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市场主体促进绿色电力消纳机制研究

2023-09-26 12:35王传娣
中国市场 2023年20期
关键词:双碳市场主体电力企业

王传娣

(云南华电能源销售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3)

1 引言

我国于2020年制定“双碳”战略目标,预计在10年内达到碳达峰,在40年内达到碳中和,并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的基本目标。在此战略指导下,我国的市场发展、生活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电力市场也在助力能源转型,通过新能源供电模式,减少电力供给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在市场变化下,对绿色电力的消纳机制进行分析,可以促进电力能源的稳定供给,实现绿色电力稳定发展目标。

2 国内外绿色电力营销模式分析

我国在积极推动绿色电力发展的同时,各省市也在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根据各省市所发布的消纳责任权重,预期目标在3年后达到再生能源20%比重。对我国绿色电力营销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可再生能源在市场销售中的比例比较小,并未给予高度的重视,电力市场在推动可再生能源消纳过程中仍需要面临长期的规划和建设。较传统电力市场能源供给方式而言,绿色电力销售对电力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更需要强大的营销能力和资金储备。因此,从供给侧的角度分析绿色电力的营销模式,对绿色电力的消纳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绿色电力的发展[1]。

国外的绿色电力市场营销模式比较完善,可以为我国绿色电力的市场发展提供借鉴。美国电力市场营销采用配额、自愿两种模式,通过强制规定对各地区的绿色电力供应比例进行明确,并采用惩罚机制提高供应商的积极性。例如,美国的绿山企业在七个州开展电力交易,通过风力能源发电和光伏发电,供给市场能源。在市场营销上,通过市场细分,对夜间、假期、短期、长期等用户的用电模式进行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电力服务。用户可与相关人员签订光伏发电协议等,最高可持续25年以上,可以减少电价变动对用户产生的影响。

德国则采用套餐的方式进行绿色电力营销,经过认证后的售电企业将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的投资对象,降低因认证所产生的成本,既保障了电力市场能源的稳定供给,也实现了降本的目标。在“非核电”市场的发展下,德国在绿色电力营销上推广“弃核套餐”,既满足了低碳目标,也可以发挥绿色电力的品牌效应。

因此,我国在进行绿色电力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积极采取科学的绿色电力营销手段,进入电力能源市场的同时,也落实“双碳”战略发展目标[2]。

3 “双碳”目标下绿色电力消纳面临的挑战及机遇

3.1 挑战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在开展绿色电力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受价格、风险和传统交易模式的影响,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威胁。

第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电力市场交易价格数据显示,绿色电力能源市场价格相较于传统的电力能源市场交易价格,平均每千瓦时高出0.04元左右。虽然绿色电力市场价格具有长期效益,但在绿色电力市场的发展初期,高出的价格往往使得用户难以完全接受。需求侧仅仅看到绿色电力发展落实过程中的短期效益,绿色电力的特点和价值无法完全传导到需求侧。因此,绿色电力的过高价格影响到了市场的消纳能力,影响了绿色电力能源进入市场之中[3]。

第二,可再生能源具有长期效益,需要经过预测后对其长期发展效益进行评价和分析。但在短期时间内,其仍面临一定的风险,价格过高、政策变化、环境变化、技术更新等均会导致风险因素产生在绿色电力发展和绿色电力交易的过程中,如何积极应对风险是电力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尤其是市场价格、能源负荷、低价竞争、合同违约等风险行为会对电力企业的效益产生影响。

第三,绿色电力交易面临着传统交易模式的挑战,尤其是目前电力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的业务核心主要围绕购电和售电。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通过抢占市场资源,多边市场发展的方式,挖掘信息技术在用户管理中的潜力。电力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收益点,实现与大数据企业和软件企业之间的融合,将新型技术应用到用户管理、风险分析、市场营销上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综合分析“双碳”背景下绿色电力消纳所面临的挑战,其对绿色电力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需要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应绿色电力市场的发展潮流。

3.2 机遇

“双碳”战略目标的落实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尤其是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在电力市场中的推广和应用,为绿色电力的供给侧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我国颁布一系列推动绿色电力供给侧发展的文件,为电力企业的绿色电力能源供给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2022年,国务院出台《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电力企业参与跨省绿色电力交易提供了指导,其主要针对目前绿色电力能源供给不均衡的问题,通过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能力,实现绿色电力能源的均衡分布。《方案》指出要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潜力,统筹推动绿色电力交易和绿证交易,指导需求层与供给侧的直接交易模式,推动绿色电力交易的市场化发展[4]。此外,针对进入绿色电力消费的终端用户,《方案》中也给予了一定的权限,在电网保供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对消费绿色电力比例较高的用户在实施需求侧管理时优先保障。因此,电力企业在绿色电力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政策的机遇,可以从技术、负荷、虚拟电厂建设等角度着手,推动绿色电力的市场发展。

