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中医外治法应用现状分析

2024-01-21 12:18张良张丹梅罗运香易款宜春市皮肤病防治医院江西宜春336000袁州区天台中心卫生院江西宜春33605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外治法熏蒸湿疹

★ 张良 张丹梅 罗运香 易款(.宜春市皮肤病防治医院 江西 宜春 336000;.袁州区天台中心卫生院 江西 宜春 33605)

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具有明显渗出倾向,以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损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剧烈瘙痒,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流行病学显示,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3%~5%,儿童可达10%~20%,属于临床常见疾病[1-2]。当前临床尚未明确湿疹的病因,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机体内因、外因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密切关联。西医治疗湿疹以对症治疗为主,其目的在于寻找和消除病因、控制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复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其疗效有限,所以,如何提升临床疗效、寻求其他有效治疗措施成为临床关注重点[3-4]。中医认为湿疹的发生和先天禀赋不足、外感风邪与体内湿热相搏有关,其病位在表,病灶外露。徐灵胎在《医学源流》中言“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认为临床治疗应以中医外治法为主[5-6]。为此,本文就湿疹常用的中医外治法的应用现状开展分析。

1 病因病机

中医将湿疹称为湿疮,也称“浸淫疮”,主要依据其浸淫全身、滋水较多的特点进行命名。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7]记载:“浸淫渐阔,乃遍体。”以症状命名还见于“血风疮”“粟疮”等,根据发病部位命名,“旋耳疮”“月蚀疮”发于耳部,“瘸疮”发于手足部,“阴疮”“阴湿疮”发于阴部,“肾囊风”“绣球风”发于阴囊部,“脐疮”发于脐部,“四弯风”发于肘、膝弯曲部等,此外,婴儿湿疹常被称为“胎敛疮”“奶癣”等。

中医认为湿疹的发生与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或素体亏虚,或情志失调有关。《诸病源候论》云:“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又云:“湿热相互搏结,出现头面身体生疮。”《医宗金鉴》曰:“此证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脂水,浸淫成片,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8]以上说明风、湿、热为湿疹的重要致病因素。

现代诸多学者认为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外感风邪同体内湿热之邪内外相搏,蕴于肌肤是导致湿疹发生的主要原因,该病发病之根本在于脾虚,脾虚生湿,湿滞于脾,脾虚与湿气相互作用,气血运化失常,肌肤失养而发病[9-10]。故中医治疗湿疹可从健脾、祛湿入手。

2 中医外治法

2.1 溻渍疗法

溻渍疗法是溻法和渍法的合称,“溻”是将含有药液的纱布敷于患处,适用于不能浸着的部位;“渍”是将患处浸泡于药液中。因两法往往同时进行,故合称为溻渍法。《医宗金鉴》曰:“软帛迭七、八重,蘸汤勿令大干,复于疮上,两手轻按片时,帛温再换,如此再按四、五次。”并指出其作用原理“溻渍疮肿之法,宣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溻渍疗法通过对局部病变部位进行溻渍,可通过药物外用的方式,直接透过皮肤,直达病灶,增加局部药物浓度,进而可活血化瘀、促进气血运行,具有消炎、消散肿疡、止痒、抑制渗出和收敛等功效,是治疗急性湿疹渗出较多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药物性味归经的不同,药物经皮吸收后由经络血脉输送至脏腑,达到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的效果。近年来,随着临床对中医溻渍疗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改进方法在皮肤病治疗中得到应用,根据患者病症及患病部位的不同,制备相应配方的纯中草药包,配合专用理疗仪热敷于患处,可在中药药效与理疗仪器的双重作用下,定向深入透药,促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渗透入深层组织,对湿疹并发皮肤和皮下组织局部感染、痤疮、毛囊炎等皮肤病能明显提升疗效。

