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23-04-05 06:01吴亚红赵文珊
科教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免疫学课程课堂

吴亚红,赵文珊

(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免疫学与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多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为揭示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认识,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策略。因此,免疫学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和现代医学的支撑学科之一,也是生命科学及医学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重要知识储备之一。

本文主要针对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生物工程专业,在免疫学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和探索。生物工程专业前期课程设置更多的偏向工科,免疫学的理论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知识概念又相对抽象,因此,在免疫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免疫学相关知识的掌握不理想。授课时间有限,课堂教学通常以教师全程讲授为主,师生之间互动少;部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牢固,无法灵活运用;还有一部分学生主动性不强,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处于考研或者保研的关键阶段,但是创新思维仍有待提高[1]。对此,教学团队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确立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总目标:加强基础,注重实践,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课程学时压缩的情况下,既要保证教学质量,又要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团队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引入讨论式、启发式和案例为基础的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在掌握了免疫学原理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及时了解免疫学的前沿进展,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科学素养。本文就近三年在生物工程专业免疫学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总结。

1 免疫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

我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免疫学共有32 学时,课时有限,因此,课程教学主要是从基因、分子、细胞和免疫系统等不同水平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免疫系统对抗原应答的机制和规律,免疫学技术以及免疫防治方面进行授课。免疫学包含的概念和英文简写较多,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前后内容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任何一个章节知识掌握不牢,都会导致后面课程学习很吃力。此外,免疫学发展极为迅速,不断涌现出新的前沿进展、热点问题、免疫学新技术和新方法。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既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又满足为学生未来更高层次的深造奠定基础,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国外名校优质和最新的教材。我们将基础知识和这些信息进行详细的梳理和整理,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新的教学内容,拓展现有的教学框架和内容。此外,在课程教学中在每一章节单独列出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标注清楚重点、难点和前沿拓展的内容[2]。

此外,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为学生增加了1个学时的流式细胞术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了流式细胞术的原理,展示了常见的流式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分选仪、可视化流式设备,应用流式细胞术能够解决科学研究中的什么问题等。在课堂教学之余,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流式细胞仪操作演示,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深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带领学生学习和掌握前沿的免疫学知识和免疫学技术。

学生目前还处于知识积累阶段,社会经验不足。在互联网环境下,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资源一方面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便利性,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很多的负面信息,这个时候如何引导学生对众多的网络信息进行甄别,理解作为新一代大学生应当担负的使命和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刻不容缓。因此,从2019 年开始,教学团队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中,做到不仅教授课堂知识,还注重立德树人,为我们国家培养有用人才[3]。在免疫学课程的第一堂课中,我们将新冠疫情的国内外现状给大家做了对比,让大家更加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大家在对抗疾病的时候,都在提及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那大家知道免疫力是指的什么吗?国家鼓励大家接种疫苗,很多人不理解,大家知道疫苗的本质是什么吗?为什么接种疫苗能够预防传染病吗?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涵盖在免疫学的教学内容中,了解了免疫学的原理后,不仅能够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同时也希望作为一名生科院的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为身边的人进行简单的普及,为人民健康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2 教学模式的改革

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也促使我们对现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做到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4]。传统的授课方式以教师教授为主,通过课堂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传授免疫学相关的知识。此外,由于免疫学知识点繁杂多样,单纯通过知识点的灌输很难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兴趣,也就出现了课程教学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强,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现象。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课程满足当代生命科学相关领域学生对知识的摄取以应对未来需求,有助于推动课程建设的发展。

结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为大家选取最新的充分利用中国大学MOOC 平台、MIT网上公开免费课程和网上免疫学相关学术会议等网络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教学案例,录制带音频课件,收集生动形象的网上视频和动画素材,拓展学生的思路,不断丰富教学手段[5]。结合所依托的河南省功能大分子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蛋白质与肽类药物国际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实地带领学生学习和观摩课程中新技术和实验仪器设备,使学生真切感受和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参与度。

此外,改进单纯地通过课堂提问的教学互动方式,利用学习通和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及时根据学生反馈的教学信息,调整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会提前将课件发给大家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多种学术会议会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利用这些便利,及时向学生推送会议日程和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免疫学相关的公众号,及时了解关注免疫学的前沿进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完善,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适合生物学本科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6]。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我们院系的免疫学课程主要为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开设,这个阶段大多数同学已经有实验室经历和实验技能训练。但是,通过课堂互动环节,我们发现学生可能更大程度上地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阶段,知道怎么做,但是为什么这么做?实验原理是什么?这些了解得都不清楚。近年来,生科院80%以上的学生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生处于考研和保研的关键节点。因此,我们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在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拓展免疫学的前沿进展,培养和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7]。

在一些章节的内容中,我们会给大家介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和该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引导大家注重科研创新。在免疫防治章节,我们为大家介绍了2018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的两位免疫学家詹姆斯 艾利森和本庶佑,他们在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除此之外,还有数位在这一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像华人科学家陈列平教授和丹纳 法伯癌症研究院的Freeman 等,这些科学家都在创新研究方面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在 2022 年第9 期《求是》杂志上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中指出,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学生作为科学研究的新生力量,要打牢专业基础,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学术成果。

4 评价方式改革

在教学评价中,免疫学采取闭卷考试(80%)+课程小论文(20%)的评价方式。尽管在传统的单一成绩评价体系上有所改善,仍然没有完全体现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增加了提问环节,摸底学生的预习和掌握情况,将重点和难点分类讲解,注重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并将课堂提问和平时考勤纳入评价体系中,占比10%;将课程案例分析也纳入期末考试的考试范围,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灵活运用能力,一般占期末卷面成绩的10%;将免疫学前沿热点布置成小论文,对科技论文中包含的必要元素给大家进行示例,教会大家利用中英文数据库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文献查阅和调研,并注意规范和正确引用参考文献,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同时还会鼓励大家书写学术会议的听后感想。感想或者小论文一般占评价总成绩的10%。通过这些教学评价能更全面地对学生的课程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通过对比2019 级学生和前面几级学生的免疫学成绩,发现大家在课程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且大家对免疫学的兴趣只增不减,一些学生在保研或者考研的专业方向选择上选择了免疫学,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大家的认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5 结语

基于所面向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团队将案例教学和实地教学融入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线视频资源建立了一套适合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免疫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三年的教学模式探索和教学实践,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课程掌握情况均有所提升。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们将重视免疫学实验课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猜你喜欢
免疫学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