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铜鼓音乐谱例整理研究*

2023-12-19 09:24李艺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33期
关键词:东兰单音铜鼓

李艺(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铜鼓文化与铜鼓音乐

(一)非遗传承的文化特色

壮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其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中,最引人注目,影响最为深远的是铜鼓文化。相传,壮族神话中的神——布洛陀,开天地、定万物、取火、造物,教人们用青桐木烧炼孔雀石熔铸铜鼓,敲打铜鼓驱赶毒虫猛兽。它作为壮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一直深受壮族人民的喜爱和崇敬,被视为神物来珍藏、供奉。壮族的铜鼓,既是乐器,也是礼器,又是法器等。时至今日,节庆要敲铜鼓、婚丧要敲铜鼓,开春播种时亦要敲铜鼓。铜鼓的外形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造型艺术,更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的瑰宝。神秘的铜鼓文化,是一部源远流长的艺术史,这部历史也许尚缺系统的文字记载,可是它却清晰地记录在田野上,东兰的铜鼓文化一步步走出了东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世界铜鼓在中国,中国铜鼓在广西,广西铜鼓在东兰!”这句话道出了东兰铜鼓在国际上的文化地位。

(二)独具声韵的铜鼓音乐

喜庆节日敲击铜鼓伴奏歌舞助兴,是自古以来一直盛行的文化活动,也是铜鼓音乐能长期流传于世的重要依托。铜鼓音乐具有自己独有的音乐声韵与节奏,通过不同的节奏和不同击打部位所获得的不同音响来表达音乐内容,十分富有表现力。不仅能表现出人们喜、怒、哀、乐的思想情感,而且还有代言功能,人们可以在不同的节奏律动和不同的声响中,区别出它所表达的不同内容。铜鼓按大小次序(公母不同),还能排列出一定的“音阶”。鼓手们一人一鼓,敲出各自的鼓点,与其他的铜鼓配合,依次敲击鼓面(太阳纹)和鼓腰(伴奏音),声音交错成韵,优美和谐,起承转合自然,形成特有的节奏和旋律。

二、铜鼓演奏和演奏流派

(一)铜鼓演奏

东兰铜鼓演奏形式属于铜鼓合奏乐,演奏场地不限,铜鼓用绳索或铁链系耳悬挂于长形架子上进行演奏即可,不加入其他乐器。铜鼓演奏时,铜鼓面朝向观众,右手拿槌击打鼓心太阳纹,左手拿伴奏棒(木棒或金属件)击打鼓腰,发出伴奏音。通常情况下,铜鼓手需要站姿演奏,鼓槌敲击方向与鼓面基本垂直,力度适当,鼓点富有节奏而鼓声鲜明。要想演奏出流畅和谐的鼓点旋律,铜鼓手们必须将相同的套路旋律熟记于心,并且对预定的演奏思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演奏过程中,要有默契地配合,在自己的拍点上,准确地敲打出预定的鼓点。以四面铜鼓为一个演奏单位,高声者为“公”,低声者为“母”。两组“公母”组合在一起,两对为一组,一组两面鼓。这四面鼓是1 号、2 号、3 号、4 号(以“叮”“当”“咚”“同”为顺序),1号、3 号为"公"铜鼓,2 号、4 号为“母”铜鼓。演奏铜鼓时,1 号鼓在最前面,演奏速度以1 号鼓敲击的节奏为准。

(二)演奏流派

铜鼓演奏大致可分为壮族“东兰长江流派”“东兰大同流派”“巴马流派”和“瑶族东巴凤流派”四个流派,它们在演奏技法和演奏风格方面各有特色。长江流派的铜鼓音乐多为四鼓演奏,其鼓声旋律较为繁复,节奏明快,热情奔放,左手伴奏,一轮四拍,几乎没有间隔。大同流派一般都是用两面铜鼓来演奏,鼓声旋律比较慢,节奏也比较稳定,在演奏基本鼓点套路的时候,左手伴奏的拍子会紧随鼓声之后,与鼓面声音错开,当节奏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会把伴奏的音型当成另一面的铜鼓来演奏。巴马壮族铜鼓流派独具特色,有一人一面铜鼓、二人一面铜鼓、三人一面铜鼓,他们相互配合,巧妙地敲击鼓面的不同部位,从而产生多姿多彩的音色和旋律。瑶族“东巴凤派”铜鼓演奏形式,多为双鼓或四鼓合奏,直打居多,间隔反转,环环相扣,多为渐变节奏,音乐速度也与有渐变性。

