生更大的获得感。

1.可以开始的迹象

经过情感的看见、目标的澄清、资源的获得,学生一般是可以找到自己可以开始的一小步行动,然后开始做起来,做起来以后就会产生力量感,让学生觉得自己也是有掌控感的,从而愿意积极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并努力克服。也可以通过提问:“如当你发现自己在做哪些事情时,就代表你有点动力了?”这是一个心理状态有所变化的行为标志。

2.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分为观察型作业和行为型作业。观察型作业是学生对于某件事情暂时还做不到,就让他先观察,等力量再积累一些,再开始一小步的行动。例如,当学生不清楚自己的目标时,可以让他观察:“在生活中,做什么事情是开心的、高效的?”从中可以慢慢发展出自己的目标。行为型作业建立在学生曾经做过的或者已经在做的、正在思考和感受的基础上,因为这些能引导他们直面目标,完成目标。这里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制订而不是教师强制;二是学生制订的任务是根据之前的解决方法和“例外”自然形成的。

猜你喜欢
焦点当事人目标
我不喜欢你
焦点
什么是当事人质证?
“两会”焦点
什么是赞扬激励法?
本期焦点
焦点
当事人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