4 促进绿色电力营销的策略

4.1 明确消纳责任,把握售电时机

在绿色电力发展的过程中,相关市场主体应认识到自身的市场消纳责任,并注重精准把握绿色售电时机。虽然电力企业在绿色电力营销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机遇,但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促进绿色电力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借鉴了美国的“配额制”市场模式,通过市场强制手段进行绿色电力的消纳配额,相关市场主体在此过程中承担了电力消纳的市场职责。电力企业作为电力消纳主要的责任承担主体,在促进绿色电力营销的过程中,可首先将业务核心放到耗电量比较大的工业用户和商业用户之中,尤其是能源消耗量比较大,对价格比较敏感的需求侧,为其制定绿色能源供给方案,尽可能在提高绿色电力市场消纳能力的同时,降低用电成本。通过选择能耗较好的代表性企业,发挥代表性企业的带头作用,可以逐步进入市场之中,起到减轻电力市场消纳压力的作用[5]。

4.2 发挥资源优势,强化风险管理

资源是电力市场营销竞争的主要因素,市场主体在进行绿色电力营销提高市场消纳能力的同时,也要切实挖掘资源在绿色电力市场发展中的优势,强化风险管理对于市场消纳的积极作用。首先,电力企业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应明确可再生能源的出力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通过多渠道购入新能源电力,避免单一渠道所产生的风险,实现对绿色电力的稳定供应。其次,在发电过程中应强化技术在市场电力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引入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通过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最后,电力企业应强化自身的成本控制能力,提高自身的电力调度能力,应用智能技术对绿色电力能源进行科学调度,降低运维成本,并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价格的调整,为用户提供价格缓冲带。

4.3 拓展增值服务,维护客户关系

在绿色电力营销的过程中,电力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切实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灵活的方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此过程中通过增值拓展业务的开设,强化客户管理的方式,改变原本的服务模式,将综合性服务和价值服务融入电力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智能技术、5G技术等逐渐进入电力市场的过程中,售电企业可通过建立虚拟电厂、储能等方式,响应需求侧。此外,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通过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开放新能源建设信息的方式,也可以实现对绿色电力发展的价值传导。

在“双碳”背景下,多方市场主体参与到绿色电力市场之中,电力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电力企业应注重供给侧与需求侧等多个市场主体之间的平衡性,从自身的业务能力、技术能力、服务能力等角度出发制定科学的营销措施,提高自身绿色电力的市场消纳能力。

5 市场主体促进绿色电力消纳的机制

5.1 供给侧

5.1.1 火力发电企业

“双碳”战略背景下的绿色电力呈现出并网的发展模式,火电厂的电力能源出力也逐步调整,呈现出稳定电力供应的发展模式,调频功能和调峰功能也得到提升。火力发电厂在技术上已经具备秒级的尺度调节能力,且在绿色节能改造的过程中重点对电网的调节能力进行优化,采用“三改联动”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电力能源。目前我国在电力市场改革过程中通过市场补偿机制,为火电厂的灵活改造提供了发展空间,从而拥有了多种盈利模式[6]。

在对火电厂的绿色电力消纳能力进行分析过程中,其主要通过增加发电灵活性的方式,进行火电机组的灵活性改造。在第十五个五年规划过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针对火电行业颁布《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为火电厂煤炭能源发电的模式进行节能改造。在此背景下,火电厂面临新的发展形势,采用负荷适应能力优化的方式,使用广泛燃料应对用户的需求,并通过数字化运行管理模式,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和能源消耗量大等问题。

火电发电厂作为市场主体,主要负责机组的调峰和调频等工作,在参与市场服务过程中,其虽然需要承担大量的服务分摊费用,但补偿费用也比较高。火力发电厂主要通过自动发电控制模式进行调频、调峰,获取相应的收益。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市场已经开始按照效果进行付费,火电厂为提高服务能力采用储能和提高机组效率的方式,实现对绿色电力能源的市场准确供给。从发电权的角度进行分析,其主要通过替代发电交易、转让交易等模式,实现供电商与发电商之间的合作。在火电厂电力供应过程中受煤炭资源供给以及煤电价格变动等影响,导致火电机组运行成本增加,收益减少。通过转让发电权的方式,可以降低成本,应对新能源提高发电量对自身产生的影响,实现市场主体的供应。此外,我国颁布相关文件促进电力能源多能互补的发展意见,强调通过捆绑新能源的方式,实现多种渠道的电力能源输送。火电厂根据自身的容量进行输电调节,实现新能源与煤炭能源电力供给的融合,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有效提高了市场配电的稳定性。

5.1.2 新能源发电企业

在此市场背景下,新能源发电商主要通过自建或者购买两种方式提高自身的调峰能力,或通过参与电力现货市场扩大并网规模,或者通过参与交易试点的方式进行绿色电力消纳。在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过程中,通过联合虚拟电厂等方式实现低谷弃电交易的目标,从而获取相应的收益,促进市场主体的绿色电力消纳。

从自建或者购买的角度出发,我国于2019年开始建设储能设施,并在2020年开始将储能作为新能源电力供给的主要方式。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相关文件鼓励市场主体通过自建或者购买调峰能力,将新能源发电企业并入市场之中,扩大并网规模。市场主体企业在参与此模式的过程中,通过调峰能力的建设自主调节或者通过公网调度或者通过购买调峰能力公网调度的方式,进入市场之中,实现对绿色电力的市场消纳[7]。

