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例为载体的临床医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23-03-09 23:34王晓龙杨攀温宝伶李醇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价值观

王晓龙 杨攀 温宝伶 李醇文

传统意义的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就对象而言,是针对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学生进行的课程思政教育,其既具有思政教育普遍性的特征,又具有临床医学专业背景下的特殊性;就课程而言,是针对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儿科学等临床医学相关课程进行的思政教育,即医学专业的课程思政[1]。什么是思政元素?通俗地说,思政元素就是自然和社会中的真﹑善﹑美,是塑造灵魂﹑陶冶情操的一切元素[2]。作为具有人文特点的临床医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3]:其中包含但不限于医学人文精神;祖国医学中的大医精诚﹑悬壶济世;在医学研究道路上敢于探索﹑勇攀高峰;甚至诊疗思维中的哲学思辩思维等都可以作为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元素。同时临床医学作为自然科学,其课程思政有其自身规律与特点。在临床医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很多教师还心存疑虑,认为课程思政对医学专业教育喧宾夺主,其课程思政内容也多局限于医学人文﹑医学伦理等,或将“思政”等同于“讲政治”,课程思政实施方法及路径也较单一[4]。进一步阐明临床医学课程思政的重要内涵,深入研究与探讨契合临床医学自身特点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既是高校立德树人的要求,也是健康中国战略对卫生人才的要求[5-6]。

1 临床医学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1 立德树人,思政先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7]。

1.2 临床医学课程思政是医学教育的内在要求

临床医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人文科学。希波拉底誓言至今仍普遍被视为医生职业道德典范。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对医生培养目标有了更清晰的界定,其中医生的职业价值﹑态度和伦理﹑沟通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被视为合格医生的基本要求[8]。由此可见,作为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医学自身就要求从业者具有仁心仁术﹑人文精神及道德情操[9]。

1.3 临床医学课程思政是医学教育的现实迫切需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教育教学方法而言,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大多还停留在以老师为中心﹑基于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上,重知识﹑轻能力﹑漠视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方式依然在高等医学院校普遍存在。如何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内涵建设,培养卓越医学人才是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10]。

诚然,医学专业知识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1]。但是,这绝不是医学教育的全部。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充满人文情怀的医务工作者成了今天医院的稀罕事物,现行教育体系下的医学生变成了只会使用高精尖仪器﹑做高难度手术的机器人,让原本“总是去安慰”的医疗变成了“总是去检查”“总是去手术”,医学变得冷冰冰﹑硬邦邦。于是,各种伤医﹑杀医事件频发,医患矛盾﹑医患冲突层出不穷[12]。纵观全球,我国医患矛盾的广度与深度确实非常突出[13]。

当然,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但与现行的医学教育方式及教育理念无疑是最具相关性的。医学生在学校没有人教给他们批判性思维,疾病诊疗过程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及整体性,一味地依赖辅助检查;没有人教会他们如何给患者沟通,如何换位思考,以至如何去安慰。

因此仅仅重知识而忽视学生能力﹑价值观的医学教育与时代要求格格不入,与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格格不入。

2 临床医学思政教育的现实状况及问题

2.1 专业课程﹑思政课程“两张皮”

医学院校专业老师思政概念还大多停留在狭隘的“思想政治课”上,绝大多数认为思政应该是思政老师的事,专业课无法融入﹑也没时间来融入思政教育,基本不会主动关注思政。导致专业与思政各自为政,互不相干。

2.2 课程思政,内容与形式“两张皮”

专业老师普遍担心,课程思政难脱俗套,具体表现形式是在课堂上先进行一番脱离实际的说教,然后再讲授具体内容,也就是说课程思政中思政内容和形式的“两张皮”[14]。

2.3 心灵鸡汤等同于思政教育

很多老师认为在课堂上讲授人生感悟就是课程思政,还有老师将课程思政理解为鸡汤荟萃,认为在课堂的头尾或者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传递富有正能量的观点,就是课程思政。

2.4 思政课程吸引力不强

目前,医学院校思政课程大多形式单一,基本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性传输方式。医学思政教材刻板,缺乏生动性。大多是为了思政而思政,效果差强人意。

总之,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客观上面临专业课程任务繁重﹑学生就业压力大﹑师资不足等问题,主观上存在对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低﹑理解片面化等情况。重新挖掘临床医学课程思政深刻内涵,使思政与专业有机整合起来,使医学课程思政理论化﹑系统化﹑形象化,是解决当前医学思政教育有效途径之一。

3 厘清医学思政教育新内涵,助力医学教育课程思政

3.1 临床医学课程思政的具体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与总要求,但落实到每个具体高校,“树什么样的人,怎么样树人”却是各个高校需要结合不同专业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的。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提出21 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具“知识﹑能力﹑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综合素质人才[15]。可以这样讲,“知识﹑能力﹑价值观”三维一体培养目标很好地契合了医学院校对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在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具体实践和体现。

