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3-03-21 18:17
考试周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文章内容双减课文

杨 洁

“双减”政策的基本理念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而教师在具体落实这一政策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减轻学生课后作业量,并着重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使学生可以在课后主动自觉地学习其他知识。除此以外,教师不仅仅要减少作业量,而且要做到增质提效,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好的实效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能够掌握绝大部分知识,以便在课后为学生留出更多自由发展的时间。由此可见,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围绕减轻学生学业压力这一目标,运用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缺乏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

在任何一个课程的教学中,清晰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整个教学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是通过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状况展开分析,发现大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并没有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这就导致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非常随意,缺乏系统性。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经常随意解读文章内容,对文章背后深层次的内容没有进行深刻的探索,而且在解读文章内容时,也没有对学生目前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进行考虑,这种教学方法导致教师即便有明确阅读教学目标也无法完成。

(二)学生缺乏相应的阅读基础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且在“双减”政策未实施以前,教师还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业压力,在课后基本上就没有时间去阅读其他内容。这种现象导致了学生缺乏一定的阅读基础,相应的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存在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失去了热情。与此同时,小学生本身就没有较高的自主能力,思考问题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高度集中,在阅读时经常会出现走神现象,对文章内容无法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三)学生没有凸显出主体地位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被有效地凸显出来,阅读教学仍旧以教师为中心。大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都是以自己的节奏为主,即便在给学生讲解文章中的知识时,也是主动地进行传授,很少会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且教师的阅读教学以自己为中心导致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参与课堂学习的必要,缺乏参与意识,学生就会更加排斥语文阅读。

(四)学生学习缺乏内在驱动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究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学生更渴望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且自学生进入三年级以后,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有了质的变化,此时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如果在此时学生的学习缺乏内在驱动力,学生就会厌倦学习,甚至对文章阅读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式,如果学生在阅读时只是囫囵吞枣、一目十行,对文章内容不会思考和想象,很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为学生传授一切的知识。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而且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学业压力。目前已经有很多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只有将学习的主动性归还给学生,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效果,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能力也会有很大的进步。因此,在目前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已经成为教师着重思考的教学问题,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阅读学习的需要,对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具有阻碍作用。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思想,对文章内容也有自己的理解,语文教师想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就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阅读的价值,才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内在驱动力。因而,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地展开语文阅读,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观潮》时,由于这篇课文是描写景观,没有什么故事性,很多学生对这一类文章缺乏阅读兴趣。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需求进行挖掘,并通过运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阅读本篇课文。例如,教师可以先抛出几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壮观的景观。很多景观的形成都是人力无法做到的,也是人力无法创造出来的。如潮涨潮落的现象就非常壮观,同学们想不想要来了解一下呢?”语文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好的阅读驱动力,使学生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自主地阅读文章,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做好准备。

(二)制定明确的阅读目标,优化文章内容

在新课标中已经给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而这一目标也是语文教师培养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依据。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自己或者学生设置一个阶段性的阅读目标,同时还要关注阶段性目标与新课标阅读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制定出清晰的阅读教学目标,并根据此目标对文章内容进行不断的优化,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细致的研究与探索,并且根据阅读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再一次的优化和研究,全面地把握教材,吃透教材,从而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阅读。在阅读文章时朗读是一种常用的方式,而且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也能够对学生的情感体会进行有效的培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且在他们朗读文章时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将他们对文章的思考以及理解写下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感悟。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开国大典》时,语文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阅读,通过自己的阅读将本篇课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充分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在听教师阅读时感受文章的情感。教师阅读完毕以后,再引导学生对本篇课文进行阅读,让学生亲自感受文章内容,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新中国成立时作者激动的心情。对本篇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使学生深刻地感悟文章内容。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本篇课文的阅读目标进行精确的定位,让学生在阅读本篇课文时寻找文章中对人民和国家充满深厚情感的句子,并且再一次引导学生对这些句子进行深度的理解。除此以外,有些课文其实具有明显的教学目标,如本篇课文中的教学目标就是国家之情,但是这一目标对小学生来说过于笼统,学生理解起来十分的困难,教师就要针对这一目标进行重新的思考,将阅读目标具体化,如“阅读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并了解文章大意”等,进一步促使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注重阅读之前的指导,督促学生做好阅读准备