从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角度对消纳机制进行分析,现货市场属于短期交易市场,可以应对绿色电力发电的随机性问题,在短期内可以提高新能源电力的消纳空间。新能源可以通过降低边际成本的方式扩大市场份额,采用现货市场解决电力的大规模消纳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1年颁布建立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并稳步推进新能源参与到市场之中,通过将一部分新能源项目发布到网上的方式,进行市场交易,推动绿色电力交易模式的扩大,提高市场对绿色电力的消纳能力。

从绿色电力交易试点的角度进行分析,新能源发电与传统发电模式具有属性差别,绿色电力在发电中不会产生碳污染和能源消耗,具有环保价值,但其在电能生产上与常规电源具有同质性特点。采用“证电分离”的交易模式,需要重点还原新能源的商品属性,我国于2021年建设绿色电力交易试点,通过赋予绿色电力产品相应的属性标识和凭证的方式,实现绿色电力在市场中的流转。目前,我国很多沿海城市已经开始建立常态化的绿色交易模式,建立以试点为依托的绿色电力消纳市场。

因此,从供给侧的角度对市场主体促进绿色电力市场消纳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在我国政策的支持和引领下,在逐步探索“双碳”目标建设落实的过程中构建电力市场交易模式。从火电厂的角度出发,其主要通过提高电力可靠性、提高调频和调峰能力角度出发实现保障性电源的转变,促进绿色电力在市场中的消纳。从新能源的角度出发,新能源发电商主要通过自建、购买、参与市场交易的方式提高市场的消纳能力。我国在以市场主体为核心建立绿色电力消纳机制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以政策为导向,以市场为基础,建立丰富的交易模式,为绿色电力的市场消纳提供保障,从而提高绿色电力市场的稳定性。

5.2 需求侧

从需求侧的角度对绿色电力消纳机制进行分析,需求侧资源在未来的电力市场发展中具有广阔的空间,需求侧的市场主体也在逐渐扩大,其主要通过能源储存、电动汽车、虚拟电厂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合理平衡分配,根据环境和技术对绿色电力进行消纳,具体消纳机制如下。

5.2.1 为储能与电动汽车提供服务

电力调峰服务机制的建设通过建设储存基础装置、充电装置、虚拟电厂等方式允许企业进入市场之中,其在市场中的地位为独立的个体。此外,也有部分企业通过聚合的方式参与到绿色电力市场之中。为储能和电动汽车提供辅助服务的同时,我国也建立了相应的规范,控制市场主体在以聚合或者独立的方式参与到绿色电力市场过程中,其所提供的电力能源调节容量应在2.5兆瓦时以上,最低允许调节功率为5兆瓦。例如,我国河南地区的电网服务市场中允许第三方独立个体进行储能装置的建设和安装,建立相关基础项目,同时也可以采用聚合的方式通过代理商进行资源配置,在资源分类的基础上,认定其参与市场的形式。其在市场参与过程中具体自然人的特点,需要认证电力营销号,对终端电力能源的市场分配进行检测,并对电力和电量的市场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目前,运行状态良好,可以满足上述所言的功能需求。

5.2.2 虚拟电厂聚合分散资源

需求侧的虚拟电厂则采用分布式发电的方式,实现多个功能的聚合,其中包括负荷、储能等。虚拟电厂通过数字化计算方式,实现内部资源负荷、储存、出力单元的协调,为用户提供资源共享平台。该模式下可以满足绿色电力市场的需求分析,并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绿色电力能源的输配调节,具有一定的弹性,且可以实现供需协同的目标,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化。虚拟电厂的建设将分散的资源进行聚合,利用虚拟平台进行数字化管理,有效保障电网运行安全性,且可以提高电力的消纳能力。虚拟电厂的绿色电力消纳主要通过响应市场的方式提供辅助服务,通过变化预测的方式进行现货市场交易,其自身具有资源调配能力,在绿色电力市场消纳分配中具有灵活性。

此外,虚拟电厂基于上述原理参与绿色电力市场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具有柔性特点,可以在高峰段或者低谷段进行用电负荷的转化调节,将夜间过载的新能源电力予以消纳,以维持电力系统供需矛盾和电力负载平衡。

从需求侧的角度促进绿色电力的消纳,建立以需求侧为核心的消纳机制。我国在电力市场改革过程中将供需双方同时引入市场之中,通过电力协同和经济互补的方式实现绿色电力能源的科学消纳。在政策上,我国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需求侧参与到电力服务交易中,通过补偿方式提高需求响应,促进资源平衡和电力消纳。

6 结论

综上所述,在“双碳”目标和电力市场改革的背景下,电力企业的发电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从技术、市场等方面着手,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灵活发展的基本目标。此外,我国新能源电力市场逐渐发展,其可以通过购买调峰能力的方式进入市场之中。因此,市场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科学的市场参与模式,促进绿色电力的消纳,推动电力市场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双碳市场主体电力企业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关于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
关于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之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