三、基础技法谱例

(一)单鼓演奏

指一面铜鼓按一定的节拍速度与节奏型进行敲击。在每一轮的敲击中,用左手连续敲出四个时值相等的鼓腰伴奏音,右手敲出与第一个伴奏音完全重合的鼓面音,即完成一轮演奏(见谱例1)。此技法属于基础技法,以1 号铜鼓(叮)为例,该铜鼓音乐如谱例1。

(二)两鼓单音

指两面铜鼓在同一节拍速度下,按一定的时值间隔轮流击打固定节奏型。以1、2 号铜鼓(叮、当)为例。每一轮敲击,在1 号单鼓演奏的情况下,2 号鼓手会用左手敲出与1 号鼓一样的伴奏音,然后,再用鼓槌敲出第三个伴奏音,如此反复轮敲,就形成两个间隔时值相同的“叮当”对击的声音,即两鼓单音会歌(见谱例2)。此技法属于基础技法,其该鼓音乐如谱例2。

谱例2 两鼓双音

(三)四鼓单音(叮咚当同音序)

以“叮”鼓(1 号鼓)为引领鼓,作为正拍决定整体的速度,四人同时击打鼓腰伴奏音,要求整齐统一,四面铜鼓按“叮咚当同”(1 号、3 号、2 号、4 号鼓)的音序进行轮流敲击鼓面。要求四鼓鼓面打出的声音都是独立的,互不重叠,而且四个声音时值均匀,速度一致,即四鼓单音会歌。只要一人敲击得太快或者太慢,都会影响到音乐的流畅性,破坏了四音的和谐(见谱例3)。如此循环演奏,就出现均匀流畅的“叮—咚—当—同”旋律。此技法属于基础技法,该铜鼓音乐如谱例3。

谱例3 四鼓单音(叮-咚-当-同)

(四)四鼓单音(叮同当咚音序)

以“叮”鼓(1 号鼓)为引领鼓,作为正拍决定整体的速度,四人同时击打鼓腰伴奏音,要求整齐统一,四面铜鼓按“叮同当咚”(1 号、4 号、2 号、3 号鼓)的音序进行轮流敲击鼓面。敲击要求与(叮咚当同格式)相同,演奏时注意自行调整速度,直至整体和谐,均匀流畅演奏出的"叮—同—当—咚"旋律(见谱例4)。此技法属于基础技法,该铜鼓音乐如谱例4。

谱例4 四鼓单音(叮-同-当-咚)

四、变奏技法谱例

在四鼓单音会歌的演奏状态下,每两人为一组进行两鼓变奏,前面一组变奏结束,第二组鼓声也会随之变化,无论哪一组变奏,每一次变奏结束,都自然地回到基础套路的四鼓单音会歌状态中,进行整体的配合。当一组变奏时,另一组仍以原来的速度“对打”,按两鼓单音会歌的技法演奏。

(一)双六律两鼓变奏

两鼓以六种旋律交替击打。共有六个短双锤,前面三个,后面三个,中间和前后各有两个长双锤;一人起歌后,另一人单锤呼应短双锤,长三锤呼应长双锤;前面起歌,中间呼应,后面收尾(见谱例5);结束后进入四鼓单音会歌。该铜鼓音乐如谱例5。

谱例5 双六律两鼓变奏

(二)双六律两鼓反转变奏

两鼓以六种旋律交替击打,中间加入反转旋律。共有六个短双锤,前面三个,后面三个,中间有反转旋律,一唱一和,旋律交错,两鼓长双锤和长三锤反转呼应,前后各有两个长双锤,一人起歌后,另一人单锤呼应短双锤,长三锤呼应长双锤;前面起歌,后面收尾(见谱例6),当结束后,进入四鼓单音会歌。该铜鼓音乐如谱例6。