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还应该重视阅读之前的准备工作,使学生充分地做好阅读准备,以此使阅读教学更加具有时效性。教师在具体进行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先针对文章内容进行研究,了解文章中的重难点,使学生的阅读具备更好的针对性,促使阅读教学顺利完成。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针对文章内容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阅读完成以后进行互动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重难点展开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与此同时,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需要运用高效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在课堂阅读之中,为高效的阅读教学奠定基础。整个阅读过程中,语文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和体会文章情感以外,还应该带领学生学习文章中的生字词以及文章的背景,学生在了解本篇文章的背景知识后再进行阅读才能更加深刻地感悟文章情感,对文章内容背后的含义理解得更加深刻,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将相和》时,教师在此之前就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本篇课文的背景,而教师也需要通过阅读课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并且在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时为他们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本篇课文,而且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具有明确的问题,也更加能够集中注意力。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本篇课文进行预测,让学生对故事的后续内容进行想象,如此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自主阅读性,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师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并且实现提质增效的目的,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并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灵活地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而师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则能够更好地表达学生的需求,也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文章,并且促使学生在阅读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学生阅读完成文章以后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如此一来,使课堂环境更加活跃,更加具有学习的氛围。另一方面,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对话也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文章思想。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与学生积极地展开互动,设置与文章内容有关的问题,并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当学生明确文章的主旨以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手术台是谁的阵地?他在手术台这个‘阵地’上做了什么?”“白求恩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为病人做手术的?”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与自己进行积极的交流,而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而且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也使得课堂氛围更加轻松,进一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正好与“双减”政策的目标相符合。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他们在医院中遇到的各种趣事,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对提升学生阅读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构建完善的阅读评价机制

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思考,如何在减轻学生学业压力的情况下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具备正确的阅读方式。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虽然有些教师运用了针对性方式进行阅读教学,但是在学生阅读完成以后却没有进行及时的点评,也就是说教师并没有构建完善的阅读评价机制,这也导致了学生并没有全面地掌握自己的阅读状态以及阅读能力。面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具体的阅读水平制定完善的评价方案与明确的评价标准和目标,使学生通过这些评价更好地提升自我,并学习他人的经验弥补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缺陷,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在“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师还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无论学生针对文章内容做出任何理解,教师都不应该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要认真地倾听每个学生的想法,而且还应该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及时的反馈,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认可,使学生对语文阅读更加有兴趣。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海上日出》时,为了让学生对本篇课文进行更好的阅读,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大自然的景观,使学生对我国的大好河山充满热爱之情,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日常旅游的经历,并且使学生将自己在沿途所遇到的风景描述出来,在此过程结束以后,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刚才的演讲进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描述时存在的错误,增强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综合水平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都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尤其语文还是一门综合性的语言学科,更加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基于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教师在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时,要意识到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阅读,使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阅读素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文化素质。教师还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思维方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而且语文教师还需要全面地掌握每个学生阅读时的优缺点,以便取长补短,使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自信心,使其具备更高的阅读水平。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课文《北京的春节》时,当学生已经掌握了本篇课文的基础知识以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本篇课文的写作手法,如“在文章中的每一个段落中,作者是否都运用了同一种写作手法?”。运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再一次阅读本篇课文。在此过程中,教师就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地探究作者的写作方式。此时教师不一定要给学生传授什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让学生在自主摸索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使学生形成正确阅读方式的同时提高阅读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都需要进行革新,将阅读教学的重点都集中在课堂中,从而更好地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但是想要使阅读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就必须全面地掌握学生具体的阅读情况,然后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阅读需求创新教学方式。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对阅读教学现状进行细致的分析,全面掌握其中的不足与缺陷,从而在教学中运用针对性的措施,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发展与学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文章内容双减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Harry Potter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70 Days in a Lifeboat
THE THREE MOST INTELLIGENT MACHINES FOR YOUR HOME
背课文的小偷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