因此,笔者提出的临床医学课程思政是融“知识﹑能力﹑价值观”等三位一体的﹑符合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理念,而不仅仅是剥离知识与能力的﹑纯粹的价值观的狭义思政教育。

3.2 临床医学课程思政“三要素”的辩证关系

笔者认为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包括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升﹑价值观的培养等三要素,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知识是基础,没有良好的医学专业知识,不可能治病救人;能力是关键,没有良好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等等,知识也仅仅停留在书本上,也绝不是一个称职的医生;价值观是核心,没有良好医德的医生,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医生,其知识越多﹑能力越强,对社会危害越大。

3.3 转变临床医学课程思政理念,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

大多临床医学课程思政没有厘清思政教育的真正内涵及强大生命力,仅仅局限于价值层面,而没有把知识﹑能力﹑价值观有机融合,为了思政而思政,导致学生甚至教师缺乏主动性。

通过挖掘医学思政教育的深刻内涵,并深入阐释其所包含的知识﹑能力﹑价值观三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使思政与专业首先在理论层面有机融合起来,解除专业教师的疑虑,从而真正实现临床医学课程思政。

4 以临床案例为载体,有效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

4.1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

根据教学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判断能力,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16]。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并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经济学﹑法学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17-18]。近年来,国内医学案例教学应用和研究均取得了一定效果,并建立了部分专业的案例教学模式[19-20]。

4.2 临床案例教学具有极强吸引力。

“无效果,不思政”,不能让大学生感同身受,就不会有效果,也谈不上思政。传统教学重视老师教了什么,而不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传统临床医学教学也同样如此,老师在讲台上把某一疾病从生理﹑病理到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等按部就班一一道来,因其空洞抽象性,学生往往听得乏味。而案例教学恰恰相反,巧妙地将知识融入现实场景中,使抽象的基础知识瞬间形象起来了;并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贯穿始终,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医患之间的互动沟通。因其具有鲜活﹑生动﹑真实的特点,学生听得更加投入,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抬头的问题。

4.3 临床案例是思政教育融入医学教育的精准切入点与“靶点”

课程思政既要融入思政理念,也要保证专业含金量,让学生在国家发展和个人前途的交汇点上,规划人生。医学案例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载体之一。本院曾有这样的临床案例[21]:某女,21 岁,因产后持续发热1月,到当地县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血性播散型肺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3 周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抽搐转本院。入院诊断:重症药物性肝炎﹑Ⅰ/Ⅲ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肝病会诊:停掉所有抗痨药,全力保肝。呼吸﹑神内会诊:全身播散性结核,颅内高压形成,争分夺秒抗痨。该患者有两个问题:一是患者的病情治疗上出现了矛盾:结核全身播散无疑需要抗痨,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刻不容缓。但是,该患者肝功几项指标都远超正常上限3 倍,属于抗痨的绝对禁忌。抗结核和保肝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矛盾,怎么办?二是该患者家庭经济困难。辗转多家医疗机构均拒收。不忘医者本心,知难而上。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再应用哲学矛盾论作为指导:矛盾的问题,用矛盾论来解决,即:抓住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并避免次要矛盾转换成主要矛盾。这个案例融入了医学专业知识;哲学思辩能力﹑沟通能力;患者至上,勇于担当的价值观。这样的思政教育自然是“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

以临床案例这个“小处”着手,着眼思政教育这个“大局”。通过将临床医学课程思政与临床案例相融合的方式,将抽象的思政教育融入鲜活的临床案例中,在一个个案例中展现专业知识的脉络﹑应用知识的技巧﹑医者仁心的价值,从而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

5 以案例为载体的临床医学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

急诊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在重庆医科大学作为一门限选课程,具有进行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实践的诸多优势:首先,限选课程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课程设计及实施;其次,急诊有丰富的临床案例;第三,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急诊医学教研室已经在开展案例教学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基础。鉴于此,首先在本校急诊医学这门课程进行了基于案例的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实践。

首先,选择部分适合案例教学的理论课章节以及临床实习过程中具有典型代表的疑难﹑危重﹑社会热点案例等,制定急诊医学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大纲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观目标。第二,根据相应的教学大纲,结合每一具体案例,针对性地融入思政教育三要素的知识点﹑能力要求﹑价值观元素,完善相应临床案例建设,并不断丰富,形成急诊医学临床案例库。第三,结合案例开展临床医学思政教育。第四,开展“基于案例教学的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实践”评价与反思。完善急诊医学案例教学考核﹑考评体系。拟从案例内容﹑授课形式﹑思政融合度﹑学生参与度﹑学生评价度等多维度进行考核与评价。

总之,通过拓展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内涵,将“知识﹑能力﹑价值观”教育理念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起来,达成了临床医学思政教育新的理论建构,有助于教师转变观念,理直气壮讲思政,也有助于学生在国家发展和个人交汇点上规划人生;同时,借助鲜活的临床案例这一载体,很好地解决了临床医学课程进课堂的问题。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学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医学的进步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