章斌等[11]通过选取108 例慢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选用蜈倍汤溻渍疗法进行治疗,每日1 次,2 周为1 个疗程,总疗程8 周,观察其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指数、症状积分及治疗前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结果表明,蜈倍汤溻渍疗法与西药联合应用优于单独应用西药,可提升总体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应用安全性较好。

2.2 洗疗法

洗疗法是指用中药汤、混悬剂、悬垂剂反复洗患病部位的治疗方法,可通过局部或全身药液冲洗的方式,使药物直达病灶,作用迅速,具有活血化瘀、祛湿止痒、解毒杀虫和消斑功效。该方法使用安全、毒副作用较少的特点适用于无渗出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的皮炎类皮肤病。

兰鸿等[12]选取142 例湿疹患者,按照对照组行淀粉浴,观察组采用妇安消疹洗液药浴的方式,持续治疗3 周,发现妇安消疹洗液药浴的方式在湿疹治疗中疗效显著,且应用安全性好、复发率低,进一步说明洗疗法在湿疹治疗中的优越性。

刘媛媛等[13]将60 例妊娠湿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予以对照组炉甘石洗剂,予以观察组三花飞扬溶液外洗,持续治疗4 周后,观察其治疗效果,发现三花飞扬溶液外洗治疗在妊娠湿疹患者中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湿疹症状,且疾病复发率较低,应用安全性较高。

2.3 涂擦法

涂擦法是利用中药制成膏剂、酊剂、油剂、散剂等剂型对局部进行直接涂抹的治疗方法。由于药物的剂型不同,所具有的作用也不一样。涂擦法一般包含药物涂擦、按摩、擦拭3 步, 即先涂药,然后施以按摩或摩擦,借助药力达到滋润皮肤、通畅气血、散瘀消肿、除祛病邪等治疗作用,并可滋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该法的适应症较为广泛,且皮肤外用药物无胃肠道反应,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给药方便。当前临床为提升涂擦法的疗效,通常联合磁疗仪共同治疗,在涂擦完成后,在磁疗仪的作用下,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推动药物分子透过皮肤或黏膜,快速进入人体,作用于病灶,达到治疗效果。

柳冬梅等[14]通过选取86 例符合标准的慢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口服西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院内自制三黄搽剂涂抹患处,持续治疗4 周,发现院内自制三黄搽剂能够改善慢性湿疹皮肤屏障功能、免疫功能,有利于促进临床症状恢复,改善疾病预后。

2.4 熏蒸法

熏蒸法是利用药物煎煮沸腾时产生的蒸汽,熏蒸患处,利用蒸汽热力促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透过皮损吸收渗透,以达到解毒止痒、透疹消肿、通经活络、促进代谢的作用。熏蒸法治疗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面积大、毛孔多,既可以防御外邪的侵袭,还具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熏蒸疗法利用皮肤的这些功能,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进入血液循环,发挥药理效应。熏蒸法集合中医药疗、热疗、汽疗、中药离子渗透治疗等多种功能,融合热度、湿度、药物浓度于一体。随着临床对熏蒸法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电脑控制的中医理疗器械逐渐在临床得到应用,可直接对中药进行蒸煮,免去传统繁复过程,通过源源不断的热药蒸汽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扩张局部或全身的血管,促进体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的吸收作用,促进汗腺的分泌,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同时,熏蒸法中,药液中逸出的中药粒子(分子或离子)作用于体表,可直接产生杀虫、杀菌、消炎、止痒、止痛等作用,药物有效成分进入体内后通过激发组织细胞受体的生物化学过程发挥药疗作用,进而消除病灶。

孙会[15]选取慢性泛发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 例与观察组48 例,予以对照组西药治疗,予以观察组联合中药熏蒸疗法,持续治疗2 周,发现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在常规西医疗法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的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5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是应用针刺防治疾病的方法,主要通过金属针对人体局部进行直接刺激,发挥穴位与经络刺激的双重作用,可快速起效,由于针灸通过经络传导,外联皮肤、四肢及机体各关节,内系五脏六腑,可有效调整患者气机,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皮肤科多采用体针、耳针、梅花针开展针刺疗法。但随着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传统的针刺疗法逐渐难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因此电针疗法、电热针、磁极针疗法等多种针刺新概念应运而生,并在湿疹、蛇串疮、牛皮癣、油风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谢玉华等[16]将壮医脐环穴针刺法应用于慢性湿疹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升其治疗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疗效显著,应用安全性较好。