谱例6 双六律两鼓反转变奏

(三)双七律两鼓变奏

两鼓以七种旋律交替击打,共有七个短双锤,前面三个短双锤,中间三个短双锤,后面一个短双锤,前中后各穿插一个长双锤,两鼓一唱一和,一人起歌后,另一人单锤呼应,两鼓长双锤和长三锤反转呼应(见谱例7),收尾后进入四鼓单音会歌,该铜鼓音乐谱例如谱例7。

谱例7 双七律两鼓变奏

(四)双七律两鼓反转变奏

两鼓以七种旋律交替击打,中间两次加入反转旋律。共有七个短双锤,前面三个短双锤,中间三个短双锤,后面一个短双锤,中间和后面短双锤之前穿插两个反转,旋律交替,两鼓长双锤和长三锤反转呼应,两鼓一唱一和,一人起歌后,另一人单锤或双锤呼应(见谱例8),收尾后进入四鼓单音会歌。该铜鼓音乐谱例如谱例8。

谱例8 双七律两鼓反转变奏

(五)单七律两鼓反转变奏

两鼓以七种单旋律交替击打,中间加入反转旋律。此旋律是在双七律两鼓反转变奏的基础上,把七个短双锤改成单锤,旋律整齐划一,抑扬顿挫(见谱例9)。该铜鼓音乐谱例如谱例9。

谱例9 单七律两鼓反转变奏

(六)双一二二一两鼓反转变奏

两鼓以一二二一的对称旋律交替击打,中间加入反转旋律。共有六个短双锤,前面一个短双锤,然后两个短双锤,中间反转,一唱一和,旋律交替,两鼓长双锤和长三锤反转呼应,再来两个短双锤,最后一个短双锤,前后另各有两个长双锤,两鼓长双锤和长三锤互相呼应,前后对称,两人前面起歌,中间反转呼应,后面收尾(见谱例10),结束后进入四鼓单音会歌。该铜鼓音乐谱例如谱例10。

谱例10 双一二二一两鼓反转变奏

(七)两鼓嬉戏追逐变奏

在双七律两鼓反转变奏的基础上,把单锤呼应改成双锤呼应,反转时的长双锤的后一锤和长三锤的中间一锤,改成双锤反转呼应,突出两鼓双锤你追我赶的一种敲法(见谱例11)。音乐鼓点密集,起伏不定,描绘了人们追逐嬉戏,歌唱和欢笑的快乐场景。该铜鼓音乐谱例如谱例11。

谱例11 两鼓嬉戏追逐变奏

(八)两鼓重叠令变奏

在起歌中有两次击打重叠的技法。该变奏包含十六分音符的鼓点配合,这对铜鼓手的反应,精确度,配合度要求极高(见谱例12)。该铜鼓音乐谱例如谱例12。

谱例12 两鼓重叠令变奏

五、结语

东兰铜鼓音乐的演奏技艺传承涉及许多问题,如铜鼓的音高、乐器的组合、乐器的编排等。铜鼓的音调种类繁多,大部分铜鼓的音高都能在十二平均律音阶中,找到对应的音高,但也有部分铜鼓找不到相应的音高。铜鼓的音高或音准,目前还很难细化、命名。但是,按照传统的,已约定俗成的四个唱名,“ndengh” “ndang” “ndongh”“ndongz"(此处为壮文记音),借汉字音分别表示为“叮”“当”“咚”“同”。东兰铜鼓的音乐传授方式,仍是口传心授为主,缺乏规范、系统的鼓谱记录。东兰铜鼓音乐在传承过程中,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传承者自身条件的改变,其铜鼓音乐的原始面貌也会有所改变,成为阻碍我们看清铜鼓音乐原貌的障碍。

本文通过将东兰铜鼓音乐进行采集-分析-整理,将音乐谱例化、文字化,为读者在日后的铜鼓音乐学习与铜鼓音乐演奏技艺传承上,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

猜你喜欢
东兰单音铜鼓
东兰铜鼓美术元素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卫星通信物理层非直扩链路的单音干扰影响解析
浅析东兰铜鼓的音乐特色及录音技巧
单音及部分频带干扰下DSSS系统性能分析
广西铜鼓形制规律探讨
过东兰(外二首)
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
视唱练耳听力训练的方法
快乐的小铜鼓
铜鼓渐成收藏潜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