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助读系统”,培养语文学力

2024-01-24 14:36张启道
阅读(教学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张启道

【摘要】语文学力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是保证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学习的核心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阅读教学依托“助读系统”,可以建立学生与课文的连接通道,彰显文本的教学价值,优化阅读教学,助力学生语文学力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助读系统;语文学力

阅读教学是对文本资源的解构与创造,核心素养导向的阅读教学要实现学生语文学力的提升,应该利用“助读系统”优化文本阅读教学。“助读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阅读教学增值的重要辅助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力的重要帮手。有效借助“助读系统”,充分发挥“助读系统”的助读作用,能够彰显文本的教学价值,实现语文学力提升。

一、助读系统的教学意蕴

(一)助读系统与语文学力

“助读系统”又叫助学系统、导学系统,或提示系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选文系统、知识系统等相得益彰。它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具有行动指南的作用。可以说,助读系统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降低阅读门槛的辅助工具。

语文学力就是学习语文的能力,往往表现为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文本整体感知、信息提取、整合推论、阐释评鉴以及迁移运用的能力。语文学力直接影响着学习过程中对文字及图形等主要学习内容的感知、读写、分析、理解、记忆等各个环节的处理能力。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力,是当前阅读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阅读教学不应也不能任凭学生自己摸索。叶圣陶先生说:“让学生自己在暗中摸索,结果是多数人摸索不通或是没有去摸索。”“助读系统”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操作手册,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语文学力。

(二)助读系统的教学功能

“助读系统”的功能在于“助读”,而不是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它能帮助师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策划活动,为“教什么”和“如何教”明确了具体的操作方案。

1.通过助读系统明确“教什么”

“教什么”是教学设计中的目标,是指通过教与学的活动,思考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或技能,形成怎样的态度和认识,它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核心素养导向的阅读教学要利用助读系统合理设计学习任务,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什么”主要表现在课堂中的“核心任务”的设计上,它是达到理解意义和迁移目标的关键,便于激发学习动机,指向教学目标实现。

2.通过助读系统确定“如何教”

“如何教”是教学过程中的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在具体条件下,为实现预期目标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要落实好学习任务,必须关注“如何教”,即采用什么样的语文活动,解决学习任务中设计的问题。教师应该通读整个单元各个系统的内容,借助助读系统设计学习活动,利用助读系统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进行阅读体验和表达实践,提升语文学力。

(三)助读系统的应用原则

1.遵循助读的功能性

教师要通过研读助读系统明确编者的意图,结合单元导读、课文导读,从而确定该课文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助读系统的助读作用,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在助读系统的指引下,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跟随编者的思路去思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是将它们作业化,变成纯粹的任务让学生机械完成。

2.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

教师要了解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智力发展等,合理运用助读系统指导学生学习。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形象直观、由浅入深的学习形式。借助助读系统,可以将纯文字阅读变得生动活泼。比如泡泡类,对学习方法进行了形象化的具体指导,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它们进行自主学习。

二、助读系统的应用现状

(一)教师对助读系统缺乏理论认知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了解单元导语、注释、插画、知识补白等要素的基本概念,并不清楚其具体使用方式,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随意使用助读系统,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教师研究助读系统使用方式的时间较少,不能够全面地掌握统编版教材中所传达的创新教学方式,导致教师在对待助读系统的时候只是把它當作一种教学辅助材料来对待,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二)教师受囿于传统教学方式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提示类和注释类助读作为课程导入设计的辅助资料来补充,并没有将提示要素和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导致导入效果不佳,无法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二是在使用注释类要素的时候也只是将其用于课文重难点知识的识记,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知识,而没有根据注释来进行课文知识拓展,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三是对插画类、读读写写和知识补白类要素并没有实现良好应用。这三类助读要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写作实操能力价值重大。

(三)学生无法得到助读系统引导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正确使用助读系统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应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强调学生对助读系统的使用,只是随意地引导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要注意注释以及提示等内容。这对于学生的预习效果来说没有起到促进作用,也无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他们很难使用好“助读系统”,直接影响语文学力提升。

三、利用助读系统培养语文学力的教学策略

(一)课前助读:唤醒阅读期待

1.紧扣“单元双线”设计学习任务

统编版教材每单元都围绕“双线”编排,这双线指明了教学重点。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单元导读内容,紧扣双线,设计学习任务,精准教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知识点很多,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关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又可以感受壮观的场面,还可以练习对称整齐的句式等。而本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革命传统”,单元的语文要素则是让学生感受并学会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从这一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出发,课后习题便设计让学生通过几个场面的概述串联,简说开国大典的过程,并深入阅读“阅兵式”的相关内容,以进一步理解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根据“双线”制定了清晰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精准教学,防止教学“满堂灌”,学生也能带走“干货”。

2.结合“课后练习”确定学习任务

课后练习的设计,体现了教材的规定性,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辅助,应该仔细研读,并设计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比如,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后问题之一“下面的句子描写了李大钊的外貌、神态和言行,读一读,再找出类似句子体会他的品格”。教学的任务设计应该聚焦于具体语段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格,不能浮于表面“贴标签”。如其中“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一句,就应该抓住“乱蓬蓬”“平静而慈祥”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格,这就是结合课后练习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

(二)课中助读:开放阅读对话

1.利用阅读链接安排活动

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目的是让学生学完精读课文的方法后,能够当堂用学到的方法自我解读同类型的课文,这种由学习一篇到运用一类的学习方法,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力。借助“阅读链接”还可以丰富课文的内容,在原文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合理改编课文,创作课本剧,表演课本剧。《西门豹治邺》一文学过之后,课后安排的是创编课本剧的范例,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课本剧改编创作的方法,从而对其他相关的课文进行课本剧创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创编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语文学力得以提高。

2.利用实践活动落实任务

《猫》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在作家老舍的笔下,猫是那么古怪精灵,那么活泼可爱,那么惹人喜爱。课后的“阅读链接”安排的是夏丏尊和周而复的《猫》(节选)两个片段,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书后链接,感受不同的作家笔下猫的不同特性,以及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落实这项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顺势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搜集名家笔下的猫。学生饶有兴趣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搜集资料,做手抄报,配上精美的插图,制作阅读手册,交流展示,可以说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力。

(三)课后助读:促成阅读反思与批判

1.体会不同表达手法,提升思辨力

借助“助读系统”可以促进阅读反思与批判,提升思辨力。《威尼斯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经典之作,主要借助于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小艇来写,小艇奇特的外形特点,船夫非凡的驾驶技术,小艇和威尼斯人非同寻常的密切关系,向读者展示了威尼斯這个散发无穷魅力的城市。课后有两篇“阅读链接”,分别是朱自清的《威尼斯》和法国作家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学生自主阅读两个片段,开展阅读讨论,交流名家笔下的威尼斯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感受三位作家不同的表达方式,同一处风景,不同的表达手法,带给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2.感受不同写作风格,发展感悟力

利用“助读系统”,感受不同写作风格,可以发展学生的感悟力。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文章,作者通过描写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写出鹅的高傲,表现了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课后的“阅读链接”呈现的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这只白公鹅与丰子恺笔下的“架子十足”的白鹅不同,它来自异国他乡,是一只具有异域风情的“海上将军”派头的白公鹅。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白鹅形象,由此领会作家的写作背景不同,写作风格、特点也大相径庭。

有意义的学习应该以学习为中心,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助读系统”不是教材摆设,它必然指向学生有意义地学。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好“助读系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力,从而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