2.6 灸法

灸法又称为艾灸,艾灸疗法是指点燃艾绒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的治疗方法,包含艾条灸、艾炷灸等多种形式,操作简便无副作用,既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也适用于日常保健。随着临床对艾灸疗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艾绒点燃发出的“光”为暗红色,其主峰波的波长在605~645 mm 之间,近年来面世的光电治疗仪工作波长在620~730 nm 之间,经临床试验确认650 nm 左右的红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进一步说明了艾灸疗法与当今光电治疗科学原理的一致性。灸法对位于手部、头面部反复发作的湿疹有较好的疗效。

杜军兴等[17]选用100 例湿疹患者,随机分组后,予以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予以观察组除湿胃苓汤联合灸法治疗,持续治疗8 周后,观察2 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除湿胃苓汤联合灸法在湿疹治疗中疗效确切,且疾病复发率较低,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7 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治疗方法,曾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国内外多个民族的传统医学均对放血疗法具有独特见解。中医认为“痒”属于气血的病变,以气血亏虚为本,风寒湿邪及痰、瘀为标,实施放血疗法进行治疗,可祛除病变周围的瘀血,使瘀血消散、经络畅通,进而气血条达、营卫调和,则痒自除;还可通过放血的方式,疏通血络,调和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此外,适量的放血还可以对经络产生刺激,促使机体重新整合,调节血液分布,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炎症吸收与组织修复,起到消炎、止痛等多种功效。该疗法适用于久治不愈的慢性湿疹、结节性痒疹等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放血疗法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如操作不当或未控制好放血量,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及贫血,故而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加强器具消毒与放血量控制。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强调掌握适当,以达到病除之效。

滕艳等[18]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9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梅花针特定穴位刺络放血治疗,结果发现,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梅花针特定穴位刺络放血能够加速皮疹愈合,且起效加快、不良反应较少、复发率较低,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3 西医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结果,当前临床尚未明确其内因,多认为与系统性疾病、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有关。同时,外界环境致敏原、环境高温及空气污染物等均是导致湿疹发生风险增加的外因。西医治疗湿疹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及止痒剂为主,强调对症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吴美清等[19]针对慢性湿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予以氯雷他定联合曲安奈德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凝胶治疗,持续观察4 周后发现,观察组在慢性湿疹的治疗中,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其皮肤屏障功能,促进临床症状恢复。

除药膏治疗外,紫外线、微波、超声、激光等物理疗法在湿疹的治疗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能够发挥促进药物吸收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利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20-21]。

4 小结

湿疹作为临床常见、反复发作的皮肤病,可给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带来巨大困扰。当前临床多认为该病的发生由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病机复杂[22-24]。临床西医治疗以消炎、抗过敏等为主,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皮损消退,减轻瘙痒,但该病病程较长,长期西药治疗存在发生不良反应风险,长此以往,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不利于疾病预后。

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包含涂擦、局部或全身洗疗、熏蒸、艾灸、针刺和放血等施于体表进行治疗的方法[25-26]。在湿疹的治疗中适用范围广,能直达病所,疗程短,见效快,具有满意的远期疗效,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历史悠久,但当前临床对于中医疗法的研究仍相对较少,故仍需对中医外治法在湿疹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客观的证据。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外治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需在治疗前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并尽量避免选用过于刺激的药物,以确保中医外治法的有效进行,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外治法熏蒸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应对早期麦粒肿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药熏蒸治鼻炎
延长磷化氢熏蒸有效时间对储粮害虫熏蒸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